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 중화안시광학여시각과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845X
  • 国内刊号: 11-59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108
  • 曾用名: 眼视光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瞿佳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两种结膜松弛症诊断与分级标准对老年人群患病率的调查

    作者:韩竹梅;张兴儒;周欢明;刘斌;李青松;邹海东;张振永;项敏泓;王晗敏

    目的 研究两种结膜松弛症(CCh)诊断与分级标准对老年人群患病率诊断的差异.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抽取桂杨园居委会为调查点,对其中≥60岁老年人进行调查,询问病史,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部检查,分别根据H(o)h和Zhang的两种不同诊断和分级标准进行诊断并确立CCh的等级.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试验,并保证调查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拟调查250人,实际调查246人,受检率为98.4%.其中,根据H(o)h的标准确诊为CCh 193例(377眼),患病率78.4%,各年龄段CCh患病眼数比例:60~65岁69.3%,66~70岁72.1%,71~75岁76.0%,76~80岁82.1%,81~85岁89.3%,≥86岁100%.根据Zhang的标准确诊为CCh 96例(191眼),患病率39.0%,各年龄段CCh患病眼数比例:60~65岁31.6%,66~70岁36.5%,71~75岁42.3%,76~80岁42.9%,81~85岁44.6%.两种CCh诊断与分级标准所得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91,P<0.01).两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结论 分别采用H(o)h和Zhang的CCh诊断与分级标准调查发现,H(o)h所得患病率明显高于Zhang的患病率.H(o)h的结膜松弛症诊断与分级标准过于宽泛,Zhang的CCh诊断与分级标准更贴近临床应用.

  • 一种同视机不等像检查图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康峥;高祥璐;张艳龙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同视机的不等像检测画片,并检验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 前瞻性重复测量设计实验研究.根据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原理设计两张同视机不等像测量画片,用来检测主观不等像值.通过比较实际测量的不等像和无焦放大镜诱导的不等像理论来研究该画片的可靠性,比较间隔24 h的两次测量结果来研究该画片的可重复性.实验数据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和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次测量结果总的回归系数0.908,比理论值l低;两次测量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同视机不等像检查图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但其在临床中的检验效果,还需要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小学生眼球生物学参数和近视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王风磊;肖林;尹金淑;刘鹏飞;张拓红

    目的 对比2009年和2010年不同年级小学生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变化,比较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AUCR)大于3的人数在不同年级中所占比例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调查研究.选择2009年北京市羊坊店学区全部小学的一、四年级学生,跟踪检测2年.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远视力,采用IOL Master测量眼球生物学参数.取右眼测量值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及卡方检验.结果 2009年检测小学生2970例,一年级组1282例,年龄(6.44±0.52)岁;四年级组1688例,年龄(9.25±0.46)岁.2010年检测小学生2179例,2个年级分别为1210例[年龄(7.44±0.51)岁]和969例[年龄(10.25±0.48)岁].这2个年级组学生在1年内,远视力变差(t=-15.54、-10.50,P<0.01),眼轴变长(t=24.21、25.84,P<0.01),眼轴/角膜曲率半径(AL/CR)变大(t=11.58、9.7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屈光力、角膜散光和角膜曲率半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年级组内的女生与男生相比,都具有较短的眼轴、较小的角膜曲率半径和较小的角膜屈光力(P均<0.01),视力和其他眼球生物学参数表现出部分差异.四年级组2009年和2010年AL/CR>3人数的比例高于一年级组(x2=489.7、319.9,P<0.01).2010年2个年级组AL/CR>3人数的比例高于2009年(x2=140.2、40.1,P<0.01).结论 小学生的视力和眼球生物学参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年龄越大,存在近视患病危险因素的人数比例越大,近视患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分析AL/CR>3人数的比例作为评估群体近视患病危险性的筛查指标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推广.

  • LASIK术后早期应用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韶晖;何宏;丁辉;吴君舒;钟兴武

