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唐炳群;戴荣祥;陈桂明

    目前糖尿病发生率逐年增加,其急性、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糖尿病的早期诊治成为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途径[1-2].2010年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将HbA1c列入糖尿病诊断的有效检测指标[3],但在基层临床上由于HbA1c检测的方法原理不同,影响因素较多,难以标准化[4],故测定方法的选择是面临的问题.长期以来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HbA1c标志物的性能,探讨HbA1c诊断糖尿病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诊断DM的佳切点,从而判断HbA1c在诊断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

  •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糖脂代谢的探讨

    作者:王静;曾凯宏;林赟;杨咏涛;赵蓉;罗晓丽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糖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对300例糖尿病病人制订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方案,包括专题讲座、小组讨论、个体化指导、发放宣传手册以及营养专业评价,分别检测干预前后病人体重指数(BMI)、腰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舒张压以及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以及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的变化. 结果:干预后病人BMI、腰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亦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人C肽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干预后病人的高胰岛素血症得到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5),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 结论:个体化的营养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糖脂代谢,临床应加强营养护理的建设和管理.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作者:贾程之;张志辉;宁晓影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DR可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故临床定期眼底检查是极其必要的.从临床病例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直接影响了DR的发生及发展.1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自1995年1月起我院对12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三个时期进行眼底检查和血液流变学检测(DR的分期标准遵照1985年全国眼科学术会议通过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草案>),发现有58例发生DR,我们从中选出血液流变学呈进行性改变的DR患者40例为DR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4~82岁,病程8~22年.另选40例无凝血疾病且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阴性的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0~80岁.

  •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的影响

    作者:毛佩贤;陈琦;汤宜朗;蒋锋;蔡焯基

    目的:探讨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体重)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正常,无严重躯体疾病,1周内未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的住院患者,共计65例,其中利培酮组32例,氯氮平组33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分别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测空腹血胰岛素,测量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结果:①治疗后体质量增加者氯氮平组24例(占72.7%),利培酮组19例(占59.4%);氯氮平组体质量平均增加2.5 kg,利培酮组1.4 kg;②氯氮平组体质量增加与进食量增加、胰岛素水平增加和PANSS评分减分率相关(P<0.05),体质量增加者餐后1 h血糖升高;③利培酮组体质量增加与年龄、病程显著相关(P<0.05),与基础BMI存在负相关倾向;④两组治疗后均出现糖耐量减低(IGT)和暂时诊断糖尿病(DM).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均能导致体质量增加,体质量增加更易对糖代谢造成不良影响.

  • 甲壳低聚糖对饲高糖高脂大鼠血糖的调节作用

    作者:曹朝晖;封少龙;董世访;江伟凡;李邦良;胡小波

    目的 观察甲壳低聚糖(COS)对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及饲高糖高脂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喂基础饲料;造模组40只,经腹腔注射小剂量STZ后,用基础饲料喂养2周,挑选葡萄糖耐量异常者20只又随机分为2组:高糖高脂对照组10只和COS干预组10只,两组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同时COS干预组用COS溶液灌胃给药.各组连续观察16周,定期测定体重、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实验结束前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来观察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结果 COS干预组与高糖高脂组比较,体重、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差异显著(P <0.05或0.01),葡萄糖耐量异常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COS有降低高糖高脂饲料大鼠血糖水平,增强糖耐量的作用.

  • 不同诊断标准中国人群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的研究

    作者:程鹏;刘娟;张爱森;丁国宪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代谢综合征(MS)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评价经ATPⅢ及IDF诊断标准诊断的MS者是否具有WHO诊断标准所要求的胰岛素抵抗.方法:以110例老年医学科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001年美国ATPⅢ及2005年IDF对MS的诊断标准,用稳态模型(HOMA)方法评估各组人群中胰岛素的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以ATPⅢ为标准时,非合并MS(72例)和合并MS(38例)组的HOMA-IR分别为1.50±1.84和2.15±2.50(P=0.13),HOMA-β细胞功能分别为0.90±0.56和0.96±0.94(P=0.68);以IDF为标准时,非合并MS(56例)和合并MS(54例)组的HOMA-IR分别为1.25±0.83和2.22±2.81(P=0.01),HOMA-β细胞功能分别为0.87±0.56和0.98±0.85(P=0.41).结论:在本研究中ATPⅢ定义的MS并不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提示在中国人群诊断MS时ATPⅢ标准和WHO诊断标准存在明显分歧.而IDF标准诊断的MS具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更适合中国人群.

