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중국상잔의학
- 主管单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1-5516/R
- 国内刊号: 李凤鸣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分阶段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骨折病人腹胀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阶段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骨折病人腹胀的影响。方法:将确定为研究对象的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取分阶段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运用HAMA、HAMD评估,实施心理健康手册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2种健康教育计划对骨折病人腹胀的影响,对2组病人腹胀情况进行评价,并进行x2检验。结果:实验组骨折病人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骨折病人腹胀发生率。结论:运用分阶段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能够有效预防骨折病人发生腹胀。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检测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丹东市第一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入组,分别作为本研究的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每组均为50例,分别使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与全自动免疫透视比浊法检测100例的PAT、CRP水平,同时接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SOFA)测评,后比较2组的差异。结果:感染组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第4天PCT水平便开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第6天开始PCT与CRP水平均开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为15±4分,SOFA评分为5±2分,明显低于非感染组的21±6分与8±2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 相关分析,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r =0.81)、SOFA评分(r =0.68)呈正相关;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r =0.69)、SOFA评分(r =0.64)呈正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的敏感性分别为92%、90%,特异性分别为89%、84%,PCT+CRP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PCT与CRP明显异常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及时应用与再次手术干预提供重要的参考。
-
严重创伤骨科患者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对凝血功能、电解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对严重创伤骨科患者凝血功能、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严重创伤需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治疗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输血前、后K+、Na+、Ca2+的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血小板( PLT)等指标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患者PLT、FIB、K+、Ca2+较输血前降低,PT、APTT、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骨科患者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可导致低钾、低钙血症和凝血功能紊乱,术中应密切观察各指标变化,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等血液成分,以提高治疗效果。
-
急诊与择期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探究急诊与择期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为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88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了急诊组和择期手术组,每组患者44例。对2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2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结果如下: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愈合时间组间差异不大,且无统计学意义;急诊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择期手术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是临床手术治疗实践的理想方式。
-
SLAC术式治疗颈椎狭窄症
目的:评估15例SLAC( splitting laminoplasty using carol bone )术式治疗颈椎狭窄症的近期疗效,分析其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方法:2010年5月~2014年1月,我们采用SLAC术式治疗颈椎狭窄症治疗颈椎管狭窄15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49~76岁。发育性颈椎狭窄7例,颈椎椎体后缘骨赘形成伴3个椎间盘突出2例,广泛后纵韧带骨化6例。15例患者术前均诉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结果:所有15例患者均进行了术后随访,并随访10个月以上。其中8例患者行C 3~7双开门成形术,6例行C 3~6双开门成形术,共69个椎板间植入同种异体冻干骨块。1例四肢瘫术前Franke C级恢复至Frankel E级。四肢麻木、行走不稳症状明显改善,术后体检双下肢肌张力恢复正常,髌阵挛及踝阵挛阴性。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无红肿、渗出、感染及异物反应,均为甲级愈合,无术后脊髓损害加重的患者。1例出现颈5神经根牵拉症状,肩部麻木,肩外展功能受限,被动锻炼,术后3个月恢复。结论:SLAC术式治疗颈椎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由于其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并发症发生率较多,应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规范的手术操作。
-
微创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总结及分析
目的:探讨和总结微创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中医科住院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其中30例作为对照组,60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毫针刺颈部华佗夹击穴、阿是穴,配合谷、尺泽等,每天针刺1次,口服颈复康冲剂、丹参片。治疗组:用1次性微创针刀在定点部位刺切硬结和剥离粘连,患者感觉胀、困、痛,术后用颈椎手法复位。结果:对照组30例,治愈4例,有效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7%。治疗组60例,治愈4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结论:微创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获得良好疗效。
-
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运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运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并研究本院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共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2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脊柱骨折患者36例,对照组脊柱骨折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比2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9.89%,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脊柱骨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8.89%,对照组总满意率为63.8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运用循证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身体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微创技术用于脊柱创伤手术优缺点评价
目的:分析评估微创技术用于脊柱创伤手术的优缺点。方法:随机选取98例我院自2013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性手术,试验组接受微创手术,对比记录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疼痛评分分别为171.6±9.6分钟、298.6±5.8mL、16.59±5.3天、8.65±2.5分,试验组相应指标分别为123.1±5.8分钟、122.5±4.9mL、8.34±4.2天、3.26±2.0分,而对照组创口感染率为28.6%(14/49),并发症发生情况为18.4%(9/49),镇痛药使用为10.2%(5/49),试验组相应的分别为4.08%(2/49)、4.08%(2/49),75.5%(37/49),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脊柱创伤患者的手术方案选择,微创手术比传统开放性手术疗效显著,具有剥离少、出血少、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机体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借鉴。
-
镍钛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并探讨镍钛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取该阶段内胸外科收治的5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胸外科收治的5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镍钛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机械通气治疗例数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镇痛药物应用剂量、镇痛药物应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治疗例数、镇痛药物应用剂量均明显更少(P<0.05),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镇痛药物应用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较对照组明显更低(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镍钛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促进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减轻疼痛,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
