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Disease(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폐부질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6902
  • 国内刊号: 11-929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fbj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钱桂生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不同EGFR突变位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及对靶向药物治疗反应分析

    作者:孙晓远;刘斌;蒋捍东;吴学玲

    目的 探讨不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突变位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对靶向药物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具有EGFR外显子19-Del突变及外显子21-L858R突变且接受靶向药物( EGFR-TKI)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以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比较其临床特征及疗效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其肿瘤无进展生存分布是否相同.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索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42例入组患者中EGFR外显子19-Del突变者24例,EGFR外显子21-L858R突变者18例.两组患者中除脑转移者比例有显著差异(39% vs. 4%,χ2=8.042,P=0.005)外,其余临床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对EGFR-TKI的总体疗效无显著差异(χ2=0.803,P=0.669). EGFR外显子19-Del突变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于EGFR外显子21-L858R突变者(16个月 vs. 9个月,log-rank P=0.03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GFR外显子19-Del突变及肿瘤病理类型为腺癌者有较长的PFS预测因素( P=0.039,P=0.007).然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GFR外显子19-Del突变并非较长的PFS独立预测因素(P=0.152).结论 含有EGFR外显子19-Del突变晚期的NSCLC较含有EGFR外显子21-L858R突变者对EGFR-TKI的疗效更好.临床检测EGFR突变位点有助于预测疗效,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 ICU收治重症肺炎的预后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滕晓蕾;谢云;谢晖;田锐;金卫;王瑞兰

    目的 探讨ICU收治重症肺炎的预后影响因素,为重症肺炎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35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收治重症肺炎患者的总体院内病死率、28 d病死率及90 d病死率分别为22.2%、37%及40.7%.年龄>55、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5、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 APACHⅡ)评分>12、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GCS评分<8、PLT<85×109/L、BUN>7.1 mmol/L、ALB<30 g/L、GLU≥10 mmol/L、CRP≥100 mg/L与重症肺炎患者的28 d死亡及90 d死亡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55岁是影响28 d死亡及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MODS提示较高的90 d病死率.结论 年龄、SOFA评分、APACHII评分、合并MODS、GCS评分(意识障碍)、营养状态( ALB)、血小板减少、尿素氮升高、血糖升高、CRP升高与重症肺炎的预后相关,并可作为患者预后判断、指导治疗的指标.

  • 布地奈德对老年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敏;舒畅;莫丹;丁慧;何萍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内科收诊的老年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74例及观察组7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氧化吸入布地奈德,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观察及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病症消失及住院、血氧饱和度(SpO2)恢复正常的时间.用肺功能检测仪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峰流速百分比(PEF%);应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参考《呼吸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指南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病症消失、住院、血氧饱和度( SpO2)恢复正常的时间、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咳嗽、痰多、湿罗音、喘息、呼吸困难病症消失时间、住院及SpO2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0天(T2)、治疗第20天(T3)时,观察组患者嗜酸性颗粒细胞、细胞总数与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IL-8、IL-6、TNF-α、NF-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可显著改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优化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可推荐应用.

  • 不同临床特征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比较

    作者:徐钦星;堵钧伟;凌晓波;陆杨飞

    目的 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水平的差异.方法 纳入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161例哮喘患者,登记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史、ACEI服用史、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炎病史等资料,分别测定患者FeNO值、血IgE、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 EOS%)以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诱导痰 EOS%).结果 1周内吸烟的哮喘患者FeNO水平显著低于1周内没有吸烟的患者(P<0.05);合并过敏性皮炎的哮喘患者FeNO水平显著高于没有合并过敏性皮炎的患者( P<0.05);血EOS%≥5%的哮喘患者FeNO水平显著高于血EOS%<5%的患者(P<0.05);IgE≥200 KU/L的哮喘患者FeNO水平显著高于IgE<200 KU/L的患者(P<0.05);诱导痰EOS%≥10%的哮喘患者FeNO水平显著高于 EOS%<10%的哮喘患者( P<0.01);在所有哮喘患者中,男性哮喘患者与女性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无吸烟史的哮喘患者中,男性哮喘患者FeNO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哮喘患者(P<0.05);不同年龄、BMI、ACEI药物服用史、呼吸道感染史等临床特征的哮喘患者FeNO水平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哮喘患者FeNO水平与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504和0.792,均P<0.01).结论 FeNO是一种能反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水平的指标,性别、吸烟以及合并过敏性疾病等因素会影响哮喘患者的 FeNO水平.

