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nd Brain Science 중화행의학여뇌과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6554
- 国内刊号: 37-146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右侧颞顶叶联合部全脑功能连接特征
目的 通过静息态功能连接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来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右侧颞顶叶联合部(right temporal parietal junction,rTPJ)与全脑的功能连接特征,从功能网络角度分析ADHD儿童临床症状与神经网络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集30名混合型ADHD儿童及33名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儿童静息态下血氧依赖水平(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 fMRI数据,选取rTPJ为感兴趣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比较组内、组间差异及连接强度与注意缺陷评分和多动评分间的关系.结果 rTPJ与全脑功能连接显著区在两组儿童分布相似.与NC组比较,ADHD组rTPJ与全脑功能连接增高区域包括:左侧颞上回(MNI坐标:-33,6,-48)、右侧前扣带回(MNI坐标:6,39,-3)、右侧顶下小叶(MNI坐标:42,-33,30)、左额内侧回(MNI坐标:-3,63,-18);减低区域包括:右侧颞中回(MNI坐标:57,-33,-12)、右侧扣带回(MNI坐标:18,-21,36).相关性分析显示,ADHD组中,rTPJ与全脑功能连接强度的平均值与注意缺陷评分及多动评分呈正相关,而在NC组中,则呈负相关.rTPJ与上述6个脑区间功能连接强度与注意缺陷评分及多动评分存在相关性,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PJ与全脑的异常功能连接可能与ADHD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这一临床症状有关.
-
原发性失眠患者的情绪记忆改变
目的 了解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患者情绪记忆的改变,初步探讨不同情绪效价对P1患者的记忆影响模式.方法 使用不同效价的情绪图片学习-再认任务分别对30名PI患者(PI组)和20名健康对照组(HC组)进行情绪记忆测试.结果 在学习阶段,PI组的情绪图片评分成绩(分别为:正性(11.30±3.75)分;中性(11.47±3.21)分;负性(11.43±4.12)分)与HC组相比(正性(11.60±4.00)分,中性(11.05±3.73)分,负性(12.60±2.0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再认阶段,PI组总情绪图片再认正确得分较HC组明显下降[分别为:(39.40±6.43)分和(43.40±4.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组对不同效价情绪图片再认存在分离现象,相对于正常对照组,PI组在正性情绪图片再认人[分别为PI组:(12.60±2.42)分;HC组:(14.05±2.19)分]和中性情绪图片再认[分别为PI组:(12.87±3.18)分;HC组:(14.75±1.80)分]正确得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负性情绪效价图片的再认正确得分[分别为PI组:(13.93±1.76)分;HC组:(14.70±1.59)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患者存在情绪记忆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正性、中性情绪记忆受损,而负性情绪记忆相对保留,提示PI对不同效价情绪记忆的影响可能依赖不同的神经机制.
-
α-突触核蛋白A53T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中国人群α-突触蛋白A53T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224例散发性PD患者(PD组)、154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的α-突触蛋白A53T基因多态性.PD患者根据Hoehn-Yahr分级(H-Y分级)标准分为H-Y≥3组(n=172)与H-Y≤2.5组(n=52).使用SPSS 19.0软件对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A53T基因的表达与P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x2检验分析.结果 PD组与对照组A53T基因型A/A频率分别为40(17.9%)、10(6.5%)(x2=10267,P=0.001,OR=3.13,95% CI=1.514~6.473);等位基因A频率分别为160(35.7%)、70(22.7%)(x2=14.543,P=0.000, OR=1.889,95% CI=1.359~2.625).H-Y≥3组A53T基因型A/A频率为30(17.4%),H-Y≤2.5组A53T基因型A/A频率10(19.2%),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7);H-Y≥3组等位基因A频率为122(35.5%),H-Y≤2.5组等位基因A频率为38(36.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6).H-Y≥3组与H-Y≤2.5组A53T基因型A/A、等位基因A频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0.841).结论 中国人群中A53T基因多态性为帕金森病发病的易感因素,但其与散发性PD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
-
表观弥散系数对多发性硬化病灶分期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病灶分期的价值.方法 收集29例临床确诊为MS并接受颅脑MRI检查的患者,选取其中137个病灶,根据病灶有无强化及强化方式、病灶(形态、大小、信号)是否变化将病灶分为结节状强化病灶、环形强化病灶(包括弧形强化病灶)、不稳定的无强化病灶、稳定的无强化病灶4组,分别测量各组病灶的ADC值.结果 结节状强化病灶、环形强化病灶、不稳定的无强化病灶、稳定的无强化病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90.22±14.29) ×10-5· m2· s-1、(105.66±9.92)×10-5· m2· s-1、(136.80±20.31) ×10-5· m2·s-1、(127.46±13.65)×10-5·m2·s-1.不稳定的无强化病灶与稳定的无强化病灶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任意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可以从微观水平反映MS不同类型病灶之间的差异,为MS病灶分期提供依据.
