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浊邪"新论
1 浊邪的概念浊,原意指水不清、浑浊.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浊有多种含意.如《内经》云:"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此处之浊乃指重浊之阴气."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乃指水谷精微中的稠厚部分.
-
《黄帝内经》三家注精解钩沉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注》对《内经·素问》的整理与完善、保存与传播,贡献颇大,功不可没,但也有不足之处.明·张景岳在《类经序》中指出:"其发明玄秘尽多,而遗漏亦复不少.盖有遇难而默者,有于义未始合者,有互见深藏而不便检阅者.凡其阐扬未尽,《灵枢》未注,皆不能无遗憾焉."故《古今图书集成·医部汇考》同时汇集了明·马莳的《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与清代张志聪《素问集注》、《灵枢集注》,首次刊行了《内经》王、马、张三家合注.作为《内经》的完整参照,三家注不仅可以形成互补,而且可使读者明辨得失,进而深究透析《内经》主旨,发掘传统医学宝库.其中所涉医论逐层深入,而注释递相浅出,揭示了中医理论的精微妙旨,是极其宝贵的医经合参资料.本文从《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部分中医术语及医论的分析,展示三家注对中医学重要原理的揭示,以体现三家注的精华所在与重要借鉴作用.
-
《黄帝内经》八风理论探源
中医学的"八风"之说由来甚远,早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凌家滩文化便出土了刻有四方的玉版,据考证当时就有对于四方四维的认识.殷代甲骨文的材料证实,殷人具有明确的四风观念,此为八风之滥觞."九宫八风"继承了《周易》的八卦学说,发展成为《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
-
中医小肠病基本证候和诊断标准的初步制定及其制定依据
1 前人有关中医小肠病证候的论述前人关于小肠病证候的论述较为分散,主要有在"小肠气滞"、"小肠实热"、"小肠虚寒"、"小肠寒热错杂"等证候.汉·华佗《中藏经》专列"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对小肠疾病的虚实寒热辨证、脉象特征、预后等进行论述.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在继承《中藏经》有关论述的基础上,专列"小肠腑脉论"及"小肠虚实",分别对"小肠实热"和"小肠虚寒"两证的脉证进行论述.如"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实者,手太阳经也.病苦身热来去,汗不出,心中烦满,身重,口中生疮,名曰小肠实热也.""小肠虚寒,痛下赤白,肠滑,肠中懊脓."《诸病源候论》指出,小肠病有虚有实,"其气盛为有余,则病小肠热,焦竭干涩,小肠胀,是为小肠之气实也……小肠不足,则寒气客之,肠病,惊跳不言,乍来乍去,是为小肠气之虚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专列"论小肠气疾",《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对"小肠气"等证候进行了分析.对于小肠寒热错杂证,《灵枢·师传》曰:"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指出肠中寒、肠中热、胃肠寒热夹杂均可导致多种病症.此外,"小肠湿热"、"小肠津亏"、"饮留于肠"等在少数文献中也被提及.近年来的一些著作,在论述小肠证候时,也主要沿袭前人有关记载,如小肠气滞、小肠实热、小肠虚寒等[1、2].
-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研究
1 亚健康概念产生的背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忽略了疾病的社会文化属性,实际上疾病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多维度的.疾病既可被认为是一种复合的心身事件,给患者添加躯体和精神上的痛楚,还可视为复杂的社会性事件,小到影响家族的繁衍,大至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对疾病的认识和健康状态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而对亚健康的重视体现了科技进步和时代的特征.
-
中药性味归经理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不应满足于找出并认识药物四气定性的某些内在规律,还需借助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多层次、多靶点、多因素、动态地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从本质上揭示其科学内涵;中药五味现代研究的重点是五味的实质,但五味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理论,应在进一步加强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着眼于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将"味"的物质基础(药物的化学成分)、功能、药效结合起来深入研究,丰富其科学内涵;中药归经的进一步研究应该是全面探讨归经的物质基础,并从分子水平阐明这一理论所涉及的现代生理、生化、药理、病理等问题,揭示其归经之实质.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辨证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辨证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79例SLE患者经中医辨证为热毒炽盛证、风湿热痹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分别观察各证型患者SLEDAI积分、抗核抗体滴度、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同时研究SLEDAI积分与抗核抗体、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相关性.结果:热毒炽盛证患者SLEDAI积分、抗核抗体滴度、血沉、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型患者(P<0.05),补体低于其他4种证型患者(P<0.05);所有患者SLEDAI积分与抗核抗体滴度、血沉成正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活动期中医辨证以热毒炽盛证、风湿热痹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为主,稳定期以肝肾阴虚证为主,抗核抗体滴度、血沉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可以指导临床辨证用药.