  • 动态监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虞竹溪;陈显成;张北源;郝迎迎;董丹江;顾勤

    目的 探讨外周血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 DR 抗原( Human leukocyte DR antigen, HLA-DR)水平及变化趋势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01 月至 2017 年04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36例,根据入院后28 d内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16例,存活组20例,第1天(D1),第3天(D3),第7天(D7)监测患者Human leukocyte DR antigen水平,比较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Human leukocyte DR antigen结果比较,D1 Human leukocyte DR antigen存活组为29.3± 9.0,死亡组为59.6±17.4,P<0.001. D3 Human leukocyte DR antigen,存活组为50.3±18.6,而死亡组为57.0±21.9,P>0.05;D7 Human leukocyte DR antigen,存活组为41.6±21.0,死亡组为27.8±11.8,P<0.05.Δ1(D3-D1),存活组为21.0±22.2,死亡组为-2.6±24.8,P<0.05;Δ2(D7-D1),存活组为12.3±28.6,死亡组为-30.4±28.7,P<0.001;Δ3(D7-D3),存活组为-8.7±13.7,死亡组为-29.2±13.1,P<0.001.结论 动态监测Human leukocyte DR antigen对判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君国;张雯;王买红;许娇;焦彦歌;秦亚伟;王关嵩

    目的 分析比较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与肺结核、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平均年龄为(60.57±10.12)岁,男性居多(男34例,占80.95%;女8例,占19.05%),两病常发生在同部位(同部位24例,占57.14%;不同部位14例,占33.33%),影像学表现上主要以团块影(18例,占42.86%)、结节+斑片影(12例,占28.57%)为主;肺结核组以结节+斑片影为主(20例,占47.62%);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组以团块影(31例,占64.29%)为主,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91,P<0.001).病理分型,肺癌合并肺结核组以鳞状细胞癌(17例,占40.48%)居多,腺癌( 13例,占30.95%)次之;肺癌组以腺癌(23例,占54.76%)居多,鳞状细胞癌(9例,占21.43%)次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0,P=0.041).肺癌合并肺结核组及肺癌组患者临床分期均Ⅳ期为主(23例,占54.76% vs. 24例,占57.14%,χ2=1.954,P=0.745).结论 肺癌合并肺结核多见于老年男性,影像学表现多样,常混有两病的影像特征;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居多,诊断时多为晚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不同干预方式对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和气道炎症的影响

    作者:姜华;赖克方;沈璐;席寅;南岩东;金发光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不同干预方式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Balb/c小鼠.以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设立正常组、哮喘组、BCG-PSN干预组. BCG-PSN剂量为20 μg/只,体积为60 μl,均为末次激发后进行干预,根据干预方式分为肌肉注射组(im)和麻醉滴鼻组(in).分别于末次激发后2、14 d采用美国Buxco公司小鼠整体体积扫描记法测定气道反应性,以乙酰甲胆碱各浓度激发时增强的呼吸间歇( Enhanced Pause, Penh)表示.以PC100[气道反应性升高为生理盐水( NS)值2倍时的Mch激发浓度]及Penh/NS%综合评价气道反应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肺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BCG-PSN im组早期PC100为(9.48±3.06)mg/ml、与哮喘组(4.79±1.51)mg/ml相比P<0.05,晚期PC100(4.96±1.88)mg/ml,哮喘组为(5.55±3.11)mg/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G-PSN in组早期、晚期PC100分别为(12.39±4.89)mg/ml、(9.19±2.35)mg/ml,与哮喘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晚期激发 PC100 in 组明显高于 im 组.哮喘组 BALF 中 Eos%为(40.73±6.01)%、im 组为(35.65±4.27)%,与哮喘组相比无明显差异,in组(30.98±5.45)%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 初步证实BCG-PSN对已造模成功的哮喘小鼠具有治疗作用.麻醉滴鼻相当于气道吸入BCG-PSN,对哮喘小鼠的作用效果与肌肉注射给药相当甚至更优.气道内给予BCG-PSN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防治哮喘的方法.

