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중국건강심리학잡지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无抽搐电体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美国美可达公司思倍通治疗仪(SPECTRN),联合麻醉技术,对年龄15~74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等279例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靶症状主要有明显的幻觉、妄想、严重的冲动行为、自杀、自伤、木僵、拒食等症状.结果 对靶症状的治疗有效率迭72.4%以上,对抑郁症的有效率86%,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66%.少数患者有一过性头痛、发烧和短暂的记忆障碍.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
-
焦虑症误诊35例分析
目的 探讨焦虑障碍常见原因和治疗效果以及误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焦虑障碍患者确诊前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结果 患者的误诊时间为3~16个月,主要被误诊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经过治疗后,35例患者症状好转,治疗的有效率为91.43%.结论 焦虑障碍误诊极为常见,医生缺乏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加强医生培训教育和通过媒体进行公众教育,可提高焦虑障碍的正确诊断率和治疗率.
-
293例精神残疾15年后重新评定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病残痰人重新评定的特点.方法 收集了293例用国家统一的残疾标准和检查方法进行残疾等级重新评定.结果 15年后重新评定本组残痰人,发现死亡率为3.22%,两次评定的诊断误诊率为0.71%,有35.48%的残疾人伴发1种以上的其他躯体性疾病,两次评定残痰等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残疾程度有加重趋势.结论 加强残痰康复的同时,还应重视患者躯体痰病的防治,并建议精神病残痰等级评定工作,应设立初评和重新评定.
-
九龙坡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及服务需求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九龙坡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及服务需求状况,为加快我区精神卫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精神卫生需求情况问卷,随机对我区3个街道或镇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我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非常匮乏,对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理解不够全面,精神卫生服务的信息也很难获得.结论 为尽快普及居民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全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及教育.
-
依托咪酯联合咪达唑仑在改良电休克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联合咪迭唑仑在改良电休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应用依托咪酯联舍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做对照,监测2组患者在改良电体克治疗中平均动脉压、呼吸抑制、发作时间、意识恢复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依托咪酯联合咪迭唑仑与丙泊酚相比,在降低平均动脉压、呼吸抑制方面作用较轻,并且明显延长发作时间,意识恢复迅速.两者的副作用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结论 依托咪酯联合味达唑仑在改良电休克治疗中疗效满意.
-
低剂量利培酮和阿立哌唑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目的 比较低剂量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复发.方法 对出院后坚持使用低剂量利培酮和阿立哌唑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疗效评定,并随访2年.结果 低荆量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改善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均有效,安全性较好,且副反应亦轻微.结论 低剂量利培酮和阿立哌唑维持治疗是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预防复发比较理想的药物.
-
62例惊恐障碍患者的功能状况和首诊情况调查
目的 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功能状况及首诊情况.方法 收集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惊恐障碍患者共62倒,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价功能状况,以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评定分析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首诊情况.结果 惊恐障碍患者平均年龄39.9岁,男女之比为1:1.58,有41例(66.1%)病前12个月有生活事件,其工作能力、日常生活、精神状况、社会交往、自我料理等功能状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以精神状况、工作能力、日常生活方面明显,受中等程度以上影响的比例分别为91.9%、80.6%和77.4%.62例患者均首诊于综合医院非精神科,有49例(79.0%)被诊断为心脏病,且合并诊断较多,在临床症状中,大多数患者表现心悸、头晕、呼吸急促、出汗、堵塞感、胸部不适等5个以上的急性躯体不适症状(82.3%).结论 惊恐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明显,多首诊于综合医院的非精神科,常常不能被识别,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并做大量辅助检查,临床医生一定要全面掌握病情,熟悉惊恐障碍的躯体症状特点,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
心理干预对工伤康复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工伤康复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个别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对30例康复期工伤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后进行2次评定.结果 干预前后SCL-90量表总分、总均分、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性、偏执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增进工伤康复患者的治疗效果.
