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중국건강심리학잡지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纳洛酮对吗啡所致大鼠γ波改变的阻断作用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吗啡急性注射所致大鼠EEG变化的阻断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做植入式脑电手术,手术后1周监测EEG作为各自的前对照,分别腹腔注射(ip)生理盐水1ml,吗啡10mg/kg,同时腹腔注射吗啡(10mg/kg)与纳洛酮(4mg/kg),10min后记录EEG.结果 ①生理盐水没有引发EEG变化;②注射吗啡后30~100分钟γ明显减少(P<0.05).[3]纳洛酮拮抗吗啡组在30~90分钟γ变化不明显.结论 吗啡急性注射会引起大鼠γ的变化,纳洛酮能够阻断该变化,并且两者都具有时间依赖性.
-
文拉法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文拉法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2例符合CCMD-3标准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文拉法新和阿普唑仑进行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副反应量表(TESS量表)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文拉法新与阿普唑仑对广泛性焦虑症均有显著疗效,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文拉法新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 文拉法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6例女性精神分裂症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进行研究,疗程10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和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的有效率为92.1%,利培酮的有效率为89.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2种药物均无严重不良反应,阿立哌唑组的肌强直、静坐不能以及闭经、泌乳的安全性明显低于利培酮组.结论 阿立哌唑为一种安全有效和耐受性较好的抗精神病药.
-
米氮平与曲唑酮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米氮平与曲唑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米氮平组和曲唑酮组显效率分别78.57%为和72.73%,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氮平的不良反应少于曲唑酮.结论 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
保定市精神病性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保定市精神病性障碍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18周岁的人群,共10073名,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对调查对象进行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心理、社会及职业功能受损状况评定采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结果 9021人完成调查,精神病性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74%(95%CI=0.56%~0.92%),时点患病率为0.64%(95%CI=0.48%~0.81%);精神分裂症常见,其终生及时点患病率分别为0.62%、0.54%.时点患病率:女性0.87%高于男性0.42%(P<0.01);20~59岁患病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分居/离婚、低收入及独居增加精神病性障碍的患病危险性.心理、社会及职业功能受损程度:轻度7.41%,中35.19%,重量度57.41%.精神病性障碍的精神科门诊就诊率为35.19%,住院率27.78%.结论 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类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在女性及青中年人群中更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社会及职业功能.
-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认知特征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症(SAD)病人的认知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0例SAD组和42例正常对照(NC)组进行评估.结果 SAD患者的FNE分数和SAD分数(分别为114.2±14.1;22.4±4.9)显著高于NC组(分别为82.7±16.1;8.1±4.7).SAD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结论 SAD患者组FNE分与SAD分显著正相关,FEN分与EMBU的各因子分数显著相关.
-
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比较奎硫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把入组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以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以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WHO-QOT-100)评定生活质量,观察16周.结果 两组PANSS评分2周时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至16周时仍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阴性症状治疗8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16周这种差异很显著(P<0.01);两组TESS评分治疗后2、4、8、16周均为显著差异(P均<0.01);两组的WHOQOT-100评分除环境维度外,其余维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奎硫平与氯丙嗪相比能较好、较快改善精神症状,较好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酒依赖伴发抑郁及对戒酒的影响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酒依赖伴发抑郁的疗效及对戒酒的影响.方法 将98例酒依赖伴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认知疗法合并帕罗西汀、单用帕罗西汀治疗4个月.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复饮率评定戒酒效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HAMD评分16.79±6.50与对照组相近17.88±6.59(P>0.05).治疗4个月后HAMD评分10.76±5.32、明显低于对照组14.54±5.12(P<0.01);临床疗效(痊愈率44.44%、显效率22.22%、有效率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21.74%、21.74%、56.52%)(P<0.05);复饮率(24.44%)低于对照对照组(45.56%)(P<0.05).结论 认知疗法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酒依赖伴发抑郁疗效较好,戒酒效果较好.
-
心理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现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心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和系统化整体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调查患者的社会情况、对医院和健康问题的感知、近2个月生活事件的频度及应对能力、人格、焦虑、抑郁等,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绞痛发作的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问.
