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 중화안시광학여시각과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845X
  • 国内刊号: 11-59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108
  • 曾用名: 眼视光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瞿佳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不同时限单眼斜视和剥夺猫的多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作者:邵立功;郭静秋;彭秀军;钱国娟

    目的:探讨敏感期内和敏感期末单眼斜视(monocular strabismus,MS)和单眼剥夺(monocular deprivation,MD)幼猫视觉系统可塑性变化的多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变化规律,为临床防治儿童斜视和剥夺性弱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敏感期内(2~4 w)和敏感期末(10~12 w)龄幼猫用手术制做人工MS和MD弱视动物模型.手术前将32只动物随机分为MS1、MD1、MS2、MD2和N共5组.在第16周后应用多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multi-channels of pattern visual evoked pattential,MPVEPs)仪检测正常发育(N),敏感期内(MS1和MD1)与敏感期末(MS2和MD2)实验幼猫视觉系统的电生理学塑性变化和弱视形成的特点,对N、MS1、MD1、MS2和MD2组幼猫给予双眼、单眼、全视野和半视野以及4档不同空间频率(0.06、0.1、0.25和0.5 cpd)的棋盘格图形翻转视刺激,用6导电极记录各组幼猫的MPVEPs曲线变化.结果:①N组幼猫双眼、单眼、全视野和半视野的各导程MPVEPs值为P1峰潜时与发育前比明显提前,N1-P1波幅值升高.在空间频率为0.06和0.1 cpd时,NR(L)眼与MS1和MD1眼比较以及在敏感期内斜视的对侧眼(the fellow eye of MS1,MS1F)与MS1眼和MD1F眼与MD1眼比较差异都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01),显示了MS1及MD1视反应的抑制与迟缓.而NR(L)眼与MS2和MD2眼比较以及MS2F眼与MS2眼和MD2眼与MD2眼比较,差异则没有显著性(P>0.05).②N组幼猫MPVEPs各导程视反应变化规律为:双眼全视野>单眼全视野>单眼颞侧视野>单眼鼻侧视野.提示:①实验猫眼对MPVEPs的有效视反应与视刺激的感受野面积成正比.②单眼鼻侧感受野在鼻侧半视野刺激时反应低,这与鼻侧视网膜不参与视刺激过程或参与成分减少、感受野有效视反应面积减半有关,而与抑制无关.③单眼颞侧视野小于单眼全视野视反应,原因也为视网膜感受野全部参与视刺激过程,而视角变小(棋盘格面积减半)之故.④在高空间频率下(0.25和0.5 cpd)各组的P1潜时比较:N和MS1、N和MD1、MS1F和MS1和MD1F和MD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N和MS2、N和MD2、MS2F和MS2和MD2F和MD2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⑤4档不同空间频率MPVEPS记录结果显示,各组幼猫受试眼的视反应规律为随空间频率的升高视反应逐渐减弱,表现为P1峰潜时延迟和N1-P1波幅值降低.⑥各组动物视反应曲线特性为SF在0.1 cpd时,N1-P1波峰幅值达高,此可能为猫的适空间频率,提示幼猫视觉分辨能力随空间频率升高而下降,并存在佳空间频率.④6导电极记录发现,MPVEPs的N1-P1幅值以枕正中及颅正中大,且两者比较,后者又大于前者.其左右各导程N1-P1振幅随远离中心逐渐变小.结果显示:MPVEPs视反应的电压降在枕极和颅正中的视皮质17区高,其次为18、19区.结论:视觉神经系统在敏感期内具有明显的电生理可塑性,视紊乱及形觉剥夺可导致MS1及MD1视反应的抑制与迟缓,而MS2和MD2幼猫由于为敏感期末所致视紊乱及形觉剥夺,视觉系统已发育完善,电生理可塑性变化极小或具有拮抗斜视和剥夺效应的潜力,即对视环境干扰不敏感.一般认为,人类敏感期为出生到7岁间,迟为至9岁间.本实验提示:弱视治疗应在人类敏感期内,而敏感期末,由于视觉神经系统已发育成熟,可塑性变化范围小,治疗弱视是困难的.