-
女性失眠患者临床特征的调查研究
失眠指入睡困难,夜间容易觉醒,睡眠时间短,甚至彻夜难眠,并伴有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时间持续1周以上为急性特发性失眠;持续1周以上,1个月以内为亚急性特发性失眠:持续4周以上为慢性失眠.排除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等神经症所致的失眠和其他内科精神科疾病所致的失眠.而女性失眠有其特殊性,为此,本文对女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特征调查研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益的资料.
-
中医体质学说与疾病的关系
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先天禀赋与后天饮食、年龄、性别、劳逸、情志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健康与疾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疾病是否发生、发病的倾向及转归等,都是由不同的体质所决定的.因此,掌握个人的体质特征,同时针对不同的体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保障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
再生障碍性贫血CD3+CD25+和CD3+HLA-DR+T细胞亚群的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应用统计学判别分析方法,筛选53项免疫学指标,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的中医证型判别方程,对AA中医证型客观量化.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AA患者34例,健康对照人群34名外周血的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AA辨证分型的判别方程,对中医证型进行客观量化.结果:(1)筛选出CD45RA+绝对值、CD3+CD25+绝对值、CD3+CD25+(%)、CD3+HLA-DR+绝对值和CD4+γδT(%)等5个有意义的免疫指标,其判别总正确率为76.5%;(2)与健康对照相比,CD3+CD25+(%)在AA中医证型各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P<0.05),CD3+HLA-DR+(%)在肾阳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CD3+CD25+/CD3+HLA-DR+在预后不良的肾阴虚组偏高(>1),在预后较好的肾阳虚组偏低(<1),而在肾阴阳两虚组居中. 结论:(1)AA中医证型判别方程中有3个值与T细胞的活化指标CD25和HLA-DR相关,说明中医辨证分型确有其客观物质基础,同时反映出辨证分型与AA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内在联系;(2)CD3+CD25+/CD3+HLA-DR+在AA辨证分型各组中变化具有一定规律,对辨证分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
148例不同证型男性不育者精液的实验室特征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证型男性不育者精液的实验室特征.方法:将148例不育者按《中医诊断学》分为4个证型,然后对各证型患者的精液进行精液常规的9项指标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精液化验的关键指标,在不同证型间存在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精液属水为阴,精子有形亦为阴,而精子活动力无形为阳;肾精不足多因先天禀弱或久病失养所致,精子的生成依赖于肾阴的滋养和肾阳的温煦,若肾中真阴(天癸)和真阳(肾气)衰弱,精子的生成及功能均可受到抑制.因此,肾精不足型的患者实为肾真阴真阳两虚.真阴虚可使有形之精子数目减少,畸形率升高,真阳虚可致无形之精子成活率及活动力下降;湿热下注型,由于湿性黏滞,热灼肾精,而使元肾伤耗,故而患者精液浊稠,必然困扰精子影响其存活和活力,临床所见炎症多与湿热并行,故该型精液中可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增多,由于炎症可破坏液化酶,故使其液化时间延长.
-
曹庭栋《老老恒言》与失眠症的防治
曹庭栋,字楷人,号六圃,别号慈山居士,清代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贡生,举孝廉方正,坚辞不就,绝意仕途.幼罹羸疾,终身未出乡里,博览群书,天性恬淡,闭门著述40余年,书成10余种.善养生,著有《老老恒言》5卷,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刊行于世.其书关于老年养生的内容全面,主张合理,措施切实可行,是一部较好的关于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专著.
