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중화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376-2491
- 国内刊号: 11-213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宝石CT对肺动脉栓塞后患者肺实质血流灌注的定量分析
目的 观察急性肺栓塞(PE)患者抗凝治疗前后肺动脉充盈缺损形态和肺实质灌注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上海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3例急性血栓栓塞症(VTE)患者应用宝石CT(GE Discovery 750 HD CT)动态观察动脉血栓形成部位、范围、形态,通过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观察灌注缺损,并和肺动脉期成像对照.原始数据采用能量成像系统和CT增强软件处理.结果 23例VTE患者中,14例经宝石CT证实PE,抗凝治疗前,相应肺实质灌注缺损区域的碘含量值(-1.09±2.95)mg/ml,灌注正常区碘含量值(1.67±0.93)mg/ml,两者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P<0.05).抗凝治疗3个月后CT复查原肺实质灌注缺损区域的碘含量值(1.21±0.34)mg/ml,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t=1.34,P<0.05);PE患者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区的碘含量值与肺栓塞临床可能性评分值呈负相关(r =0.78,P<0.05),肺实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肺栓塞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宝石CT能量成像技术可以分析分离的造影剂碘物质在肺实质的分布,有助于定量评价肺动脉栓塞后肺实质血流灌注的变化和临床疗效.
-
99m TcO4-核素显像联合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99mTcO4-核素显像联合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6年4月至2010年8月114例患者的125个甲状腺结节的99mTcO4-核素显像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125个结节中,甲状腺腺瘤所占比例为51.2%,甲状腺癌仪占24.0%,其他甲状腺病变占24.8%;核素显像中“冷”结节占73.6%,其中甲状腺癌占25.0%;超声检查中以实性结节和囊实性结节为主且实性结节的恶性率高.(2)实性“凉”、“冷”结节与囊实性“凉”、“冷”结节的恶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直径>2.0 cm的实性“凉”、“冷”结节中,甲状腺癌占62.5%.结论 99mTcO4-核素显像联合超声检查有助于评价甲状腺结节的摄取能力,对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起着重要作用.
-
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36例疗效与安全性的观察
目的 通过长期的随访评价小剂量他克莫司在难治性重症肌无力中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我们按0.1 mg·kg-1·d-1的剂量把他克莫司应用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全身型/眼肌型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疗效评价应用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量表(MG-ADL)与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分型(MGFA分型)来评定,同时检测每一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1)36例患者随访7~23个月,其中6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2)24例患者治疗后可见MG-ADL评分减少,MGFA分型进步,有效率为66.6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3)全身型患者的疗效优于眼肌型患者(P =0.032).(4)24例有效患者的平均药物血谷浓度均低于国外推荐的维持数值.结论 他克莫司可改善MG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在应用的同时需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
应用蛋白质芯片检测复发鼻咽癌蛋白磷酸化表达
目的 比较复发鼻咽癌(rNPC)和初发鼻咽癌(pNPC)相关蛋白质磷酸化的差异.方法 提取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行放疗的4例复发鼻咽癌和4例初发鼻咽癌的总蛋白,应用磷酸化抗体蛋白质芯片与提取蛋白进行杂交,检测656种蛋白质磷酸化表达水平,筛选差异磷酸化蛋白并进行聚类.PhosphoSite plus在线磷酸化蛋白数据库分析磷酸化位点及其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验证差异磷酸化蛋白.结果 复发组鼻咽癌和初发组的蛋白质磷酸化表达不同,筛选出6个差异蛋白.KIT、ATP1A1、Synapsin、SEK1及Histone H2AX磷酸化水平在复发组上调(P=0.007 ~0.048),而c-Jun下调(P =0.030).复发组H2AX磷酸化表达0.390(0.175)高于初发组0.290(0.155),复发组c-Jun磷酸化表达0.625(0.145)低于初发组0.725(0.178),(均P<0.05).其中c-Jun、H2AX、SEK1及KIT蛋白质磷酸化涉及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抑制凋亡及致瘤能力增强,与肿瘤复发有关.结论 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可能与鼻咽癌复发机制有关,为临床上放射治疗失败提供全新的策略.
