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

Chinese Archiv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보통외과학문헌(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93
  • 国内刊号: 11-9148/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ptwkxwx.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深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肿瘤直径对CT表现的影响

    作者:陈峥;王猛;严超贵;黄梦琪;蔡华崧

    目的 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H)的CT表现,分析不同直径的肿瘤在CT表现上的差异,了解肿瘤直径对CT表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5月开平市中心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2例经病理证实的IHH的CT表现,评估内容包括肿瘤的分布、数量、大小和CT增强的模式,分析不同直径的肿瘤在CT表现上的差异.结果 22例IHH中共发现病灶306个.CT平扫显示302个(98.7%)病灶为均匀低密度,4个(1.3%)病灶内见钙化或出血.CT增强扫描动脉期,158个(51.6%)病灶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148个(48.4%)呈全瘤均匀强化,102个(33.3%)表现为纤维条索样强化,88个(28.8%)呈结节样强化.当肿瘤直径<1.0 cm,动脉期全部病灶均表现为全瘤均匀强化;肿瘤直径在1.0~2.0 cm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表现为混合性强化模式;肿瘤直径>2.0 cm时,增强扫描动脉期以边缘环形强化为主(108/110,98.2%).门静脉期所有的病灶均表现为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大多数病灶表现为全瘤均匀强化(284/306,92.8%),各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30.56,P<0.001).结论 IHH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的直径对CT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 术后肠内营养策略对腹部手术患者临床预后及结局的影响

    作者:杨洋;郝福军;陆雄;马蓉;张生军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策略对改善患者预后和临床结局方面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肠内营养策略分为早期组(60例,<48 h)和延迟组(40例,≥48 h),详细观察及记录APACHEⅡ评分、GCS评分、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手术类型、有无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无需机械通气天数、肠内营养起始时间、软质饮食开始天数、住院天数、感染及死亡病例数量、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尿培养结果、真菌培养结果、深层气管内培养结果、脓液培养结果、是否静脉注入辅助营养支持等指标,并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中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Ⅱ和GCS评分、是否伴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紧急和不紧急手术类型、腹腔镜和开放性手术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延迟组在吻合口手术、接受肠外营养的患者比例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8.72,P=0.03、<0.01).腹部手术患者临床特征方面,早期组在无需机械通气天数、肠内营养起始时间、软质饮食开始天数、住院天数、感染病例数量方面均低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t=3.56、4.26、5.27、6.58,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肠内营养起始时间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r=0.59,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降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风险,但对改善预后方面或许无临床价值.

  • 小肠憩室的诊断特点及外科治疗:附39例报告

    作者:王浩;管文贤

    目的 探讨小肠憩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39例小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憩室切除,12例行部分切除,5例行多处切除,9例因急腹症仅做结肠部分切除.憩室直径1.0~4.0 cm,14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黏膜充血水肿、坏死,8例憩室内合并结石,4例提示有异位组织,3例憩室内有血管瘤,未发现恶变.术后患者均一期愈合出院,32例腹痛腹胀、黑便、稀便或便秘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消退,5例症状部分缓解,2例临床症状无变化.结论 小肠憩室的诊断主要依据肠镜、CT等方式,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局部炎症程度以及小肠憩室的大小、多少、部位和引起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手术方式.

    关键词: 憩室 小肠 外科手术
  •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分析及超声造影表现

    作者:黄光亮;谭洋;林原;叶洁仪;谢晓燕

    目的 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s)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超声造影(CEUS)表现.方法 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肝脏EAMLs患者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CEUS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3.5±12.8)岁.患者均无肝炎病史,肿瘤标志物水平在正常范围内.肿瘤病理检查光学显微镜下主要由上皮样肿瘤细胞构成(25%~98%).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黑色素相关蛋白melan-A、HMB-45和肌源性标记物actin表达阳性.普通超声显示病灶均为单发,病灶大小为3.1~6.5(4.4±1.3)cm;3例为低回声,3例为混合回声.CEUS显示动脉期所有病灶(100.0%)呈均匀高增强,门静脉期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各2例(33.3%),4例(66.7%)延迟期消退为低增强.结论 肝脏EAMLs的CEUS表现与肝细胞癌相似,对无肝炎病史的女性患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 胆管癌全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共培养体外抑瘤活性研究