踝关节骨折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6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根据情况采用西医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推拿、按摩、中药熏洗等方法治疗。记录手术相关情况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另外比较记录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1)组间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2)经治疗,观察组踝关节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3)2个月末骨痂分级情况组间比较,观察组骨痂Ⅱ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Ⅳ级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2组患者并发症主要有关节僵硬、无菌性炎症、骨质疏松、复位丢失等,组间比较,2组患者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总发生率差异显著,观察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较好,患者恢复更快更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同时进行康复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70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骨折分成非骨折组(n=78)及骨折组(n=92),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值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食、骨折家族史、骨脆性增加、跌倒、年龄均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因素为骨密度值,同时患者康复护理应保证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得到顺利的治疗,提高治疗预后。
-
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性探究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0例骨科术后患者依照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90例), B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90例)。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B组21.11%,患者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B组83.33%,(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患者中进行实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有效降低,满意度可以明显得到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舒适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不良情绪、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244例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后舒适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50天不良情绪、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消除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治疗的8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8例患者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为2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诊断后,并根据患者自身的临床病情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予以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采用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2次,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种不同的护理方式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 VAS评分为3.3±0.5分,对照组为5.3±0.4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5.46%,对照组分别为90.90%、77.27%,2组在VAS评分、满意率和总有效率的比较上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到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中结果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和心理压力,在临床上有相对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容易获得临床患者的接受和认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及机制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给予针灸方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的方案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予以针灸治疗,可明显减少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探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择取本院于2012年4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6例,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3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分、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即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对其施以中西结合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预后,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2例锁定板内固定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板内固定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2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然后比较2组患者的肩关节恢复情况及功能评价。结果:功能评价:观察组中,完全恢复者23例,基本恢复者17例,未见恢复者2例,恢复率为95.24%;对照组中,完全恢复者14例,基本恢复者19例,未见恢复者9例,恢复率为78.57%。观察组的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x2=5.12)。结论:康复护理应用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内固定围手术期,可有效改善关节功能,加速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
-
护理干预对预防髋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髋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60例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评价比较2组护理方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性地降低髋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
个性化中医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个性化中医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伦理委员会知情批准、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干预组33例,分别实施骨科常规护理与个性化中医护理干预,以预防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在此期间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恢复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的骨性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2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便秘、血栓形成、褥疮、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而干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4±2天,住院时间为20±6天,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1天、32±9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采用个性化中医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不同换药间隔时间对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换药间隔时间对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16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清创缝合术后常规进行抗生素抗感染,根据清创缝合术后换药的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80)与研究组(n=80),对照组清创缝合术后每隔1天进行1次换药,直到伤口拆线,研究组术后第1天换药,术后第2天换药,之后开始每隔3天进行1次换药,直到伤口拆线,观察患者每次换药揭除敷料时的伤口痂皮损伤情况以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80例患者中共计2例在清创缝合术后患者换药时发生了伤口痂皮损伤,伤口痂皮损伤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80例患者中共计11例在清创缝合术后患者换药时发生了伤口痂皮损伤,伤口痂皮损伤的发生率为13.8%;分析可知研究组伤口痂皮损伤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80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的伤口得到良好愈合,伤口愈合良好率为95%;对照组80例患者中有68例患者的伤口得到良好愈合,伤口愈合良好率为55%;研究组的伤口愈合良好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缝合术后过于频繁地换药会影响到伤口的愈合,所以需对换药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减少伤口痂皮损伤,促进创面良好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建议临床广泛推广并应用。