-
正念行为训练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正念行为训练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65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实验组(n=33),对照组给予手法康复,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念行为训练.治疗前后采用巴式指数(BI)、疾病不确定感量表(IUS)、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SQ)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评测两组患者自理能力、应对方式、疾病不确定感和正念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MCSQ、IUS及M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Barthel评分[(72.4±1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9±10.1)分]、IUS评分变化[(69.3±9.3)分]优于对照组[(86.9±7.2)分];MCSQ及MAAS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Barthel评分>60分17例,实验组Barthel评分>60分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5,P<0.05).结论 正念行为训练可减轻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促使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功能康复.
-
维吾尔族与汉族抑郁症人格特征多维度比较
目的 比较维吾尔族与汉族人格差异及对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抑郁症患者:维吾尔族44例,汉族73例,及汉族正常对照组41名.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16PF)进行测查.结果 MMPI维族抑郁症组F、Hs、D、Hy、Mf、Pt、Pa和Sc的T分均值高于70分,汉族抑郁症组Hs、D、Hy和Pa的T分均值高于70分.维族抑郁症组与汉族抑郁症组比较只有F[(76.98± 16.01)分vs(67.16± 13.51)分,P<0.01]、Pt[(72.09± 14.22)分 vs(66.82±11.12)分,P<0.05]和Sc[(73.43± 13.02)分 vs (68.62±11.14)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7个量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汉族抑郁症组与汉族正常对照组除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9个量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PQ维族抑郁症组与汉族抑郁症组比较: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和掩饰性4个量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汉族抑郁症组与汉族正常对照组比较,4个量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12± 13.01)分vs(45.32±11.42)分;(42.70± 10.59)分vs(47.11±10.88)分;(66.98±6.85)分vs (54.10±9.15)分;(43.15±10.85)分vs(52.95±8.16)分,均P<0.01].16PF维族抑郁症组与汉族抑郁症组比较,仅智慧性B(P<0.01)、独立性Q2 (P< 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人格维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抑郁症组与汉族正常对照组比较,在乐群性A、稳定性C、兴奋性D、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Ⅰ、怀疑性L、忧虑性O、自律性Q3、紧张性Q4(均P<0.01)和实验性Q1(P<0.05)两组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智慧性B,恃强性E,幻想性M,世故性N,独立性Q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抑郁症的人格模型在维汉民族之间具有跨民族文化的一致性,而与正常人存在多维度的差异.提示维汉抑郁症可能存在共同的特征性的病理性人格模型.维汉民族之间民族文化和个性的差异带来的是维汉民族个性的多样性,并不构成维汉抑郁症的病理性人格基础.
-
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内部成分分析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的前瞻记忆任务完成情况,利用多项式加工树(multinomial processing tree,MPT)模型分析并探究不同被试在完成前瞻记忆任务内部认知情况及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记忆的具体成分.方法 选取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7例神经心理学背景相匹配的正常被试,通过颜色匹配任务,对两组被试的前瞻记忆能力进行测查,利用MPT模型对前瞻记忆的内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前瞻记忆成绩为(21.83±2.46)%,(38.8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进行中任务成绩为(75.88±0.43)%,(71.44±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正常人[(2.34±1.41)s,(1.81±1.1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4,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瞻成分参数显著低于正常人(0.82 vs 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2(1)=9.56,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回溯成分参数显著高于正常人(0.54 vs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2(1)14.17,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前瞻记忆的前瞻成分低于正常对照,从而降低了其前瞻记忆成绩.
