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중국의과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4646
- 国内刊号: 21-122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MMP-9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中的表达,探讨MMP?9抑制剂(GM6001)对RN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高氧诱导建立小鼠RNV模型。在出氧箱前1 d(即鼠龄11 d),分别给予GM6001治疗组和高氧对照组小鼠玻璃体腔内注射GM6001(100μmol/L)1μL和等量PBS液,正常对照组和高氧组不做处理。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RNV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MMP?9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可见大量RNV形成,而GM6001治疗组RNV形成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MMP?9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GM6001治疗组较高氧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的异常表达可能与RNV形成密切相关,GM6001能有效抑制RNV的形成。
-
每搏量变异监测冠脉搭桥患者诱导期间容量变化准确性的评价
目的:评价每搏量变异(SVV)监测冠脉搭桥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行冠脉搭桥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53~74岁,体质量指数21~27,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心脏功能分级Ⅱ或Ⅲ级。应用常规监测及Vigileo/FloTrac系统分别在T1(基础值)和T2(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SV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的变化。计算SVV、CVP和CI的变化率(△SVV、△CVP和△CI)。患者的△CI降低超过15%被定义为对容量不足具有反应性。绘制SVV和CVP监测血容量变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与T1相比,T2时CO、CI和SVI均显著降低。同时,SVV由(8±5)%升高至(17±12)%(P=0.012)。30例患者中24例对容量不足具有反应性,其SVV明显高于无反应性患者[(20±13)%vs(9±4)%,P=0.036]。以SVV为10.5%作为阈值预测冠心病患者对容量不足的反应性,其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0%;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95%可信区间为0.689~1.000。结论 SVV监测冠脉搭桥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容量变化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尿肾损伤分子1、血清胱抑素C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预测子痫前期发病和早期肾损伤的价值
目的:探讨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尿肾损伤分子1(KIM?1)、血清胱抑素C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子痫前期的关系及预测子痫前期发病和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3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轻度子痫前期孕妇作为子痫前期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足月分娩的6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尿KIM?1和尿NGAL,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的尿KIM?1、尿NGAL、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病情进展各指标均逐渐升高。体质量指数(BMI)、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蛋白/肌酐比值、尿KIM?1、血清胱抑素C和尿NGAL是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尿KIM?1、血清胱抑素C、尿NGAL及联合预测因子作为子痫前期早期肾损伤筛查指标的灵敏度分别为83.3%、75.0%、88.9%、96.8%;特异度分别为72.7%、70.0%、75.6%、86.4%。结论尿KIM?1、血清胱抑素C和尿NGAL的水平可反映子痫前期的病情进展和子痫前期肾损伤的程度。尿KIM?1、血清胱抑素C、尿NGAL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早期肾损伤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
SRSF1和Surviv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目的:检测人丝氨酸/精氨酸富有剪接因子1(SRSF1)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关系,从而初步提出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新靶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RSF1、Survivin蛋白在12例前列腺癌组织和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SRSF1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细胞阳性表达率为(76.37±5.06)%,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11.30±1.09)%,P<0.05],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细胞阳性表达率为(86.93±3.21)%,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17.67±1.99)%,P<0.05]。SRSF1和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Gleason分级呈正相关,并且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SRSF1和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比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明显增加;并且SRSF1和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同时前列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量的升高与SRSF1蛋白表达量的升高呈正相关,初步证明了SRSF1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Survivin的表达,从而促进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
-
CTGF siRNA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小干扰RNA技术沉默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并观察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凋亡及对部分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脂质体转染CTGF siRNA至FLS,real time PCR筛选出有效的CTGF siRNA。使FLS CTGF表达沉默后,采用FITC?PI双染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对FLS凋亡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CTGF基因沉默对bax、bcl?xl和survivin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筛选出H?1序列是针对人CTGF的特异性SiRNA,抑制率>70%。在外源性CTGF作用下,由去血清导致的FLS凋亡明显减少;沉默FLS中的CTGF基因表达,FLS的凋亡明显增加。在FLS中CTGF基因表达沉默后,Bax基因表达上调,bcl?xl基因表达下调,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survivin基因表达出现明显下调(P<0.01)。结论 CTGF减少RA FLS凋亡的保护性作用很可能是通过维持survivin表达来实现的。
-