  • 老视近附加的科学检测和验配的初步分析

    作者:涂昌森

    目的:探讨老视近附加的科学检测方法.方法:随机抽取老视患者57例,年龄40~74岁,进行客观和规范主观验光(所有57例114只眼矫正视力均在4.9以上并且双眼矫正视力不超过一行).然后在双眼基础上用规范方法检测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范围等老视眼调节参数,结合患者实际阅读需要,经充分时间试戴后再确定近附加屈光度.将检测结果与根据年龄计算出来的经验近附加值,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际检测ADD结果与经验值差异有显著性.初步得出一条回归公式:ADD=-1.21+0.0501*年龄.结论:临床检测老视近附加应根据实际被测眼的调节参数进行精确的调整和验配,而不能简单地按照经验公式开出处方.

    关键词: 老视 近附加 年龄
  • 中药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cAMP的抑制作用

    作者:冯绍鸿;王月春;夏德昭

    目的:观察中药复明眼液对凋亡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的环磷酸腺苷(cAM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终浓度250 μmol/L 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兔LEC凋亡.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明眼液对凋亡的兔LEC的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各实验组兔LEC的cAMP含量,模型组为(89.2±10.2)pmol/g,空白组为(60.6±10.7)pmol/g,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兔LEC凋亡时,cAMP浓度明显增高.中药治疗C组[(81.3±11.2)pmol/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说明终浓度为100 μg/ml的复明眼液对兔LEC的cAMP含量没有明显作用.中药治疗D组[(69.5±11.8)pmol/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终浓度为200 μg/ml的复明眼液可以降低兔LEC的cAMP含量.中药治疗E组[(52.2±7.6)pmol/g]和F组[(41.5±8.1)pmol/g]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显示终浓度为400 μg/ml和800 μg/ml的复明眼液,有显著减少兔LEC中cAMP含量的作用.上述各中药治疗组,随着复明眼液浓度的提高,对兔LEC的cAMP作用愈强,即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终浓度250 μmol/L的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兔LEC凋亡时可伴有兔LEC内的cAMP浓度升高.中药复明眼液可以降解凋亡的兔LEC内的cAMP含量,因而对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兔LEC凋亡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维甲酸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兔后囊混浊的抑制作用

    作者:梁涛;王传富;赵桂秋;孙为荣

    目的:观察维甲酸修饰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对兔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residual lens epithelial cells,RLECs)V型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探讨其防治后囊混浊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植入未经修饰的PMMA IOL,实验组植入经5 μg、10 μg维甲酸修饰的IOL,术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检测房水中的药物浓度变化,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LECs中V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于植入术后7~14 d内保持稳定的房水药物浓度,RLECs中V型胶原表达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维甲酸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显著抑制RLECs中V型胶原的合成,有可能成为防治后囊混浊的有效方法.

  • 胶原性眼内接触镜植入兔眼术后细胞学反应

    作者:辜臻晟;盛耀华;祝肇荣;高金榜

    目的:通过观察以胶原材料为主体的ICL植入兔眼内后的组织细胞学反应,评定胶原的生物相容性.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被分为ICL植入组、手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切取每个眼的前段组织和ICL.脱水固定后,采用HE染色光镜及透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ICL表面和眼前段组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ICL植入组在术后早期眼前段组织中以大量吞噬细胞浸润为主,巨噬细胞功能活跃,成纤维细胞较少.后期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成纤维细胞增多.手术对照组在术后早期眼前段组织中有较多巨噬细胞存在,后期成纤维细胞显著增多,且有纤维组织形成.结论:ICL植入术后,炎症细胞变化情况显示为典型的异物肉芽肿性炎症过程.胶原性ICL具有优良的眼内生物相容性.