    目的 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早期应用硅水凝胶材质的角膜接触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25例近视患者(50眼)在LASIK术毕时随机选一眼给予PureVision角膜接触镜,并于术后第1天取出,观察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量、主观症状评分以及术后角膜瓣并发症.戴镜眼和未戴镜眼之间以及两眼各自分别进行上述时间点不同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分析.多个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双眼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角膜瓣并发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戴镜眼在术后1d(Z=-3.00,P<0.01)、1周(Z=-2.32,P<0.05)FL评分比未戴镜眼低;但与术前相比,戴镜眼和未戴镜眼在术后1 d(Z=4.80,P<0.0125;Z=6.20,P<0.0125)、1周(Z=3.25,P<0.0125;Z=4.26,P<0.0125)都比术前有所升高.戴镜眼在术后1d(t=2.40,P<0.05)、1周(t=2.09,P<0.05)BUT比未戴镜眼延长,两眼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比术前缩短(F=3.12,P<0.05;F=4.05,P<0.05).戴镜眼与未戴镜眼基础泪液分泌量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眼均比术前减少(F=4.64,P<O.05;F=5.77,P<0.05).主观症状戴镜眼在术后1d比未戴镜眼轻(Z=2.15,P<0.05),两眼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比术前加重(Z=2.92、2.66、2.28、2.46,P<0.0125;Z=4.00、3.39、2.88、3.07,P<0.0125).两眼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未发现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结论 LASIK术后早期配戴硅水凝胶材质的角膜接触镜可以有效减轻早期眼表角膜的损伤、促进泪膜的稳定、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但并不能缩短由于LASIK手术本身所带来的眼表泪液动力学改变的持续时间和症状的持续时间.

  • 显然验光与不同瞳孔直径下波前像差验光的比较

    作者:左彤;杨晓艳;方利华;耿维莉;金颖

    目的 采用波前像差仪进行客观验光,比较分析显然验光与不同瞳孔直径下含有不同高阶成分的波前像差验光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1例(62眼),利用基于Hartmann-Shack原理的波前传感系统进行波前像差测量,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不同瞳孔直径下仅有离焦的屈光度,包含离焦及球差的屈光度和含有离焦、球差及二级球差的屈光度,并应用Friedman检验分析临床显然验光与这些波前像差验光屈光度的关系.结果 2、3、4、5、6 mm直径瞳孔下的波前客观屈光度分别与临床显然验光屈光度比较,仅含有离焦时的屈光度差异小,球镜度差异的中位数分别为-0.540、-0.473、-0.422、-0.407 、-0.290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9.29,P<0.01);柱镜度差异的中位数分别为0.193、0.142、0.119、0.078、0.065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25,P<0.01);平均散光轴差异的中位数分别为-2.41、-2.89、-3.03、-1.94、-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42,P>0.05).含有高阶成分的屈光度与临床显然验光差异较大.结论 由波前像差计算得到的屈光度与瞳孔直径和高阶像差参与的多少有关.纳入较高阶球差后等效屈光度降低,较大瞳孔直径下无高阶像差参与的波前屈光度与临床显然验光较接近.波前验光散光轴向与主觉验光较接近.

  • 光学诱导散光对视觉信号传导及皮层反应的影响

    作者:解来青;徐国旭;赵堪兴

    目的 研究光学诱导不同程度散光产生的视觉信号对皮层反应时间及强度的影响;研究散光是否可导致视觉信号传导时程异常,观察视觉信号传导时间及视皮层反应强度与散光程度的量化关系.方法 完全随机设计研究.对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的被检者眼前依次放置0~5 D度数正柱镜片诱导不同程度散光.每一实验镜片条件下行单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记录P100振幅和潜伏期.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当采用较低空间频率的刺激时(60’棋盘格刺激),P100潜伏期随散光程度的增加变化不显著,无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0,P>0.05),P100振幅随散光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F=3.947,P<0.01;r=-0.470,P<0.01);当采用较高空间频率刺激时(15’棋盘格刺激),P100潜伏期随散光程度的增加而延长(F=10.850,P<0.01;r=0.647,P<0.01),P100振幅亦随散光程度增加而逐渐降低(F=14.280,P<0.01;r=-0.699,P<0.01).结论 成像于视网膜上的物像引起视觉中枢反应的时间和强度与视网膜物像的清晰度和空间频率密切相关,高空间频率的清晰物像引起视觉环路上的神经元发生反应较早较强;低空间频率的物像在清晰度下降时虽有皮层神经元反应强度的下降,但反应时间无明显延长.

  • 伴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假性剥脱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菲;叶剑;郑登易

    假性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 syndrome,ES)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的广泛的眼基底膜疾病,以灰白或蓝白色碎屑物沉积于眼前节组织为特征,常并发白内障和青光眼.国内对其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但合并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的ES罕见.2010年12月我们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刘姝林;陈有信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与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表现较为相似,但二者在流行病学特点、预后及治疗反应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进一步提供了其病变的立体影像.临床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可以采用激光光凝、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动力治疗、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注射、激素注射等治疗措施,疗效不一.现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诊断、治疗进展及预后做一综述.