  • Point-of-care Ultrasound as a Useful Tool for Assessment of Undifferentiated Dyspnea in Rapid Response Team Consultation

    作者:Du;Jiang;Lin;Qiuhai;Xie;Hui;Zhou;Zhigang;Wang;Ruilan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point-of-care ultrasound (POCUS) in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dyspnea in Rapid Response Team (RRT) consultation.53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nd their pre-POCUS, post-POCUS and final diagnoses were documented. Compared with pre-POCUS diagnoses, the accuracy of post-POCUS diagnos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37.7% up to 79.2%, P<0.01( final diagnoses as golden standard). When stratified by etiology, we can see that POCUS improved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most of the diseases. But still there were 11 patients in whom POCUS fail to diagnose. And in those POCUS-fail group the mortality seemed higher than in POCUS achieved group.In conclusion POCUS is a convenient and useful diagnostic tool which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onset of dyspnea in RRT consultation.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初步分析

    作者:张曦;张静娜;秦显莉;张玥;李涛;张松;陈佳;张启川;李彦臻;廖翠薇

    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35例 COPD稳定期患者( COPD组)及3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通过MoCA量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研究 COPD稳定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偏相关分析、χ2检验,按肺功能、呼吸困难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明确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相关临床指标与 COPD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COPD患者认知障碍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COPD患者组评分较对照组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认知障碍发病率为60.0%,高于对照组28.6%(P<0.05);按肺功能分级,轻中度组( FEV1≥50%)和重度组( FEV1<50%) COPD患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按呼吸困难程度( mMRC)评分分级的COPD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 COPD患者MoCA量表评分与PaO2值之间呈正相关(r=0.386,P=0.047),MoCA量表评分与PaCO2值之间呈负相关( r=-0.398,P=0.040).单因素分析显示,稳定期COPD患者的文化程度、CAT评分、PaO2、PaCO2与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吸烟指数是COPD稳定期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OP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明显增高,其病情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下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受教育程度、吸烟指数是 CO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 体外高频超声在良性颈段气管狭窄治疗随访分析

    作者:何玮华;汤佳馨;周大治;何珂;杜继业;汤庆

    目的 探讨体外高频超声在良性颈段气管狭窄治疗随访观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体外高频超声随访观察65例良性颈段气管狭窄患者,其中复发性多软骨炎呼吸道受累者6例( 9.2%)及颈段气管增生性或瘢痕性狭窄者59例(90.8%),后者包括经口气管插管者30例(46.2%)、颈段气管切开者28例(43.1%)、颈段气管支架嵌顿变形者1例(1.5%).治疗后及1、3、6个月进行体外高频超声复查,观察气管狭窄处气管内横径、气管软骨厚度、气管壁软组织厚度及再狭窄等情况并测量,以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超声测值统计学配对t检验比较判断其疗效.结果 复发性多软骨炎呼吸道受累者超声表现为软骨环增厚具特征性,经药物联合治疗后超声随诊,气管软骨厚度由治疗前(4.8±2.73)mm减低至治疗后(2.5±1.71)mm;气管内横径由治疗前(8.96±0.95)mm增加至治疗后(15.10±0.94)mm;患者半年随访过程中病情稳定无复发.颈段气管增生性或瘢痕性狭窄者经介入治疗后,狭窄段气管内横径由治疗前(6.52±2.36)mm增加至治疗后(10.30±2.76)mm;气管壁软组织厚度由治疗前(3.40±2.78) mm减少至治疗后(2.12±1.40)mm.治疗后1、3、6个月气管狭窄复发率为33.9%、 1.7%、 1.7%,复发者超声表现为狭窄段气管软组织不均匀增厚向腔内突出,致管腔狭窄.结论 体外高频超声检查可以在良性气管狭窄治疗后为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 64排螺旋CT扫描在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鲁;冉林浩;高天虎;洪丽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肺癌的病灶转移、肿瘤恶化引起的系列反应如肺炎、咯血、干咳、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致死率较高[1].肺癌一般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其发病因素主要有吸烟、职业因素、电离辐射及饮食等,常见类型包括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癌等.中心型肺癌患者病变主要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者在肺段和肺叶支气管内,早期中心型肺癌一般无淋巴结转移和其他脏器转移,且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加之普通的X线检查难以显示及生化指标不够明确,往往因患者或医生重视不够而漏诊或误诊[2-3].而早期中心型肺癌的早确诊断与手术治疗对控制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我院近期60例患者为对象,进一步研究64排螺旋CT在早期中心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 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氧气驱动雾化疗效分析

