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动脉粥样硬化代谢标志物群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病理基础[1].近年来,已有多种影像技术用于As斑块检测,也有多种生物标志物从不同的角度As斑块的病理变化.每年全世界仍有大约有20 000 000人死于急性心血管事件,而且大部分人没有前驱症状,现有的诊断手段难以在心血管事件前发现受害者[2].临床亟需能够早期、无创、简便及准确检测As斑块的标志物.本文就传统经典的As血清标志物以及近年来As代谢标志物群的发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干细胞治疗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的进展
缺血性心肌病有较高的病死率,主要原因是缺血心肌细胞没有足够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再生机制现在也还不完全明确.目前,已有很多治疗手段可以用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但均有其局限性,现在尚不能广泛开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未分化或低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因此,干细胞可望成为修复缺血受损心肌的合理选择.
-
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腔内治疗进展
据统计,国外75岁以上人群中下肢缺血的患病率接近20%,我国的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也高达10%以上[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LEAOD)是导致下肢截肢的重要原因,占所有截肢患者的40% ~ 60%[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股腘动脉段是常受累部位,在间歇性跛行的患者中约占70%,好发于股浅动脉远端穿越收肌管附近,多为长段、多节段及溃疡型斑块性病变[3].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运动、药物、腔内技术及血管旁路手术治疗.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血管旁路手术创伤较大,故手术适应证较窄,难以广泛开展.随着血管腔内技术逐渐成熟与推广,又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及可重复操作等优点使该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较好效果[1,4].
-
无创正压通气及其不同界面改善主动脉夹层手术后低氧血症的研究进展
随着早期诊断技术及心脏外科特别是大血管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主动脉夹层手术日益增多[1-2].低氧血症(hypoxima)是主动脉夹层特别是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围术期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会明显延长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增加病死率[3].围术期低氧血症与多种因素如心功能不良、肺不张、肥胖、吸烟、凝血纤维溶解系统被激活、深低温停循环及全身炎症反应过度等有关[1,3-5].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突然,往往伴有应激反应,大量细胞外基质广泛暴露于血液中,释放一系列炎性因子引起肺间质水肿,通气/血流比异常,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5].
-
PPAR-γ激动剂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1].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其发病中占有重要作用.糖尿病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与许多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3/4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糖尿病被国际学术组织定义为“冠心病等危症”[2].尽管积极的血糖控制降低了如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但其对大血管并发症降低不明显.STENO研究[3]表明,进行全面的危险因素控制,平均随访年限为7.8年,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约50%;随访年限延长至13.3年,在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仍能持续获益.
-
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低氧/复氧模型的建立
目的:培养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低氧/复氧模型.方法:采用酶消化及联合磁珠分选法,得到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s),体外培养传至P5代,采用Ⅷ因子免疫荧光及CD309、CD34流式细胞学进行鉴定.用缺氧Buffer加低氧舱的方法低氧处理P5代HD-MECS.实验分为四组,Con组不做任何处理、H8组低氧8小时组,H8R12组低氧8小时复氧12小时组、H8R24组低氧8小时复氧24小时组.TUNEL(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联合法分离的细胞,经过2次CD31磁珠分选后,可见细胞短梭形,呈铺路石样.细胞传至P5,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为(95±2.61)%.流式细胞仪检测CD309阳性率为(95.4±1.34)%;CD34阳性率为(42.5±3.23)%.TUNEL染色、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8组的细胞凋亡率和活化的Caspase-3表达高于Con组(P<0.05),H8R12组、H8R24组细胞凋亡率和活化的Caspase-3表达高于H8组(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磁珠分选的办法成功培养了HDMECs,并且建立了HDMECs低氧/复氧模型,为临床研究游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
烟曲霉提取物诱导小鼠哮喘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小鼠哮喘模型建立的方法,为开展哮喘发生机制或药物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40只,SPF级C57BL/6小鼠,雌雄各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两组.模型组小鼠采用气管滴注烟曲霉提取物,隔天给药,对照组小鼠采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气管滴注.给药21天后,后一次给药24小时后收取肺泡灌洗液,离心后灌洗液上清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灌洗细胞做Giemsa染色分类计数;取左肺做AB-PAS染色,右肺提取mRNA;腹主动脉取血ELISA检测IgE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可见典型的哮喘症状,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多,肺泡灌洗液IL-3、IL-4、IL-5、IL-6及IL-17表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P<0.05和P<0.01.血清IgE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3.84±3.65) vs.(6.22±1.06)mg/L,P<0.01];AB-PAS染色黏液分泌较对照组明显加重.结论:烟曲霉提取物气管滴注可成功诱导小鼠哮喘模型.