-
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研究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28例经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出现疼痛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4例,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配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更轻,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相对更好,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为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患者配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指导和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促进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的预后,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进行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踝关节骨折术后进行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6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2组,即对照组( n=30)、康复组( n=3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组患者给予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对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康复优良率为85.3%,与对照组患者的63.3%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关节屈、伸、旋后、旋前度数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负重时外、内翻度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术后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康复治疗方式。
-
护理干预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护理干预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类,对照组32例,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32例,开展护理干预,对患者腹胀发生率以及相关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入院1天出现的腹胀率为65.6%(21/32),入院7天后出现的腹胀率为28.1%(9/32);而实验组患者入院1天出现的腹胀率为56.3%(18/32),入院7天后出现的腹胀率为6.3%(2/32),2组患者腹胀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由腹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中,对照组恶心呕吐8例,占25.0%;呼吸困难4例,占12.5%;便秘6例,占18.8%。而实验组恶心呕吐3例,占9.4%;呼吸困难1例,占3.1%;便秘2例,占6.3%。2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椎压缩性骨折中,采用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腹胀的发生率,并降低因腹胀引起的各种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快的康复。
-
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方式,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上肢骨折术后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提升患者对于医护人员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并加以推广。
-
48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效果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4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8例。 A组患者给予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B组患者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C组患者给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 B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C组,而A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同时, C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组间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在我院行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的3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开窗位置位于股骨头颈交界处靠近股骨头方向。术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对患者进行定期门诊随访,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治疗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手术用时在30~55分钟之间,平均手术时间43.2±1.3分钟,术中患者出血量为175~265ml,平均出血量为198.6±15.3ml。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总体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术前,手术前后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未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髋关节症状,促进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对比探讨CT与核磁共振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符合要求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比较观察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与分期诊断结果。结果:68例患者累积股骨头坏死122个,CT诊断检出率为85.25%,MRI检出率为96.72%;2种诊断方法下确诊率比较,MRI确诊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诊断中27个Ⅰ期部位,48个Ⅱ期部位,20个Ⅲ期部位,9个Ⅳ期部位;MRI诊断中30个Ⅰ期部位,51个Ⅱ期部位,27个Ⅲ期部位,T1加权像显示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显示10个Ⅳ期部位。结论:采用CT与MRI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均可准确地显示出股骨头的早期坏死情况,但与CT检查相比,MRI准确率更高,且具有多参数、多层面扫描的优势,因此可将MRI作为股骨头坏死诊断的首选方法。
-
PFNA内固定术在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在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给予PF-NA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行走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4.4%,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4.9%,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恢复情况良好,髋关节可得到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优质护理对降低颅脑骨折后行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降低颅脑骨折后行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 UEX)发生率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7月60例颅脑骨折后行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对2组UEX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UEX发生率为6.67%,对照组UEX发生率为30%,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颅脑骨折后行气管插管患者UEX发生的原因较多,常规护理制约较大,而优质护理可行性强,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96例踝关节损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手术方案在踝关节损伤患者中的推广价值进行评定。方法:选择本中心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接受专业诊断后已经确诊的96例踝关节损伤患者,采取随机法分为保守组及手术组,其中保守组有47例患者,实施保守方案治疗;手术组有49例患者,实施关节镜手术方案治疗,对所有入选对象随访1年,观察其预后质量。结果:随访发现,踝关节损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其优良率是93.88%,保守组的优良率是74.47%( 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踝关节损伤患者时,建议骨科医师客观判断其病情,再结合患者临床指征选择适合患者的术式展开治疗,从而进一步改善其踝关节组织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经椎板间和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分析经椎板间和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经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对照组给予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的不同。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分别为49.3±6.9分钟,62.1±8.7分钟,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进行比较,研究组为4.9±3.1次,对照组9.9±3.1次,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疼痛情况都有所缓解,手术前后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入路手段的选择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个性化的方式,以此获得较高的疗效。