-
30例颈椎病患者心理卫生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颈椎病患者心理卫生状况,为临床心理诊断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例慢性疼痛病人进行测试,并与正常人SCL-90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颈椎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常模,在SCL-90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惧及精神病性等项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且差异显著(P<0.01或0.05).结论 颈椎病患者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有的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因此,颈椎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验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探讨自尊、主观应激与主现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用主观幸福感量表,自尊量表和主观应激量表对1~2年级46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自尊、主观应激和主观幸福感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尊与积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尊与消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P<0.01),自尊与幸福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尊对主现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自尊与主观应激呈负相关(P<0.01).主现应激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主观应激与积极情绪呈负相关(P<0.01),主观应激与消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P<0.01),主观应激与幸福度呈负相关(P<0.01);主观应激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自尊和主观应激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结论 应重视大学生自尊心和主观应激能力的提高.
-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防御机制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 贫困大学生被随机分为治疗组(28名)和对照组(28名),治疗组接受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8周后对两组学生采用DSQ防御机制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经团体心理辅导的大学生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掩饰的应用频率上显著低于未经团体心理辅导者(P<0.01),在成熟防御机制应用频率显著高于未经团体心理辅导者(P<0.01).结论 经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大学生采用心理防御机制优于未经团体心理辅导者,心理健康状况较未经团体心理辅导者更为良好.
-
自我效能感对抑郁影响:应付方式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宛积极及消极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对抑郁情绪的作用影响.方法 对209名广州地区的在读大学生施测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流调抑郁自评量表(CES-D).结果 1男女生在消极应付方式和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2自我效能感高者,采用积极应什方式越多,则消极应竹方式越少;③应付方式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应付方式对抑郁情绪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自我效能感通过应付方式间接影响抑郁情绪.结论 消极应付方式会加重抑郁情绪,降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抑郁情绪状况.
-
化学实验教学中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实验技能研究
目的 探讨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与化学实验技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修订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问卷",对医科院校700名医科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对其中678名进行学习适应性与实验技能的相关分析.结果 1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各方面发展不平衡;2性别对学习适应性水平存在显著的主效应,男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能力整体上优于女大学生,实验技能水平也明显高于女生;③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得分与整体实验技能之间相关非常显著(P<0.01).结论 学习适应性与实验技能存在一定的联系,积极正确的适应性学习对提高医科大学生的实验技能有一定的作用.
-
大学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希望感与自尊、幸福感、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成人一般希望感量表、成人内一外心理控制源量表、自尊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自评抑郁量表和自评焦虑量表对369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1大学生的希望感水平较高;年级、性别、专业、来源地对其希望感没有显著影响;2希望感与自尊、主观幸福感以及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⑧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希望感对自尊、幸福感、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应对方式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 大学生希望感是主观幸福感、自尊、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应付方式的重要预测因素.
-
大学生社交焦虑、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依恋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建立三者关系的结构方程.方法 采用社交焦虑量表(SAS-A)、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和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广州地区32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社交焦虑的新环境社交回避、一般环境社交回避维度与依恋回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社交焦虑的3个维度与依恋焦虑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大学生依恋通过影响社交焦虑,进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交焦虑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结论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依恋水平相关显著,社交焦虑在依恋水平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大学生健康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研究
目的 探讨大学生健康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维度健康状况控制源量表(MHLC)、自我效能量表(GSES)、健康行为量表(RHBC)对86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内控因子与健康行为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有势力的他人因子与健康实践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机遇因子与认知一情感行为呈显著负相关(P<0.01).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2健康心理控制源各因子及自我效能对健康行为回归效应显著(P<0.01);③健康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结论 大学生健康心理控制源及自我效能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存在预测作用.
-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睡眠状况,探讨睡眠质量与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与36题健康问卷(SF-36)对扬州大学715名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 筛查出睡眠问题发生率为15.8%;PSQI各条目得分存在年级与专业上的差异;睡眠正常被试的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异常被试(P<0.01);PSQI总分与SF-36各维度得分存在极其显著性负相关(P<0.01).结论 睡眠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的比率,睡眠问题会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应引起高校心理工作者高度关注.