-
抑郁症患者、社会公众、精神科医护人员对抑郁症人群的刻板印象研究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社会公众、精神科医护人员对抑郁症人群的外显、内隐刻板印象特征.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抑郁症患者61人,社会公众55人,精神科医护人员56人,所有被试均接受关于抑郁症人群的外显刻板印象与内隐刻板印象的测验.结果 抑郁症患者、社会公众、精神科医护人员在积极外显刻板印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31±1.60)分,(2.43±1.55)分,(3.12±1.58)分,F=23.22,P=0.00],LSD多重比较显示抑郁症患者组与精神科医护人员组、社会公众组与精神科医护人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被试在消极外显刻板印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09±2.22)分,(3.97±2.01)分,(3.23±1.64)分,F=30.16, P=0.00],LSD多重比较显示抑郁症患者组与精神科医护人员组、社会公众组与精神科医护人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被试在内隐刻板印象的IAT测量上均为负数,三组被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P=0.12).结论 抑郁症患者、社会公众、精神科医护人员对抑郁症人群均表现出消极的内隐刻板印象,但仅精神科医护人员对抑郁症人群表现出积极的外显刻板印象.
-
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认知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方法 对52名双相抑郁患者、67名单相抑郁患者、49名双相抑郁患者的一级亲属、59名单相抑郁患者的一级亲属、97名正常对照组进行知识、算术、数字符号、数字广度、木块拼图、视觉记忆、逻辑记忆、Stroop色词命名测验(包括颜色干扰测验和字义干扰测验)、连线测验(包括A、B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 双相抑郁患者和单相抑郁患者在数字符号、木块拼图、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即刻视觉记忆、延迟视觉记忆、连线测验B、WCST正确分类数上明显差于正常组(均P<0.01).双相抑郁患者WCST正确分类数低于单相抑郁患者组[(3.02±1.96)个、(4.40±1.13)个,P<0.01],双相抑郁患者一级亲属组WCST正确分类数低于正常组[(4.32±1.66)个、(5.15±1.27)个,P<0.05].结论 双相抑郁患者和单相抑郁患者在持续注意、视觉空间概念、视觉记忆、言语记忆、执行功能上存在类似的认知功能受损模式,前者比后者在执行功能受损上更为严重.
-
哌醋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前后DRD4和DAT1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患儿服用哌醋甲酯前后外周血中多巴胺转运体基因(dopamine transporter gene/solute carrier family 6,member3,DATl/SLC6A3)和多巴胺D4受体基因(dopamine receptor D4,DRD4)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其与症状严重程度、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共纳入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 ADHD诊断标准的6~15岁首诊的ADHD患儿45例,进行6周哌醋甲酯药物系统滴定,采用ADHD症状分级父母评定量表(ADHD rating scale-Ⅳ Home Version,ADHD-RS-Ⅳbome version)、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视觉注意力持续操作测验(visual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ask, VCPT)进行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评定.采用试剂盒提取样本血总RNA并进行逆转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测定两目的基因服药前后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ADHD患儿DRD4服药后的mRNA相对表达量(0.23±0.23)高于服药前(0.16±0.18) (P=0.041),而DAT1服药前的mRNA相对表达量(0.43±0.40)与服药后(0.39±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间两目的基因服药前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药前后mRNA表达变化倍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DRD4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CPT错判T分呈正相关(r=0.424, P=0.025),而与ADHD-RS-Ⅳ总分、WCST概念化水平、CPT漏判T分及反应时间T分均无统计学线性相关关系;基线DAT1 mRNA相对表达量与ADHD-RS-Ⅳ总分、WCST概念化水平和CPT成绩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本研究初步提示服用哌醋甲酯后ADHD患儿DRD4基因功能可能有提高.同时,该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与ADHD患儿冲动症状有关,因此,DRD4基因mRNA表达可能可作为ADHD诊断和疗效评价的生物学标记.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阈上和阈下N-back任务研究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不同阈值的工作记忆.方法 研究采用35例ADHD儿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33名健康儿童;采用不同反应时的N-back任务测量工作记忆.结果 ADHD组在阈下2-back任务中的错误数[(4.49±1.20)次]显著高于对照组[(3.79±1.1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9,P=0.017).ADHD组在阈下1-back任务的错误数及2-back任务反应时[(4.77±1.09)次;(1 447.49±271.35) ms]均差于阈上刺激[(3.09±1.63)次;(1 315.48±229.63)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5,P=0.000;t=-2.281,P=0.029),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D儿童工作记忆功能存在损伤.