-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行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行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10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的静脉血标本,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清D-二聚体(D-D)等指标的水平,作为本研究的研究组,并根据PT、APTT有无延长将105例再细分为研究A组(有延长,57例)与研究B组(无延长,48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8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本研究的健康对照组。结果:各组间的TT值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均P>0.05);研究组PT值为(13±3)s、APTT值为(41±6) s、Fib值为(5±2)g/L、D-D值为(3.3±0.9)m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研究A组PT值为(14±5)s、APTT值为(46±6)s,均明显高于研究B组(均P<0.05),而D-D值为(3.1±1)mg/L、Fib值为(4±1)g/L,明显低于研究B组(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后的TT值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均P>0.05);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的PT、APTT、Fib以及D-D值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术后第7天的各项指标较术前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均P>0.05)。结论:由于受到创伤、失血过量、术后等多方面因素的刺激,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抗凝能力增强,继发性纤溶增强,积极动态测定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临床对病情的评估与防治。
-
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骨创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骨创伤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8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常规治疗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的56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观察并比较2组有效性指标、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VAS评分2.16±1. ;04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16±0.52天及住院时间7.64±1.54天,均比对照组5.64±1.38分、7.52±0.68天、14.27±2.16天,低(P<0.05);2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但研究组提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2.86%,比对照组76.19%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93%,比对照组23.81%低(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创伤小、安全性高,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静脉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创伤性骨折患者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通过测定创伤性骨折患者的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判断这类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是否为骨折应激性反应所导致。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骨科收治的9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9例为既往明确诊断的已知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A组;51例为既往明确诊断的无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B组;另16例为入院前未经诊断的未知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C组,在这3组患者入院以及出院时分别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水平,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再随机选取50例体检无异常者作为本研究的健康对照组。结果:3组创伤性骨折患者入院时的平均血糖水平分别为(8±1)mmol/L、(12±4)mmol/L、(9±2)mmol/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1)mmol/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B组及健康对照组入院时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7.3%、5.8%、5.3%,明显低于观察C组的8.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创伤性骨折患者出院时的平均血糖水平分别为(5±2)mmol/L、(6±1)mmol/L、(5±1)mmol/L,均明显较入院时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B组及健康对照组出院时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8%、5.4%、5.3%,明显低于观察C组的8.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测定创伤性骨折患者的血糖水平可用于临床评估病情及预后,而通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则可鉴别出这类患者血糖升高的原因是骨折应激性反应还是本身糖尿病所导致。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术后效果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术后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按照Harris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经评价并统计显示,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所有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平均得分为50.9±6.3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所有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平均得分为88.5±17.5分。治疗后的Harris髋关节平均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t=11.072)。结论:针对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扩大活动范围,消除畸形症状,还可有效规避并发症,提升临床效果。
-
微创钢板内固定与开放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微创钢板内固定与开放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盲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骨科收治的88例Mayo 分型Ⅰ~Ⅲ型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分为微创钢板内固定组与开放内固定组,各组44例,随访6个月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微创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为60±13分钟,切口长度为10±6 cm,住院天数为15±8天,骨折愈合时间为10±4周,开放内固定组手术时间为61±9分钟,切口长度为17±9cm,住院天数为21±11天,骨折愈合时间为15±3周,2组除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余各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2组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微创钢板内固定组为3±1分,开放内固定组为5±2分,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微创钢板内固定组肘关节HHS评分优良率为93.18%,开放内固定组为75%,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钢板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91%,开放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36%,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的疗效比开放内固定治疗更胜一筹,患者预后更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膝部严重骨折围手术期的价值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膝部严重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膝部严重骨折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组33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B组则采用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结束后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于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 A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老年膝部严重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内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早期应用内固定术对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患者的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内固定术对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与内固定术组,每组各45例,2组的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组采用肋骨悬吊、胸带加压包扎等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内固定术组采用记忆钛合金及胸骨接骨板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获得平均12±1个月的随访,对其预后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内固定术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停留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平均疼痛评分、肺部感染率及胸廓畸形率均明显少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固定术组的普适性生存量表SF-36评分与保守治疗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P<0.05);内固定术组的随访优良率为91.11%(41/45),保守治疗组的随访优良率为73.33%(33/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患者早期应用内固定术治疗,可获得更加良好的预后,生活质量提高更为显著。
