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行对读者来信的解读
<血浆因素对淋巴细胞HLA-B27流式细胞术表型分析的影响>一文的作者发现:用BD公司自动软件检测和分析HLA-B27时,对少数临床标本,软件无法找到要分析的目标细胞群(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因而不能给出实验结果.
-
关于《血浆因素对淋巴细胞HLA-B27流式细胞术表型分析的影响》一文的讨论
编辑同志:我们对贵刊2008年第5期刊登的<血浆因素对淋巴细胞HLA-B27流式细胞术表型分析的影响>一文提出商榷.该文探讨的是血浆因素造成的淋巴细胞HLA-B27流式细胞术表型分析结果的假阴性.但是我们仔细阅读了作者的流式检测图片之后,发现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
作者对读者来信的回复
我们用于临床检测HLA-B27流式细胞术表型分析的检测系统是Becton Dickinson Facs Calibur(美国)流式细胞仪及BD Bioscienees HLA-B27定量双色荧光法测试盒(美国).该系统采用自动分析软件获得HLA-B27流式细胞术表型分析结果.
-
肺癌胸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胸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生物学活性,便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用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培养肺癌胸水TIL,按常规法计数TIL细胞增殖量,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细胞表型及MTT法检测其杀瘤活性.结果:经IL-2诱导培养TIL 21天后:TIL增殖大于1 000倍的患者有17例占77%.CD3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8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CD4/CD8比值高达3.53±0.82,并且在21天时TIL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结论:肺癌胸水中的TIL体外诱导培养21天时TIL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此时用于胸水治疗可取得可靠的疗效.
-
UCP2+/+和UCP2-/-小鼠的鉴定及表型初步分析
目的 对解耦联蛋白2 (UCP2)转基因(UCP2+/+)和UCP2敲除(UCP2-/-)小鼠进行鉴定及表型初步分析.方法 采用PCR法鉴定UCP2+/+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UCP2基因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UCP2+/+、UCP2-/-和C57BL/6J小鼠肝脏UCP2蛋白的表达.绘制0~12周龄UCP2+/+、UCP2-/-和C57BL/6J小鼠生长曲线,并肉眼观察UCP2+/+和UCP2-/-小鼠在外观和行为上有无异常.分别采用高脂饮食和普通饮食饲喂UCP2+/+、UCP2-/-和C57BL/6J小鼠12周,检测其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 UCP2+/+小鼠UCP2基因片段为280 bp,且肝脏表达相对分子量约为32 kD的UCP2蛋白.与C57BL/6J小鼠相比,UCP2+/+小鼠肝脏UCP2表达量升高(P<0.05),而UCP2-小鼠肝脏未见UCP2蛋白表达.UCP2+/+和UCP2-/-小鼠与C57BL/6J小鼠相比,在外观和行为上未见异常.与C57BL/6J小鼠相比,饲喂普通饲料对UCP2+/+和UCP2-/-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饲喂普通饲料相比,高脂饲料能升高C57BL/6J和UCP2+/+小鼠空腹血糖水平(P<0.05),提高UCP2-/-小鼠胰岛素的分泌(P<0.05).结论 成功鉴定了小鼠UCP2+/+和UCP2-/-基因型;高脂饮食下,UCP2与小鼠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分泌相关.