  • 瞳孔成形术对虹膜裂伤患者视力的影响

    作者:曲超;樊映川;吴峥峥;丘希忠;黎静;林伟

    目的 探讨虹膜裂伤的整形技巧,并观察瞳孔成形术手术前后视力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就诊的各种虹膜损伤15例(15眼),对患者实施瞳孔成形术,其中裂伤修补8例,离断修补4例,角膜荷包缝合3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瞳孔和畏光感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患者术前瞳孔直径为(5.33±1.93)mm,术后缩小为(3.15±0.5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P<0.01);术前矫正视力为4.70±0.23,术后提高到4.8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P<0.01);术后畏光感明显减轻(t=3.90,P<0.05).结论 瞳孔成形术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畏光感,提高视力;经角膜荷包缝合是矫正外伤性瞳孔强直的一种有效方法.

  • 适宜中国国情的角膜移植技术的挑战和创新

    作者:陈蔚

    角膜盲是我国仅次于白内障的致盲性疾病,角膜供体材料匮乏造成角膜盲患者绝对数量仍在逐年上升.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严重的感染性角膜炎、热烧伤、化学伤和各种眼内手术引起的大泡性角膜病仍然是我国角膜移植的主要适应证.我国角膜盲的防盲面临着患者病情重、依从性差、可支付能力低和角膜供体材料严重缺乏的多重挑战.近年来,我国的角膜专科医师根据特殊的国情,发展和创新了一系列深板层移植、内皮移植、人工角膜移植和组织工程角膜异种移植的新技术,从技术层面显著提高了供体角膜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高危移植的排斥反应.然而,由于角膜供体材料极其缺乏的瓶颈依旧,能掌握当代角膜移植新技术的角膜专科医师数量稀少,目前推动角膜捐献的立法工作和深入组织工程异种角膜材料学研究、加强国际间眼库合作迫在眉睫,适宜国情的角膜移植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 联合或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的结膜瓣移植治疗巩膜坏死

    作者:高华;孙秀丽;贾艳妮;李素霞;史伟云

    目的 介绍结膜瓣移植治疗眼部烧伤和眼科手术后巩膜缺血坏死的手术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共13例眼部烧伤和眼科手术后巩膜缺血坏死、溶解的患者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了结膜瓣移植,其中碱烧伤4例,热烧伤6例,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巩膜坏死3例.对所有患者行带蒂结膜瓣转位或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其中4例行单纯结膜瓣移植,2例联合部分板层角膜移植(LK)术,6例联合羊膜移植(AMT)术,1例联合LK和AMT术.随诊3~24个月,对手术后巩膜坏死和结膜瓣存活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移植的结膜瓣1周内血运差、色苍白,1周后逐渐出现充血表现,2周拆除结膜瓣缝线后充血症状逐渐减轻.13例患者结膜瓣均愈合良好,巩膜坏死控制.至后一次随访,2例角膜透明,3例角膜植片透明,l例角膜斑翳,7例角膜血管化.结论 结膜瓣移植(或联合LK和AMT)治疗眼部烧伤和眼科手术后巩膜坏死在临床上安全有效,能够较好地解决巩膜穿孔的风险,为后续治疗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眼部环境.

  • 自体角膜为载体Boston人工角膜治疗复杂性角膜盲

    作者:王丽强;黄一飞;宫玉波;田磊;王群;杜改萍;杨菁华;陈兵

    目的 评价复杂性角膜混浊患者使用自体角膜做载体的Boston Ⅰ型人工角膜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10例角膜盲患者(10眼),术眼病变严重,经至少2名以上国内著名角膜病专家会诊,无法通过角膜移植复明.其中严重碱烧伤7眼,爆炸伤1眼,角膜内皮失代偿多次角膜移植失败1眼,双眼病毒性角膜炎角膜严重血管化1眼.其中9例为双眼盲.术前视力光感或手动.所有病例均一期完成手术,术中使用8.0 mm或8.5 mm环钻钻取患者角膜,用患者混浊病变的角膜为载体,安装Boston人工角膜.形成患者角膜-人工角膜复合体,复合体作为植片如传统角膜移植实行角膜植床和植片缝合固定,术中常规行晶状体摘除术.结果 术后观察1~ 12个月,平均(5.7±3.8)个月,除1眼视力光感外,其余裸眼视力为0.1~0.8.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植床出血入玻璃体腔2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人工角膜后膜4例.所有术眼均无术后漏水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角膜特别适合于穿透性角膜移植难于成功的角膜盲患者,而且是目前对严重角膜瘢痕血管化、眼睑或泪液功能不良患者有效的复明手段.我国角膜供体严重匮乏,用自体角膜为载体可作为部分Boston Ⅰ型人工角膜植入手术的可行方案.