-
Roscovitine抑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研究
目的:观察roscovitine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以期提供新型的支架涂层药物.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模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干预组损伤局部给予roscovitine(200μmol/L)孵育10分钟.14天后取材,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oscovitine对局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HE染色观察roscovitine对内膜增生的作用.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球囊损伤后14天,局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跃、内膜增生明显.Roscovitine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内膜增生被显著抑制,管腔狭窄率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显著降低.结论:Roscovitine显著抑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有效抑制内膜增生,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
脉冲振荡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分析脉冲振荡法(IOS)与常规肺功能(PFT)各参数的相关性,研究IOS测定呼吸阻抗的重复性,探讨IO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入组30例稳定期COPD患者及1 1例对照组,用常规肺功能及IOS法进行测定.将IOS与常规肺功能各参数进行比较,使用ROC曲线判断对COPD诊断有意义的参数;同时重复测定稳定期COPD患者IOS各值.结果:①COPD组与对照组IOS各参数相比R5、R5-20、X5、Fres及Al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OPD患者R5-20与FEV1、PEF呈显著负相关,Fres与FVC、FEV1、PEF、MMEF%呈显著负相关,而与RV/TLC呈显著正相关,X5与RV、RV%及RV/TLC呈显著负相关,Alx与RV%及RV/TLC呈显著正相关.③COPD组患者重复测定IOS各参数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曲线下面积:R5-20> Fres> Alx> X5> R5.结论:IOS与PFT各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不仅能敏感的反映COPD的气道变化,同时可反映COPD患者的肺容量变化,且具有很好的重复性.X5、R5-20、Fres、Alx、R5对COPD的诊断有一定的准确性,其中R5-20是诊断准确性佳的参数.
-
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合并脑卒中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脑卒中的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近10年收治的年龄>60岁诊断为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16例,年龄在60 ~ 82岁,平均年龄(68.0±5.6)岁.包含5例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其余为自然瓣膜性心内膜炎.左侧心内膜炎57例,其余6例为右侧心内膜炎.62例患者(98.4%)经过彩色超声心动图或手术所见发现赘生物.23例患者合并脑卒中,占36.5%,3例为静止性脑梗死,20例患者为症状性脑卒中,其中症状性脑梗死15例,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另外3例患者因未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无法定性.脑梗死主要分布于颈内动脉系统.脑卒中组二尖瓣赘生物发生率显著高于不伴脑卒中的患者(69.5%vs.40%,P=0.024),二尖瓣赘生物对脑卒中的(OR=3.429,95% CI:1.152 ~10.202).合并脑卒中组病死率显著高于不伴有脑卒中的患者(21.7% vs.2.5%,P=0.012),脑卒中对于死亡的(OR=10.833,95%CI:1.178 ~ 99.595).结论:在老年住院IE患者中,脑卒中发病常见.二尖瓣赘生物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脑卒中显著增加老年IE患者病死率.
-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研究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调查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住院患者抗凝治疗实际应用情况.方法:选择出院诊断为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的老年住院患者626例,应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脑卒中危险,结合CHA2DS2-VASc评分调查各分层的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情况,并按年龄分为非高龄组(65~74岁,n=316)和高龄组(≥75岁,n=310),比较两组的抗凝治疗情况.结果:626例老年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CHA2DS2-VASc评分均>2分,平均(5.48±1.27)分,其中仅35.3%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而51.6%使用抗血小板治疗,13.1%未使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高龄组的患者抗凝比例明显小于非高龄组的患者(28.4% vs.42.1%,P<0.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住院患者抗凝治疗比例偏低,应使用指南推荐的CHA2DS2-VASc评分制定抗凝策略以提高抗凝比例.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9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水平变化,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97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年龄相同体检为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疾病组与健康组血浆中NGAL、NT-proBNP,尿素氮(BUN)、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左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血NGAL、血NT-proBNP、BUN和C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 <0.05),而LVEF、eGFR低于对照组(P<0.05),血NGAL、NT-proBNP在各组中水平依次是NYHA-Ⅳ级>NYHA-Ⅲ级>NYHA-Ⅱ级>NYHA-Ⅰ级,各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血清NGAL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79,P<0.05),LVEF与血浆NGAL、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r=-0.36,P<0.05;r=-0.39,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NGAL和NT-proBNP水平升高可能与心力衰竭、肾损伤的发展进程有关.