  • 矩阵方法在球柱镜系统计算中的应用

    作者:周传清;刘晓玲;金成鹏

    目的:探讨一种能在一般屈光系统中应用的矩阵算法.方法:从光学的基本定律出发,推导出一般屈光系统矩阵算法的普遍公式.结果和结论:屈光系统的矩阵算法可以对一般的球柱镜光系进行运算,尤其解决了有一定间距的斜交叉球柱镜光系联合的计算问题,对复杂系统的计算具有很大的优势,并反映了联合光系的非对称性.

  • 全视系统空间MTF测试系统设计

    作者:曾碧新;陈式苏

    目的:介绍一种用VB程序编制的快速、简便、有效的全视系统黑白和色觉空间调制传递函数(MTF)测量系统设计方法.方法:按照调制传递函数MTF定义和Weber定律:采用矩形条纹作为视标(矩形条纹由VB编程实现).对比度由计算机的像素灰度级别变化决定.将MTF的范围按对数等间隔分成13档,然后按公式分别计算每一档对应的前景和背景的灰度值.空间频率SF的设计由视标宽度、视标和被测者距离所决定.结果和结论: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出各种空间频率和各种对比度的矩形条纹(并保持它们平均亮度不变),条纹分黑白、红、绿、蓝四种,作为测量全视系统黑白和色觉空间调制传递函数(MTF)的视标.空间频率从3 cpd到47.5 cpd,分13档,按对数等份,沿X方向改变;MTF也分13档,沿Y方向改变.用本视标初步检测了20只正常眼,所得结果和文献报道相似,均呈带通型.但本研究应用方波条纹,因为其边缘能增强视知觉,使得视觉系统感到暗区更暗,亮区更亮,而测量的MTF应包括这种边缘增强效应.另外,在相同空间频率下,黑白全视系统MTF与绿色MTF相差不大,而红色MTF与绿色MTF、黑白MTF相比,MTF值降低;蓝色MTF曲线与上述三种比较,MTF值相差大.

  • 急性圆锥角膜3例

    作者:刘治容;张悦

    圆锥角膜患者由于后弹力层的急性破裂,房水进入角膜造成基质层和上皮的急性水肿和混浊,称为急性圆锥角膜.我们在临床中治疗了3例急性圆锥角膜,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例1] 男性,1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明显1年,加重伴疼痛2 d而入院.入院前患者双眼近视7年,近视度数逐年增加.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庞东渤;符丽娟;刘学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它与多元醇代谢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化、脂质氧化及自由基作用、细胞凋亡、DG-PKC系统的激活及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就其病理、发病机制及防治作一综述.

  • 多巴胺在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的作用

    作者:屠一帆;黄倩;赵新峰

    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orm deprived myopia,FDM)是眼球在失去视觉信号的刺激后,前后径异常生长而致的近视眼.大量阅读的人群由于在阅读过程中未充分利用非黄斑区的视网膜,可引起FDM,故人们制作了各种动物模型来研究此类近视眼眼球的形态、电生理、神经递质的分泌等的变化.视网膜中的多巴胺与FDM的关系密切,但它在FDM中的确切机制仍不很清楚,本文综述了FDM中多巴胺的作用.

  •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在港澳台地区开展成人高等教育

    作者:

  • 温州医学院七年制眼视光学专业开始招生

    作者:

  • 《眼科临床药理学》简介

    作者:

    关键词: 眼科
  • 瞳孔膜闭时膜摘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晓群;莫清华;张卫营;杜赫星;李伟

    目的:探讨药物不能消除的前葡萄膜炎瞳孔膜闭时透明晶状体前膜的手术介入方式,通过本研究评价该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符合适应证的28例(28眼)施行了显微镜下粘弹剂参与的膜摘除术,并对其手术方式、时机、效果以及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28眼)的渗出膜均一次性被完整摘除.术后不同程度的虹膜炎症反应经药物治疗后3~5 d内全部消失.随访时见瞳孔全部保持圆形或类圆形,光反射全部可引出,术后第1个月时的视力即恢复至患者主诉的病前水平.无1例医源性晶状体损伤.手术分离的难易程度、并发症与病程有关.结论:对药物不能消除的瞳孔膜闭症适时在手术显微镜下通过粘弹剂的参与予以摘除,能够避免晶状体损伤和难以控制的炎症反应,以及因粘连所致的各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