-
民办本科新生与普通本科新生自我和谐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民办本科新生与普通本科新生自我和谐进行对比和探讨.方法 在某民办本科学校和某普通本科学校共招募新生205名,对其进行自我和谐量表(SCCS)的测试,并对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民办本科新生的自我和谐与普通本科新生的自我和谐性存在显著差距,备维度及总体的自我和谐性均显著低于普通本科新生;按不同性别、不同来源和是否是独生子女分别进行自我和谐的学校差异比较,发现只有非独生子女在各个雏度及总体的自我和谐不存在学校差异.结论 民办本科新生的和我和谐与普通本科新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因此,促进新生自我的和谐发展,是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
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自信心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自信心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黄希庭、张志杰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与罗森伯格编制的自信心量表对唐山市某医学院校的2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院校大学生自信水平较高,自信者占84.76%,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自信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不同自信程度的学生之闻在时闭管理倾向总分上的差异非常显著(F=18.354,P<0.01).尤其在时间监控观(F=15.393,P<0.01)与时间效能感(F=25.650,P<0.01)2维度上表现尤为明显.结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比较自信,他们越自信,越善于进行时间管理.
-
盐城高校男大学生吸烟的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
目的 研究盐城高校男大学生吸烟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 采用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RRSQ)对183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 1盐城高校男大学生吸烟群体的基本状况不乐观,对吸烟有依赖者及严重依赖者超过半数;2依赖程度与RRSQ问卷中5个社会心理因素分量表得分差异主效应显著(P=0.000);③被试每日吸烟量与5个社会心理因素分量表得分,依赖分均呈正相关(P=0.000).结论 心理因素是影响盐城高校男大学生吸烟者吸烟量的主要因素.
-
任职院校国防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自尊水平、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目的 调查任职院校国防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与自尊、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其心理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症状白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应付方式问卷和自编的人口学问卷对576名任职院校国防生进行测评.结果 任职院校国防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3%~4.5%;除恐怖因子外,SCL-90总分和8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军男性常模;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 9个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恐怖和偏执2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其余7个因子相关关系不显著;自尊水平与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偏执4个因子呈负相关.结论 任职院校国防生心理健康与自尊水平、应对方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
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改善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实效研究
目的 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 选取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为期10周的训练,采用自我概念问卷(SCT)、交往焦虑量表(IAS)进行评估.结果 团体训练前后自我概念问卷除能力自我、心理健康项目没有显著变化(P>0.05)外,其余项目均有显著变化(P<0.05),交往焦虑量表得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 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可以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科研事业单位员工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关系研究
目的 调查科研事业单位员工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量表工作压力调查问卷(OSI-2)中国修订版和MBI-General Survey(MBI-GS)量表对北京303名科研事业单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 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职业枯竭水平不明显,其中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处于中等水平,个人成就感中等偏高.工作压力总分与职业枯竭中的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显著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显著负相关.工作负荷、组织气氛和工作琐事可以预测情绪衰竭;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可以预测玩世不恭;人际关系可以显著但是较小程度的预测个人成就感.结论 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显著相关,并对职业枯竭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社区心理危机应对干预实验模型的初步建构及其作用
目的 建立心理实验模型,探索社区心理危机应对干预的路径,具体实施的方法及其价值,为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方法 采用危机脆弱性评估问卷(scale for crisis fFallgibility)和应付方式问卷(BCQ)调查社区居民的危机脆弱性和应付方式,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社区居民危机脆弱性和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2心理辅导后居民的危机脆弱性评分下降.消极应对减少;③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积极应对因子对危机脆弱性的线性关系密切.结论 通过社区开展心理危机应对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社区心理危机应对干预实验模型的建立为开展社区层面心理辅导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以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方便取样方法,在2008年11月~2009年1月期间对石家庄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正常在岗、无精神疾病的健康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所采用的调查问卷包括:1一般情况问卷;2症状自评量表(SCL-90);③应对方式问卷.结果 在331份有效问卷中88名(占26.59%)医护人员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200分和/或至少1个因子平均分≥3.医护人员在躯体化(P<0.01)、强迫(P<0.01)、人际敏感(P<0.01)、抑郁(P<0.01)、焦虑(P<0.01)、敌对(P<0.05)等项目的 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其中护士组躯体化的得分高于医生组(P<0.01),敌对的得分低于医生组(P<0.05).不同科室医护人员之间的比较发现,急诊科医护人员在躯体化(P<0.05)、强迫(P<0.05)和敌对(P<0.05)得分上高于其他科室;内科医护人员在押郁(P<0.05)和焦虑(P<0.05)得分上高于其他科室.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发现,医护人员常使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8.50±2.13)和求助(4.76±1.79),都属于积极的应对方式.不同岗位、性别、科室医护人员在使用应对方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责和退避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解决问题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结论 被调查医护人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别;医护人员通常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
-
两类远岛环境对守卫战士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两类远岛环境对不同类型守卫战士注意力的影响.方法 运用国际标准的韦克斯勒成人记忆量表(WMS)中国修订版中的3个分测验,分别是图片回忆能力测验,视觉再认能力测验、联想记忆能力测验,对两类远岛守卫战士和大陆上的对照组进行个别测量.结果 对照组与远小岛、远中心岛不同类型战士视觉再认、图片回忆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联想记忆仅远小岛一年兵在简单部分测量结果比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联想记忆复杂部分仅远小岛二年兵测量结果比对照组要高,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都不明显;结论远岛环境对守卫战士记忆能力的影响不明显.