-
综合医院门诊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门诊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开展心理社会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了678例门诊病人,其中包括心理门诊组、内科疾病组,健康对照组.结果 内科疾病组的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4个因子分的得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心理门诊组的总分、阳性项目数、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5个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内科疾病组(P<0.01).结论 内科患者大多数伴发心理障碍.建议临床医生在生物学治疗内科疾病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
-
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发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8例患者进行抑郁及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 66.2%的血液透析患者处于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血液透析患者非抑郁组与抑郁组,在人均月收入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社会支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应对方式中,两组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相关性方面,抑郁与应对方式量表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之间有显著负相关,与幻想、退避因子正相关极显著;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与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退避因子与抑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高,经济状况对透析患者抑郁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在生活中多使用"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消极的应对方式可以加重或促发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情绪;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改善血液透析忠者的应对方式,从而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
-
河南省大学生身体自尊结构研究
目的 探讨河南省大学生身体自尊结构并编制河南省大学生身体自尊问卷.方法 572名大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515份有效问卷进行研究.结果 问卷的a系数为0.8834,分半信度为0.8072,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身体自尊由4个维度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也证明4因素模型相对理想.结论 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西部志愿者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讨西部志愿者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SCL-90量表对113名西部志愿者进行调查.结果 与常模相比,志愿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西部志愿者在社会支持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的性别差异和服务年限差异,来自城镇和来自农村的志愿者在主观支持和利用度上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西部志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有关,志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较更差,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大学生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归因方式问卷(ASQ)对248名16~22岁的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具有悲观归因方式的大学生与乐观归因方式的大学生相比,回忆出较多的过度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较少的情感温暖,悲观的归因方式与父母的偏爱无明显关系.结论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早期教养方式有明显相关.
-
特区高职院校669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研究
目的 对6697名特区高职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697名高职大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特区高职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14%;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问题突出.人格特征总体良好,积极.结论 通过对特区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有针对性地对高职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的人格,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朋辈心理咨询课程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开设朋辈心理咨询课程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形式.方法 选取高职大学生66名,采取团体心理训练的形式,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前后测.结果 SCL-90前后测强迫、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均有差异;16PF人格测试中,持强性和敏感性、敢为性前后差异十分显著;紧张性,忧虑性后测分低于前测,前后有显著差异;稳定性后测分高于前测,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高职院校开设朋辈心理咨询课程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建立互助助人的校园文化.
-
青少年SOC策略的应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青少年SOC策略的发展情况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SOC策略问卷及Diener等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对600名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 ①SOC策略的性别差异不显著;SOC与年龄成正向线性关系;②SOC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SOC策略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年龄特征,越是较多的使用SOC策略则生活满意度水平就较高,较多积极心理体验和较少的消极心理体验.
-
贫困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贫因新生的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校新入学的500名贫困大学生和2412名非贫因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贫困新生在有恒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专业有成就者因素、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上显著高于非贫困新生,兴奋性、敢为性、内向与外向型、心理健康因素因子上显著低于非贫困新生.②贫困新生与非贫困新生心理症状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正常,应关注贫困新生积极人格特征,加强个性教育,塑造健康人格.
-
中国大学生人际关系完美主义量表在1562名高中生中的试用
目的 测定中国大学生人际关系完美主义量表在高中生中的实用性.方法 对1562名高中生被试的测试结果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统计处理.结果 量表包含35个项目,4个维度(分量表),分别是自我导向、他人导向、他-他导向、社会导向.因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维度可解释总方差的51.43%,各维度的项目载荷在0.33~0.79之间.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70~0.82,重测信度为0.71~0.83(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指标X2>、 RMSEA、 NFI、 CFI, GFI均达到较理想的统计学要求.结论 中国大学生人际关系完美主义量表在高中生群体中具有较理想的信效度,适合其使用.
-
大学生自我心态图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考察不同情况中的个体自我心态图的现状.方法 对746名大学生用自编大学生自我心态图问卷(CESQ)调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的大学生自我心态有显著差异.文科学生批判型父母心态、自由型儿童心态分值比理科学生高.结论 5种功能状态能很好地反映大学生的自我心态,是良好的个性评价指标.
-
有无自杀意念军校研究生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目的 探讨军校研究生自杀意念与白杀态度、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342名军校研究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其进行测评.结果 22.51%的军校研究生出现过自杀意念,有自杀意念的学员与无自杀意念的学员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待安乐死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有自杀意念研究生的SCL-90 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自杀意念的研究生(P<0.05,P<0.01,P<0.001).结论 军校研究生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有一定关系;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危机的预防.