    作者:何君;左艳芳;刘宝环;沈丹华;郭庆智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与接触过敏原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及慢性炎症而导致气道的高反应状态有关[1].中国主要城市及城区0~14岁儿童哮喘发病率达3.02%.哮喘急性发作时支气管黏液分泌增加、平滑肌痉挛,而出现憋闷、呼吸困难,如不及时纠正可危及生命[2].雾化吸入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稀释痰液,快速纠正患儿的缺氧状态,是临床上公认的主要治疗方法[3],但患儿存在个体差异大、病情变化快、治疗依从性差等特点,为了更好的发挥雾化吸入的功效,我们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雾化吸入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 深吸气量测定对48例慢阻肺阻塞性肺疾病用药疗效分析

    作者:叶树培;陈锦暖;陈翠仪;陈美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该病病死率高,对家庭与社会造成了较重的负担,但COPD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可防可控的[1-2].呼吸过程中气流如果受到限制或是肺部充气过度都会加重COPD患者运动耐力降低、劳力性呼吸困难.目前有研究指出[3-4],第 1 s 用力呼气容积(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1 second, FEV1)对COPD患者的治疗评价存在一定局限性,特别是在运动耐力与呼吸困难方面,而运动耐力和呼吸困难往往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采用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IC)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越来越广泛,IC能间接反映患者肺过度充气的症状[5].现阶段中重度的COPD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β2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为进一步证实IC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我们对48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白细胞介素-27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娜;魏明莉;王贝;李万成

    在临床上有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胸腔积液,而结核性胸腔积液是胸腔积液中常见的原因之一.白介素-27 (interleukin-27, IL-27)属于IL-12家族中的一员[1],是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的介质.在炎症反应的初期IL-27是促进T辅助细胞1( helper T cell1, Th1)应答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生成的主要因素,而在炎症反应的晚期则起着相对次要的免疫调控作用. IL-12是一个异二聚体抗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由IL-12A和IL-12B分别编码p35和p40的两个亚单位构成. p40亚单位的表达受活化的巨噬细胞严格的调控和制约.研究表明IL-27在炎症性疾病、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中起到关键作用[2].目前,有关IL-27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文献罕有报道.为此,我们采用PCR/RFLP的方法,分析IL-27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 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彭燕;牟莉;马琼英

    胸部外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多由交通意外事故、重物砸伤、高空坠落等暴力因素所致,外伤患者日益增多,并且由于致伤动能增加,患者往往发展为多发伤,甚至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该类创伤一般会对肺实质造成损伤,能引发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因此,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应及时做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首选的方法,其简便快捷,能显示较明显的肋骨骨折、液气胸、肺挫裂伤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刘文果;王秋波;周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也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1-3]. COPD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肺功能加速下降伴有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4]. COPD的发病原因多为吸烟、粉尘、空气污染、感染等,其中感染是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其病原体较为复杂,细菌的耐药性也日趋严重,给临床上治疗造成了不小的难度[5].为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均采集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旨在探讨分析 COPD患者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 地塞米松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气肿的临床分析