-
急性白血病免疫学表型分析的临床应用
白血病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恶性肿瘤,有时仅从形态观察有一定困难,重复性和准确性均较差.免疫学表型检查是对单纯FAB分型的突破性进展.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即MICM)进行白血病分型,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而且还有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随着白血病免疫标记检查的推广,笔者就其在白血病诊断、判断预后和疗效价值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自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综合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
不明原因智力低下/脑发育迟滞患儿的拷贝数变异研究
目的 运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SNP-aCGH)对智力低下/脑发育迟滞(MR/BD)病例进行全染色体扫描,分析拷贝数异常变化,为明确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帮助.探讨SNP-aCGH技术在不明原因MR/BD遗传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纳不明原因MR/BD患儿92例.予SNP-aCGH全染色体扫描,将异常拷贝数结合临床表型关联分析,找到致病区域及致病候选基因.将阳性病例(携带异常拷贝数的病例)与阴性病例在一般临床表型方面予统计学比对分析.结果 1.携带拷贝数异常者10例,检出率10.86%.携带亚端粒区异常拷贝者8例,检出率8.70%;携带非亚端粒异常者5例,检出率5.40%.MR/BD相关异常拷贝数累及不同亚端粒区共10个(9p、21q、3p、2p、15q、4p、12p、22q、16p、17p),累及非亚端粒区7个(1p、4q、2p、14q、15q、12q、22q).其中,不同缺失位点共11个,长度1.05 ~ 8.80 Mb;不同重复位点8个,长度1.33~31.25 Mb.2.诊断9p重复综合征1例,候选基因DOCK8、VLDLR.CRBN基因断裂1例.诊断第5指综合征并15q26.3-qter缺失1例,候选基因SOX11、LINS1.诊断12p13.3微缺失综合征1例,候选基因ELKS、ERC1.诊断22q13.2-qter微缺失1例,候选基因SHANK3.诊断ATR-16综合征合并17p13.3微重复综合征2例,前者主要候选基因HBA1、HBA2、SOX8,后者YWHAE 、LIS1.3.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在生长迟缓、内脏畸形、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本组阳性病例除不同程度的MR/BD外,几乎均伴发育落后,部分伴内脏畸形、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2.亚端粒区域与MR/BD密切相关,但非亚端粒区域突变可疑致病,有待深入研究.3.SNP-aCGH技术能高分辨地检出拷贝数变异的起始位点,为寻找MR/BD的致病基因有效缩小范围,同时为研究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发病机制等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
-
癌性胸水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探讨癌性胸水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生物学特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用低浓度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培养癌性胸水TIL,按常规法计数TI L细胞增殖量,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细胞表型及MTT法检测其杀伤细胞活性.结果:经低浓度IL-2(100IU/ml)诱导培养TIL 21d后:TIL增殖倍数为2?130±1?140,大于1?000倍占 72%.CD3无显著性变化(P>0.05),CD4、CD8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C D4/CD8 比值高达3.53±0.82,并且在21d时TIL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结论:癌性胸水TIL体外诱导培养3周时TIL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此时进行胸水治疗可取得可靠的疗效.
-
育龄青年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的表型分析
目的 了解育龄青年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的表型特征,探讨表型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血细胞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117例经基因诊断为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的佛山地区育龄青年进行MCV、MCH和HbA2等指标的检测,并对其均值及处于正常范围的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117例静止型仅α-地中海贫血中,MCV、MCH和HbA2分别为(83.55±5.60)fl、(26.10±1.03)pg和(2.84±0.29)%;其中MCV、MCH和HbA2处于正常范围的例数分别占52.99%(62/117)、59.83%(70/117)和92.30%(108/117).右缺失组的MCV及MCH均值分别比左缺失组的高,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4.17 vs 82.02,t=-2.180,P=0.032;27.06 vs 26.10,t=-3.642,P=0.000).结论 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表型特征不明显,应用表型特征进行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初筛存在较高的漏检风险.右缺失的表型特征比左缺失更轻微,其筛查漏检的风险更高.
-
大肠癌患者4种淋巴细胞表型的测定及其意义
背景与目的:机体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而淋巴细胞表面众多而复杂的膜蛋白是淋巴细胞膜信号传递、激活、凋亡等细胞分化调控机制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本研究探讨了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PBL) CD8、 CD28、 CD49b、 CD49d 4种表型变化及其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应用 CD8、 CD28、 CD49b、 CD49d 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35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及 30例同期非肿瘤患者(对照组)的 PBL上述 4种表型进行监测.结果: 肿瘤组淋巴细胞 CD8的表达为 (30.89± 6.54)%,对照组的表达为 (20.82± 5.15)%,肿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肿瘤组 CD28、 CD8+ /CD28+及 CD49b、 CD49d的表达分别为 (42.04± 8.83)%、 (9.29± 2.81)%及 (22.77± 10.46)%、 (65.59± 13.15)%,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 (56.05± 7.32)%、 (14.91± 2.58)%及 (33.18± 17.18)%、 (83.61± 9.14)%,肿瘤组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 0.05). Dukes D期大肠癌组 CD8+ /CD28+、 CD49b、 CD49d 的表达分别为 (7.62± 1.63)%、 (18.53± 9.59)%、 (59.85± 16.18)%, Dukes B期组的表达分别为 (10.01± 2.90)%、 (9.60± 11.01)%、 (73.12± 10.86)%, Dukes D期大肠癌组的表达明显低于 Dukes B期组( P< 0.05);淋巴结转移组 CD28、 CD8+ /CD28+ 及 CD49b、 CD49d的表达分别为 (37.62± 7.38)%、 (9.01± 2.78)%及 (20.03± 9.07)%、 (63.19± 13.10)%,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分别为 (46.63± 9.04)%、 (13.11± 2.96)% 及 (29.60± 11.01)%、 (73.12± 10.86)%,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均 < 0.05);浸润浆膜层组 CD8的表达为 34.18± 3.86,未浸润浆膜层组的表达为 (28.19± 5.65)%,浸润浆膜层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未浸润浆膜层组( P< 0.01);浸润浆膜层组 CD28、 CD8+ /CD28+、 CD49d的表达分别为 (39.07± 7.94)%、 (8.78± 2.59)%、 (61.32± 11.95)%,未浸润浆膜层组的表达分别为 (49.27± 9.54)%、 (12.29± 3.48)%、 (71.34± 12.88)%,浸润浆膜层组的表达显著低于未浸润浆膜层组( P均 < 0.05).结论: 大肠癌患者淋巴细胞 CD8、 CD28及 CD49b、 CD49d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
细胞色素酶P4501A2表型分析及其应用价值
在人的肝脏中,细胞色素酶P4501A2(CYPlA2)占整个细胞色素酶P450的15%.不仅许多药物如茶碱、氯氮平、奥美拉唑、咖啡因、非那西丁,内生性底物(如褪黑激素和雌二醇)和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代谢等主要是通过CYPlA2,CYPlA2同时也能激活环境中致癌物质包括饮食中的杂环胺类,特定的毒枝菌素,亚硝胺和芳香胺类.