-
民族自治区高职学院教职工SCL-90测量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民族自治地区高职学院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SCL-90对1所高职学院176名教职工进行测量.结果 总均分Z检验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项因子分显著高于唐综常模,多数因子分显著低于车氏测量.因子项均分t检验与岗位类型无关,而与年龄和性别相关.结论 该校教职工总体的心理症状反应尚可,个别中青年女性略差.
-
医学院校女大学生择业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之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毕业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择业行为,为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择业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择业心理行为调查表,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375名不同专业的毕业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毕业女大学生群体SCL-90中总均分,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而且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择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明显相关.结论 医学院校毕业女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异,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轻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毕业择业的顺利进行.
-
师范院校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防御机制调查
目的 对师范院校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1989年版的DSQ防御机制问卷对国内4所师范院校(辽宁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112名心理专业研究生和93名非心理专业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专业研究生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应用频率上显著低于非心理专业研究生(P<0.05),不同性别心理专业研究生在心理防御机制的4大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理专业研究生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优于非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较非心理专业研究生更为良好.
-
大学生闲暇生活态度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大学生闲暇生活态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自编大学生闲暇生活态度问卷对某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同伴、家庭、社会、学校对大学生闲暇生活态度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同伴的影响是主要的,家庭的影响第二,学校的影响第三,社会的影响弱;②兴趣对在校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态度有重要影响,其中对城市学生的影响比非城市学生要大.结论 大学生闲暇生活态度受不同因素影响.
-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 通过UPI、SCL-90测查,比较某军医大学在校所有计划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入学动机、专业愿望和家庭收入水平的学员心理水平有所不同.结论 影响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等.
-
师范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年级、个性的师范大学生应付方式的不同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自评抑郁问卷、症状自评问卷对256名师范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相关,抑郁、神经质、内外向人格和年龄是影响不成熟应付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 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应付方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
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防御方式的调查研究
目的 对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方式调查分析,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云南中医学院的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n=237)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显著高于汉族普通学生,而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稍低于汉族普通学生.结论 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多以不成熟的防御方式来降低心理压力,缓解心理冲突,存在发生心理障碍的较大隐患.
-
军校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某军校大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状况.方法 采用<大学生学习策略问卷>,对军校25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以及认知策略等分量表上,二年级学生优于其他年级,而在资源管理策略上,无显著差异;女生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水平显著高于男生,情感策略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军校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总体水平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相应提高,女生的学习策略水平高于男生.
-
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问题与网络使用、情感幸福感的关系
目的 建构网络功能使用、情感幸福感与网络成瘾相关问题的关系模型.方法 以103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互联网功能使用调查问卷>、<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为工具进行分析,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 宣泄功能对人际与健康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有着直接的正向作用;求知功能对人际与健康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有着直接的负向作用;宣泄功能和求知功能通过人际与健康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间接地影响着消极情感.结论 网络成瘾相关问题与网络功能使用、情感幸福感的关系得到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利支持.
-
医科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目的 了解医科类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 在某大学医科类学生中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个小班(每班40人左右)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wchwarzer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进行调查,查阅学生成绩档案获得学生的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成绩及大学英语四级的通过情况.结果 医科大学生内、外、妇、儿、传5门专业课成绩的平均分与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呈正相关(r=0.52,P<0.01);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随着大学学习期间课程不及格门数的增加而降低(F=2.85,P<0.05);大学英语通过六级者、仅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者、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者三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F=4.81,P<0.01),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的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较大学英语四级未通过者高.结论 一般自我效能是大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预测因子.
-
人际交往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5名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干预训练,采用羞怯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在SCL-90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3个因子分上,训练后比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训练后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P<0.05)、交流恐惧量表、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训练后实验组在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P<0.01)、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训练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因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等能够产生积极的改善作用;人际交往训练有助于改善被训练者的主观感受,对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期待.
-
社会支持与军人心身健康及相关因素的回归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军人社会支持与心身健康和一般情况的回归关系.方法 用随机整群取样法,在全军取陆、海、空3865名军人的社会支持、心身健康及一般情况,结果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处理.结果 社会支持与心身健康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心身健康量表备因子及一般情况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经主成分回归分析后得主成分回归参数重组方程,该方程无共线性问题,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主成分回归分析能够较好的消除多重共线性问题,主成分回归方程真实地反映了社会支持与心身健康及相关因素问的回归关系.