-
酒依赖患者反应抑制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目的 探讨酒依赖(alcohol dependence,AD)患者的反应抑制功能及其GO/NOGO范式的电生理改变,为酒依赖执行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51例AD患者和2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GO/NOGO范式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测试,分析此范式下行为学变化及ERP-N1、N2、P3波潜伏期、波幅.AD患者在戒断不同时点(4,9,13周)进行ERP记录和执行功能测试.结果 行为学上,AD患者正确反应数[(29.18±3.03)个]下降,错误数[(5.16±3.77)个]增多,与对照组[(32.35±2.58)个,(3.19±1.84)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RP在GO/NOGO二任务下的N1成分及GO任务的P3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O/NOGO任务下,AD组N2[(3.48±2.21)μV,(4.49±3.00) μV]、P3[(3.47±2.31) μV,(3.92±4.09) μV]波幅降低,N2潜伏期[(256.30±31.62)ms,(256.09±33.77) ms]延长,P3潜伏期[(355.33±25.96) ms]在NOGO任务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主效应在N2、P3成分均显著(P=0.000),任务主效应在N2波幅、P3潜伏期显著(P<0.05),组别×任务交互作用只在P3潜伏期显著(P<0.01).AD患者戒断不同时点ERP无明显改变,执行功能在戒断1周时差,后渐恢复至戒断前水平.结论 AD患者存在反应抑制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对冲突监控和执行前运动程序进行抑制、调整的能力减弱,短期戒断期间ERP及执行功能改善不佳,GO/NOGO任务ERP能完整反映AD患者反应抑制过程的神经电生理变化.
-
青年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职业幸福感是指在职业情境中人们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包括情感幸福感和认知幸福感两个方面的内容[1].幸福感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国内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于医务人员尤其是青年医务人员的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少有报道.青年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行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其对职业的热衷和幸福感受直接影响着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影响医患关系[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三级医院青年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了解当前青年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青年医务人员幸福感以及青年医务人员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
视听整合持续性操作测试在中国的适用性:基于临床和学校样本的评估结果
目的 以临床和学校样本为对照,探索视听整合持续性操作测试(IVA-CPT)中文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评估效用.方法 将112名被试分成4组,即临床被试与临床控制组,学校被试与学校控制组,对各组被试采用IVA-CPT施测并比较测验结果.结果 ①学校被试的IVA-CPT综合商数和注意力商数得分与成人ADHD自评量表(ASRS)注意缺陷得分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r=-0.277,P<0.05);临床被试的DSM-Ⅳ注意缺陷维度得分与IVA-CPT综合注意商数呈显著负相关(r=-0.423,P<0.05),多动冲动维度得分与IVA-CPT综合注意商数、综合控制商数成显著负相关(r=-0.480,P<0.01;r=-0.452,P<0.01).②IVA-CPT和综合评估在总体被试、临床被试和学校被试的评估结果都存在较好的一致性.以综合评估为参照,IVA-CPT在学校被试和临床被试中评估ADHD的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漏诊率和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96,P>0.05).③对随机抽取的25人进行IVA-CPT重测后发现,IVA-CPT中的6个综合商数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 IVA-CPT在临床样本和学校样本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和稳定性,可用作临床评估ADHD和在普通人群中评估ADHD的辅助诊断工具.
-
老龄化期望水平对老年人休闲时间身体活动的影响
目的 分析老龄化期望水平与老年人休闲时间身体活动的关系.方法 利用Godin活动问卷、老龄化期望量表(ERA-12)、世界卫生组织失能评定量表WHO-DAS 2.0版、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8)、老年抑郁量表(GDS-5)对550例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仅有16.0%的老年人休闲时间身体活动满足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标准;在依次调整社会学特征、精神功能状况及躯体功能等混杂变量后,认知功能期望在模型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24,95% CI=1.005~ 1.043;OR=1.024,95% CI=1.005~1.043;OR=1.029,95% CI=1.009~ 1.050),而躯体健康期望、精神健康期望在调整的三个模型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数老年人休闲时间身体活动与WHO推荐标准仍有差距;老龄化期望水平对于老年人休闲时间身体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认知功能期望方面,改善认知功能期望对于老年人休闲时间身体活动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
大学生不确定性忍受力在神经质人格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
自杀行为给个体、家庭和公共卫生系统带来重大挑战[1.大学生近1年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57.4%,近1月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8.2%[2],自杀意念发生率偏高.神经质人格对自杀意念、或如抑郁等相关因素有重要影响[1,3-4].刘国华等[5]研究发现,神经质人格可以正向预测自杀的可能性.而不确定性忍受力则是神经质人格和抑郁、焦虑等的重要中介因素[6-8].Carleton将不确定性忍受力定义为一种认知偏见即个体忽视负性事件发生的真正概率而认为负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可以接受的以及具有威胁性的[9].神经质人格与不确定性忍受力水平低将易导致不稳定的负性情绪和认知状态,从而可能会增加个体采取自杀行为的可能性.综上,本研究中关注不确定性忍受力在神经质人格与自杀意念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关键词: -