BRCA1在不同化疗敏感性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敏感性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水平及介导BRCA1表达的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方法选取化疗敏感与化疗耐药的卵巢癌组织标本各10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差异化疗敏感性的卵巢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特点;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这些差异化疗敏感性的卵巢癌标本中BRCA1基因启动子区域1~4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采用回归分析研究BRCA1基因差异的甲基化位点与BRCA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化疗耐药的卵巢癌组织BRCA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耐药组BRCA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1~4位点甲基化水平降低;值得注意的是,位点4甲基化水平降低明显,同时与BRCA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提示,BRCA1基因启动子核心区域位点4的甲基化水平降低,可能显著影响BRCA1的转录调节及其相关的卵巢癌化疗敏感性。
-
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32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辅助的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19例,行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13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与腹腔镜辅助的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相比,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2组术后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乙状结肠吻合口无感染及肠瘘发生。形成的人工阴道无狭窄,且长度满意。术后随访患者对性生活质量满意,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对腹部的外观更为满意。结论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肠吻合过程操作简便,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治疗先天性无阴道安全有效。
-
Graves眼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眼病特异性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评估Graves眼病(GO)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眼病活动度、甲状腺自身抗体等的相关性。方法以SF?36量表及眼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GO?QOL)调查44例GO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检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相关抗体水平及疾病活动度评分。结果年龄>45岁的GO患者SF?36评分、GO?QOL评分显著低于年龄≤45岁的患者(P<0.05)。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10 IU/mL的患者GO?QOL评分及其中的社会心理评分低于TRAb≤10 IU/mL的患者(P<0.05)。GO眼病活动度评分≥3分的患者SF?36评分和GO?QOL评分均显著低于眼病活动度评分<3分的患者(均P<0.01)。结论 GO患者眼病特异性的生活质量降低,降低程度与年龄、TRAb水平和眼病活动度相关。
-
原癌基因MET启动子的G-四链体结构
目的:解析原癌基因MET启动子中的G?四链体结构,并初步探索其功能。方法采用圆二色光谱、紫外吸收光谱、非变性凝胶电泳和PCR Stop实验分析MET启动子富含G的Pu23WT序列的G?四链体拓扑结构特征,并分析该结构的功能。结果MET启动子的Pu23WT序列形成了分子内平行型G?四链体结构,该结构能够阻滞聚合酶链反应。结论原癌基因MET启动子形成的分子内G?四链体结构在细胞内K+条件下可能负性调控基因表达。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其与机械通气、远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其与机械通气、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38例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数据及临床资料,根据病程中是否接受机械通气分为上机组和未上机组;根据Hadden等的分型标准分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和未分类组,分别比较组间神经电生理及临床特点。结果上机组腓总神经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p/d CMAP,48.7±15.3)比值明显低于非上机组(80.8±24.0,P=0.005),AIDP中接受机械通气的比例(46%)明显高于AMAN(0%)及未分类组(9%,P=0.027),AMAN的远期预后评分(4.3±1.3)明显低于AIDP(2.5±0.9,P=0.028)。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机械通气及远期预后有预示作用,腓总神经p/dCMAP比值下降可以预测机械通气;AIDP患者更易发生呼吸衰竭,与AMAN患者相比预后不良。
-
成批大面积烧伤合并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救治分析
目的:总结成批大面积烧伤合并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早期救治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早期救治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12月我科参与救治的因矿井爆炸所致大面积烧伤合并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患者32例,对其早期救治、分流及预后情况(伤后1个月)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2例在休克期因呼吸衰竭死亡。休克期后(伤后第3日)对患者进行分流,19例就地治疗,11例病情相对稳定者分流至附近医院。1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就地治疗重患死亡2例,其余28例患者伤后1个月内均存活。结论除早期积极抗休克、气管切开、抗感染、创面切痂植皮手术及营养支持外,在抗休克治疗结束后,及时分流伤情允许的患者至有救治条件的附近医院,是此次救治成批大面积烧伤合并烟雾吸入性肺损伤获得成功的关键。
-
利用TCGA数据集分析AKT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AKT3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预测并探讨AKT3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胃癌数据集,下载AKT3基因表达谱资料及临床信息资料。分析AKT3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预测AKT3的调控基因。结果 AKT3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P=0.001)、TNM分期(P=0.049)、分化程度(P<0.001)相关,肿瘤恶性程度越高,AKT3表达越高。AKT3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P<0.001)。AKT3高表达样本富集了细胞黏附、骨架蛋白调控、紧密连接、TGF?β通路等基因集。结论在胃癌中,AKT3高表达是一种预后不良因素,可以作为预测患者转移发生、判断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
我国农村居民被动吸烟率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农村居民被动吸烟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控烟法规和开展有针对性的控烟行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data、VIP、CBM和Pubmed数据库,查找2001年至2015年发表的我国农村居民被动吸烟相关文献,采用CMA V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被动吸烟率为46.6%(95%CI 40.5%~52.8%)。分层分析显示男、女分别为45.7%和47.5%;东部、中西部地区分别为45.7%和51.1%;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家中分别为22.1%、34.2%和71.3%;性别、研究地区和场所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农村居民被动吸烟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家中高于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
-
钙调蛋白镁结合位点突变体载体的构建、表达纯化及鉴定
目的:构建钙调蛋白3种镁离子结合位点突变体的质粒载体,并进行表达纯化及鉴定,为深入研究钙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钙调蛋白cDNA进行点突变,制备3种镁离子结合位点突变的cDNA。将突变后的cDNA分别插入pGEX?6P?3载体,制备钙调蛋白突变体载体质粒。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培养大肠杆菌,并诱导GST融合蛋白表达。利用Glutathione?Sepharose 4B珠子和PreScission蛋白酶分离纯化蛋白。结果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成功构建钙调蛋白突变体质粒;表达纯化得到的钙调蛋白突变体经电泳图鉴定纯度较高,浓度约1.0 mg/mL。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钙调蛋白镁结合位点突变体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分离纯化可获得较高浓度较高纯度的钙调蛋白突变体。