    作者:蒋小峰;袁晓鹏;张大伟;卢海武;温子龙;郑强;刘颂航;薛平

    目的 通过胆管癌全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探讨DC-CIK细胞的形态改变及增殖情况,检测抗原致敏DC-CI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取贴壁细胞作为前体DC,悬浮细胞用于CIK培养;经rhGM-CSF、rhIL-4、rhTNF-α诱导DC成熟;成熟DC中加入胆管癌细胞株RBE肿瘤抗原进行致敏,作为抗原致敏DC组;经rhIL-2、IL-1β诱导CIK成熟;按DC CIK=110、120、140的比例进行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标记(CD86、CD83、CD40、HLA-DR、CD1α、CD80);流式细胞术检测CIK、未致敏DC-CIK、致敏DC-CIK共培养细胞表面标记(CD3、CD8、CD56);采用萤火虫萤光素酶法检测CIK、未致敏DC-CIK、致敏DC-CIK抑瘤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细胞因子IL-12、IFN-γ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DC-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表型发现抗原致敏DC-CIK组的CD3+CD8+和CD3+CD56+细胞亚型表达均为高,其次为未致敏DC-CIK组,低为CIK组.效靶比为201和401时,致敏DC-CIK组的抑瘤率明显高于未致敏DC-CIK组和CIK组(P<0.05),而效靶比为101时,CIK组、未致敏DC-CIK组、致敏DC-CIK组的抑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原致敏DC较抗原未致敏DC及诱导前DC细胞状态好,生长增殖迅速.在抗原致敏后,致敏DC-CIK组的细胞因子IL-12、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致敏DC-CIK组和CIK组(P<0.05).结论 体外异体胆管癌全抗原可有效致敏健康人体DC细胞分化成熟,表型及增殖能力提高.使用体外致敏DC-CIK共培养作为效应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率,在效靶比相同的情况下,抗原致敏DC-CIK对RBE有更强的杀伤性活性.

  • 螺旋CT评估直肠系膜侵润程度及环周切缘状态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覃大明;赵慧艳;谭必勇;唐伟华;周孟;尹涛

    目的 利用术前螺旋CT检查研究直肠癌直肠系膜侵润程度及环周切缘(CRM)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恩施州中心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120例被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对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行术前螺旋CT检查,术后随访直肠系膜侵润程度与CRM状态,Kaplan-Meier曲线计算生存率,Pearson相关检验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120例直肠系膜侵润程度Ⅰ度、Ⅱ度、Ⅲ度的患者各51、32、37例,其中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9%、6.2%、45.9%,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3.7%、28.1%、59.5%,3年生存率分别为86.3%、65.6%、32.4%.120例患者CRM状态呈阳性21例,阴性99例,阳性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死亡率均高于阴性患者(38.1%vs 13.1%,χ2=6.358,P=0.016;66.7%vs 24.2%,χ2=11.236,P=0.001;76.2%vs 27.3%,χ2=16.359,P=0.000).生存曲线及相关性分析显示直肠系膜侵润程度越低,患者3年生存率越高(P=0.012),直肠系膜侵润程度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0.52);CRM状态为阴性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P=0.005),CRM状态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0.71);Cox回归模型显示是否远处转移、直肠系膜侵润程度、CRM状态3个因素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直肠系膜侵润程度、环周切缘状态与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直肠系膜侵润程度、环周切缘状态、是否远处转移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重要因素,直肠癌患者术前CT检查值得临床关注.

  • 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胰腺炎患者的预后分析

    作者:李福荣;牛福勇;李华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胆囊切除术对胰腺炎患者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行EST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胰腺炎患者560例,依据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胰腺炎复发组(180例)和未复发组(380例).结合患者病情决定EST术后胆囊是否切除.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确定影响胰腺炎患者累积复发率的危险因素,Log-Rank检验比较胆囊切除术对胰腺炎患者复发的影响差异.结果 560例胰腺炎患者接受EST术后,410例(73.2%)发生高淀粉酶血症,180例(32.1%)复发胰腺炎,其中轻、中、重度胰腺炎各占复发胰腺炎患者的70.0%(126/180)、20.0%(36/180)和10.0%(18/180).年龄偏小、胰管显影、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黄疸、CCI评分较高、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肝病、肥胖症是影响胰腺炎患者接受EST术后复发的危险性因素(P<0.05).胆囊切除的胰腺炎患者累积复发率和死亡率更低(P<0.05).结论 EST术后胆囊切除术可降低胰腺炎患者胰腺炎复发率及死亡率,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 腹腔镜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3例

    作者:刁竞芳;叶青;莫嘉强;郑志鹏;何军明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半肝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6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5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腹腔镜半肝切除术治疗.结果 53例患者中6例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47例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手术时间为145(110~280)min,术中出血量为240(50~600)ml,术后住院时间为9(6~21)d.无一例出现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1%(8/53),发生胆瘘2例,胸腔积液6例.术后发生残留结石8例(15.1%),其中4例术后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净结石,终结石残留率7.5%.50例(94.3%)获得随访,中位随访26.5个月,47例(94.0%)无再发胆管结石.结论 腹腔镜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可行、有效.