-
高压氧治疗下肢慢性创面愈合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中国人下肢创伤后小腿部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以及创面愈合与外周循环中CD34+内皮干细胞(EPC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19例下肢创伤后小腿部慢性创面病程>3个月的患者,进行一个随机、单中心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其中97例接受HBO治疗,22例接受相同高气压非氧气治疗作为压力效应对照的安慰剂治疗组.每天治疗90 min(总过程120min),每周5d连续4周,观察患者在HBO治疗前、后小腿慢性创面愈合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循环中CD34+ EPCs细胞平均计数和设门选定的细胞群中CD34 +/Scal-1+,CD34 +/CXCR4细胞的百分比,并统计分析CD34+ EPCs细胞水平与下肢慢性创面愈合速率的相关性.结果 在接受HBO治疗第4周,在HBO治疗和对照组患者下肢创面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7%±22.3%vs34.4%±20.6%,P< 0.05).经过10次HBO治疗,外周循环中CD34+ EPCs细胞平均计数由HBO治疗前的(0.24±0.03)%升高到(1.32±0.05)%;而经过20次HBO治疗,患者外周循环中CD34+EPCs细胞平均计数为(1.75±0.17)%,较治疗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设门细胞中,HBO治疗20次后CD34 +/Scal-1+,CD34 +/CXCR4细胞百分比分别是HBO治疗前的5.8倍和5.2倍.在压力效应的对照组中,外周循环中CD34+ EPCs细胞没有增加.在经过10次HBO处理后,患者外周循环中CD34+ EPCs细胞数目和下肢创面愈合的相关性之间存在一个显著地正相关性(r2=0.84;P< 0.01).结论 HBO治疗可以通过动员外周循环中EPCs促进下肢创伤后慢性创面的愈合.
-
手术联合术后即时放射治疗瘢痕疙瘩
目的 探讨瘢痕内切除后即时电子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 自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对71例患者共86处瘢痕疙瘩行瘢痕内切除术,术后6h内辅以6MeV高能电子束(β射线)放射治疗,每天1次,连续照射5次,照射总剂量15~20 Gy.术后随访12 ~31个月.结果 优良43例(60.5%),显效18例(25.4%),无效10例(14.1%),总有效率85.9%.1例因发生血肿、伤口延迟愈合(1.4%),术后出现色素沉着8例(11.3%).随访期内未发生如皮肤恶性肿瘤等并发症.结论 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射治疗,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瘢痕疙瘩较好的方法.
-
代谢综合征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来自广州军区总医院内六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的16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及80名健康人,记录入选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登记既往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病史等,吸烟、饮酒等个人史,次日完成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并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临床记忆量表(CM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量表评定.结果(1)MS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24.4%)高于对照组(11.2%);(2)MS组的MoCA总分及各项分测验评分(总分26.8±0.5,EF4.4±0.04,NA M2.60±0.06,MEM3.60±0.20,ATT5.60±0.09,LANG2.60±0.08,ABS1.50±0.10,ORT 5.40±0.13)均低于对照组(总分27.6±0.4,EF4.50±0.05,NAM2.70±0.08,MEM4.20t±0.11,ATr5.70±0.08,LANG2.60±0.09,ABS1.60±0.07,ORT 5.40±0.10).记忆(MEM)及抽象概括(AB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总分及其他各分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CMS总量表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总量表分72±8,指向记忆14±2,联想学习14 +3,图像自由回忆14±4,无意义图形再认16±3,人像特点回忆14±3)均低于对照组(总量表分85±7,指向记忆16±2,联想学习16±3,图像自由回忆17±3,无意义图形再认18±3,人像特点回忆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文化程度高是MCI的保护因素(OR=0.512,P=0.011),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4.240,P1=0.014.OR2=7.230,P2 =0.023.OR3 =8.620,P3 =0.001).结论 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RP-IPAA)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1989至2010年原天津市滨江医院结直肠外科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结直肠专业115例UC患者行RP-IPAA治疗,观察分析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回肠双腔造口还纳术后3个月和12个月,以24h和夜间便次及Kirwan分级评价术后肛门自制功能;Bristol粪便分类法评定粪便性状;克利夫兰生活质量量表(CCQL)进行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估对比.