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중국동통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852
- 国内刊号: 11-374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胸脊神经后支压痛区局部阻滞治疗开胸术后慢性切口痛
目的:探讨脚脊神经后支范围内压痛敏感区局部阻滞能否治疗开脚术后慢性切口痛.方法:选择25例开胸术后中、重度慢性切口痛患者,随机分为A(12例)和B(13例)两组.A组于切口上下5个节段实施肋角处肋间神经阻滞,每节段注入含有复方倍他米松的镇痛液4ml,B组在切口痛对应脊神经后支分布范围内的压痛敏感区注射相同镇痛液,每点2ml,共10点.2周后,两组均重复治疗1次.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3月时的疼痛评分(VAS)和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点的VAS和PSQI各项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B组VAS和PSQI各项评分较A组进一步下降(P<0.05),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睡眠障碍显著改善.结论:胸脊神经后支内压痛敏感区局部阻滞可显著减轻开胸术后慢性切口痛.
-
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温度觉阈值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分析躯干部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皮肤温度觉阈值的变化与差异,推测其感觉功能改变及疼痛的病理机制.方法:应用NA-Ⅱ温度觉定量分析仪测定躯干部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及对照组相应皮肤的温度觉阈值.结果: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较带状疱疹患者皮肤的冷觉、热觉、热痛觉阈值均升高,其中冷觉阈值升高为明显.带状疱疹患者冷觉与热觉阈值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冷觉与热觉阈值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病变发展过程中,Aδ,C类神经纤维损伤程度有所加重,并以传导冷觉的Aδ神经纤维受损更为严重,表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对冷觉、热觉和热痛觉耐受性高于带状疱疹患者,而且对温度觉或痛觉的辨别度减低.
-
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载体体外基因沉默效应研究
目的:探讨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载体在体外工具细胞中的基因沉默效应及其携带的用于活体核磁共振成像监测的铁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方法:用构建的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感染NG108-15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对工具细胞的β-arrestin2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以及该病毒所携带的用于活体核磁共振成像监测的铁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结果:构建的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能显著降低工具细胞中β-arresti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的沉默效率分别为79%和82%(P<0.05).感染病毒组的NG108-15细胞的铁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是对照组细胞的2.29倍(P<0.05).结论:构建的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在工具细胞中对β-arrestin2基因具有显著的沉默效应,该病毒携带的铁蛋白报告基因在工具细胞中表达.成功验证了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在体外的基因沉默效应和铁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为该病毒的在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
DSA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观察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的阵发性剧痛,传统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将我院从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9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在DSA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远期随访的情况报告如下.
-
阴部神经射频毁损新入路探讨
患者女性,38岁.2009年11月发现并确诊"阴道癌",行"阴道癌根治术",术后化疗4次,放疗2次.术后阴道病理标本示(阴道)中低分化鳞癌,淋巴结未见转移癌.腹部CT平扫加增强示脾内小低密度灶,考虑良性病变,囊肿;右肾门水平以下腹主动脉壁软组织增厚;阴道及子宫增大;外阴部似可见局部结节影.
-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结合非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国内外学者认为约85%-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过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恢复.近年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疗效屡有报道,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10月间采用神经妥乐平综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6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体外冲击波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骨科疑难病,治疗方法很多,但各有优缺点.我们运用体外冲击波疗治疗ARCO(股骨头坏死国际分期)Ⅰ期、Ⅱ期患者,获得了显著效果.现就2009年8月-2009年12月运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的病例,总结并报道如下.
-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静脉麻醉方法的比较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源性疼痛,一般疼痛程度严重,普遍治疗效果差,或容易复发.近年来开展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效果肯定,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我科2008年1月-2009年6月使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浓度控制输注麻醉给药系统(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对90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
拉科酰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作为一种顽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医学界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治疗药物.基于癫痫和疼痛都有神经元回路的异常活动和异位放电的共同特征,抗癫痈药物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领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以钠通道为疼痛治疗靶点的抗癫痫药物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奥卡西平、拉科酰胺等.
-
盆腔疼痛与妇科内分泌治疗
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妇科的常见疾病,通常被描述为持续或间歇性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与月经周期和性生活无相关性的下腹部疼痛.美国妇产科联盟(th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将CPP定义为:非周期性的疼痛持续至少6个月,疼痛部位发生在盆腔、前腹壁、背部下方及臀部,并且因疼痛导致功能障碍和需要医疗干预.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病理生理:一项临床和神经生理的研究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非常抗药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了研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我们在临床上采用11点份计数研究了41位眼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感觉紊乱,疼痛和瘙痒.在所有病人中,我们记录了由非伤害性有鞘Aβ-纤维调节的眨眼反射和与伤害性有鞘Aδ-和无鞘C纤维激活有关的三叉神经激光诱发电位(LEPs).