    作者:方茜茜;何晶;石慧芳;王秋婷;杨松;许文彬;符映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进行性发展的气流阻塞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1-2].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吸烟、环境污染、遗传等因素有关[3]. COPD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细支气管、肺泡等弹性下降、过度膨胀而使管壁破裂从而导致肺气肿的发生[4].研究显示,感染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此时患者肺功能进一步减退,生活质量下降,且病死率增高[5].对于 AECOPD的治疗应积极采取抗感染措施,头孢呋辛钠作为一线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但临床效果欠佳[6].本文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头孢呋辛钠对AECOPD合并肺气肿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昌恒;庹必英;廖江荣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在各类肿瘤中居首位[1].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之吸烟、大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因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就诊晚,往往错过佳诊断及治疗时机,致使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提高肺癌生存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实现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途径[2-3].目前已对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细胞角蛋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specific enolase,NSE)等临床经典肿瘤标志物进行研究,认为检测敏感性均高于血清学检测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肺癌具有辅助诊断作用[4-5].本文分析比较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与血清中热休克蛋白(HSP90α)、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 I3L1)、CEA三种肿瘤标志物,现报道如下.

  • 替加环素不同方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任少玉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导致多种严重感染,包括呼吸及相关性肺炎、脑膜炎等[1].受抗生素广泛应用的影响,泛耐药菌株检出率逐渐提高,此类菌株仅对1~2种潜在抗不动杆菌活性药物敏感,因此受其感染的危重症患者治疗极为困难[2].体外研究显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具有良好的药敏活性,因此目前临床多推荐应用替加环素或在此基础上联用其他抗生素,以防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3-7].本研究重点探讨了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不同用药方案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疗效,旨在为有效控制此类感染提供循证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 HRCT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余世勇;李新伟;彭燕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有学者统计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多达170多种疾病,因为ILD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都各不相同,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2].而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 HRCT)检查能够清楚显示肺的次级肺小叶水平,可以精确的显示病变的分布范围和某一些特征性表现,确定病变是否具有活动性,在HRCT的指导下可显著提高ILD的确诊率[3].随着对ILD的HRCT表现和与之对应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HRCT对于这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正念减压疗法对肺癌术后化疗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作者:唐丽丽;高林春;刘权兴

    癌因性疲乏( cancer related fatigue, CRF)目前被认为是癌症及抗癌治疗中常见且具破坏性的副作用,即使在治疗结束数月甚至数年后疲乏依然存在[1],患者多以精神差、休息多为特点,常伴有生理、心理、社会、认知、职业方面的功能障碍[2]. CRF是一种功能缺失和情绪悲痛的状态,普遍存在于癌症患者中,且目前对于CRF相关诊断、治疗及临床护理的规范和标准尚缺失[3].国内关于癌症患者心理治疗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心理护理和情感疏导[4].大量的国外研究证实,在正念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念减压疗法"(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可以有效减少压力以及由压力引起的亚健康状态,如焦虑、抑郁、恐慌等,同时,可以帮助患者更充分有效地处理慢性病痛和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5]. MBSR是一种系统的疏散压力、管理情绪的正念冥想疗法[6],通过正念呼吸、静坐、身体扫描、正念运动等方法,指导患者积极乐观的活在当下、培育正念,对当下的状态不做判断[7].田利等[8]总结出目前MBSR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研究较多,得出了MBSR对降低乳癌患者CRF有积极意义,但对于肺癌患者研究甚少.本文主要目的是评估肺癌术后化疗后患者CRF程度,以及MBSR对这类患者CRF得分的影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沈奕播;仇晟;李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由于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现在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病因.预计至2020年,COPD将是全球排名第三位的死亡原因[1].而我国40 岁以上 COPD 患病率高达8.2%[2],COPD是缓慢渐进性疾病,病情严重者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于 COPD 急性加重期(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AE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将有助于临床上加强对 COPD影响因素的控制,改善预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影响预后的因素.