  • 500例鞍区肿瘤的眼部改变

    作者:陈丹;李秋华

    目的:分析鞍区肿瘤眼部病变的特点,有利于鞍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500例鞍区肿瘤患者视力、视野、眼底及眼肌麻痹等症状和体征.结果:鞍区肿瘤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眼底改变等眼部症状,在眼科可能引起误诊.结论:鞍区肿瘤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有效改善视功能.对有视力和视野障碍的患者,在除外眼科疾病的基础上,要有全身疾病的概念,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

    关键词: 蝶鞍 肿瘤 视力 视野
  • 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外因性眼内炎

    作者:沈丽君;王勤美;杨杰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外因性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1999年7月~2002年2月我院收治的首诊时即给予玻璃体腔注药的外因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19例19眼,平均年龄为42.4岁.其中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5眼,眼球穿孔伤后14眼.结果:随访5~35个月,玻璃体腔注药后炎症控制9眼,治疗后视力在0.05以上者8眼,有效率为42.1%.结论: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仍有一定的疗效.

  •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囊炎

    作者:吴欣怡;荣宝刚;张军和

    目的:探讨用自行设计的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探通鼻泪管阻塞和狭窄、引流扩张鼻泪管的效果.方法:将泪道探通引流装置设计为两端是金属探子、中间为软性硅胶管的装置.30例患者首先探通泪道,然后自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探通引流装置,在内窥镜下取出末端探子,将硅胶管留植在鼻腔内.术后3个月时取出引流管.结果:30例泪囊炎患者均在植管后1 w内症状消失.4例泪囊炎患者留管期间有明显好转,拔管后复发.结论: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由泪道狭窄、阻塞所致的慢性泪囊炎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

  • 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

    作者:马小力;刘汉强;马长荣;张慧;靳瑛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及其与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症状的关系.方法:近视眼行LASIK 64例(128眼)为近视组,又按术前屈光度不同分为中低度近视组(76眼)和高度近视组(52眼),正视眼30例60眼为正视组.正视组和近视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周、术后第2周、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2个月和术后第6个月测定单眼调节幅度,同时行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症状调查.结果:LASIK术后近视组的单眼调节幅度有暂时性下降(P<0.001),高度近视组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中低度近视组(P<0.05),调节幅度的降低程度与术前屈光度呈正相关(r=0.52,P<0.001);LASIK术后1~2个月调节幅度逐渐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P<0.001),且与正视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LASIK术后1 w患者的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症状明显加重(P<0.001),1~2个月后逐渐恢复,并较术前有显著的改善(P<0.001);LASIK术后的近距离工作疲劳症状与调节幅度呈负相关(r=-0.56,P<0.001).结论:LASIK术后早期患者的单眼调节幅度有一过性降低,然后逐渐恢复;LASIK手术对单眼调节幅度和近距离用眼活动无明显不良影响;术后的近距离工作疲劳症状与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有关.

  • LASIK手术对视盘及视神经的早期影响

    作者:王雁;赵堪兴;韩枚每;陈松

    目的:评价激光性角膜原位板层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视盘及视神经的早期影响.方法:对拟行LASIK手术的32只近视散光眼于术前进行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检查,并分别于术后第10天、第2个月进行随访.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截断面积分别为(0.28±0.11)mm2和(1.41±0.39)mm2,术后第10天时为(0.24±0.10)mm2和(1.21±0.49)mm2,手术前后比较,数值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2个月时分别为(0.26±0.12)mm2和(1.28±0.49)mm2,与手术前比较,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视乳头杯/盘比显示,第10天及第2个月与术前的数值比较,虽有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显示视网膜神经纤维变薄与年龄和屈光度成正相关.结论:LASIK手术早期可能会对视盘和视神经层有影响,但存在恢复趋势,有关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 LASIK术后2~3年角膜前后表面及厚度的变化

