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Basic Orthopaedic Research 중국골과림상여기초구잡지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666X
- 国内刊号: 44-165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胸腰段多椎体不稳定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胸腰段多椎体不稳定骨折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和东莞市高埗医院收治的110例胸腰段多椎体不稳定骨折患者采取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方式,其中长节段固定组42例、短节段固定组38例、前路固定组30例。比较3组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度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差异。结果110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3±2.1)个月。各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不同时相点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度未见明显丢失。末次随访时3组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及脊髓损伤情况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对胸腰段多椎体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成人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成人踝关节损伤患者性别年龄分布、致伤原因及分型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利用PACS及病案查询系统,整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疆地区5所医院705例(714侧)成人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其性别、年龄、Lauge-Hansen分型和AO分型特点。结果705例踝关节损伤患者中,男性(67.5%,476/705)多于女性(32.5%,229/705);31~40岁年龄组患者多(27.0%,190/705);低能量损伤(跌倒和扭伤)致伤占68.1%(480/705);714侧踝关节损伤均可按AO分型划分,但有10.1%(72/714)的踝关节损伤未能按Lauge-Hansen分型划分。结论成年踝关节损伤患者以青壮年男性常见,多由低能量损伤所致, Lauge-Hansen分型不能包含所有的踝关节损伤。
-
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86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老年单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时患者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79例)和死亡组(7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分析正常和异常水平患者死亡率的差异。结果生存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正常患者死亡率均低于水平降低患者(P<0.05);淋巴细胞计数正常与降低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降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预后影响显著,可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
包埋皮瓣修复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手指末节毁损性离断
目的:探讨包埋皮瓣修复联合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手指末节毁损性离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肇庆市端州区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48例(64指)手指末节毁损性离断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34指)和对照组(22例,30指)。观察组采用包埋皮瓣修复联合MEBO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包埋皮瓣修复断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周皮瓣优良率,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在断指存活、皮瓣存活、上皮化、指甲再生、骨折愈合、甲沟畸形、感染等指标的差异,根据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术后4周皮瓣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断指存活率、皮瓣存活率均达100%,所有断指均获上皮化,骨折均获愈合;观察组TAM优良率、指甲再生良好率以及感染、甲沟畸形发生率等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埋皮瓣修复联合MEBO治疗手指末节毁损性离断,手指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感染、甲沟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断指存活、皮瓣存活、上皮化、骨折愈合等方面的临床效果与传统方法相似,技术简单、安全,效果理想。
-
经口前路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儿童型颅底凹陷症
目的:探讨经口前路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儿童型颅底凹陷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5例儿童型颅底凹陷症患者施行经口前路复位内固定手术。通过MRI影像学图片测量颈髓角(CMA),评价术后脊髓压迫恢复情况;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运用CT扫描重建技术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5例患儿均顺利施术,手术时间2.5~3.5 h,平均手术时间(2.7±0.6)h;术中出血量40~100 mL,平均出血量55 mL。术后患儿脊髓压迫解除,CMA从术前的(135±12)°恢复到术后3个月的(163±11)°(P<0.05);患者脊髓功能改善,JOA评分自术前的(8.3±1.2)分恢复至术后3个月(15.7±1.3)分(P<0.05)。随访12~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术后3~6个月所有患儿均获植骨融合,随访期间未出现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口前路复位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儿童型颅底凹陷症的有效方法。
-
腰椎椎间孔狭窄引起静息性腿痛
腰椎椎间孔狭窄(foraminal stenosis,FS)诊断困难,往往使腰椎管狭窄(canal stenosis,CS)常规手术的预后不尽如人意,有学者认为,近60%的术后持续疼痛来自于腰椎FS。据报道,FS发病率为8%~26%,其中由L5~S1 FS引起的L5神经根疾患约占75%。L5神经根疾患可分为L4~L5 CS和L5~S1 FS,但鲜有研究比较这两类L5神经根疾患临床特征的不同。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类L5神经根疾患的临床症状,探讨静息性腿痛与FS之间的相关关系。
-
阿司匹林--预防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新选择?
