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중화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376-2491
- 国内刊号: 11-213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初诊时伴发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初诊时伴有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46例初诊时伴髓外病变的MM患者(A组)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治疗效果、生存情况和影响预后的因素,以同时期收治的53例初诊时不伴发髓外病变的MM患者(B组)为对照.结果 A组与B组比较,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较高、溶骨性病变≥3处者多见(P =0.045、0.039).A组髓外病变常见的受累部位依次为软组织、椎管内、肺部、胸膜、颅内及淋巴结.中位随访28(2 ~88)个月.A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B组[58.5% (24/41)比78.8% (41/52),P=0.042];预计中位总生存期低于B组(42.6个月比53.9个月,P=0.009).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溶骨性病变≥3处、血红蛋白≤110g/L、β2-MG≥5.5 mg/L、白蛋白≤30/L为A组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均P< 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溶骨性病变≥3处(OR=2.327,95% CI:1.282 ~4.224)及β2-MG≥5.5 mg/L( OR =2.677,95% CI:1.092 ~6.566)为影响A组患者总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初诊的MM患者可多处并发髓外病变,这类患者总体疗效欠佳,预后不良,溶骨性病变≥3处及β2-MG≥5.5 mg/L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
自身免疫病和非自身免疫病患者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检测及抗病毒治疗后复检观察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病和非自身免疫病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抗原血症检测及抗病毒治疗后复检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及住院疑似CMV感染的5325例患者的6471份外周血 CMVpp65抗原检测资料.外周血白细胞内CMVpp65抗原检测采用Brite试剂盒和间接免疫荧光法,阳性定义为CMV活动性感染.结果 CMVpp65抗原血症阳性共948份,阳性率为14.6% (948/6471).13种自身免疫病患者CMV抗原血症平均阳性率为34.9% (670/1922),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达52.4% (551/1052);与CMV感染可能相关的12种非自身免疫病患者CMV抗原血症平均阳性率仅为6.1%( 144/2367),但其中呼吸衰竭或急性肾衰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和肾移植术后3个高危病种的CMV抗原血症平均阳性率为17.3%(27/156).CMV抗原血症阳性经抗病毒治疗后进行1次及以上复查的患者共189例,64例(33.9%)阴转.结论 自身免疫病患者已取代AIDS和肾移植术后等传统免疫抑制患者,成为CMV活动性感染的高危人群;抗病毒治疗后复检CMV抗原血症阴转率较低.
-
肺血栓栓塞症发生再栓塞相关因素的荟萃分析
目的 应用荟萃分析系统评价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生再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数据库、西文生物医学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11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PTE再栓塞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并查阅各个研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来补充.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参照文献关于观察性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估的建议进行评价;随机对照研究利用Jadad量表进行评价.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计算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 CI.结果 纳入42篇文献,共计36909例PTE伴或不伴深静脉血栓患者.再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为D-二聚体水平升高[1.77( 1.34 ~2.36),P=0.000]、特发性PTE[1.82( 1.61~2.05),P=0.000]、右室功能不全(RVD)[持续性RVD比RVD恢复:8.71(2.38~31.91),P=0.001;持续性RVD比未发生RVD:2.45( 1.26 ~4.76),P=0.008]、抗凝疗程不足[1.73(1.32~2.28),P=0.000]、凝血酶生成潜力升高[1.89( 1.39~ 2.56),P=0.000]、凝血因子Ⅷ升高[1.96(1.40 ~2.74),P=0.000]、抗磷脂抗体阳性[5.64(4.09 ~7.77),P=0.000]、抗凝血酶缺陷[2.45(1.26 ~4.76),P=0.008]、男性[1.47 (1.06~2.03),P=0.020].多种相关危险因素并存时再栓塞风险大于单一因素.结论 D-二聚体水平升高、特发性PTE等多种因素均为再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再栓塞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
-
法洛四联症相关GATA6基因新突变的识别
目的 识别法洛四联症(TOF)相关GATA6基因新突变.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上海同济医院连续就诊的120例汉族TOF患者(男63例,女57例,年龄0.5 ~8.0岁)和200名种族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应用PCR扩增GATA6基因的全部编码外显子及其两侧的部分内含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借助BLAST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以识别基因突变,利用ClustalW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并用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突变的致病性.结果 在其中3例TOF患者的GATA6基因各识别出1个新的杂合错义突变,即第73、364和591位的密码子分别由CCC、AGC和GCC变为CTC、CGC和GGC,导致第73、364和591位的氨基酸分别由脯氨酸、丝氨酸和丙氨酸变为亮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亦即p.P73L、p.S364R和p.A591G突变.这3种突变均不存在于200名正常对照者中,多物种GATA6序列比对显示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高度保守,致病性预测显示这3种变异均为致病性突变.结论 识别出TOF相关GATA6基因新突变,有助于TOF的早期防治.
