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单卵双胎妊娠一例
患者26岁,因输卵管性不孕在本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2000年5月7日取卵,获卵18个,均受精,获胚胎16个。于2000年5月9日子宫腔内移植胚胎4个,其中6细胞期胚胎1个,4细胞期胚胎3个。余9个质量良好的胚胎冻存。ET当日起给予黄体酮油剂40 mg肌内注射,每日1次。2000年6月13日B超提示宫内孕,3个胚囊,均为活胎。2000年6月18日再次B超检查见子宫内4个胚囊,胚囊内各见1个胚芽,均有胎心搏动。于2000年6月21日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行选择性胚胎减灭术,分别穿刺2个胚囊内的胚芽,减灭胚胎2个。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反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研究表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可有效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但其低雌激素状态引起潮热、阴道干燥及骨密度下降等限制了其长期使用.本研究观察应用GnRH-a联合结合雌激素、安宫黄体酮反加疗法治疗内异症的疗效及对骨密度的影响.
-
科学全面地分析激素补充治疗的利与弊
与会专家们首先认真地研究和分析了美国JAMA杂志2002年第288卷第1期(2002年7月出版)刊登的关于美国WHI临床试验报告[1]文章的原文.该项临床试验是在美国进行的一项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价绝经后妇女长期应用雌、孕激素连续联合补充治疗的受益/风险比.1993~1998年期间,该项临床试验共选入绝经后应用HRT的美国妇女2.7万人,年龄为50~79岁,平均63岁.整个临床试验共分为3组:(1)单纯应用雌激素(结合雌激素0.625 mg,ERT)组,该组妇女均已行子宫切除术;(2)雌、孕激素连续联合应用(结合雌激素0.625 mg+安宫黄体酮2.5 mg,连续联合HRT)组;(3)安慰剂组.
-
雌激素联合孕激素致肝功能异常1例
患者女性,45岁,因"月经紊乱、稀少"于2005年10月18日就诊,肝功能正常.本院门诊给予结合雌激素片(倍美力,USP)、黄体酮胶囊治疗.用法为月经周期前10d口服结合雌激素片(0.3mg,1次/d);月经周期第11~第20天口服结合雌激素片(0.6mg/次)+黄体酮胶囊(200mg/次),1次/d;月经周期第21天至下次月经来临前停药.连续服药3年,期间月经规律.2008年11月6日肝功检查示:ALT为516U/L,AST为173 U/L,GLB为31g/L,r-GT为134U/L,停药,予联苯双酯滴丸保肝治疗,每天5粒,3次/d.12月11日复查肝功结果示:ALT为24U/L,AST为34U/L,GLB为27.8g/L,r-GT为62U/L,基本恢复正常.予继续停药观察,自诉停用激素后月经不规律.
-
青春期双卵巢血肿1例
患者 女,18岁,无性生活史.因"阴道流血44 d,腹痛6 d,超声示双附件占位"于2006年4月5日入本院.44 d前,患者月经来潮,量多伴血块,服用"妥塞敏、益母草片"等药物治疗,22 d后出血基本停止,超声检查(2006-03-17):"宫内膜厚0.65 cm(单层),双附件未见异常",服用安宫黄体酮(4 mg poBid)6 d,停药后2 d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下腹痛,以刺痛为主,2 d后开始出现阴道流血,量如月经,予以炔诺酮治疗(3 mg poBid)5 d,阴道出血明显减少,但腹痛无缓解,超声检查(200604-05)示"盆腔占位13 cm×6 cm×12 cm".
-
三条脐动脉的宫内死胎一例
患者女,28岁,因"停经33周自觉胎动停止18 h,不规律腹痛12h"入院.自述平素月经规律,停经33 d尿妊娠试验(+),孕40 d出现早孕反应,较轻.孕8周及孕12周分别出现阴道出血,如月经量,分别行B超检查未提示异常,外院保胎(黄体酮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后阴道出血消失.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双孕囊剖宫产瘢痕妊娠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剖官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s pregnancy,CSP)临床不常见,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后发生双孕囊CSP更罕见.现报告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IVF-ET后发生的双孕囊CSP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处理.一、病例资料患者37岁,因IVF-ET术后40d,不规则阴道出血10d,于2010年11月2日入院.妊4产2,剖官产2次(有2子女,体健,现患者移居香港),人工流产2次,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10年.2010年8月,因要求妊娠在我院行IVF-ET助孕治疗.应用黄体中期长方案促排卵,移植后予黄体酮40mg肌内注射,每天1次.