-
多层螺旋CT对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通过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进行辅助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进行辅助检查诊断的33例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患处进行多方位的扫描及诊断,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SYETC3000型仪器及采用Meyerding分度进行椎体滑脱的评判标准进行评价多层螺旋 CT对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腰椎椎弓峡部崩裂状态经多层螺旋 CT扫描,均清晰可见其椎弓低密度裂隙、宽窄不一,边缘不规则。椎管横径变小,前后径变长,骨性面表现环状骨质不连续。本组33例椎弓崩裂性滑脱中,6例患者为L3滑脱、18例L4滑脱,8例为L5滑脱,其中1例L3、L4同时滑脱,34个单个腰椎发生退型性病变滑脱。2例L3前滑脱,后滑脱4个。23例L4前滑脱,后滑脱1例。L5前滑脱3例。共计前滑脱28例,后滑脱5例。其中双侧峡部裂26例,单侧峡部裂7例;根据Meyeiding分度法进行评定脊椎滑脱程度:I度滑脱26例,Ⅱ度滑脱7例。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椎弓崩裂性滑脱患者进行扫描诊断,能清晰表现出患者的椎弓及椎管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保证了对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探究
目的:对比研究内固定法治疗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固定( PFNA)的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将2组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及恢复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中,2组患者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Harries评分优良率为9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34/45)(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7%(3/45)、17.8%(8/4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但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内固定治疗法,具有更高的优势。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并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切口甲级愈合率为70%,较之对照组均明显更优( 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焦虑评分、睡眠质量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较之对照组均更优(P<0.05)。结论: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
-
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性肘关节脱位疗效初步评定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性肘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性肘关节脱位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症状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折性肘关节脱位,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6例接受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常规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30例接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略低于对照组,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采用Morrey评分法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组良好率达88.46%,与对照组Morrey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性肘关节脱位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正常肘关节功能,并且医源性创伤较低,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展开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施行前后联合手术治疗,并在围术期展开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等护理操作。统计并评价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为176~258分钟,术中出血量为380~890ml,未有1例出现并发症。经随访,所有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融合满意,脊髓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未出现结核复发情况。结论:通过对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在促进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基础上,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在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与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及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2年内我院诊治掌指骨骨折患者100例,分别包括微型钢板置入内治疗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及克氏针治疗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种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86.00%,对照组治疗优良率60.00%,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观察组延迟愈合率、感染发生率合计4.0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微型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优良率较高,且术后患者恢复进度快,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较低。
-
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小腿下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小腿下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4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67例小腿下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3例。甲组患者接受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乙组患者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对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结果、踝关节恢复情况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甲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6.3±1.2周,乙组患者为22.1±1.7周,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踝关节优良率等结果均优于乙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未发生固定失败、松动、短缩畸形等并发症,乙组的发生率为12.12%。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小腿下端骨折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成效,能够促进骨折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老年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老年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9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9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手术方式分为甲组35例和乙组34例,甲组患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乙组患者接受骨折内固定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甲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甲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骨痂形成时间更短,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效果优于单纯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恢复时间,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将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应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临床治疗中的具体效果。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37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进行对比,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则依次为(7.73±1.87)°、(127.65±0.59)°,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t=21.57,20.85;P<0.05);随访显示:优21例(56.76%),良13例(35.14%),差3例(8.11%);治疗后的AOFAS评分则为78.94±6.32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t=12.47,P<0.0);治疗后的VAS评分为1.73±0.85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t=14.38,P<0.05);且随访半年期间对患者的恢复总满意率94.6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1%。结论: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植骨术联合应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的临床治疗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对于患者的踝功能、足部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