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与抑郁、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了解生命意义感在抑郁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作用.方法 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生命意义感量表(PIL)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 688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自杀意念与抑郁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2, P<0.01;r=0.3,P<0.01),与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4,P<0.01;r=-0.37,P<0.01);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同无自杀意念大学生相比,抑郁得分更高[(48.04±8.13)vs(44.56±7.12),P<0.01],生命意义感得分更低[(98.39±12.68)vs(105.78±11.76),P<0.01];生命意义感在抑郁与自杀意念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与抑郁、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密切,生命意义感在抑郁与自杀意念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
溴氰菊酯对小鼠学习记忆及γ-氨基丁酸A受体α1和γ2亚单位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溴氰菊酯(deltamethrin,DM)亚慢性染毒对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 α1和γ2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雌性昆明小鼠60只,分为溶剂对照组、低剂量染毒组、中剂量染毒组和高剂量染毒组,每组5只小鼠.后3组通过灌胃连续染毒60 d.采用旷场试验评价小鼠的自发活动和探索行为;RQ-PCR技术检测海马组织中GABAA受体α1和γ2亚单位mRNA的表达.结果 DM亚慢性染毒后,中剂量组中心区运动距离为(555.1± 12.80) cm,高剂量组中心区运动距离为(516.4±11.88) cm,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327.3± 117.8)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小鼠边缘区站立次数(27.9±9.9)次(F=4.117,P=0.010)和总的运动距离(3789.2±443.5) cm(F=2.914,P=0.04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边缘区站立次数(15.1±8.9)次和总运动距离(3211.3±379.8)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中GABAA受体α1亚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08,P=0.001);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中GABAA受体γ2亚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其他三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738,P=0.002).结论 DM亚慢性染毒可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和探索行为,并抑制海马组织中GABAA受体α1和γ2亚基因mRNA的表达.
-
丹参多酚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大鼠神经功能及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对糖尿病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恢复的影响及其对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和线栓法制作糖尿病脑损伤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多酚酸高低剂量(21 mg·kg-1、10.5 mg·kg-1)组及依达拉奉(6 mg·kg-1)组,分别于缺血后3h给予生理盐水或药物尾静脉注射,此后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治疗期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末次给药2h后取脑组织,检测缺血侧脑组织中MAP2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损伤14 d后,神经功能[(1.850±0.457)分]障碍明显,丹酚酸多酚治疗后神经功能[(1.581±0.314)分,(1.345±0.425)分]与模型组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脑损伤2周,缺血侧海马CA1区和缺血半暗区脑组织MAP2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是(0.743±0.250,0.561±0.224),丹参多酚酸治疗后MAP2在缺血侧海马CA1区表达量(0.781±0.420,0.851±0.136),缺血半暗区表达量(0.753±0.235,1.203±0.326),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RT-PCR检测缺血侧海马和缺血半暗区脑组织中MAP2 mRNA的表达,与免疫组化结果相比均有增多的趋势.结论 丹参多酚酸对糖尿病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脑组织中MAP2的表达有关.
-
纳洛酮对吗啡成瘾大鼠海马脑电功率谱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Nx)对吗啡成瘾大鼠海马脑电功率谱的影响.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盐水组(n=10)和吗啡戒断组(n=10),经8d生理盐水(1 ml/kg)、盐酸吗啡(10 mg/kg)交替皮下注射后建立躯体依赖模型,然后经盐酸纳洛酮(Nx,5 mg/kg)腹腔注射观察其成断反应;另取大鼠20只,分为盐水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组(n=10)和吗啡CPP组(n=10),经8d盐水、吗啡交替注射训练建立CPP模型,然后经麻醉后注射Nx,记录Nx注射前后的背侧海马脑电,并分析功率谱数据.结果 (1)与盐水戒断组比较,Nx使吗啡戒断组的戒断分数显著增加[(22.69±3.59)分vs (84.90±13.40)分,P<0.01];(2)吗啡CPP组测试期CPP分数[(80.69±14.96)分]相较自身基础值[(45.29±15.79)分]和盐水CPP组测试期分数[(41.84±12.47)分]均显著增加(P<0.01);(3)Nx使吗啡CPP组的海马EEG功率谱δ频段功率[(81.80±30.91) mV2·Hz]较自身基线[(112.49±39.43) mV2·Hz)]、γ频段功率[(25.35±11.20) mV2·Hz]较自身基线[(28.71±13.06) mV2·Hz]均可逆性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x可降低吗啡成瘾大鼠海马脑电功率谱δ频段和γ频段功率.