-
神经损伤疼痛疾病的红外热图临床分析
目的:红外热图技术是绿色检查项目,本文报告带状疱疹及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疼痛患者的红外热图表现.方法:本组共170例红外热像仪检查者,女性92例,男性78例,年龄23-76岁,其中急性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70例,椎间盘突出症及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神经痛70例,另外30例为无临床症状的志愿检查者.重点观察患区温度差异程度、肢体图形是否对称.结果:大部分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表现为患区高温变化,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神经痛患者表现为腰骶区局部高温变化,而患肢主要以低温变化为主.温度差异范围为±0.8-5.39℃.在实施治疗后温度差异范围明显降低.结论:红外热图技术能够客观反映周围神经损伤疼痛患者的区域血液供应状态,为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
如何认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简称神经痛,它是人类和社会送给疼痛学科的"礼物",也是随着人类社会高度发展以后带给疼痛学科新的挑战和机遇,她使得疼痛科医师能够有机会体现自己学科的核心技术和价值.国家卫生部2007年发出的227号文件宣布在我国二级以上医院正式建立疼痛科是我国临床医学界的一件大事,她体现了政府对于慢性疼痛疾病和慢性疼痛患者的高度重视和人文关怀,同时对于新兴的疼痛医学寄予厚望.
-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皮内臭氧注射治疗疱疹后神经痛的近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四组,A组(n=15):单纯药物治疗;B组(n=15):药物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n=15):药物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D组(n=15):同时给予药物治疗、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及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期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C,D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且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辅以常规药物,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诊疗的思考
一个新型临床学科如果要体现核心价值就需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疾病、核心技术和核心人才.作为有代表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之一,也是疼痛学科核心疾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仍然是各地新建立疼痛科面临的主要挑战,临床规范化治疗不仅能够提高疗效,避免医源性副作用,也是切实体现本学科在此领域核心价值的标尺.本文主要从临床角度讨论目前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的新观念、思路、方法以及存在问题,以期望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周围神经受到病毒损伤后的疼痛疾病中有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疼痛科集中6年来调查、统计的临床病例结果.方法:2004年起使用神经痛表共统计门诊、住院及会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686例,主要观察疼痛程度和性质、临床类型、患区遗留症状和伴随症状.结果:患者主诉以自发性闪电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针刺样疼痛和混合性疼痛为多见.平均VAS评分为6.8分.患者临床表现为4种类型的变化,分别为激惹型(57.14%)、麻痹型(22.16%)、整合型(17.93%)和无激惹型(2.77%).结论:本组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调查表明:大部分患者疼痛时间均超过3-6个月,长达8年.疼痛程度为中、重度.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均明显受影响.
-
脉冲射频用于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的对比观察
目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头面部疼痛疾病中有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脉冲射频为主治疗三叉神经区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本组共计疼痛科住院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门诊患者30例,观察药物及脉冲射频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性质、患区遗留症状和睡眠质量.结果:患者主诉头面部自发性闪电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为主.激惹型42例,麻痹型18例,平均VAS评分为8.2分.药物组患者治疗后平均VAS评分为5.4分.经过加用2次脉冲射频治疗(2Hz,40℃,120s)平均VAS评分为3.3分.经过14-18个月的随访,脉冲射频组疗效稳定.结论:本组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结果表明:加用脉冲射频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疼痛缓解明显,效果比较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关键词: 三叉神经区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机制——我们正在积极探索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产生的一种病理性疼痛综合症.尽管在感受信号及其中枢处理等神经生物学知识方面有所进展,但对其临床治疗尚不满意.由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严重程度和慢性过程,所以它是影响患者健康的一个主要问题.
-
神经病理痛的诊断及分类
神经病理痛的流行病学及影响根据NeuPSIG(神经病理痛特别兴趣组,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Neuropathic Pain)的定义,神经病理痛是一种由躯体感觉系统受损或病变直接导致的疼痛,已经成为健康的一大难题.然而,这种常见的疼痛类型却常常得不到诊断或治疗不足,并且造成痛苦、残疾,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大量的花费.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