-
血浆白介素-37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血浆白介素(IL)-37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CT检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48例,无冠状动脉钙化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IL-37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血浆IL-37(80.81±26.21) ng/L、TNF-α(12.53±3.44) ng/L和hs-CRP(2.66±3.89)mg/L水平高于对照组[IL-37 (65.91 ±20.55) ng/L,P=0.010;TNF-α(10.51±3.73) ng/L,P =0.017;hs-CRP(1.12±0.81) mg/L,P=0.035].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血浆IL-37与TNF-α、hs-CRP水平、冠状动脉钙化Agatston积分正相关(分别r=0.410,P=0.004;r =0.481,P=0.001;r =0.354,P=0.013).结论:新型抗炎因子IL-37可能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左心房容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二维超声心动图估测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与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北京同仁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入院实施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106例进行前瞻性分析.将患者分为术后心房颤动组和术后未发生心房颤动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前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估测的LAVI值与术后心心房颤动动发生的相关性.结果:CABG术后发生心房颤动患者19例,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7.9%.术后心房颤动组的LAVI值显著高于术后未发生心房颤动组[(22.1±4.1)vs.(18.1±5.1)mL/m2,P=0.01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5,95% CI:1.017 ~1.0323,P=0.026)、高血压病史(OR=1.053,95% CI:1.019 ~1.087,P=0.009)、既往心房颤动病史(OR =2.273,95% CI:1.207~3.340,P=0.010)、LAV值(OR=1.784,95% CI:1.181~2.487,P=0.003)是CABG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BG术前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估测的LAVI值是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预测CABG术后心房颤动发生并进行危险分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本院180例CABG患者围术期行心理测评,评价术后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存在焦虑状态或(和)抑郁状态将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状态组(n=103例)和对照组(n=77),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CABG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42.2%、39%,二者均有的占23.9%;②单因素分析:文化程度低、无固定工作、负性家庭生活事件、患者为家中主要经济来源、术前合并焦虑抑郁、术前脑卒中史、初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术后刀口疼痛评分>6分及ICU停留时间长为术后出现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③Logistie回归分析:文化程度(P=0.018)、负性家庭生活事件(P =0.046)、术前合并焦虑抑郁(P =0.023)、初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P =0.038)是术后出现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基层三级医院,CABG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发病率比较高,应该重视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筛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手术质量.
-
新生儿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
目的:回顾总结新生儿主动脉缩窄(CoA)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新生儿期CoA的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2010年7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CoA 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手术年龄9~ 30天,平均(24.8±6.1)天,体质量2~4.1kg,平均体质量(93.2 ±0.7)kg.合并心内畸形者23例,合并PDA者4例,单纯CoA 4例.一期手术21例;分期手术10例,首先于非体外循环下行CoA矫治+肺动脉环缩术,随访25天~12个月后再行心内畸形矫治术.CoA矫治的方法包括:缩窄段切除行端端吻合、扩大的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术、扩大的端端吻合+补片成形术、左锁骨下动脉翻转主动脉成形术.结果:1例死于出血,病死率3.2%;1例术后心肺功能较差,无法撤离呼吸机,放弃治疗;术后无肾衰竭、左上肢缺血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全组术毕有创动脉监测上、下肢动脉平均压差7.2mmHg(1mmHg =0.133kPa)较术前39.1 mmHg明显下降(P<0.05).结论:严重的新生儿CoA,病情危重,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合并心内畸形者,若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为CoA、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患儿行分期手术安全可靠;CoA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者,采应扩大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
“象鼻”支架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Ⅰ型内漏