-
完美主义与情绪模式、成就动机类型的相关研究
目的 考察个体的消极、积极完美主义倾向与情绪模式(消极vs积极)、成就动机类型(追求成功vs避免失败)的关系.方法 采用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成就动机量表、精神疾病患者家庭负担会谈量表(BFS)对206名大学生被试的完美主义、成就动机、情绪状态进行问卷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消极完蔓主义分别与消极情绪总分及避免失败的动机正相关(r分别为0.46和0.46,P<0.01),与积极情绪总分不相关,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弱相关(r=0.15,P<0.05).积极完美主义分别与积极情绪和追求成功的动机正相关(r=0.16,P<0.05和r=0.26,P<0.01),与消极情绪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无关.结论 高消极完美主义的个体在情绪模式上表现为消极,在动机类型上也以避免失败为主,兼有追求成功的动机.高积极完美主义的个体在情绪模式和动机类型上都表现为积极的.
-
石家庄市职业女性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职业女性在工作-家庭-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下的主观幸福感.方法 抽取石家庄市部分单位的职业女性927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来评价其幸福度.结果 按职业分组,得分高组为文艺工作者(36.0±7.6),得分低组为个体或者其他(26.8±7.1);按年龄分组,得分高的为45岁组(34.6±9.1),得分低组为30岁组(30.±9.4);按收入分组,得分高组为2500元组(33.3±9.2),得分低组为月收入高的3500元组(31.1±9.4);职业女性的幸福度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而增加;有配偶组的职业女性幸福度得分高于无配偶组.结论 职业女性的幸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共同作用,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职业、年龄和收入.
-
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临床与非临床医护人员以及临床不同科室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6名临床医护人员和90名非临床医护人员,以及不同科室闻医护人员进行调查,SDS和SAS总分分别比较;并对内、外、急诊科各组内性别、职称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组SAS分值与非临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临床组SDS分值与非临床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临床各组之间SAS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急诊科组SDS分值与内科组和外科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内科组与外科组之间SDS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急诊科组内抑郁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医师高于护士;内科组内抑郁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外科组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医师均高于护士.结论 综合医院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易出现以抑郁为主的心理障碍;不同科室、性别及职称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独特性.尤其是临床医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
自杀可能性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目的 本研究检验了国外"自杀可能性量表"(Suicide Probability Scale,SPS)中文版适用性.方法 通过对原问卷"翻译-回译"过程建立中文翻译版,选取367名大学生被试进行测试,其中100人在2周后进行了重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其结构效度,通过与SSI问卷的比较计算相容效度,通过相关分析考察问卷的信度.结果 SPS中文版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因子载荷绝对值0.433~0.915)和验证性因素分析(RESEA=0.047,NNFI=0.901,CFI=0.915,IFI=0.916),结果都与原问卷相符合,与SSI问卷比较发现SPS具有良好的效度指数(α=0.765);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01~0.889之间,分半信度在0.693~0.881之间,重测信度在0.623"~0.848之间,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论 修订后的中文版SP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可以作为评定中国大学生自杀企图的测量工具使用.