  • 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

    作者:蓝英萍;胡安美;戴广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1-2].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由于肺部气流发生受限情况,从而使得气流表现出不完全可逆的现象[3]. COPD属于肺功能不断下降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咳嗽、疼痛等[4],且会导致患者身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COPD如不给予其有效的治疗,伴随病情逐渐恶化,甚至会导致其死亡.临床上以往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但常规手段的效果却并不明显.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COPD患者的作用影响,目的在于探寻佳的治疗措施,现报道如下.

  • 抗肿瘤中成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的应用现状

    作者:梁岚;周向东

    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壁的恶性肿瘤即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对人类生活质量、生命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据研究数据统计,仅在2015年,我国新明确诊断为肺癌的病例就达到了73.3万,因该病导致死亡的病例达到61.0万.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了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2],其中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为常见的组织学亚型肿瘤,且约有70%的 NSCLC 患者确诊时已为ⅢB 期、Ⅳ期,错过了手术机会[3-4].再有一部分高龄或有基础病的患者不能耐受手术,那么仅剩20%左右可以接受手术治疗,而即使有手术机会并终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其术后的复发率、转移率仍超过了50%.

  • 肺炎支原体引起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苑鑫;柏长青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患者就诊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发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可分多种表型,主要特点为气道慢性炎症,早期气道呈可逆性损伤,随着炎症渐进性进展,晚期气道损害呈不可逆性[1].

  • 氢气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娟;曹洁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以往因其相对的生理惰性,常被用于潜水医学领域. 2007年Ohsawa等[1]首先报道氢气在兔的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具有抗氧化作用,随后其生物学效应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氢气具有选择性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及抗细胞凋亡作用[2].目前发现氢气在体内几乎所有器官中均具有生物学功能,氢气可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作用,如脑缺血、神经退行性疾病、器官移植损伤、脓毒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类风湿关节炎等[3-5].近几年氢气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 基质蛋白酶9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弋可;黄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固定的气道阻塞造成的不可逆的持续性的气流受限和气道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多为特征[1].目前, COPD 是世界第四大死因,全球超过2亿人受到该疾病的影响[2-4].尽管在 GOLD 2017关于COPD的定义中删除了慢性炎症,但在病理生理过程的描述中,依然强调了慢性炎症反应. COPD的慢性炎症过程导致了肺泡壁的破坏从而降低了肺的弹性回缩力,该疾病呈进行性发展,进行性下降的肺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仍然认为炎症反应、蛋白酶-抗胰蛋白酶的失衡、氧化应激反应、自主神经失调和肺的加速衰老等是COPD的主要发病机制.

  • 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途径剂量及疗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影响

    作者:王洪群;王兴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1].由于其患病人数逐年增多,死亡率升高,同时吸烟、环境污染以及全球平均寿命的增长,进一步加重社会经济负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四位,预计在2020年将上升至第3位. COPD患者每年发生0.5~3.8次的急性加重,而急性加重是COPD患者死亡原因之一[2].

  • 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琼;骆天炯

    日常生活中,咳嗽是呼吸道感染后引发的常见临床表现,咳嗽较重时常常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夜间咳嗽频繁者,会严重影响睡眠的质量[1-3].此外,长期咳嗽不能够治愈,还会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目前对感染后咳嗽( post infectious cough, PIC)的发病机制,并没有形成一个广泛共识,这是因为PIC的机制比较复杂,能够体现PIC的检测指标较多,为了研究PIC的发病机制,本文对近些年有关PIC研究较多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了总结,寻找在PIC中有特征性意义的检测指标,旨在为PIC的未来研究提供方向,以提高PIC治疗的临床效果.