    作者:王跃静;王育良;王爱民;赵月

    目的:利用ORBSCAN-Ⅱ和角膜超声测厚法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2~3年的角膜前、后表面和角膜厚度的变化,说明LASIK的相对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3年前在我院行LASIK的41例患者共81眼,按屈光度的不同分成三组:Ⅰ组:<-6.0 D,33眼;Ⅱ组:-6.25~-10.0 D,31眼;Ⅲ组>-10.25 D,17眼.利用ORBSCAN-Ⅱ和角膜超声测厚仪检查的结果,比较三组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和角膜厚度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角膜前表面高度图的前表面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diff值):Ⅰ组:(-0.0094±0.010)mm;Ⅱ组:(-0.017±0.0089)mm;Ⅲ组:(-0.026±0.012)mm,三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角膜后表面高度图的后表面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diff值):Ⅰ组:(0.039±0.013)mm;Ⅱ组:(0.051±0.014)mm;Ⅲ组:(0.067±0.029)mm,三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角膜厚度:Ⅰ组:(459.61±35.97)μm;Ⅱ组:(445.62±32.33)μm;Ⅲ组:(447.23±45.83)μm,三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IK手术角膜瓣下保留250 μm以上的角膜基质,相对是安全的.但对于超高度近视应持慎重态度,尽可能多地保留角膜基质,以免LASIK术后医源性圆锥角膜的发生.

  • LASIK中角膜血管翳的出血位置分析

    作者:刘汉强;张慧;马长荣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角膜血管翳的出血位置,以避免和减少术中出血.方法:对48例84眼LASIK中角膜血管翳出血的位置进行分析.全部瓣采用Moria CB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进行角膜瓣制作,角膜瓣直径为9.5 mm,角膜瓣蒂位置右眼留在上方,左眼留在内侧,蒂宽为4~5 mm.结果:528例中有48例发生了角膜血管翳出血,发生率为9.1%.角膜缘上方、下方、上下方、鼻侧、颞侧出血的眼数分别为31眼(占36.9%),23眼(占27.4%),14眼(占16.7%),9眼(10.7%),7眼(占8.3%);上方蒂和鼻侧蒂角膜瓣发生出血的眼数分别为35眼和49眼.结论:LASIK中角膜血管翳出血的部位以角膜上下方为多见,应注意避免和预防.

  • 循证医学在眼视光学的应用(Ⅲ) 临床决策分析

    作者:姜丽萍;瞿佳

    根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对患者的诊治决策,需要建立在新的科学基础上才能进行,这不仅要求医生需将专业技能与临床研究佳结果有机结合,而且应符合患者的愿望,保证其良好的依从性,这样才能取得循证医学的佳结果[1].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远近立体视功能

    作者:夏群;申德昂;张尧贞

    目的:比较"中浆"患者远近立体视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8例(51眼)中浆患者按常规方法检查视力、屈光、Amsler方格卡、双眼影像、眼底FFA或OCT;用同视机检查患者双眼同时知觉、融合范围及定性立体视;采用同视机随机点画片及<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患者的远近立体视功能及抑制性暗点.结果:48例患者除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和有中心暗点等单眼视功能受损外,还有双眼影像不等及双眼视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双眼视功能受损中,双眼同时视障碍为2.1%,双眼融合视缺失为4.3%,而双眼定性立体视丢失为16.7%.采用随机点画片定量检测发现,远距离交叉视差锐度和非交叉视差锐度及近距离立体视锐度达到正常者分别为28例(占58.3%)、24例(占50.0%)和14例(占29.2%).显示近立体视损害较远立体视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愈后三项功能恢复中心立体视者分别为47例(占97.9%)、46例(占95.8%)和45例(占93.8%).病愈前后远近距离三项立体视锐度达到正常者的比例以及平均视锐度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影响立体视功能的主要原因是两眼视力相差大,双眼同时视像差大及有抑制性中心暗点.结论:中浆患者视功能受损表现是多方面的.双眼视功能受损特点为:愈高级、愈精细的,功能愈脆弱,易受损害.并且立体视功能受损特点还有立体视范围较立体视锐度更易受损、近距离立体视较远立体视功能损害更严重的倾向.这可能与不同的处理机制以及视角大小有关.