目的:回顾应用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Ⅰ型内漏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Ⅰ型内漏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0.2±6.2)岁,平均身高(171.92 ±4.98)cm,平均体质量(77.50 ±8.43) kg,所有患者均无相关家族遗传病史,均有高血压病史,与第一次TEVAR术间隔时间平均34.4个月.支架“象鼻”术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如漏口暴露清楚,可缝闭漏口;如置入支架裸区妨碍象鼻支架缝合,可剪除部分裸露部分金属支架或将置入支架取出;如漏口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可将左锁骨下动脉近端缝闭,截断左锁骨下动脉,其远端与左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建立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或8mm入工血管行升主动脉至左腋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转流.于之前置入的支架内置入26~30mm Microport术中支架血管,覆盖内漏破口.术后随访6 ~48个月,平均6.53个月.结果:12例支架“象鼻”术均为择期手术,其中7例患者漏口位置累及左锁骨下动脉,4例剪除置入支架金属裸区;1例将置入支架取出;3例术中支架血管近端吻合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8例吻合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4例同期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2例行升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2例行升主动脉-左腋动脉转流术;1例患者因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同期行升主动脉-右腋动脉转流术.1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平均(5.92±1.14)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21.92±9.14)天,2例患者术后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胸骨哆开,行再次胸骨固定痊愈;1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经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本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所有患者术后内漏均消失,术后随访6 ~48个月,平均6.53个月,均无复发.在术后随访期间,3例患者支架远端病变需再次处理,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支架感染、咯血、死亡.结论:应用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Ⅰ型内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心肌心包炎1例回顾分析
临床上急性心肌炎并不少见,但累及心包炎却并不常见.当两者同时存在时,多表现为持续胸痛,心肌酶谱异常和心电图广泛导联ST段抬高,不易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我院心内科近期收治此类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汉族.因“反复胸闷伴间断发热3天,发作性晕厥1次”,于2014年04月22日急诊入院.患者缘于3天前晨起突发意识丧失后晕厥倒地,数秒后意识自行恢复.此后开始出现胸闷、乏力、出汗等不适而无胸痛.
-
以肺动脉占位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肺小细胞癌1例
位于肺动脉的肺小细胞癌(pulmonary small cell carcinoma,PSCC)是临床上极其罕见的肺恶性肿瘤,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或肺动脉肉瘤(PAS),从而使患者失去早期诊治的机会.现报道我院1例初诊为PTE/PAS,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以肺动脉占位为主要表现的肺小细胞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对PSCC的认识及相关鉴别诊断.
-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对胎儿室间隔缺损应用的研究
目的:探索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对胎儿室间隔缺损(VSD)三维成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获取25例存在VSD的胎儿心脏容积数据,分别应用表面成像、多平面成像、玻璃体成像及反转成像方法进行分析.观察缺损部位、形态特征,统计各种成像模式对VSD的显示率.结果:表面成像:对VSD的显示率为88%,22例膜周部缺损均表现为室间隔上段出现大小不一的孔洞,边缘较清晰,形态多为不对称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狭长的裂隙状;可见VSD形态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内有所改变.3例肌部VSD在该模式下均未显示.多平面成像:可以在B平面及C平面同时显示缺损的矢状面和横断面,显示率分别为88%及80%.3例肌部VSD未显示.玻璃体成像:VSD显示率为96%,22例显示膜周部VSD见断端及穿隔血流信号.2例肌部VSD见一细小的分流束穿隔,1例肌部缺损未能显示分流.反转成像:VSD显示率为96%.3例为室间隔肌部缺损,其中2例可显示;22例膜周部VSD均显示.结论:表面成像可再现VSD的立体形态,并能动态观察缺损面积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多平面成像可获得二维超声所难于显示的VSD矢状面及横断面,从多角度观察VSD的形态大小.玻璃体成像及反转成像能直观地显示VSD与分流束的空间分布,对于肌部小缺损的显示优于其他三维成像方法.但目前各种成像模式所成VSD的三维图像仍显粗糙,距离临床诊断需求尚有较大差距.
-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对糖尿病患者妊娠期胎儿心脏结构及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目的:利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心脏结构及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6例,其中饮食控制组71例,胰岛素治疗组25例,同期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孕妇176例作为对照组.运用STIC技术后处理软件获得M型图像测量心室侧壁及室间隔厚度;运用STIC技术后处理软件获得容积数据,测量胎儿左、右心室收缩末期(EDV)、舒张末期容积(ESV),计算左、右心室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及射血分数(EF);比较妊娠期糖尿病胎儿胰岛素治疗组、饮食控制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心脏结构及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妊娠28周以前,胎儿心脏的各项测量指标在胰岛素治疗组、饮食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28周以后,胰岛素治疗组胎儿心室侧壁及室间隔厚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28周以后,妊娠期糖尿病胎儿胰岛素治疗组、饮食控制组与正常对照组左、右心室收缩功能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心脏结构的影响主要在孕晚期.妊娠28周以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胎儿较正常妊娠胎儿心室侧壁及室间隔均有增厚;但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