  • 个体化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

    作者:袁进;黄薇岚;林晓蕾;周世有;黄挺;王智崇;陈家祺

    目的 探讨依据蚕蚀性角膜溃疡病变形态施行不同形状的个体化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中山眼科中心确诊的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26例(31眼),根据溃疡累及周边部角膜范围和形态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分为新月形板层角膜移植组(14眼)、D形板层角膜移植组(7眼)、指环型板层角膜移植组(3眼)和全板层角膜移植组(7眼).术后随访6~36个月,评价患者术后视力、植片透明性、角膜散光变化规律以及并发症发生种类.结果 术后6个月佳矫正视力为0.3~0.5的患者中,新月形板层角膜移植组3例,D形板层角膜移植组4例,全板层角膜组5例;佳矫正视力为0.6~1.0患者新月形板层角膜移植组11例,D形板层角膜移植组3例,指环形板层角膜移植组3例,全板层角膜移植组2例.术后视力提高患者比例为54%,视力不变比例为40%,视力下降比例为6%.术后6个月指环形板层角膜移植组角膜散光低,为(2.30±0.40)D;D形板层角膜移植组散光高,为(3.70±1.03)D.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植片上皮愈合不良4例(13%),蚕蚀性角膜溃疡复发2例(6%),缝线脓肿1例(3%),植片排斥4例(13%).结论 依据蚕蚀性角膜溃疡累及周边部角膜的部位和形态施行不同形状的板层角膜移植,可以在切除病灶的同时避免正常角膜组织的损失,减轻角膜散光程度,恢复患者的有效视力.

  • 自动角膜板层刀切割一个供体角膜用于两位患者

    作者:赵泽林;陈蔚;李锦阳;马慧香;孙莉

    目的 评估应用自动角膜板层刀切割一个供体角膜用于深板层角膜移植和角膜内皮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应用自动角膜板层刀预先将新鲜供体角膜进行切割,将带部分基质的角膜内皮植片用于角膜内皮移植术,剩余前板层用于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回顾性分析2010年3~8月期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行角膜内皮移植术的17例患者及分别来自同一供体角膜的行深板层角膜移植的17例患者.术后随访19~24个月,分别观察角膜内皮贴附情况及前板层角膜植片愈合情况.随访资料包括医学验光、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手术前后视力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17例角膜内皮移植患者术后角膜内皮植片均贴附良好,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除l例碱烧伤患者因晶状体混浊,无法验光外,其余术后平均散光为(1.69±0.60)D.17例角膜内皮移植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128±244)个/mm2,平均角膜内皮植片厚度为( 152±46)μm.17例前板层角膜移植患者角膜植片均透明,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平均散光为 (2.50±0.90)D;平均前板层角膜植片厚度为(343±39)μm.结论 利用角膜板层刀将一个供体角膜用于两位患者的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切实可行.经长期随访,角膜植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该方法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供体角膜,缓解中国供体角膜匮乏现状,意义重大.

  • 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偏中心角膜溃疡穿孔效果评估

    作者:施小茹;贾卉;刘洋;刘明;王春梅;许卉;黄荣;刘蕾

    目的 探讨偏中心角膜溃疡发生穿孔的患者采用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DLKP)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总结观察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间,11例(11眼)多种原因导致的角膜溃疡穿孔、穿孔范围1.5~2.0 mm且穿孔部位在瞳孔边缘到角膜缘之间的患者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其中2例是独眼.术后对角膜移植片透明率、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排斥反应、角膜新生血管以及溃疡复发等进行评估.结果 随诊观察12~24个月,平均(17.5±3.7)个月.10眼角膜移植术后愈合良好(91%),无双前房形成,角膜移植片除穿孔区混浊外余均透明,恢复正常角膜厚度;1眼下方角膜溃疡者(患有类风湿和药物过敏)术后在溃疡处出现双前房,愈合不良导致植片混浊(9%).所有患者视力均有提高,术前视力:光感:3眼,手动:5眼,指数:2眼,0.01~0.05:1眼;术后视力:0.01~0.05:1眼,0.1~0.2:8眼,>0.2:2眼.眼压正常.角膜内皮数为1862~2756个/mm2,平均(2286±293)个/mm2.未发生排斥反应,角膜溃疡无复发,未发生角膜移植片和层间新生血管化.结论 深板层角膜移植是治疗偏中心小范围角膜溃疡发生穿孔患者的有效方法.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