结果 115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随访均1年以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9%(24/115),包括切口和(或)腹腔感染、贮袋吻合口漏和出血、贮袋阴道瘘、贮袋炎、残端直肠炎、泌尿系结石及男性性功能障碍.24h和夜间便次还纳术后12个月均优于3个月[(3.9±1.7)次比(6.1±2.6)次,(1.3±0.7)次比(2.8±1.8)次,均P<0.05].肛门自制功能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级:87.0%(100例)比92.2%(106例),Ⅱ级:7.8%(9例)比4.3%(5例),Ⅲ级:5.2%(6例)比3.5%(4例),均P >0.05],疗效满意.CCQL法评价RP-IPAA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RP-IPAA是UC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临床应用安全,疗效满意,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寅武医院血管外科白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针对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施行的12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中男9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5.5岁(48~75岁);脑梗死后遗症25例,有脑缺血症状69例,无症状32例;术中62例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颈动脉阻断后脑血流速度下降>50%的5例患者采用了动脉转流管;64例患者未行术中TCD监测,均采用了动脉转流管;术中22例分别采用了自体或人工血管补片成形,2例同时行颈-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术中术后采用控制血压、颈动脉压迫等方法防止颅内过度灌注.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全部有症状患者及部分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伸舌偏斜10例,2周内恢复8例.随访118例,平均随访时间46.5个月(6~96个月),2例舌偏有改善;2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行支架成形术;4例颈动脉中度狭窄,继续随访;死亡7例,包括2例脑梗死.结论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成功率高,疗效可靠.术中TCD监测利于防止脑缺血及颅内过度灌注;术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动脉转流管和动脉补片成形.
-
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结节病一例
患者女,59岁,因“发现肝功异常2年余、乏力1个月”于2011年1月21日就诊.患者于2009年健康体检时发现肝酶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90 U/L,无皮肤、巩膜黄染,无皮肤瘙痒,无皮疹瘀斑,无恶心呕吐,无厌食厌油,无肝区疼痛,无腹泻便血.予以保肝药物治疗后,肝酶可恢复正常.但停药后,肝酶再次升高(一般在正常高限2倍左右),多次病毒性肝炎病原学检查均阴性.1个月前,患者自觉全身乏力,并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
乌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一例
患儿男,6个月,“哭吵、嗜睡3天,昏迷半小时”2010年4月10日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患儿3d前出现阵发性哭吵、烦躁、少吃、嗜睡,无发热,无呕吐腹泻,3次因频繁哭吵到医院就诊,2次查腹部B超来见异常,予,“头孢噻肟钠”静脉点滴1次;入院前0.5h突然出现昏迷,面色苍白,无四肢抽动.既往无抽搐史.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31 kg,生后母乳喂养2个月,之后配方奶喂养,3个月会抬头,尚不能翻身,不能独坐.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
-
经口腔颅内异物穿通伤合并异物残留一例
患者女,3岁,因筷子插入口内6h伴恶心、呕吐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格检查:患儿神志清楚,哭闹,Glasgow 评分为14分,见一支普通黄褐色竹筷插入右侧上颌部皮肤,并经口腔斜行刺向颅底,皮肤外及口腔内可见竹筷末端及体部,长约12 cm神经系统功能查体来见异常.颅底CT 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右侧颌面部偏中线处见条状低密度影,自右侧面部、颌下,颞下窝穿透蝶骨体及小翼延续至颅内颞部、海绵窦区、鞍上池右侧,病变紧邻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低密度影末端见少许高密度影(图1).头部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CTA)见右侧海绵窦颈内动脉外侧圆形低密度影,附近血管形态完好(图2).临床诊断:颅底骨折、颅内异物.
-
第257例 呕吐—腹痛、腹泻—肠梗阻—双肾积水
病历摘要患者女,51岁,主因“恶心、呕吐9个月,间断腹痛、腹泻3个月余”收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9个月无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呈非喷射性,与体位无关,呕吐物以当餐未消化食物为主,偶有隔日宿食.行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炎、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病理提示腺体萎缩),肠镜检查提示慢性结肠炎症、结肠息肉.入院前3个月余无诱因出现中下腹部阵发性坠痛,排黄色稀水样便每日10余次,含部分未消化食物、少量黏液,无脓血,无恶臭味,伴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缓解,再次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糜烂性胃炎,肠镜检查提示结肠炎、直肠炎,给予止泻等治疗,未见好转.病程中无发热、盗汗.体重略有减轻.