-
PPARα基因单体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 研究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基因3个多态位点( rs1800206、rs135539、rs4253778)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联.方法 对820名研究对象(男270 名,女550名)进行PPARα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单体型关联分析.结果 在显性模型中,携带162V等位基因(LV+ VV)和携带1C等位基因(AC +CC)与EH的发生风险降低有关(OR=0.48,95% CI0.40 ~0.64,P<O.01;OR =0.75,95% CI0.62 ~0.93,P =0.005).在共显性模型中,162V杂合子(LV)和1C杂合子(AC)基因型和对应的野生型纯合子相比,可降低EH的发生风险(OR =0.48,95% CI0.33 ~0.70,P<0.01:OR=0.71,95%CI0.56~0.88,P=0.003);相反,携带7C纯合子(CC)基因型是野生纯合子高血压发生风险的3.16倍(95%CI 1.86 ~6.94,P=0.002).A-G-V和C-G-V单体型(rs135539,rs4253778,rs1800206)会降低EH发生风险( OR=0.56,95% CI0.33 ~0.82,P=0.027; OR =0.53,95% CI0.30 ~0.84,P=0.033).结论 PPARα基因的单体型A-G-V和C-G-V可能是EH的保护因子,可降低EH的患病风险,PPARα基因是EH的重要易感基因.
-
Peroxiredoxin 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明确Peroxiredoxin 6(Prx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992至2000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及内蒙古医学院的胃癌病例手术切除后的石蜡包埋组织,其中胃癌86例,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69例,通过查阅病理档案获取其临床病理资料;用组织微阵列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组织中Prx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rx6以细胞质着色为主,胃癌组织中28例(32.6%)表达阳性;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中65例(94.2%)表达阳性(P<0.01).在53例高中分化胃癌组织中,21例( 39.6%) Prx6高表达;在33例低分化胃癌组织中,2例(6.1%)Prx6高表达.Prx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血管浸润及肝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 >0.05).结论 Prx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表达强弱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
-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在不同人群中的建立条件比较
目的 比较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在正常糖代谢(NGT)、正常血糖高胰岛素血症( HINS)和糖耐量低减(IGT)3组不同糖代谢人群中建立条件的差异.方法 应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对10名NGT、11例HINS及10例IGT进行方法学研究,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在3组人群中建立该技术的条件差异,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导致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 钳夹试验开始后,三组峰值和稳态期胰岛素浓度均> 100 mU/L,稳态时期血糖变异系数均<5%,且内源性胰岛素和肝糖输出得到完全抑制.NGT组、HINS组和IGT组的稳态时期平均葡萄糖输注率(M值)分别为(11.6±1.7)、(6.1±1.9)和(6.0±1.5) mg· kg-1·min-1.钳夹过程中,峰值及稳态期胰岛素浓度在IGT组和HINS组均显著高于NGT组,而HINS组和IG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4、0.11).影响峰值胰岛素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腰臀比,影响稳态时期胰岛素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胰岛素代谢清除率和体质指数,但M值并不受峰值和稳态时期胰岛素浓度的影响.结论 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建立过程中,NGT、HINS、IGT的峰值及稳态时期体内胰岛素水平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M值对胰岛素抵抗水平的评估.
-
他汀类药物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 CoA)还原酶的抑制剂,是目前经典和有效的调脂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新近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外,还具有抗炎症反应、抗氧化损伤、免疫调节甚至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均有全身或局部炎症反应、免疫失调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因素参与,而他汀类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决定了其在这些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应重视乳腺癌化疗相关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的进展,乳腺癌的病死率已逐年下降.在综合治疗中,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全球有超过20亿人口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超过3.5亿为慢性感染者[1].HBV慢性感染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细胞毒化疗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HBV再激活.对于接受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患者,HBV再激活的发生率高,为26% ~ 56%,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HBV再激活的发生率类似[2-3].同时,HBV再激活的患者中,50% ~ 70%的患者将会推迟化疗时间,甚至中断化疗,影响患者预后[4].国内应从如下几方面重视乳腺癌患者的HBV再激活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
-
糖皮质激素在重症流感治疗中的争议
目前,在社区中甲型A/H1N1pdm09流感病毒与其他季节性病毒( A/H3N2,A/H1N1,B)共同流行[1-2].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A/H5N1)也持续威胁着许多亚洲地区[3].典型的重症流感患者多表现下呼吸道症状和肺炎,导致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在大多数A/H5N1禽流感、一部分甲型H1N1流感和少数季节性流感病例,病情迅速恶化:患者可能因为难治性低氧血症需要机械通气,并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3].近临床研究证实:重症流感的某些临床表现,如高热、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持续进展肺炎及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ARDS、脑病、噬血细胞综合征)甚至死亡风险,均与炎症因子风暴有关[4-6].这些证据以及一些体外细胞研究和动物模型研究提示过度的炎症反应在流感病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7].
-
第276例 乏力—纳差—低钠血症—颈部肿物
病历摘要患者男,70岁,因反复乏力、纳差、头晕,发现血钠低半年,于2011年2月24日收入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患者于2010年8月初无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头晕、烦躁,走路不稳,无头痛、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当地医院查血钠明显降低( 114 mmol/L),血氯降低( 83.1 mmol/L),血糖升高(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升高(9.7%),24 h尿钠升高(267.9 mmol),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升高(44.01 μg/L),癌胚抗原(CEA)升高(7.36 μg/L),垂体MRI:T1加权像上垂体后叶信号降低.
