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중국전과의학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2.0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572
- 国内刊号: 13-122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行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索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行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和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1995-2008年13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经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76例,行常规手术+术后化疗或直接化疗;治疗组58例,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术的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应用FOLFOX方案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为完全缓解6例(10.3%),部分缓解33例(56.9%),疾病稳定14例(24.1%),疾病进展5例(8.6%),总有效率为67.2%,毒副作用在可耐受范围.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率及根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76例患者,71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3.4%;治疗组58例,53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1.4%,两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术前采用新辅助FOLF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根治率及3年生存率.
-
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 对2011年1-11月我科收治的11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1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病因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 据TOAST病因分型,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均以小动脉闭塞为常见,两组小动脉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青年组脑梗死患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和不良生活方式,而老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疾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中青年组患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心脏疾病、吸烟及不良生活方式所占比例与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在病因学和危险因素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脑梗死的预防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N-末端脑钠肽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1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并分为Gensini评分<30分组和≥30分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采用ELISA法及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Hcy、NT-proBNP水平,分析Hcy、NT-proBNP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三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Hcy及NT-proBNP均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升高(P<0.05);Gensini积分≥30分组患者血浆Hcy及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Gensini积分<30分组(P<0.05);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68,0.72,P<0.05),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亦呈正相关关系(r=0.77,0.83,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Hcy及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二者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NSTEMI/UA)患者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因胸痛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1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对照组44例、稳定冠心病组40例和NSTEMI/UA组37例.空腹抽血,测定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血脂、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比较,NSTEMI/UA组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升高[(229.45±25.47)ng/ml、(203.82±9.89)ng/ml和(214.53±12.24 ng/mL)ng/ml,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与入院时心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hs-CRP、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肌酐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05、0.583、0.610、0.608、0.553、0.558和0.674,P<0.001).结论 NSTEMI/UA患者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入院时心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s-CRP、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和肌酐水平密切相关,提示Chemerin可能与不稳定斑块和继发血栓形成有关.
-
中青年体质指数、腰围及腰臀比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青年人肥胖的不同指标,如体质指数(BMI)、腰围(WC)及腰臀比(WHR)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由280例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成,对照组为患其他与脑卒中无关的疾病同期入住和病例组相同医院的280例患者.采用标准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个体疾病史、脑卒中家族遗传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同时对身高、体质量、WC、臀围进行测量,并计算BMI及WHR.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研究对象的BMI、WC及WHR与脑卒中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进行估计.结果 280例脑卒中患者中出血性76例,缺血性204例.与正常BMI者相比较,调整年龄、性别后的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的病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超重者:OR=2.03,95%CI(1.26,2.91),P<0.05;肥胖者:OR=1.88,95%CI(1.32,2.39),P<0.05].与BMI低四分位数相比,BMI高四分位数的病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了18%[OR=1.18,95% CI(1.06,3.54),P<0.01].WC高四分位数的病例发生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分别是WC低四分位数的1.80和1.96倍[OR =1.80,95%CI(1.03,3.16)和OR =1.96,95%CI(1.37,3.78),P<0.01].与WHR低四分位数比较,WHR高四分位数的病例发生出血性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分别增加了98%和126%[OR=1.98,95%CI(1.41,3.59),P<0.01和OR=2.26,95%CI(1.34,2.79),P<0.01].结论 BMI增高是发生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WC增加可使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显著升高,而WHR与发生出血性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呈正相关.维持正常体质量可能是脑卒中发病的保护因素.
-
三种人体测量指标对高血压和高血糖及高血脂的预测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腰围(WC)及腰围身高比值(WHtR)对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的预测效果,找出佳的预测切点.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重庆市20 000 名18~59 岁的在职成年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量身高、腰围、体质量,检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分析3种人体测量指标间以及与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不同水平的测量指标识别心血管疾病危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曲线下面积,找出ROC曲线距离短的切点.结果 WHtR与WC腰围相关性强(男性r=0.938;女性r=0.934,P<0.05).3个指标中WHtR的ROC曲线下面积大,男性高血糖、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ROC曲线下面积BMI与WC比较,BMI与 WHt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ROC曲线下面积BMI与 WHt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的预测值范围男性为23.29~25.38 kg/m2,女性为22.19~23.81 kg/m2;WC预测值男性为83.25~85.25 cm,女性为73.40~75.25 cm;WHtR的预测值为男性0.50~0.52,女性0.48~0.49.结论 WHtR 和WC是预测是心血管疾病危险的较理想的评定指标.