  • 血清瘦素测定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小华;曹兴建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血糖、胰岛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同时检测40例正常人和5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组空腹血清瘦素:男1.90±1.80ng/ml,女7.10±5.93ng/ml;对照组空腹血清瘦素:男2.71±1.93ng/ml,女9.10±3.14ng/ml.两组血清瘦素水平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与胰岛素(r=0.450,P<0.05)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血糖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与胰岛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糖耐量正常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作者:赖滨;丁国宪;蔡金梅;刘娟

    目的分析糖耐量正常的代谢综合征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状况.方法采用ATPⅢ的诊断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19例,进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代谢综合征者空腹胰岛素及餐后30 min、60 min、120 min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P分别<0.01,0.05,0.01,0.05),β细胞功能明显提高(P<0.05),胰岛素抵抗明显加重、胰岛素敏感性下降(P均<0.01).胰岛素早期分泌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从糖耐量正常人群研究发现,符合ATPⅢ诊断标准的代谢综合征者也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ATPⅢ诊断标准也牵涉胰岛素抵抗.

  • 赖诺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作者:孙黎明;张子龄;左逸夫;童济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对高血压病(EH)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EH患者用赖诺普利治疗8周,剂量10~30 mg*d-1,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测定其血浆胰岛素(Ins)浓度.结果除血压明显下降外,空腹及糖负荷后Ins水平、胰岛素/血糖(I/G)比值治疗后均下降,以60 min为明显(P<0.01),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及AUCI/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UCG)比值也较前减小(P<0.05),空腹及糖负荷后血糖水平及其曲线下面积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赖诺普利对EH患者在降压的同时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 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云海;袁永炜;闵金荣;郑厚清;纪建军;陈淑玲;姚文卫;陈德沂

    目的:探讨氯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氯氮平治疗34例(氯氮平组)和利培酮治疗34例(利培酮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4周末做糖耐量试验,测定甘油三酯、胆固醇,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结果:治疗第4周末,氯氮平组餐后1h、2h的血糖值[分别为(8.6±1.8)mmol/L和(6.7±1.1)mmol/L]比治疗前[分别为(7.4±2.2)mmol/L和(5.8±1.4)mmol/L]明显升高(P<0.05,P<0.01)而利培酮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氯氮平组7例(20%)患者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1例(3%),差异有显著性(x2=3.972,P<0.05).结论: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大于利培酮.

  • Graves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

    作者:纪敏;江冬梅

    Graves病和糖代谢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约有50%以上的Graves病患者在活动期出现糖尿病(1).并且甲亢患者餐后血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本文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GAD-Ab测定,探讨Graves病与糖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状况.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40例临床研究

    作者:吴刚;薛莺莺;任丽;谢菊美;王雪琴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联合使用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40例患者,在使用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前和1个月后,分别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测定各个时间点的胰岛素、血糖,计算口服葡萄糖刺激后的4项指标。结果:(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A-IR: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A-IR明显下降,由治疗前4.80±1.13下降为2.17±0.92(P<0.01)。(2)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治疗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由治疗前的32.11±9.32mIU/(L·h)增加至77.35±21.06mIU/(L·h)(P<0.01)。(3)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由治疗前的14.17±8.10增加至治疗后90.45±52.83(P<0.01)。(4)ΔI 30/ΔG 30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由治疗前的4.58±1.64增加至治疗后9.73±2.40(P<0.01)。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 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型疗效观察

    作者: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 (PCOS) 肥胖型疗效. 方法将56例PCOS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二甲双胍和克罗米芬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体重指数 (BMI)、胰岛素水平和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妊娠率 (82%)明显高于对照组 (21%),在 BMI、胰岛素水平、OGTT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PCOS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改善肥胖,特别是对耐克罗米芬 PCOS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糖化血红蛋白在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

    作者:叶向军;兰小春;徐根隆;朱丽红;何小芳

    目的 以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为金标准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对于诊断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方法 对788名无糖尿病史的糖尿病高危患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检测HbA1c.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OGTT试验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者423例,检出率为54%;而HbA1c≥6.5%者362例(46%).ROC曲线佳切点6.35%,此时灵敏度为0.80,特异度0.89.HbA1c≥6.5%时,灵敏度为0.74,特异度0.93,阳性预测值(+PV)93%、阴性预测值(-PV)77%.Kappa检验显示HbA1c≥6.5%与OGTT标准的诊断结果一致性好(Kappa系数为0.68,P<0.01).若增加HbA1c≥6.5%这一指标,糖尿病的检出率可增加至57%.结论 HbA1c≥6.5%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提高2型糖尿病的检出率.