-
Apelin-13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及脑内YAP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侧脑室注射Apelin-13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缺损程度及脑内(Yes-associated protein,Y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Apelin-13干预组,每组3只大鼠.给予大鼠禁食禁水12 h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h,再灌注24 h,Apelin-13干预组于再灌注后经侧脑室注射Apelin-13.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行为学评定,取材进行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各部位YAP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2.67±0.33)分],Apelin-13干预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1.67±0.33)分]有所降低,症状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体积减小[(30.60± 1.42)% vs (23.70±2.20)%,P<0.05],脑组织各部位YAP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elin-13通过调节YAP的表达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
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青春期脑内胶质细胞及白质的变化
目的 探讨青春期免疫反应在孕期感染聚肌胞苷酸(Polyriboinosinic-polyribocytidilic acid,PolyI:C)所致子代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和对脑白质的影响.方法 育种获得孕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和对照组(n=5),分别于孕9d给予尾静脉注射10 mg/kg poly(I:C)和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模型组(n=9)和对照组(n=7)仔鼠于6周龄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额叶和海马的变化,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法观察脑白质变化;另选取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10)仔鼠于8周龄时进行行为学评估.结果 模型组仔鼠成年早期前脉冲抑制实验中模型组的PP2、PP4和PP8均分别小于对照组(P<0.01);被动规避实验中模型组的T1大于对照组,T小于对照组(P<0.01);青春期时模型组仔鼠额叶和海马的小胶质细胞数量[(264±33)个/mm2,(271±38)个/mm2]较对照组[(140±29)个/mm2,(169±37)个/mm2]明显升高,伴有显著形态学变化(P<0.01),额叶和海马的星形胶质细胞蛋白表达的光密度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青春期模型组仔鼠胼胝体部位光密度值(0.29±0.02)较对照组(0.33±0.03)低(P<0.01).结论 孕期感染poly(I:C)致子代大鼠模型成年期有明显的类精神分裂症样行为,子代青春期大鼠脑内存在小胶质细胞活化以及脑白质脱髓鞘的变化,进一步为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中神经炎性反应和脑白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
催产素对大鼠应激模型母性攻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的催产素对于Wistar孕鼠应激模型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孕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A、B、C)与对照组(D),每组10只;其中,A、B、C三组每次强迫游泳应激前分别经腹腔给予0.3 mg/kg、1.0 mg/kg、2.0 mg/kg的催产素,D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待分娩第3天均进行母性攻击行为测试,主要观察母鼠的攻击总数、撕咬次数、攀压次数、攻击潜伏期、攻击持续时间等项目,比较各组攻击行为的差异,并用高架十字迷宫对各组大鼠在开臂、闭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与D组在攻击持续时间和潜伏期方面有差异统计学意义[(147.60±23.92)s、(79.70±9.88)s,P<0.05],其他项目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除攻击总数(P>0.05)外其他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3.10±0.87)次、(13.60±5.14)次、(91.30±9.74)s、(167.20±30.02)s,P<0.01];C组与D组各指标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6.40±1.34)次、(15.10±4.35)次、(23.70±3.46)次、(49.80±5.53)s、(215.60±39.55)s,P<0.01];A组与B组各指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除攀压次数(P>0.05),其他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架十字迷宫中,A组进入开臂次数百分率和进入开臂时间百分率较D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百分率数值分别为0.47±0.13、0.13±0.05,P<0.01),B组与D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进入开臂时间百分率中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催产素可正性调节应激对母性攻击行为的影响,改善母仔亲密性,且催产素在此过程中具有剂量依从性.