-
夫妻关系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目的 编制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夫妻关系问卷.方法 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将夫妻关系分为夫妻沟通、夫妻认知、夫妻情感3个维度,并在开放式调查和预测修改的基础上形成21题的初测问卷,对153名已婚被试进行施测,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14题的正式问卷.结果 对319名已婚被试进行正式施测,问卷与"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中的"婚姻满意度"分量表之间的效标效度系数为0.789,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09.结论 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夫妻关系的初步工具.
-
听力障碍儿童篇章阅读的眼动特征
目的 考察听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小学四、六年级儿童在基线、标记策略提示,图示策略提示和提纲策略提示阅读下的眼动特征.方法 运用眼动实验法,采用3(被试类别)×4(阅读提示策略)混合实验设计,分层抽取被试各12人共36人.结果 听力障碍儿童、正常四年级儿童、正常六年级儿童在4种阅读策略提示下阅读理解眼动注视次数、注视时间、注视频率的被试类别主效应不显著,阅读提示策略主效应均显著(F=6.507,df=2.260,P=0.002<0.01;F=6.402,df=2.122,P=0.001;F=4.125,Ed=19.000,P=0.021<0.05)策略间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 听力障碍儿童和听力正常儿童在注视次数、注视时间、注视频率上无显著差异;听力障碍儿童和听力正常儿童在提纲策略提示和图片策略提示阅读上的眼动特征显著好于基线和标记策略提示阅读;听力障碍儿童在4种阅读提示策略下的注视次数.注视时间、注视频率表现出一定的序列效应.
-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压力事件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初中211名留守儿童和22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因子、人际关系状况、健康适应及心理压力总分大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中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躯体症状3个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或P<0.0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男生优于女生.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更多的负性生活压力事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
高中生内外动机与归因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中生内外动机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归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学习动机量表和归因量表对137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外部动机的水平高于内部动机的水平.内部动机与归因的多元回归为:能力R2=0.021,努力R2=0.035,任务R2=0.050;外部动机与归因的多元回归为;能力R2=0.376,努力R2=0.391,任务R2=0.317,运气R2=0.384.结论 高中生外部动机水平明显高于内部动机水平;不同归因对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预测作用不同,能力、努力和任务归因对内部动机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其中任务归因对内部动机具有反向预测作用,任务、能力、运气和努力归因对外部动机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
某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本地区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取顺德区某重点中学的491名初一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近1年内相关心理卫生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9.78%(48人),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困扰报告率为34.83%(171人),性问题困扰报告率为29.12%(143人),发现其心理健康状况和成绩满意度、与父母关系、特殊嗜好、父母之间关系以及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近1年的生活事件有影响.结论 中学生的心理卫生健康与多项因素有关,应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初中生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初中生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网络成癌测验量表(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 Scale,TADS)对246名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 1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26.4%;2中学生准网络成瘾者检出率为17.9%,网络成瘾者检出率为2.1%;③网络成瘾组心理问题检出率(46.9%)高于正常组(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网络成瘾量表分与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过度使用网络对于心理健康有害.
-
父母不良习惯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父母不良习惯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280名儿童的心理状况及其父母的不良习惯进行调查,并进行均值比较、方差分析.结果 父母具有不良习惯的家庭比正常家庭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两者进行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 父母的不良习惯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父母要重视家庭环境的改善,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的编制
目的 编制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并检验所编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探究理论结构,用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理论结构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结果 ①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该问卷包括5个因子,共解释总变异量的50.036%;②总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787、0.809、0.829;③问卷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较高,结构稳定.结论 编制的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共包括5个因子,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
山西省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山西省职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职业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症状白评量表(SCL-90)对484名职业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 职业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男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及偏执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生.结论 职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有所不同,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及干预.
-
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环境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癌者的家庭环境,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70名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 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常模,矛盾性得分高于常模(P<0.001);其娱乐性、道德宗教管、控制性与常模无明显差异.父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的组织性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癌的心理社会因素之一.