  • HbA1c诊断农村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切点分析

    作者:李少丹;朱奇涵;叶锋;叶希康;郑方义;陈齐昆;高仲雷;顾雪疆;沈飞霞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农村中老年人群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的切点.方法:乐清市某社区为明确DM诊断而来院体检者和DM高危人群接受DM筛查者共749例,分为DM组141例、IGR组267例及糖代谢正常组(NGR组)341例,利用ROC曲线分析HbA1c诊断DM和IGR的佳切点.结果:HbA1c诊断DM的佳切点为6.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1%和83.7%.诊断IGR的佳切点为5.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9%和56.1%.进一步分析显示,男性HbA1c诊断DM和IGR的佳切点为6.1%和5.5%;而女性HbA1c诊断DM和IGR的佳切点为6.3%和5.8%.结论:浙南农村中老年人群中,HbA1c诊断DM和IGR的佳切点为6.1%和5.8%,低于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标准,且不同性别切点有差异.

  • 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关系

    作者:陈丹青;施政;董旻岳;方勤;贺晶;王正平;杨小福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探讨抵抗素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非妊娠妇女(正常非孕组,28例)、早孕妇女(早孕组,27例)、中孕妇女(中孕组,26例)、晚孕妇女(晚孕组,26例)以及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25例)血清抵抗素的浓度.结果:①早孕组(6.660±0.546)μg/L、中孕组(5.058±0.461)μg/L与正常非孕组(5.450±0.418)μg/L血清抵抗素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晚孕组血清抵抗素(8.659±0.698)μg/L显著高于正常组、早孕组以及中孕组(P分别<0.01,0.001和0.001).②子痫前期组抵抗素水平(5.162±0.484)μg/L低于晚孕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但与正常组、早孕组以及中孕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降低是子痫前期的重要变化,可能与子痫前期的病情有关.

  • 原发性肝癌合并糖代谢紊乱发生机制的探讨

    作者:徐正顺;连建学;刘岳文;马灵筠;张朝晖;焦龙华;金建军

    肝脏是人体内维持血糖浓度恒定和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疾病可出现糖代谢异常,一般认为,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特别是肿瘤体积比较大的或病灶弥漫的易出现低血糖.本文对56例PHC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旨在探讨PHC糖代谢紊乱的特点和发生机制.

  • 雌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青森

    目的观察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ERT)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8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每日在原降糖药基础上加口服炔雌醇0.025mg,对照组29例继续原治疗,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用雌激素者比不用雌激素者有较低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P<0.01),两组餐后1、2小时血糖无显著差异.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经雌激素替代治疗胰岛素敏感性较未服用者提高且血糖控制较好.

  • 糖耐量减低者饮食干预前后糖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

    作者:吴凤兰;刘国宁;张明珠;黄俭;张亚非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对中老年糖耐量减低(IGT)者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的影响.方法对42例中老年IGT患者进行10个月饮食干预,并在饮食干预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SG)、2 h餐后血糖(PSG)、G-LDL、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胰岛素(INS)以及体质指数(BMI)的变化.结果糖耐量正常者(NGT)和IGT患者G-LDL指数分别为162.01±59.34和284.38±69.64(P<0.01).10个月饮食干预后,IGT患者G-LDL水平较干预前下降(干预前为284.38±69.64,干预后降为141.68±35.29;P<0.01).FSG、PSG、TG、TC、INS及BMI在干预后也下降(P<0.01).结论饮食控制可明显改善IGT患者的糖、脂代谢,从而有效抑制了G-LDL水平的升高.

  • 老年人不同糖耐量状态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

    作者:康冬梅;胡世莲;叶山东;谈敏;王卫东;沈干

    目的 观察老年人群中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和糖调节受损(IFG/IGT)三种不同糖耐量状态下的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了解其发病机制.方法 筛选60~75岁的IFG40例,IGT60例,IGT/IFG40例,正常糖耐量(NGT)70例.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HBCI和I30/G30分别评价基础及糖负荷后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1)HOMA-IR:IFG、IFG/IGT和IGT组明显高于NGT组,P<0.01,IFG/IGT组高于IFG和IGT组,P<0.01;(2)HBCI:IFG组和IFG/IGT组明显低于NGT和IGT组,P<0.01;(3)I30/G30:IGT组和IFG/IGT组明显低于NGT组及IFG组,P<0.01.结论 老年人群IFG主要表现基础状态下β细胞功能受损伴有胰岛素抵抗,IGT主要表现为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IFG/IGT胰岛β细胞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更明显,胰岛素抵抗更严重.

335 条记录 10/17 页 « 12...78910111213...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