-
恋童癖的病因、评估和治疗
目的 介绍恋童癖研究的成果和新进展.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就恋童癖的病因、鉴别手段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果 恋童癖有其神经生理基础.它的形成与扭曲认知以及童年时期成人性虐待有关.阴茎体积描述器、视觉反应时间等方法可以用于鉴别恋童癖.临床上经常使用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药物进行治疗.结论 恋童癖病因学研究远落后于评估.治疗上需要多种方法配合使用.运用认知心理学范式研究恋童癖是国外该领域研究的新趋势.有必要加强我国恋童癖研究并进行跨文化的比较.
-
监狱犯人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并研究监狱犯人早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人群早年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监狱犯人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致性.方法 通过80名监狱犯人对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忆,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评定.结果 父亲对犯人的各因子及母亲对犯人的备因子分别与中国常模比较,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显著地不一致性.结论 监狱犯人的父母对子女的早年教养方式与正常人群不同.
-
"意象对话"对收教人员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
目的 了解意象对话技术对收教人员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漳州市收教所收教人员为被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意象对话技术对实验组进行分5次团体心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明显下降,前后测结果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实验组前后测总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后测结果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z=-2.402,P<0.05).结论 意象对话技术对改善收教人员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
159名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精神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统一编制的一般状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精神病专科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共计159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9名精神科医生的SAS总的标准分为37.54±8.73,SCL-90中至少1个因子平均分大于3分者占15.06%;SCL-90各因子得分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的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男女医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精神科医生普遍存在心理卫生问题,社会应该给予充分关注.
-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芜湖市精神病医院3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SCL-90量表阳性项目平均分,人际关系、精神病性因子分低于中固常模,其它各因子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
马尔康市公务员主观幸福感调查
目的 了解马尔康市公务员的主观幸福感.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CWB)对马尔康市85位在职公务员进行调查,并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3.61%的被调查者主观幸福感呈中等水平,61.11%主观幸福感较高,15.28%主观幸福感高.结论 马尔康市公务员主观幸福感普遍偏高,并且幸福感程度与性别和是否是当地人不相关,而与其民族呈显著相关,汉族体验到的幸福感低于少数民族.
-
男女医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的医师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情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20名持有医师职业资格证的医师根据性别情况分男医师组和女医师组进行调查,结果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处理,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男医师组在人际敏感、抑郁、敌对3个因子上得分高于女医师组,男医师应付方式比女医师消极,统计学检验P<0.05或P<0.01.结论 女医师特有的柔和性格更容易营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工作中医患矛盾少,心理健康程度高.
-
自我设限的动机及启用的研究述评
自我设限行为是一种策略性的行为计划,是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其动机往往是自我保护、自我提升或对他人进行印象管理.自我设限者在启用自我设限策略时会受到设限策略的代价与效果、任务呈现的情境、主体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近30年来的相关研究,总结了自我设限动机的相关理论,论证了其启用机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走向.
-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
目的 对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进行概要的介绍与评述.方法 利用文献综述法,整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概述了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的发病率,病理机制、抑郁症和躯体症状的关系及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诊断、治疗、预后.结论 全面掌握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将有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降低误诊率,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的心理及经济压力,尽快恢复社会功能.
-
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师执业技能
2003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以来,心理咨询服务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心理咨询服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心理咨询师也被称为是21世纪热门的职业之一.
-
临床护士心理状健康态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的心理状态.方法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6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教、阳性症状均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9组症状群因子中除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组;ICU科室护士较非ICU科室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差,已婚护士较未婚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差.结论 临床护士心理状态不佳,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职校低年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心理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职校低年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心理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对其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和心理满意度进行测试.结果 男生比女生更多的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并存在显著性差异t=-2.516,P<0.05).男生负性情感多于女生,并存在显著性差异(t=2.010,P<0.05);职校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低,30.8%有轻度心理问题,男女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均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分和总均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独生子女;积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偏执因子、心理满意度的正性情感维度有显著性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所有因子及情感平衡维度均有非常显著性正相关,与负性情感维度存在非常显著性负相关(P<0.01).结论 职校低年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心理满意度有密切关系;过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情感平衡的维持.