-
瘦素诱导乳腺癌细胞中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机制
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瘦素诱导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瘦素对沉默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基因后MCF7细胞hTERT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MCF7细胞经不同处理后hTERT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观察STAT3与hTERT启动子的结合情况.应用双荧光素酶分析,探讨瘦素及P-STAT3抑制剂(AG490)对hTERT 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 STAT3小干扰片段RNA( siRNA)转染细胞后,瘦素诱导的hTERT mRNA的表达减少.Western印迹结果示hTERT蛋白在瘦素处理组及AG490联合瘦素处理组的蛋白表达分别为3.109±0.051、1.025±0.031,加入P-STAT3抑制剂AG490后,瘦素诱导hTER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ChIP结果显示对照组与瘦素处理组mRNA分别为1、3.311±0.017,瘦素(160 ng/ml)作用MCF7细胞后,增加了STAT3与hTERT启动子之间的结合(P<0.01).双荧光素酶分析结果示,经瘦素( 160 ng/ml)作用后,hTERT启动子活性的变化倍率为80.98±0.18,对照组为20.76±0.31,加入AG490后,hTERT启动子活性的变化倍率为18.65±0.32,瘦素诱导的hTERT启动子的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瘦素/STAT3信号通路是上调hTERT表达的可能机制.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PI3K/mTOR通路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PI3 K/mTOR通路状态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接受4~6个周期包含紫杉方案新辅助化疗的105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肿瘤病灶PTEN、p-AKT( Ser473)和p-mTOR( Ser2448)的表达情况,用术后病理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病理学反应级别为G4、病理完全缓解(PCR)则认为化疗有效.通过x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和双边Logistic 回归探讨上述指标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5例患者中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58.1% (61/105),其中PCR占27.6% (29/105).PTEN、p-AKT和p-mTO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 (55/105)、68.6% (72/105)、43.8% (46/105).x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表明p-mTOR 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P =0.003),与获得PCR相关(P=0.001);双边Logistic回归表明p-mTOR是新辅助化疗疗效和获得PCR(均P<0.01)的独立预测指标.p-AKT与p-mTOR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AKT与PR表达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 =0.035).结论 p-mTOR状态对于包含紫杉方案的新辅助化疗有预测意义,高表达患者疗效差,低表达患者更多地从化疗中获益.
-
乳腺良性疾病与线粒体DNA体细胞突变的相关性
目的 基于线粒体DNA的全基因组信息研究线粒体DNA体细胞突变与乳腺良性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来自云南昆明的28例良性乳腺疾病女性患者(年龄30 ~50岁,平均33岁)的病变组织及外周血,进行线粒体DNA全基因组序列的PCR扩增及DNA测序;以修订过的剑桥标准序列为标准并参照东亚线粒体DNA系统发育树记录突变位点,同时通过单倍型类群划分识别出私有突变与体细胞突变.结果 28例患者中发现7个体细胞突变,其中1个位于控制区而另外6个均位于编码区,且存在于线粒体DNA编码区区段中的体细胞突变大部分(4/6)为非同义突变,其核苷酸的变异可引发编码氨基酸的变化.结论 线粒体DNA突变在乳腺良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潜在的作用.
-
p53、p21Cip1/WAF1和Gadd45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p53、p21Cip1/WAF1和Gadd45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3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53、p21Cip1/WAF1和Gadd45α的表达,应用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p53和p21Cip1/WA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8.6%和47.4%)高于正常乳腺组织(0%)(P<0.05);Gadd45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1.4%)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p53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p21Cip1/WAF1与组织分化程度、局部复发、C-erbB-2状态相关,Gadd45α与组织分化程度、腋窝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ER/PR阳性状态相关.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提示p21Cip1/WAF1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Gadd45α表达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21Cip1/WAF1表达与Gadd45α表达无相关性.结合随访资料,Kaplan-Meier分析显示p21 cip1/WAF1、Gadd45α、p53、淋巴结转移、C-erbB-2、TNM分期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p21Cip1/WAF1、Gadd45α、C-erbB-2、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参数,Kaplan-Meier分析提示p53(+)p21Cip1/WAF1(+)和p53(+)Gadd45α(-)与乳腺癌不良预后相关.结论 p53、p21Cip1/WAF1和Gadd45α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参数及预后相关,p53(+)Gadd45α(一)和p53(+)p21Cip1/WAF1(+)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参数.
-
医学,何以神圣?
在职业精神重建的理论谱系中,医学“神圣性”(隐含医生“纯粹性”)的地位(角色)约定值得深究,它是爱与尊严的基础,也是职业精神的基石.一般的道德论证偏于简约,即缘于个体生命的神圣,只因神圣的生命相托,医学(医生)必须报以神圣(纯粹),很显然,这种阐释还不足以揭示医学伦理境遇的丰富性.医学何以神圣应该成为独立的价值命题,而不仅只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