-
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 DCT)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疗效。方法:笔者医院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共接收了108例骨盆骨折患者,在DCT尚未开展前有55例患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而另53例患者则接受DCT护理,作为本研究的DCT组,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DCT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3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7±2天,并发症发生率为5.7%,骨折恢复优良率为88.6%,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1.5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13±4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8.2%,骨折恢复优良率为63.6%,2组的上述比较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骨折恢复优良率。
-
高龄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研究与分析
目的:探析高龄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2月~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上段骨折手术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对气管插管全麻术影响术后恢复进行评价;对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2)、红细胞压积( HCT)、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以及血红蛋白( HGB)等各项指标改变对预后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的HCT和HGB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麻醉前相比,患者全麻术后的血气、SpO2以及血糖各项指标均发生了改变,但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高龄患者进行股骨上段骨折手术时,应该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加强术中管理和监测,使循环保持稳定,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危险的一个关键环节。
-
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对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对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在术后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ROM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痛步行500m以上10例,200~500m者28例,200m以下者22例,观察组无痛步行500m以上20例,200~500 m者35例,200 m以下者5例,2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在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红肿、疼痛症状,有利于提高关节活动范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关节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研究并对比关节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7例腘窝囊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将这107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1例患者实施开放手术,观察组56例患者实施关节镜手术。2组患者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较之对照组的15.69%明显更低( 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9%,较之对照组的74.51%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未出现复发,对照组的术后复发率为7.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腘窝囊肿的临床治疗中,实施关节镜手术治疗的疗效优于开放手术,关节镜手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中及术后痛苦,且能减少术后复发,预后良好。
-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骨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骨科住院患者防跌倒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120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对照组按照常规防跌倒处理,观察组患者按照跌倒风险评估结果实施分级护理,分别在患者入院的第1、5、10天及出院前1天记录并统计患者对防跌倒护理的依从率,并于患者出院后记录并统计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率。结果:入院第1天,2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的依从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第5天开始直至出院当天,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开展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可提高患者对防跌倒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患者防跌倒意识,降低跌倒发生率。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收治疗的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患者均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则依据患者骨折实际情况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50.0%。对比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伸曲角度、前臂旋转角度等指标与对照组相互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其中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2例、创伤性关节1例、异位骨化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 ;3%,其中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5例、创伤性关节2例、异位骨化3例。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其相较于保守治疗能更加有效的恢复患者肘关节结构以及功能,同时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法在掌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法在掌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掌骨干骨折患者中选取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克氏针张力带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法治疗,把2组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指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做对比。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时间,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2.0±12.5天,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8.0±14.5天,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指关节活动度优良率为96.6%,对照组的手指关节活动度优良率80.0%,观察组的手指关节活动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的手指关节活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法治疗掌骨干骨折,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指关节活动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
产伤所致的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因产伤导致的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具体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因产伤导致锁骨骨折的转运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锁骨骨折的影响因素、锁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患儿进行明确诊断并采取绷带固定、生活护理,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青枝骨折患儿的康复时间明显比完全性骨折患儿的康复时间长(P<0.05)。结论:因产伤导致的新生儿锁骨骨折主要采用绷带固定、加强生活护理,患儿恢复良好。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康复治疗进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严重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防止侧凸进展是关键。关于AIS治疗的研究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康复治疗虽然为AIS早期干预的一种手段,一直未得到大家足够重视。直到近年,AIS康复治疗才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AIS康复治疗的新进展,为临床AIS治疗提供新思路。
-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概况
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运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的文献总结,从电针治疗的疗效、常用方法等方面分析,提出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临床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4 05 06 07 08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