-
DiGeorge 综合征一例
患儿,男,4.5个月,咳喘5 d,伴发热1 d入院.患儿为孕2产1顺产儿.其母第一胎3个月时自然流产,第二胎孕两个月时阴道流血,肌注黄体酮3 d,口服中药1个月,孕3个月时发热、咽痛,未服药物.患儿出生体重2 700 g,有宫内窘迫,羊水Ⅲ°污染.
-
黄体酮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的炎症反应是导致继发性脑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TBI发生后早期,即有大量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和免疫细胞的激活.免疫细胞的激活,反过来又会导致自由基和更多的炎症介质释放.无论这种炎症级联反应由何种因素启动,对炎症反应的抑制都可以减轻脑水肿,减少神经元的死亡或胶质增生[1].
-
肌内注射黄体酮引起人工性脂膜炎一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主因双侧臀部出现红色硬结15 d,于2014年12月2日就诊。患者15 d前于外院妇产科行辅助受孕,予黄体酮臀部肌内注射40 mg/d (10 mg/ml),共15 d(积累注射量600 mg),期间双侧臀部注射部位周围逐渐出现局部红肿、硬结,渐加重,有轻度压痛。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咳嗽、关节痛等。既往体健,否认有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外伤史,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臀部各见一6 cm×4 cm大红色斑块,边界不清,表面无破溃,皮温正常,质硬,有轻度压痛(图1a)。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于右侧臀部斑块中央切取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基底层色素轻度增多,真皮浅深层血管周围、附属器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皮下脂肪以小叶为主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可见嗜脂性脂肪坏死及微囊性脂肪坏死,组织病理改变符合脂膜炎(小叶性为主)(图2a-2c)。免疫组化染色示:KP-1散在阳性,Ki-67阳性率<2%(图2d,2e)。苏木精-伊红(HE)切片偏振光检查未发现异物。诊断:人工性脂膜炎。治疗:停止肌内注射黄体酮,清热散结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嘱患者自行局部按摩、热敷。患者服用清热散结胶囊2周后自行停药,1.5个月后复诊,硬结消退约80%,局部留有轻微色素沉着(图1b)。2个月后电话随访,臀部硬结及局部色素沉着均已完全消退。 -
子宫内膜厚度与黄体酮、β-HCG检测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运用分析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与黄体酮、β-HCG联合检测异位妊娠早期诊断运用,为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73例孕妇,按其妊娠情况分为异位妊娠组、异常(宫内)妊娠组及正常妊娠组,比较各组孕妇阴道超声检测结果.结果:异位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黄体酮、β-HCG指标均显著低于异常(宫内)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P<0.05);以子宫内膜厚度11.2mm、黄体酮21.4 nmol/L、β-HCG 1329.7 mu/ml为异位妊娠诊断标准值,子宫内膜厚度+黄体酮+ β-HCG诊断异位妊娠准确率为93.3%,显著高于任何一项单一诊断(P<0.05).结论:阴道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与黄体酮、β-HCG联合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显著降低该病的误诊率,减少了误诊误治风险,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马铃薯片防治黄体酮肌内注射致局部硬结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马铃薯片贴敷防治因肌内注射黄体酮所引起局部硬结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温热水湿热敷,观察组采用马铃薯片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2例,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马铃薯片贴敷治疗局部硬结疗效优于温热水湿热敷治疗.
-
黄体酮注射液诱发高血压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因闭经6个月就诊.既往无心脏病、糖尿病病史,有高血压病病史3年.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每天2次,血压一直维持在110~130/70~85 mmHg.给予肌内注射黄体酮注射液40 mg,每天1次.第2天用药20 min后,感觉头晕,无出冷汗及心悸症状,持续3~4 h后逐渐恢复正常,未引起足够重视.第3天用药后自觉头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测血压180/130 mmHg,心率90/min,双肺呼吸音清.