-
胃癌术中脾脏损伤5种保脾方法疗效分析
胃癌手术过程中易发生脾脏损伤而引起难以控制的出血,处理起来较为棘手[1-2].我们在近年的临床工作中应用止血纱布压迫、无血电凝、网兜式缝合、部分脾梗死及部分脾切除等5种脾脏损伤的处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比较如下.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个县女性不孕症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女性不孕症的分布现况、民族差异及影响因素,为不孕症的预防及诊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和丰县、鄯善县1895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个县中患病率高为26.2%(144/550),低为7.5%(76/1014),平均患病率为15.2%(279/1835).鄯善县及当地聚居的维族居民患病率高.文化程度越低、收入水平越低不孕症患病风险越高;职业为农牧民、初次性交年龄≤20岁、体质量指数< 18.5 kg/m2、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或盆腔炎、具有流产史者不孕风险高.结论 应指导人们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偏远农牧区的生殖保健意识,提供必要的性与避孕咨询与服务,尤其避免或减少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和未婚人工流产,预防或减少不孕症的发生,加强不孕症的诊治,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
中国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通过母体乐-375、TCu380A和元宫-365 3种宫内节育器(IUD)的大样本上市后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中国妇女使用IU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我国IUD荐优汰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24 000例健康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健康筛查,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分配3种IUD;在置器后的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IUD的使用终止率.结果 3种IUD 1年的总终止率不同,元宫-365 IUD低,为4.21%;TCu380A其次,为8.42%;母体乐-375高,为13.91%(P<0.01);3种IUD 1年的意外妊娠发生率、脱落率、出血终止率和下移取出率均有差异.使用母体乐-375、有不良反应无医学处理、随访次数少、宫腔较深、IUD失败后再次使用是使用终止的高风险因素.结论元宫-365 IUD是发生终止风险小的IUD种类;规范随访,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可较大程度地减少发生终止的风险.
-
剖宫产瘢痕妊娠10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CSP患者中,45%无症状,55%有阴道出血,其中7%合并下腹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诊81例,确诊75例,误诊6例;外院转诊19例中,18例确诊,1例误诊为绒癌.100例患者中,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超声监视下清宫56例,单纯超声监视下清宫术30例,UAE后和单纯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各2例,全子宫切除术2例,甲氨蝶呤保守治疗3例,UAE止血3例,尿管球囊压迫止血2例.UAE联合清宫组和单纯清宫组的妊娠时间、清宫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纯清宫组的孕囊直径、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明显小于UAE组,孕囊与膀胱间的肌壁厚度明显大于UAE组;单纯清宫术组96.7%为内生型,且仅36.7%见少量血流信号.10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43例UAE组和26例清宫组患者,两组患者均月经正常.8例再次妊娠(两组各4例),1例再次发生CSP行甲氨蝶呤加清宫治疗.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成功治疗CSP的关键,彩色超声检查利于早期诊断并可指导治疗及监测疗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给予个体化治疗.
-
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曼月乐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早孕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与月经后期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的避孕效果、不良反应比较.方法 166例自愿选择放置曼月乐的已生育女性,分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组(观察组)86例和月经后期放置组(对照组)80例,随访12个月,对其避孕效果、续用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率均为0,脱环率均为0,续用率分别为100%、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后3个月内点滴出血的发生率观察组为27.5%,对照组3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闭经分别为23.3%(20/86)、23.8%(18/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痤疮、下腹胀、乳胀等的发生率低,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孕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曼月乐,术后3个月点滴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少于月经后期放置.曼月乐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与月经后放置具有相同的避孕效果,减少了点滴出血的发生,避免了2次宫腔操作.
-
雌孕激素用于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种类和剂量的雌孕激素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对象随机分为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组(COC组)于胚囊排出当日起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1片/d,连服21 d;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组(E+P组),于胚囊排出当日起口服戊酸雌二醇片2 mg/d,连服21 d,后5d同时加服醋酸甲羟孕酮片10 mg/d;对照组不服用雌孕激素类药物.比较3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月经恢复以及药物流产结局.结果E+P组与对照组相比药物流产后出血天数明显缩短,分别为(14±7)d和(19±11)d,P<0.01,而COC组为(20±13)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阴道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4,P>0.05).转经天数E+P组为(30 ±7)d、COC组为(34 ±13)d,分别与对照组(39 ±11)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P组与CO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不全流产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465,P>0.05).结论 药物流产后应用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能有效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而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对减少阴道出血的疗效不明显,但二者均能有效促进药物流产后恢复,且疗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