-
氟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考察氟西汀及艾司西酞普兰不同的使用时程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2组,每组8只:(1)M1组:正常对照1周;(2)M2组:CUMS+生理盐水1周;(3)M3组:CUMS+氟西汀1周;(4)M4组:CUMS+艾司西酞普兰1周;(5)M5组:正常对照2周;(6)M6组:CUMS+生理盐水2周;(7) M7:CUMS+氟西汀2周;(8)M8组:CUMS+艾司西酞普兰2周;(9)M9组:正常对照3周;(10)M10组:CUMS+生理盐水3周;(11)M11组:CUMS+氟西汀3周;(12)M12组:CUMS+艾司西酞普兰3周.造模后M2、M6、M10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3、M7、M11组大鼠腹腔注射氟西汀,M4、M8、M12组大鼠腹腔注射艾司西酞普兰.1周后,M1、M2、M3、M4组大鼠行旷场实验及糖水偏好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DNF基因表达.2周后,M5、M6、M7、M8组行相同操作.3周后,M9、M10、M11、M12组行相同操作.结果在旷场实验中,M1组[(3925.70± 322.32)cm]与M3组[(1841.85±786.33) cm],M6组[(1820.31±296.00) cm]与M8组[(4002.72±1447.19)cm],M10组[(1961.66±919.16) cm]与M11组[(3741.72±1064.46) cm]、M10组[(1961.66±919.16) cm]与M12组[(4280.43± 1187.05) cm]间10 min总行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水偏好实验中,M2组[(56.23±7.49)%]与M4组[(70.55±4.96)%],M6组[(60.22±8.81)%]与M8组[(75.08±4.15)%],M10组[(60.26±7.20)%]与M11组[(73.88±7.73)%]、M10组[(60.26±7.20)%]与M12组[(73.52±7.58)%]间糖水偏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组(0.66±0.14)与M4组(1.15±0.20),M10组(0.90±0.15)与M11组(1.22±0.09)、M10组(0.90±0.15)与M12组(1.48±0.20)间BDNF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使用3周后均能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并提高海马中BDNFmRNA的表达.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起效时间更快,可能与BDNFmRNA的表达快速增高有关.
-
新兵训练倦怠自评问卷的初步编制
目的 初步编制新兵训练倦怠自评问卷并检验其信度、效度.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分别选取新疆某部新兵360名(第.1次测试)、420名(第2次测试)进行测试.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测新兵训练倦怠自评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正式问卷包含13个条目,三个维度.一个维度(身心耗竭、训练疏离、低成就感)解释了总变异的61.599%.总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为0.837,各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75 ~ 0.807;总问卷折半信度为0.817,各个因子的折半相关系数0.758~0.793.维度间系数0.267~0.569(P< 0.01),各维度与问卷总分间系数0.671 ~ 0.857 (P< 0.01).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一阶三因素模型(GFI=0.935、AGFI=0.902、NFI=0.907、CFI=0.936、IFI=0.935、RM-SEA=0.050)拟合效果比较理想.总问卷及维度与心理应激呈显著正相关(r=-0.215 ~-0.313,P<0.01),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319~0.602,P<0.01).结论 自编新兵训练倦怠自评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新兵训练倦怠研究的测查.
-
感染负荷对认知功能的损害作用及机制
目的 综述感染负荷对认知功能的损害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认知障碍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在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等数据库,以"感染负荷"、"认知"等为主要关键词,检索近年来关于以下三方面的文献:感染负荷的定义,感染负荷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 共检索文献342篇,纳入分析42篇,主要结果显示感染负荷的定义尚存争议;感染负荷与认知障碍的相关关系目前被较多研究所证实;二者相关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结论 感染负荷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炎症损伤、血管损伤、神经毒性为其中主要的作用机制.
-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与认知功能损害
目的 综述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对儿童认知损害的特征、机制及相关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检索时间2002~2014年.检索数据库为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词为:自由词:睡眠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认知(cognitive);主题词:睡眠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神经行为表现(neurobehavioral manifestations)、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影像(image)、睡眠暂停综合征/流行病学(sleep apnea syndromes/epidemiology).结果 终纳入外文文献52篇,中文文献1篇,相对国内文献较少,文献主要为对比研究、临床试验、评估性研究、控制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试验、多中心研究文章.结论 有关SDB引起认知损害特征、发病机理及相关脑功能改变的特征及定位,目前仍缺乏充分的研究,特别是儿童.临床评估认知损害多采用量表,仍缺乏相应的定量指标.临床如何做到早期诊断、量化评估其认知功能,探索认知损害的分子机制及脑功能的损害与定位研究,均是临床需解决的问题.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3 04 |
1998 |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