-
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嗅觉障碍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AR)对嗅觉功能的影响及布地奈德对AR嗅觉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 应用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BALB/C小鼠,建立AR小鼠模型.应用埋藏小球实验(BFT)评估AR小鼠嗅觉功能.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观察AR小鼠嗅黏膜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及嗅觉标记蛋白(OMP)表达的变化.鼻内滴用布地奈德对AR小鼠进行干预,分别在开始干预后第7天及第14天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嗅黏膜OMP表达的变化.结果 对成功建模的AR小鼠进行嗅觉功能评估,42/55的AR小鼠在AR的基础上伴有嗅觉障碍.与对照组相比较,AR小鼠嗅黏膜的上皮层明显变薄,嗅感受神经元(ORNs)的层数减少,排列紊乱.AR小鼠嗅黏膜OMP表达较对照组减少.与不用药组相比较,布地奈德干预1组的小鼠嗅黏膜OMP表达增加,嗅上皮OMP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近对照组OMP染色阳性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干预2组OMP表达与布地奈德干预1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实验中,AR小鼠嗅黏膜上皮层变薄,ORNs层数减少,OMP表达减低,证明了AR引起嗅觉障碍的作用机制除鼻腔气道阻塞的原因外,嗅黏膜本身因炎症发生的变化也是重要的原因.糖皮质激素是临床治疗嗅觉障碍的常用药物,本实验对伴有嗅觉障碍的AR小鼠鼻内滴用布地奈德进行干预,观察到嗅上皮OMP表达明显增加,ORNs的数量增多,且干预效果可在停药后维持一段时间.因此,鼻内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对嗅黏膜产生影响,是治疗AR引发的嗅觉障碍的有效方法.
-
前列腺特异抗原定性检查和直肠指检在前列腺癌社区普查的意义研究
目的 观察社区应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定性检查和直肠指检普查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 从老干部健康体检人群中筛选出轻度及中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观察,行血清PSA定性检查和直肠指检,比较两种方法在前列腺癌普查中的意义.结果 中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有结节者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与无结节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84,P=0.0012);血清PSA阳性者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与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5,P=0.0343);血清PSA阳性者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与前列腺直肠指检有结节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77,P=0.8460).结论 两种方法同时在基层应用可减少漏诊及误诊率,同时应对未查出前列腺癌的高危和次高危人群进行有效指导.
-
红细胞平均体积联合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在地中海贫血初筛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红细胞参数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测定在地中海贫血(地贫)初筛实验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反向点杂交技术对229例孕妇的血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地贫组163例,对照组66例),采用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采用鞘流电阻抗法检测MCV,将单项、两项并联和串联结果与基因诊断(金标准)的地贫结果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CV、G6PD、两项并联和两项串联诊断地贫的灵敏度分别为99.4%、37.4%、99.4%和37.4%,特异度分别为47.0%、93.9%、43.9%和97.0%.结论 在地贫的初筛试验中,MCV与G6PD活性并联的价值与MCV单项相近.但两项串联应用,可提高诊断地贫的特异度.
-
两种方法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分为聚桂醇组(28例)与无水乙醇组(22例).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分别将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溶液注入两组肾囊肿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有效率.结果 聚桂醇组术后患侧腰部不适发生率35.7%(10/28),无水乙醇组术后患侧腰部不适发生率54.5%(12/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聚桂醇组6月随访有效率达96.4%(27/28),无水乙醇组有效率达95.5%(21/2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单纯肾囊肿的疗效与无水乙醇相同,但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后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硬化剂,有望在单纯肾囊肿的硬化治疗中成为无水乙醇的替代物.
-
基层医院开展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手术的体会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7月-2010年7月鼻内镜下外科治疗的9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的病理学类型分别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2例,上颌窦鳞状上皮细胞癌3例,腺样囊性癌3例,鼻中隔乳头状腺癌1例.结果 9例患者均在内镜或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肿瘤全部或大部分切除,术后辅以放疗.随访0.5~4.0年,术后3~10个月复发于上级医院再次行鼻内镜手术治疗4例,术后半年死亡1例,术后随访至今未复发4例.结论 在基层医院,要以完全切除肿瘤为原则,谨慎选择病例,逐步开展鼻内镜下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手术.
-
六龄牙窝沟封闭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目的 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医师在学校现场对一年级学生筛选后的六龄牙采用窝沟封闭适宜技术预防窝沟龋的发病,从而降低我区学生六龄牙窝沟龋的发病率.方法 选择全区8所学校2 126名学生(年龄段为6~7岁的一年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所学校1 042名3 883颗六龄牙;对照组:4所学校1 084名4 141颗六龄牙.严格培训社区口腔医师,实验组经筛选后运用3M窝沟封闭剂在学校现场对1 672颗六龄牙进行窝沟封闭;对照组不予干预.向全区推广,并由第三方对封闭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社区口腔医师在学校现场进行窝沟封闭时间周期明显较门诊短;3年后六龄牙窝沟封闭剂脱落率15.47%;实验组较对照组窝沟龋发病率降低,有效率为80.9%;3年后在15个社区推广应用六龄牙窝沟封闭技术半年平均封闭剂脱落率为8.87%.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该技术的操作模式已在松江区各镇街道运用,其预防窝沟龋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效果肯定.