-
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与进展
本文对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概念、诊断标准、成瘾的基本状况、成瘾的归因、成瘾的干预措施,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以后的研究趋势.
-
精神分裂症有暴力行为患者脑电图特征
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是复杂的反社会行为,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攻击行为与脑功能紊乱之间关系备受关注.脑电图在暴力行为研究中得到一定运用.研究显示脑电图检测有助于对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进行评估和预测.作者在血清皮质醇、醛固酮水平在伪装精神病司法鉴定中的作用研究过程中,对精神分裂症有暴力行为患者脑电图特征文献进行了回顾,现综述如下.
-
积极情绪的作用:拓展-建构理论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Fredrickson的拓展-建构理论解释了积极情绪体验不但反映个体的幸福,而且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长期的适应价值.即积极情绪具有两大核心功能:瞬时的拓展功能,可以拓展个体即时的思维-行动范畴;长期的建构功能,可建构个体长久的身体、认知,社会等的资源.通过两大功能,积极情绪促使个体产生螺旋式上升并增进个体幸福.
-
中学生自杀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分析
查阅相关文献,针对中学生自杀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进行分析汇总.提出: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均与自杀意念有密切关系,预防自杀需学校、家长、心理卫生工作者、专业危机干预机构和政府多方面的通力配合.
-
复原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压力的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目益激烈,大学生体验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国内外都在上个世纪就开始对大学生的压力问题进行了关注,但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压力分布、压力源、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等方面.本文从复原力、父母教养方式两个相对崭新的视角进行论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
家庭体罚的界定、心理学解释及研究局限
本文从定义、理论框架、研究不足等层面论述了家庭体罚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比较了体罚与虐待的区别,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了家庭体罚的定义.心理学者的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简单展现了家庭体罚的作用机制,从3个心理学模型解释了体罚的产生和作用.
-
超个人心理学思想渊源、发展现状与前景探析
通过百度网搜集关于超个人心理学的相关文献和书籍,提出超个人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于美国,至今已有很大发展,但心理学界仍存在激烈争论,发展前景有待观望.
-
亚健康的检测及评估方法
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就亚健康的检测及评估方法做一综述.主要介绍了亚健康的检测包括症状标准检测、量化检测、心理功能衰退指数(MDI)健康评估法、量子检测仪、"一滴血"检查、TT-M"热成像、虹膜检测、中医经络检测等,并介绍了亚健康的评估方法包括以既存痰病验后诊断案例为基础的无创型评估模型及以亚健康-疾病时间序列趋势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有创型流行病学评估模型.
-
团体式电影疗法在大学新生人际关系改善中的运用
电影疗法作为本体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它是一项新的有效的心理痰病治疗方法,在英、美发达国家的许多心理诊所中已得到普遍运用,但在国内尚未得到有效运用与推广,尤其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几乎无人涉足.本文鉴于电影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理治疗方法,以及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人际关系改善中的显著效果,尝试着将团体心理辅导与电影疗法相结合,分析团体式电影疗法在改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中的优势,后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学新生人际关系改善的新型教育模式.
-
条件性情绪干预法治疗抑郁症的个案研究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s),又称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类以发作性的持续性心境(或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1].抑郁症目前已居于心理问题的首位,大约有20%的人一生中都患某种程度的抑郁[2].世界卫生组织新调查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1%,而在发达国家接近6%左右,2002年全球重症抑郁病患者已有8900多万人,而全球的抑郁症患者已达3.4亿[3].
-
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个案研究
1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概述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1980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特别是后现代建构主义(Postmodern constructivism)的影响迅速扩展到心理学领域,Steve de Shazer等人认识到现代的心理治疗学派所持的科学决定论、因果论、诊断与治疗方式都不能有效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且耗时费神[1].
-
催眠疗法合并药物治疗神经性贪食症1例
神经性贪食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神经性贪食常给病人带来躯体上及精神上的痛苦[1],其治疗多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行为治疗等,但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易复发.笔者于2007年10月14~28日利用催眠疗法同时合并药物治疗,成功治愈1例神经性贪食症患者,患者治愈后至收稿之日,经联系患者一般情况好,无复发,现将治疗过程陈述如下.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