-
Rh(D)阴性稀有血型库的建设与临床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掌握本市无偿献血人群中Rh(D)血型的分布情况,Rh(D)阴性稀有血型库的建设情况.方法 对2005~2009年共73 091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Rh(D)测定,确证为Rh(D)阴性者进一步测定其表型频率.结果 73 091名无偿献血者中有234名测定结果为Rh(D)阴性(阴性率为0.32%),符合我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比值,Rh(D)阴性人群中ABO血型分布为A>B>O>AB.结论 本市Rh(D)的分布情况与资料报道的汉族人分布概率相近.Rh(D)阴性稀有血型库的建立和建设,基本满足了临床的用血需求.
-
12例Angelman综合征及Prader-Will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分析
目的 探讨Angelman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及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患者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关系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icroarrays,SNP array)在其诊断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应用SNP array、荧光原位杂交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对12例AS及PWS患者进行精确的遗传学诊断及分型,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存在染色体15q11.2-13区域4.8~7.0 Mb缺失,1例为该区域单亲二体(uniparental disomy,UPD);根据近端断裂点位置,7例患者为缺失Ⅰ型,4例为缺失Ⅱ型,两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UPD患者语言运动发育相对较好;荧光原位杂交证实6例缺失患者为新发突变,其同胞再患病概率<1%.9例患者行染色体核型分析,1例为46,XY,?del(15) (q11q11),余8例无异常.结论 缺失Ⅰ型及缺失Ⅱ型AS及PWS患者的临床表型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SNP array可对缺失型及UPD型AS/PWS患者进行确诊和分型,有助于表型-基因型关联研究及AS及PWS发病机制研究.
-
单纯性法洛四联症患者染色体22q11.2微缺失与临床表型分析
目的 探讨单纯性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儿染色体22q11.2微缺失发生率及其临床表型.方法 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68例(男38例、女30例)0~11岁单纯性TOF患儿进行22q11.2微缺失分析,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结果进行验证.运用SPSS 11.5软件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在68例单纯性TOF患儿中,7例(10.3%)被检出具有22q11.2微缺失,其中4例为肺动脉狭窄型TOF,3例为肺动脉瓣闭锁型TOF.肺动脉瓣闭锁型TOF患儿22q11.2微缺失发生率(3/9,33.3%)明显高于肺动脉狭窄型TOF患儿(4/59,6.80%)(P<0.05).结论 染色体22q11.2微缺失是单纯性TOF发生的常见遗传学病因.相较于其它类型的TOF,该缺失更容易导致肺动脉瓣闭锁型TOF.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此类患儿的遗传筛查及咨询.
-
一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表型分析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分析.方法 先后采集该家系3代共5人静脉血,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和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分别使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对纤维蛋白原的活性和抗原性进行检测.结果 先证者PT和APTT 正常,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活性明显下降,抗原性在正常范围,其母亲的表型检测结果 与之相同.家系其余成员检测结果 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该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表现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无出血或血栓.
关键词: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家系 表型分析 -
基因敲入小鼠模型鉴定及表型分析的研究进展
通过胚胎干细胞技术和DNA同源重组技术获得的基因敲入小鼠模型是国际上研究人类突变基因和类似疾病的趋势,可将整体动物实验与细胞水平研究结合,探索基因突变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而对该类模型的成功鉴定可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各种基因敲入小鼠模型的鉴定及表型分析工作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