  • 翼状胬肉患者屈光状态的检测

    作者:金婉卿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患者的特殊屈光状态.方法:对40例62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视力检查、主客观屈光度检查、角膜曲率检查和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测量.结果:50眼裸眼视力在0.4以上;57眼均有不同程度的散光,其散光程度与胬肉长度有关,其中顺规性散光33眼(占57.9%),远视性散光36眼(占63.2%);50眼(80.6%)矫正视力在0.8以上.综合验光、检影验光得出的散光度与电脑验光得出的散光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翼状胬肉患者的角膜散光以顺规性散光和远视性散光为主,翼状胬肉的长度与散光关系较为密切,其散光度的检查应该以检影验光和规范的主觉验光为准,配戴矫正的框架眼镜可提高翼状胬肉患者的视力,并可缓解其疲劳程度.

  • 不同植片的光学性角膜移植的远期屈光变化

    作者:周宏健;林赛萍;何光辉;吴国海;陆斌;王骥;毛伟;周雨声

    目的:探讨不同植片的光学性角膜移植术的远期屈光变化.方法:对圆锥角膜,病毒性角膜炎,外伤性、霉菌性等所致的角膜白斑、角膜营养不良采用不同大小的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术后随访观察的时间为10个月~8年,平均为48个月.结果:角膜植片直径≤7 mm与>7 mm的两组术后散光产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角膜散光轻微不影响视力者24眼(占30.8%),散光明显者54眼(占69.2%),其中不规则散光者8眼(占14.8%),顺规性散光者25眼(占46.3%),逆规性散光者21眼(占38.9%).结论:为避免角膜移植术后产生较大的散光,要尽量做到植床、植片边缘垂直整齐,选择性拆线和调线可作为术后散光矫正方法,而延长拆线时间会明显降低角膜散光.

  •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低视力及康复效果观察

    作者:李东侃;宋跃;张悦;吴荒

    目的:了解原发性青光眼术后低视力患者远近矫正视力及应用助视器后的矫正视力,研究针对造成低视力的相关因素所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04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65只眼术后近期(第4周)裸眼及矫正远近视力进行分析,分析导致低视力的病因,并观察给予相应助视器矫正后的视力康复情况.结果:165眼中有38眼为低视力,主要病因为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眼底病变、并发性白内障、角膜病变等.应用助视镜后,76.3%的低视力眼的矫正远视力和84.2%的矫正近视力可提高到有用视力.结论:助视镜的应用仍是较为可靠、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之一,但仍需改进.

  • 早期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测定及手术时机研究

    作者:赵云娥;毛崇溶;王勤美;瞿佳

    目的:前瞻性研究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前后视力、眩光和不加眩光下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的变化,探讨具有视觉影响主诉的早期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时机.方法:选择矫正视力在0.5及以上的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8例23眼,作术前、术后1个月加眩光和不加眩光的CSF测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前CSF值明显下降,在眩光下更加明显,各频段加眩光前后CSF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后CSF值恢复至正常范围,眩光与不加眩光下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结论:CSF测定可以为视力表视力较好的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提供客观依据.当白内障患者觉得视力变差影响日常工作、生活,而视力差的主要原因就是白内障时,即可考虑手术治疗.

  • 低视力对数视力表的研制

    作者:刘晓玲;金成鹏

    目的: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眼科临床使用的低视力对数视力表.方法:根据Baily-Lovie的LogMAR视力表和我国标准对数视力表的设计标准和原理设计,1分视角为1.0视力,视标的增率为1010,视标的间距和行距与我国标准视力表相同,E字母设备,每行视标个数与Baily-Lovie的视力表一致.为了与低视力分级标准一致,采用小数记录.结果和结论:低视力对数视力表,设计合理,检查低视力的范围大,将应用于我国眼科临床.

    关键词: 低视力 视力表 对数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