  • 肺炎型肺癌的临床、病理与分子诊断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刘铖;刘春芳;陈智鸿

    肺炎型肺癌是一种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同时胸部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大片状或磨玻璃样阴影的特殊类型肺癌,与肺炎非常相似.虽然按照WHO的肺癌分类标准缺少相关分类,但从历史上看,此类肺癌患者并不罕见,且极易误诊,因而根据此类患者特殊的影像学和病理表现,肺炎型肺癌已成为常用的国内肺部疾病分类标准.该疾病病理检查可确诊为不同肺癌组织类型,不过目前的观点仍认为细支气管肺泡癌(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BAC)是肺炎型肺癌(或称肺炎型肺腺癌)的主要类型.该类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升,且确诊后预后好于其他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o 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以加强诊断,及早治疗[1].

  • 心肺联合超声判断肺水肿的发生及机制

    作者:徐静;胡明冬;刘双林;王建春;李琦

    呼吸困难是常见危重症主诉之一,系呼吸循环受累的共同表现,是影响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生病因较多,主要包括肺源性、心源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及中毒性等原因,其中心肺疾患所致的呼吸困难占绝大多数,肺水肿是临床较常见危重征象.目前根据肺水肿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类:心源性肺水肿(也称静水压升高性肺水肿)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也称渗透性肺水肿),二者临床表现相似,但病因和治疗均存在显著不同,临床上多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来鉴别二者.传统检测手段主要包括生物标志物、超声心电图和放射影像学检查,其中影像学辅助检查是诊断急性呼吸困难的主要手段,但绝大部分医院CT检查不能在床旁开展,在转运和检查过程中也存在潜在的风险.此外X线和CT检查都有射线暴露,有些医疗机构还不能在第一时间拿到检查结果,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早期鉴别诊断的难度,尽快识别危重症患者的病因,快速指导救治对预后至关重要.

  • 放射治疗原发气管腺样囊性癌一例

    作者:刘春雷;白志军;何池泉;吴迪;刘英光;齐丹丹;李尚鑫;李金禹;王晓磊

    原发气管腺样囊性癌( tracheal adnoid cystic carcinoma, TAC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在气管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二位,占所有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的 0.04% ~0.20%[1-2].根治性手术是早期原发TACC的首选治疗方式,由于TAC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和漏诊,导致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局部晚期,失去根治手术机会[3-4].因此,根治性放射治疗是这部分患者佳的治疗方案.我院2014年2月收治1例原发TACC患者,现报道如下.

  • 结节性肺淀粉样变一例

    作者:程雪;方泓

    淀粉样变性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细胞外异常纤维蛋白质沉积造成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改变.结节性肺淀粉样变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退休人员,因反复咳嗽半年,伴胸闷1周于2016年12月26日来我院就诊.

    关键词: 淀粉样变 肺结节
  • 流感季节重症肺炎救治观念

    作者:谢云;王瑞兰

    自2009年我院成功救治上海市第一例重症H1N1患者以来,每年春季我院均要收治十几例季节性流感重症肺炎患者[1]. 2018 年 1 月至3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重症肺炎38例,死亡6例,救治成功率为84.2%.现将流感季节重症肺炎的救治观念报道如下.

  • 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妊娠期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任丽;贺璇;吴振宇;谢刚敏;冯欢

    妊娠期女性的呼吸道黏膜往往会因过度通气而充血水肿,其发生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机率比常人更高,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即可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缺氧,严重危及孕妇、胎儿生命[1].这不仅要求临床用药要大限度的保障孕妇与胎儿的安全,降低治疗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更需护理人员严格监测妊娠期女性呼吸系统生理学与病理学的改变,在满足母体与胎儿双重血液循环与氧气需要的同时,预防和控制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发展[2-3].但对于护生而言,妊娠期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抽象,既缺乏实践体验又枯燥难懂,十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与后期临床实习中的专业技能掌握[4].为此,杨志仁等[5]运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又鉴于情景教学法可提升师生在教学活动的体验态度,故而本文将PBL与情景教学法有机结合应用到护理教学中,为护生后期对妊娠期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奠定基础.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