-
宫颈癌术前预置双J管在术后补充放疗前佳拔管时间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预置双J管在术后补充放疗前的佳拔管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因宫颈癌于我院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术前预置双J管并于术后补充放疗前拔管的患者90例。按照拔出双J管的不同时间分为3组:术后2~<4周拔管组(A组),共21例;术后4~<5周拔管组(B组),共46例;术后≥5周拔管组(C组),共23例。比较各组间置管相关并发症及拔管后并发症的改善情况,以确定拔出双J管的佳时间。结果 B组总体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3.91%)显著低于A组(47.62%)和C组(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膀胱刺激征和置管发热常见,发生率均为8.70%。拔管后A组肾积水加重率(28.57%)显著高于B组(6.52%)和C组(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并发症均自行消失或好转。且3组比较,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前预置的双J管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然而拔管时间过早亦可引起肾积水加重,因此建议佳拔管时间为术后4~5周。
-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325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01例作为对照组。用速率法测定血清CHE水平。根据梗死灶直径和发病1年后的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对病例组进行分组。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小面积脑梗死组血清CH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面积梗死组血清CH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梗死面积、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1年后的mRS评分均与血清CHE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02、-0.232、-0.455,P<0.001)。血清CHE、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及梗死灶直径可能为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CHE水平与患者的梗死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学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胃肠肿瘤术后不明原因肠梗阻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51例,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定性和通过半定量分析测量病变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学诊断或临床≥6个月以上的随访。计算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51例患者中,35例患者终诊断为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16例为非复发性肠梗阻。18F?FDG PET/CT显像阳性36例,其中33例患者终诊断为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3例显像假阳性为腹膜炎粘连性肠梗阻、吻合口炎症。2例18F?FDG PET/CT显像假阴性为腹膜微浸润。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病变的SUVmax为8.86±4.82,非复发性肠梗阻病变的SUVmax为2.05±1.9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5,P<0.01)。18F?FDG PET显像诊断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的敏感度为94.3%,特异度为81.3%,准确性为90.2%。结论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的18F?FDG摄取率明显高于非复发性肠梗阻,18F?FDG PET/CT显像对肠梗阻病因学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伴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中表达情况,分析VEGF和VEGFR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膜转移癌组织和18例不伴有胸腔积液的癌组织中VEGF和V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和探讨VEGF和VEGFR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关系。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中VEGF和V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与VEGF和VEGFR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
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ICU住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老年患者220例,送检的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细菌,使用Bio?Merieux公司生产的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59株。其中痰标本分离出185株(71.43%);引流液分离出34株(13.13%);血标本中分离出16株(6.18%);其他标本分离出24株(9.26%)。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老年患者中男多于女,感染患者及分离出的菌株数逐年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呈现广泛耐药性,但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高(70.13%~80.85%),耐药性低(0~23.38%)。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药敏性不同,临床上抗感染治疗应以本地区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依据,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
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分析
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产科病房住院妊娠妇女的个人资料和孕中期血清微量元素检测数据,结果发现,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GDM患者存在低钙、低铁、低锌、高铜的现象。因此,提倡孕前体检、孕期筛查、定期监测孕妇全血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从而有效地防治GDM,确保母婴健康。
-
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干预对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将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呼吸科门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干预,调查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和5个月时患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干预可有效提高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
血清AFP、CEA、CA19-9和CA125检测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分别检测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和19例转移性肝细胞癌(MHC)患者外周血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抗原125(CA125)水平,并对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PHC和MHC患者相比,血清AFP、CEA和CA19?9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检测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和CEA对于诊断PHC和MHC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