-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激素替代疗法
1 激素替代疗法研究临床证明,雌激素-黄体酮疗法(HRT,激素替代疗法)确有消除女性更年期的潮热、情绪不稳、性欲减退、阴道分泌物减少、骨质疏松等症状的效果.但近10多年来世界各国广泛应用 HRT 的结果证明,接受 HRT 的女性罹患乳腺癌、脑中风、静脉血栓、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风险呈增高趋势.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报告了对16 000名更年期女性的 HRT 疗效研究,将50%作为对照组,另50%为试验组.试验组连续应用 premarin(自怀孕母马子宫中提纯的雌激素类似物)和甲羟孕酮(一种合成黄体酮)平均5年,结果发现,其中26%患乳腺癌.因而,该研究院中止了对 HRT 的实验.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黄体酮的浓度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黄体酮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方法 血浆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法,经正己烷-二氯甲烷-异丙醇(100∶50∶5,V/V/V)提取后,以甲醇-水(75:25,V/V)为流动相,以Hypersil ODS柱(50 mm×2.1 mm,5tm)为分析柱,采用ESI源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为m/z 315.4→ m/z(97.0+109.2)(黄体酮)和m/z385.4→ m/z 267.4(醋酸甲地孕酮,内标).结果 黄体酮血浆浓度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200 ng/ml,日内、内间精密度(RSD)均<6.7%,准确度(RE)在±6.2%之间.结论 该方法分析时间短、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黄体酮的药动学研究.
关键词: 黄体酮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药代动力学 -
不同粒径黄体酮的制备及评价
目的 比较不同粒径黄体酮注射液的释放速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制备黄体酮纳米级、微米级注射液,通过X线粉末衍射分析(P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对两者进行表征,经透析法比较两制剂和黄体酮原料药的溶出速度.HPLC-MS法测定肌注不同药物后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XRD和FTIR分析中,两制剂晶型结构基本无变化,晶型稳定.黄体酮纳米级、微米级注射液在PBS溶液中释放达到90%时分别需要2和4 h,而原料药释放完全需要近40 h.药代动力学实验中,相比市售黄体酮注射液,黄体酮纳米级、微米级注射液的Cmax分别提高了1.8和1.7倍,AUC0-t分别提高了2.95和1.63倍.两者生物利用度均高于黄体酮注射液.结论 黄体酮纳米级、微米级注射液的释放速率显著高于原料药,生物利用度均高于市售注射液.
-
雌孕激素联合疗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联合疗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7月尉氏县中医院收治的119例青春期DU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55例),止血分别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戊酸雌二醇.所有患者调节月经周期均采用黄体酮.结果 ①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调经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孕激素联合疗法治疗青春期DUB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个体化治疗尿石症200例临床报告
目的 总结个体化治疗尿石症200例的临床报告.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08年12月襄城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尿石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86例治愈,14例输尿管镜或ESWL(体外震波碎石)失败而中转开放手术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个体化治疗尿石症疗效优良.
-
黄体酮应用于早期先兆流产202例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验证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妊娠7~12周有先兆流产症状之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均给予黄体酮针20 mg肌肉注射,1次/d,待阴道出血减少或停止后,改为隔日注射黄体酮20 mg维持2周,再给予黄体酮20 mgl周2次,治疗1周作为巩固;对照组采用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口服维生素E和叶酸、中药保胎及止血对症治疗.观察腹痛和出血量.结果 研究组的保胎成功率为68.3%,对照组为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早期流产常规予补充孕激素是安全、有效的.
-
回音必孕康口服液治疗先兆流产160例
先兆流产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痛、腰酸、阴道流血等症状,常规的西医治疗一般首选黄体酮等药物保胎.但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黄体酮及衍生物大剂量保胎有致畸作用,为寻找既有效又安全的保胎药物,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我们选用纯中药制剂回音必孕康口服液治疗先兆流产,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