  • 地佐辛与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

    作者:李毅;张雪霞;周少朋

    目的 比较地佐辛与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择期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的肝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Ⅰ组)和咪达唑仑组(Ⅱ组),各24例.Ⅰ组静脉注射地佐辛负荷量0.8 mg/kg,Ⅱ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负荷量0.05~0.1 mg/kg.负荷量注射完毕后5 min静脉注射瑞芬太尼负荷量0.2μg/kg,然后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并开始手术,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调整瑞芬太尼给药速度.记录诱导前、诱导后、热疗中、退针、苏醒5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律(HR)和围术期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诱导前、诱导后、热疗中、退针、苏醒5个时间点MAP(t=-1.929、0.315、1.380、1.604、0.463,P=0.061、0.754、0.176、0.117、0.063)和HR(t=-0.287、-0.280、-1.442、-0.766、0.683,P=0.775、0.781、0.158、0.448、0.48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Ⅱ组比较,Ⅰ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χ2=6.857,P=0.022),苏醒即刻疼痛程度评分、术后1 h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4、4.376,P=0.020、0.000).结论 肝癌射频消融术中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

  •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比较研究

    作者:谢小华;章莉

    目的 对比分析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大便菌群变化情况、预后与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宣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96例,随机分为EE组(给予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和IE组(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每组48例,并选择同期单纯因严重腹胀无法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SAP患者24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干预前以及干预后1周、2周时疗效指标(血清白蛋白、淀粉酶AMS、白细胞计数)、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发病7~10 d后大便菌群变化情况(菌群失调发生率),2周后观察并分析各组肠内营养治疗中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干预治疗后第1、2周组内对比三组血清白蛋白、淀粉酶、白细胞水平低于干预前,EE组白细胞计数、AMS恢复时间低于IE组,两组低于对照组,其中第1周时EE、IE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E、IE组干预后1~2周的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IE组干预后1~2周的T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周时的TRF均高于对照组(P<0.05).(3)干预7~10 d后,EE组大便菌群涂片检查菌群失调发生率低于IE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5、5.679,P=0.021、0.017).(4)EE、IE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严重并发症合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2.255、10.867,P=0.000、0.001),三组均未见死亡与不良反应.结论 对SAP患者建议早期实施合理的肠内营养治疗,特别是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治疗,有助于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应激及预后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周红飞;张文熠;陆少波;周细华

    目的 通过分析早期肠内营养(EEN)对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改善状况、炎症指标和预后,探讨佳营养支持模式.方法 选择如皋市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首次在普通外科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74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PA)组,进行腹腔镜肿瘤切除术.PA组在排气前使用全静脉营养疗法,EEN组自入院后就开始经口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在术后1 d进行EEN.用主观全面评价法(PG-SGA)评估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检测血清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以及应激炎症指标IL-6、CRP和TNF-α;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排气时间等预后指标以及出院时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共69例患者纳入研究,包括EEN组37例和PA组32例.EEN组患者的PG-SGA分数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在术后第3、5天时均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在术后第5天时明显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时,EEN组IL-6、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术后排气时间为(54.8±13.2)h,少于PA组的(68.8±15.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89,P<0.01);EEN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7.87±1.3)分,高于PA组的(14.37±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5,P<0.01);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1%vs 15.62%,χ2=0.351,P>0.05).结论早期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和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 细胞自噬与肿瘤新辅助化疗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旭南;徐玉彬;张培建

    新辅助化疗是近年来治疗中期肿瘤的一种常用辅助方法,对缩小肿瘤的体积和杀死已经部分转移的癌细胞具有显著的作用,能够为肿瘤的局部治疗提供良好的操作和根治基础.细胞自噬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方式之一,在维持细胞正常生命代谢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噬作用在肿瘤细胞中依然存在,其对肿瘤细胞生长起到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新辅助化疗对肿瘤细胞的自噬水平产生影响,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差异可以评价其对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和疗效,并有助于肿瘤新辅助化疗的适应证、药物选择.

  • 树突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Meta分析

    作者:龙勃;展昊;杜恒锐;王振江;郭凌云;焦作义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地区树突细胞(DC)共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DC-CIK/CIK)联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重庆维普、CBMDisc、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DC-CIK/CIK联合化疗(试验组)对比单纯化疗(对照组)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相关RCT报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月.经2名研究人员独立地进行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1项RCT 1764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1年生存率(P=0.003)、总有效率(P<0.00001)、疾病控制率(P<0.00001)以及功能状况(P=0.01),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次,可显著提高反映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CD3+CD56+,P<0.05)和NK细胞(P=0.02)水平.结论 DC-CIK/CIK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免疫功能水平和功能状况.

  • 广州市某院2005-2014年胃癌手术患者住院情况分析

    作者:辛子艺;熊莺

    目的 了解某院近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住院情况,为做好院内管理和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及病案首页检索的方法,对2005至2014年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115例胃癌手术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治疗结果、住院天数及费用等数据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十年来该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呈上升趋势,50岁以上男性患病风险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癌发病风险增加.胃窦(幽门窦)是胃癌好发部位,腺癌是胃癌常见的病理类型,占86.3%.手术治疗仍是胃癌患者主要治疗方式,发病部位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大影响.术前住院日为(9.8±5.3)d,术后住院日为(14.2±10.2)d,平均住院日为(23.9±11.9)d;平均住院费用为(68792.1±47673.9)元,药费占总费用比例平均为41.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9%.结论 中老年男性是胃癌高危人群,该院胃癌治疗效果满意,效率不断提高,费用结构合理.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