对于施行全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arthroplasty,TJA)的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理想方法目前仍不明确。华法林是常用的VTE预防药物,尽管有效,但患者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及出血风险明显提高,需要定期监测。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ACCP)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九版)首次明确将应用阿司匹林作为TJA术后PE的预防手段(证据推荐级别:ⅠB级),但缺乏对VTE不同预防方法的效果比较研究。本研究以TJA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抗凝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在症状性PE总体发生率、倾向得分匹配后症状性PE的风险以及倾向得分匹配前后其他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
磷酸钙和硫酸钙类可注射骨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磷酸钙和硫酸钙类可注射骨是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人工骨修复材料,目前已有大量产品应用于人体骨缺损的修复。该文主要介绍磷酸钙和硫酸钙类可注射骨的理化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并对其主要产品的性能、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
羟基磷灰石涂层镁铝合金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HA)涂层镁铝合金(AZ31B)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分为3组:HA涂层AZ31B浸提液组(H组)、阳性对照组(P组)和空白对照组(N组)。将L929细胞与各组混合液培养3、5和7 d,采用WST-1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各组混合液与稀释兔血混匀,测定吸光度(OD)并计算溶血率。采用各组混合液对白化豚鼠分别进行皮内诱导、局部诱导和激发,观察去除贴敷片24、48、72 h动物激发部位皮肤情况。结果3、5和7dN组和H组细胞毒性反应分级为0级,P组部分细胞毒性反应分级为3级;各时间点H组、N组细胞活力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组、P组和N组OD值分别为(0.004±0.001)、(0.648±0.050)和(0.008±0.003);H组溶血率为-0.6%,无溶血反应。去除贴敷片24、48、72 h H组皮肤无明显改变,P组可见中度至重度融合性红斑。结论体外实验提示HA涂层镁铝合金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
多发伤合并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收治的21例行手术治疗的多发伤合并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3)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未见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效等。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0%(19/21)。2例患者术后关节疼痛,活动略受限,主动肩关节功能锻炼4个月恢复;另1例患者肩关节不稳定,外展架保护及理疗配合下康复锻炼3个月后恢复。结论手术治疗多发伤合并不稳定肩胛骨骨折具有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肩关节优良率高等优点,但要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
-
关节镜有限清理术结合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关节镜有限清理术结合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阳江市中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7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行关节镜有限清理术结合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有限清理术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3个月Lysholm评分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3个月时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1周、3个月时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3%(80/86)、90%(77/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7,P=0.418)。结论对于采取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联合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可以取得与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相似的临床效果,价格低廉,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单侧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短期疗效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在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单侧PVP治疗的128例(156个椎体)老年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3 d,术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结果1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单椎体28~43 min、2个椎体57~72 min,3个椎体86~112 min;平均骨水泥注入量:胸椎3.2 mL、腰椎5.1 mL;43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7例少量渗入后方椎管,但术后患者无明显神经损伤症状;12例渗入邻近椎间隙、24例渗入椎旁软组织内,术后均未出现不适。全部患者获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未见邻近椎体骨折、感染、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3 d,1个月VAS评分分别为(3.3±1.2)、(3.3±1.3)、(3.1±1.0)分,均较术前的(8.3±1.3)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1个月VAS评分优113例、良9例、差6例,优良率为95.3%(122/128)。结论单侧PVP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老年OVCF的较好选择。
-
2014中国脊柱侧凸年会征文通知
-
山羊雪旺氏细胞培养方法和技巧
雪旺氏细胞作为外周神经的胶质细胞,主要参与髓鞘的构成,并可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对外周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及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1-2]。原代培养是获取雪旺氏细胞的重要手段[3],本文介绍初生山羊坐骨神经体外分离、培养雪旺氏细胞(图1)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
数码暗房技术处理X线片鉴别骨骺骨折类型一例
男性患者,19岁,于2012年8月3日在我所行法医学检查。患者步入门诊,跛行,神清,反应灵敏,对答切题。体格检查:左膝关节下方至左大腿前下段可见一长25.0 cm ×(1.5~3.5)cm陈旧性手术瘢痕;左膝关节下方可见一16.0 cm ×(0.5~1.0)cm陈旧性“U”形手术瘢痕;瘢痕色苍白、平滑、部分挛缩。左下肢长约81.5 cm、右下肢长约84.0 cm,左膝关节活动受限。询问病史,患者于2006年1月29日因交通事故致左下肢受伤,于当地卫生院就诊,X线片检查示左股骨外髁骨骺骨折,但正位X线片因曝光不足,骨骺骨折类型及髌骨显影不清(图1A);采用石膏外固定,后回家休息,分别于伤后3、7d到该院复查,未做特殊处理。2006年3月28日X线片检查示左股骨外侧髁部骨折区域大量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侧位片显示左髌骨纵向骨折并分离移位,后在外院行X线片检查示左髌骨和左股骨骨骺端骨折,遂返当地卫生院住院行髌骨内固定治疗。术后1年患者因左膝关节活动受限先后到省内外医院诊治,2007年3月5日外院X线片(图1B)复查示左股骨外髁骨折骨骺早闭,股骨胫骨干纵轴线夹角约20°;左髌骨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于2008年4月9日因左膝外翻畸形、进行性加重伴活动障碍,至北京某综合性医院行左膝外翻畸形股骨髁上截骨矫形DCS内固定术,矫正外翻角度25°;2009年6月30日手术取出内固定装置。
-
新书速递
本教科书由骨科和神经外科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撰写,为治疗各种颈椎疾患提供实用的临床医学参考。从退变性脊柱疾病、炎症到创伤、感染,本书阐述目前先进的颈椎外科和固定技术、新涌现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指导脊柱外科、矫形外科、神经外科医师以及住院医师的临床实践。它具有以下4个特点:①帮助读者准确掌握复杂情况:借助影像引导技术治疗颈椎疾患,同时为患者管理和手术决策提供有用信息;②追踪当今热点问题:提供近的病例研究,使读者能够始终关注颈椎领域的重要临床信息;③快速查找信息:章节编排简明扼要,强调要点、重点以及解决疑难问题的技巧;④通过Expert Consult实现网上全文检索。
-
新书速递
本书介绍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管理方面的新指南,旨在促进对出血/血栓、疼痛和感染的有效控制。编者从不同医师和专家的角度,对全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止血、止痛和感染控制领域中具有现实意义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就有争议的内容给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运用书中的信息,临床工作者将实现围术期管理的基本目标。该书指导读者选择一个尽可能减少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的多重治疗方案,以避免对患者康复造成干扰;本书还从缩短住院时间、获得功能性康复、满足患者期望的角度,介绍了疼痛控制的有效方法以及镇痛的优化方案。书中后描述了患者、伤口、环境等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探讨预防性治疗、处理以及影像学诊断的佳方法。总之,该书对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领域的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及所有医学工作者的日常临床实践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加强医学管理,保证患者在降低并发症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