-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调查研究
目的 应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评价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选择172例门诊及住院IBD患者进入本研究,IBD病情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参考True-Love标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克罗恩病(CD)依据Harvey和Bradshaw标准分组:积分<4分为缓解期,4~8分为中度活动期,≥9分为重度活动期.调查以面谈方式进行.营养风险评估采用NRS2002方法.结果 172例患者中UC 102例,CD 70例;男95例,女77例.患者IBDQ总分及其4个维度评分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01).CD组缓解期和活动期的IBDQ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的IBDQ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患者疾病诊断(UC或CD)、年龄、性别、医疗费用以及营养风险等因素与IBDQ评分无显著相关.结论 IBDQ与IB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可有效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
-
北京市某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风险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某社区中老年居民进行健康状况与脑卒中患病风险调查,了解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社区制定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思路.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社区≥50岁(1961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本市户籍居民605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检.结果 被调查人群中64人患脑卒中,患病率为1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患病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冠心病、高血压相关(P<0.05).脑卒中患病风险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脑卒中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越低患病风险越大;冠心病、高血压、腰围与脑卒中患病密切相关.结论 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率较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适宜中老年人需求的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与慢性病防治的综合干预对策.
-
高校心搏骤停四例急诊救治分析
通过学习心肺复苏现场急救与"生存链"五环节实用简化流程,总结分析近年来我院在实践工作中抢救4例心搏骤停患者的得失,进而加深对现代急救医学新概念的理解,并得出现场急救"五早"环环相扣.专业医务人员应确保心肺复苏术(CPR)的高质量,非专业人员亦应学习和接受CPR教育,全社会共同构建突发性卫生事件的救护体系,使更多的危重病患者有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和机会.
-
从时间维度考量高钾血症的急救措施
高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处理不当可造成心搏骤停.本文从时间维度对高钾血症的急救措施进行了考量,分为:优先级措施,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碳酸氢钠,几乎立即起效,数分钟内稳定细胞膜;次优先级措施,葡萄糖加胰岛素,30~90 min起效,使钾移入细胞内;后续疗法,襻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等,将钾离子排出体外.故认识高钾血症急救措施起作用的开始时间,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所在.
-
高血压患者的降脂治疗
高血压患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两者可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导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明显升高.在降压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能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的胆固醇管理应尽早启动,获益更多.本文就高血压患者的降脂治疗措施进行总结.
-
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干预研究进展
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用药依从性对高血压的治疗结局有决定性影响.但我国高血压人群中仅有31.2%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好,因此,用药依从性是医务人员干预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用药依从性干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了解现状,为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供进一步研究的依据.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96例腹泻型IBS患者与9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将56例H.pylori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胺、蒙脱石治疗4周,观察组同时加用抗H.pylori治疗2周,观察其疗效.结果 腹泻型IBS组H.pylori感染率为58.3%,健康体检组H.pylori感染率为51.1%,两组H.pylori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抗H.pylori治疗的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232,P>0.05).结论 腹泻型IBS与H.pylori感染无关联.
-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治的疗效角度,探讨影响H.pylori治疗的可能因素,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经胃镜尿素酶检查和(或)13C-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阳性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随访,收集H.pylori治疗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资料完整者共502例,H.pylori总体根除率为60.76%,其中男性根除率为66.67%(164/246),女性根除率为55.08%(141/256),不同性别H.pylori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6,P<0.05).本研究分7个年龄段(未满18岁者未纳入年龄段统计),成年人各年龄段总体H.pylori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筛选出9种不同的H.pylori根治方案,其中以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B)+克拉霉素(C)+左氧氟沙星(L)方案H.pylori根除率高(为80.49%),PPI+B+L+替硝唑(Tin)的H.pylori根除率低(为50.00%),两种方案H.pylori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0,P<0.05);含Tin的H.pylori根除方案,除PPI+阿莫西林(A)+Tin方案外,H.pylori根除率偏低;PPI+阿莫西林双氯西林(ACL)+Tin方案H.pylori根除率为55.10%,与PPI+B+ACL+Tin方案的60.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1,P>0.05).7 d疗程方案者占63.75%,H.pylori根除率为63.44%,较其他疗程高,各疗程间H.pylori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4,P>0.05).埃索美拉唑(Eso)与奥美拉唑(Ome)方案H.pylori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9,P=0.005,检验水准调整值为0.008).结论 H.pylori根除率与性别、治疗方案、PPI有关,与年龄、疗程无关.