-
白头翁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燥湿类中药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疗效.方法:采用传统方剂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为主方,随症加减,结合中药煎剂灌肠,对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单纯性西药治疗组40例进行对照.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7.5%(P<0.05).提示:治疗组所用方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之功效,使瘀滞疏通,肠膜修复,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
糖心康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基因ARmRNA表达的影响
糖尿病心肌损伤系DN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病变可以是原发的,也可继发于冠状动脉供血障碍,且心肌病变出现较早,主要表现为心肌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其确切的病理机制尚未彻底阐明,临床尚无特效药物,而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方面很有潜力,但因其病理机制复杂,其状态的描述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又是传统单因素研究理论与方法难以解决的,故需借助复杂系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来完成,基因芯片技术对解决该问题具有系统综合的优势.本研究采用该技术,以探明糖尿病心肌病病变机制,为揭示中药复方糖心康防治糖尿病心肌病机理及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海马中5-羟色胺对慢波睡眠的影响
目的:研究海马中5-羟色胺(5-HT)对大鼠慢波睡眠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5-HT前体5-羟色胺酸(5-HTP)引起慢波睡眠(SWS)和总睡眠时间(TST)增多,觉醒(W)减少;非特异性5-HT受体阻断剂麦角新碱(MS)对睡眠无直接影响,但可完全阻断5-HTP的促睡眠效应.结论:海马中5-HT具有促睡眠效应.
-
从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四季变化探索"肾通于冬气"的机制
目的:观察雄性金黄地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四季变化,探索肾主生殖"通于冬气"的机制.方法:分别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离金黄地鼠下丘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下丘脑NE、DA、HVA、5-HT、5-HIAA等的含量.结果:下丘脑NE含量在冬、春季较低,夏、秋季较高,与性腺功能的四季变化趋势相似;下丘脑5-HT及其代谢产物5-HIAA含量则显示为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的变化趋势,与性腺功能的四季变化趋势相反.结论:在性腺功能随季节变化的过程中,下丘脑NE可能起着调节作用,下丘脑5-HT可能主要起抑制作用.
-
温阳益心法与心肌缺血预适应"第二窗口"保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温阳益心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是否通过心肌缺血预适应(IP)保护机制而实现.方法:建立IR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采用NBT染色、称重法检测心肌梗死范围,光镜观察病理心肌损伤程度.结果:中药组、IP组与IR组心肌梗死范围、心肌损伤程度差异有显著性,中药组与I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温阳益心中药和IP可以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心肌损伤程度,且功效具有相近性;其保护作用可能为通过IP保护机制而实现.
-
柴芩通淋片防治小鼠实验性泌尿道感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柴芩通淋片对小鼠上行实验性泌尿道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C57BL/C雌性小鼠膀胱内注入致病性大肠杆菌制备实验性泌尿道感染,并设立对照组,连续灌胃柴芩通淋片4d后,测定各组泌尿系统脏器指数、菌落形成数及组织学病理变化.结果:柴芩通淋片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膀胱和肾脏的大肠杆菌菌落形成数,缓解肾脏炎症反应,高剂量的柴芩通淋片还能降低模型小鼠的肾脏指数.结论:柴芩通淋片对小鼠上行实验性泌尿道感染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
冬梅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非酶糖基化终产物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中药冬梅饮(DMY)对糖尿病大鼠非酶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影响,探讨中药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链尿佐菌素(STZ)建立早期DN模型,观察中药冬梅饮对其血糖、肾标志蛋白尿微量白蛋白(uAlb)和α1-尿微球蛋白(uα1-MG)、肾脏病理和肾皮质AGEs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的血糖、尿微量白蛋白(uAlb)和α1-尿微球蛋白(uα1-MG)、肾皮质AGEs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冬梅饮能降低模型组肾皮质AGEs(P<0.01),且冬梅饮尚能明显降低肾标志蛋白(P<0.05,P<0.01),改善模型大鼠的病理改变.结论:冬梅饮可抑制肾皮质中AGEs沉积,阻止DN的进一步发展.
-
虎金颗粒抗肝纤维化的光镜电镜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虎金颗粒抗肝纤维作用及对肝纤维化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虎金颗粒进行防治,用光镜观察肝脏HE、Van Gieson(VG)胶原染色的变化以及α-平滑肌(α-SMA)在肝内的表达,用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肝脏HE、VG胶原染色及超微结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α-SMA表达亦较对照组弱.结论:虎金颗粒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LD-AGF型低中频远红外温热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大鼠胃黏膜病理基因突变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Wistar大白鼠54只,雌雄各半,购自吉林省药品检验所,体重150g~200g,8~10周龄,购回后在动物饲养室内饲养1周,以适应环境.实验期间定量配方饮食,自由摄取自来水.
-
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复制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复合多因素的造模方法,在用DMN制作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多次静脉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和小牛血清白蛋白综合造模,对模型大鼠进行血瘀证的体征观察,采用多部位微循环显微镜行肠系膜微循环检测及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血瘀表现,血瘀证候积分明显高于DMN组,血瘀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均出现典型微循环障碍,血瘀组红细胞聚集明显,血流态以粒流或粒缓流为主,肠系膜血管管径血瘀组较DMN组增粗显著(P<0.01).肝脏病理显示,血瘀组纤维化改变程度较DMN组更严重,部分肝窦中可见明显扩张瘀血.结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既具备肝纤维化的病理特征,又符合中医血瘀证的证候表现.