-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发展及相关研究
目的 对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进行初步的相关性研究,以探讨在时间管理倾向的3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现和时间效能感上对自我和谐的影响.方法 通过分层取样的方法.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和"自我和谐量表"对不同年龄层的152名青少年花测.结果 时间价值感的高低与自我和谐无显著相关,而时间监控观与时间效能感对自我和谐有显著影响.结论 时间管理作为一项动力性人格特征,是影响自我和谐的一个因素.
-
小学生的"小七"人格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
目的 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人格特质和受虐待情况.结果 女生的才干、善良和人际关系分数高于男生,才干79.5±11.8分和73.1±13.8分(P<0.05);善良77.6±8.8分和69.9±12.6分(P<0.001);人际关系59.24±7.6分和53.9±8.4分(P<0.01).受虐待者的善良和行事风格分数低于未受虐待者,善良71.2±12.7分和75.5±10.4分(P<0.05);行事风格33.5±6.5分和35.4±5.5分(P<0.05).虐待与外向性、才干、善良、人际关系和行事风格呈负相关(r=-0.151~-0.338,P<0.05),与处世态度呈正相关(r=0.174~0.196,P<0.05).虐待对外向性、才干、善良、人际关系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78~-0.427,t=-2.023~-4.623,P<0.05),对处世态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96,t=2.661,P<0.05);性别对才干,善良、人际关系和行事风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76~0.317,t=2.330~4.607,P<0.05).结论 小学生的人格特质存在性别差异,人格特质的形成受虐待经历的影响.
-
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及其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以自编留守儿童一般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应付方式问卷为测量工具,对37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各个维度的平均值处于中间值范围;在内外向因子上出现了年级和类型差异;神经质和精神质可以共同预测退避和合理化等这些不成熟型应付方式的选择.结论 尽管人格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但是也具有可塑性,因而为留守儿童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是促进其良好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和自设问卷对148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8.24,其家庭功能除问题解决功能较好以外,家庭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家庭总功能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除问题解决功能外,家庭其余各方面功能与行为问题呈现低度正相关,其中行为控制和家庭总功能对行为问题的影响较大.结论 学龄前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并与其家庭功能状况有关,家长应积极致力于家庭功能的完善,为学龄前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
一例动力学短程心理治疗的个案分析与讨论
目的 探讨有效运用动力学短程心理治疗的操作要点.方法 个案分析,文献研究.结果 来访者获得有效治疗;动力学短程心理治疗应注重首次访谈与开放式结束的治疗作用,尽早洞悉与揭示来访者的病态信念和失效关系模式,及时捕捉移情的闪现,恰当设置治疗目标和相信来访者自身的康复能力.结论 动力学短程治疗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
-
代币制增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童注意力的个案研究
目的 通过代币制行为矫正法能有效降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童在课堂上的不注意行为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A-B-A倒反实验设计,应用代币制行为矫正法(Token Economy Therapy)对一名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9岁学童的课堂不注意行为进行矫正干预.结果 ①被试在实验处理期的课堂不注意行为发生率均低于基线期和实验撤退期的课堂不注意行为发生率.②被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课堂不注意行为的发生率与对照者的不注意行为发生率进行比较,前者在3个阶段都有很大变化而后者基本没有变化.结论 代币制行为矫正法在改进注意缺陷多动学童的课堂不注意行为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亚健康与非亚健康状态的情绪障碍、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亚健康与非亚健康状态之间的焦虑抑郁情绪、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及其性别差异,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亚健康、医院用焦虑抑郁、应付方式以及社会支持同卷对2335名居民自愿者进行评定,然后以亚健康一16问卷评分≥30分的划为两组进行分析,同时在性别之间比较.结果 亚健康状态组的焦虑抑郁、情绪缓冲性应付方式以及其"应付过程"的评分明显地高于对照组;而社会支持、问题定向性应付方式及其"应付过程",除了主现支持和女性中应付过程的"自信心"、"自我压抑"与"寻求支持"、"敏感化"评分之外,均较显著地降低;但亚健康状态的情绪、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评分无显著性别差异.结论 两组应付方式、情绪障碍以及社会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而亚健康状态的这方面的障碍无性别不同.
-
CBT技术对大学生进食障碍的个案干预
目的 通过时进食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研究,探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对我国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6次会谈中使用CBT技术对患者的进食障碍进行干预.结果 来访者焦虑、抑郁水平显著降低,进食行为基本得到控制,自引呕泻行为完全消失,体重增加,月经逐步恢复正常.结论 用CBT技术对进食障碍进行干预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