-
阴茎包皮瘘道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阴茎包皮瘘道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996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11例男性阴茎包皮瘘道临床资料,均行包皮环切+同期瘘道切除.结果 11例术中见包皮腹侧内口下方与其相连处有条索状瘘道,瘘道在阴茎浅筋膜内,未穿透阴茎筋膜.术后8 d拆线,切口甲级愈合.随访14个月,无复发及恶变,排尿、勃起功能均正常.结论 包皮过长或包茎伴反复感染及系带脚处凹陷等可能是包皮瘘道的主要发病原因.包皮环切+同期瘘道切除术可治愈阴茎包皮瘘道.
-
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的诊断及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肥胖人群逐年增加,由其所致的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已成为一常见疾病.1974年Weisinger等首次报告了本病,2002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在国内首次报告了本病.临床实践显示,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可完全或部分逆转病情.本文就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治疗后复发情况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7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选择介入治疗方式,39例进行栓塞治疗,33例采用单纯止血药物灌注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对出血复发的患者均重复行介入治疗.结果 栓塞组39例患者在栓塞后出血均停止,但有2例(5.2%)复发;灌注血管收缩药物组治疗后25例患者出血停止,有11例(44.0%)复发,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复发的原因包括原发疾病的进展、造影的阳性率及操作技术,认识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原因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胃肠减压在胃癌根治术后有效性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胃肠减压在胃癌根治术后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期刊,同时从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中查找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减压组与非胃肠减压组第一次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50,95%CI(-0.94,-0.06)];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第一次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28,95%CI(-0.63,0.08)];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RR=0.77,95%CI(0.43,1.39)]、切口感染发生率[RR=0.39,95%CI(0.12,1.20)]、吻合口漏发生率[RR=0.77,95%CI(0.33,1.81)]、住院时间[MD=-2.70,95%CI(-3.92,-1.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胃癌根治术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并不能使患者受益.
-
替吉奥与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国内外有关替吉奥(S-1)与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Tompson SCI、VIP等数据库,采用循证医学中心提供的RevMan 5.1.2软件包完成整个研究的数据整合、Meta分析,采用GRADE 3.5.1软件包对主要测量指标进行证据等级的评估.结果 共纳入4项研究,其中低风险文献1篇,中等风险文献3篇.研究发现S-1可以提高患者24个月总生存率[RR=1.45,95%CI(1.05,2.00),I2=0,P=0.02],但并未能提高患者其他时间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S-1对总体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小于氟尿嘧啶[RR=0.75,95%CI(0.70,0.80),I2=0,P<0.00001],对3~4级血小板减少影响较小[RR=0.60,95%CI(0.43,0.84),I2=0,P=0.003],对腹泻、恶心、内生肌酐清除率、血钾、血磷、血镁、骨髓的影响较轻,然而其对胆红素影响较重[RR=2.08,95%CI(1.49,2.91),I2=0,P<0.0001].结论 对于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服用S-1并不能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的生存期,与氟尿嘧啶相比,S-1可降低药物对骨髓、血液系统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同时还能减少部分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腹泻等,但其对胆红素的影响较重.
-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血管性痴呆(V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择87例V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CNP组44例.常规组采用脑复康、银杏片、疏血通等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CNP组在上述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改用CNP模式.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神经精神科问卷(NPI)、总体衰退量表(GDS)等评分以及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满意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CNP用于治疗VD患者2个月后,CNP组患者MMSE、ADL、QOL-AD、NPI、GDS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P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应用于VD患者的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精神行为症状、生活质量,能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服务满意度.
-
不同干预措施对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寻求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3月在我院ICU实习的91名护理学生,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教育组、教育+贴标识组、教育+贴标识+监督组,记录各组观察对象在接触患者操作前后手卫生次数,手卫生依从性用执行百分率表示.结果 在采取教育、教育+贴标识、教育+贴标识+监督的不同干预措施后,观察对象手卫生依从性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育+贴标识+监督组第1周操作前后手卫生执行率分别为97.5%和98.8%,第4周操作前后手卫生执行率分别为98.2% 和99.2%,采取教育+贴标识+监督的综合干预措施使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教育+贴标识+监督的综合干预措施至此措施习惯形成能大限度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真实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真实体验.方法 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2例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Giorgi 资料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8个主题:(1)麻醉苏醒;(2)信息需求;(3)吃喝受限;(4)尊严受损;(5)活动受限;(6)缺乏睡眠;(7)内疚;(8)出院.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会出现多种生理、心理困扰,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心情况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