-
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大鼠对ALR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测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CCL4复合因素建立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动物分成正常对照、模型、中药治疗三组,分别检测各组生化、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中ALR mRNA表达变业.结果:1.ALT、AST、A/G、HA、PCⅢ、LN、PLD各指标:模型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中药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1),并且,HA、PCⅢ、LN、PLD的降低与病理组织反应肝纤维化的好转程度一致;2.肝组织中ALR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中药治疗组、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药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联联合检测生化、肝纤维化指标可提高肝纤维化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时肝组织ALR mRNA的高表达可逆转肝纤维化.
-
清热化湿法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胃窦SP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1.1 动物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00g±20g,购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动物合格证号TJLA-2004,107.肥甘饮食:以常规饲料加20%油脂、10%蜂蜜配制.
-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搜集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 结果:10项符合纳入标准,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每篇文章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得分均为1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比较RR合并=1.17,99%CI为(1.09,1.25). 结论:本系统评价显示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等因素降低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树莓液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保护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选用清洁级8~10周雄性Wister大鼠60只,体重200g±20g,尿检阴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每笼5只.室温18℃±2℃,相对湿度55%~65%,通风良好,自由摄食、饮水.实验药物树莓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加工制作)、糖适平(格列喹酮)(北京万辉双鹤提供)、链脲佐菌素(STZ)(美国sigma公司产品).
-
中医方剂学中的太极规律
《易经》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它用卦象和类比语言两种表达意蕴的手法,揭示了宇宙、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规律.随着这种独特思维方式在治国、军事、天文、地理、建筑、医学、音乐等诸多领域的渗透,渐渐便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这种认为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根源在于阴阳两意的思维模式就是"太极思维".中医学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是太极思维在医学为主的诸多领域渗透的结晶,它揭示了人体与宇宙的深层次的、形而上的太极阴阳规律.尽管撰写《内经》的古代先哲初面对的是有形的、形而下的人体结构,但他们在《周易》等先秦哲学思想的太极思维影响下,走向了形而上,揭开了人体乃至宇宙形体结构之上无形的自然之"道".这便形成了完全不同于西方医学的中医学特征,即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时间维象科学.
-
现代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传感检测技术就是应用传感器将被测量信息转化为便于传输和处理的物理量,进而进行变换、传输、记录的技术.而现代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就是一类特殊的电子传感器件,它能把各种被观测的生物医学中的非电量转化为易观测的电量,扩大人的感官功能,是构成各种医疗分析和诊断仪器与设备的关键部件,是获取人体生理、病理信息的关键技术,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不断发展,传感技术在整个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结合我们实验室多年来对传感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探索,在此从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以及仿生传感器等层面,对传感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整个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医药现代化的传感技术研究有所裨益.
-
论《内经》四时养生
《内经》四时养生理论是"天人相应"整体观在中医养生中的具体应用,它认为,只有能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衰老和疾病的发生.这一观点在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活动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寒证动物模型及本质研究进展
寒热是八纲中重要的两个方面,是阴阳发生偏盛偏衰所引起的基本病理变化,其中寒证包括"阴盛则寒"的实寒证和"阳虚则寒"的虚寒证.近年来,不少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寒证的本质进行了探讨.现就寒证的动物模型、体质研究及形成机理等方面综述如下.
-
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首要症状是智力、记忆力、感官定向能力、判断力、语言思维能力不可逆地进行性退化,并常伴有性格改变,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资料表明,5%~15%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痴呆症状,严重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对老年痴呆的治疗却有其独到之处.现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实验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
中药单药抗痫作用的实验研究文献辑述
目的:归纳总结具有抗痫作用单味中药的试验研究进展,为临床中药治疗癫痫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全文数字期刊网(CNKI)收录的1996~2005年中有关单味中药抗痫作用的试验研究方面的文章.一稿两投的文章,删除其一;来源不清,与实际明显不符者予以删除.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共35篇,归纳总结出经抗痫作用试验研究的中药15味,对其进展及成果进行了总结.结论:诸多实验研究已证实中药单药的抗痫作用,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治疗癫痫,是探索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