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 중화안시광학여시각과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845X
  • 国内刊号: 11-59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108
  • 曾用名: 眼视光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瞿佳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角膜成纤维细胞α5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琼;胡燕华;李琦涵;王炯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对体外培养的角膜成纤维细胞α5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角膜成纤维细胞,经0.5、5、50和500 ng/ml CTGF处理24 h后,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角膜成纤维细胞α5β1整合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5、5、50和500 ng/ml的CTGF能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角膜成纤维细胞α5β1整合素的表达(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CTGF能促进角膜成纤维细胞α5β1整合素的表达,它可能参与角膜基质损伤修复过程中角膜成纤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角膜成纤维细胞之间的黏附和角膜成纤维细胞的移行过程.

  • 一种新的反应性AC/A测量方法

    作者:王青;王勤美;Bai-chuan Jiang

    目的:通过分析65位大学生的反应性AC/A测量方法和结果,探讨和评价一种新的反应性AC/A测量方法及其在研究迟发性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在Jiang和Jane Gwiazda的反应性AC/A测量方法的原理基础上,逐步改进设备和方法,设计出测量方法.先选取5位大学生进行预实验,每位都以同样的方法进行两次测量,两次结果无差别(P>0.05).然后用此方法测量计算出65位大学生(正视组20位、迟发性近视组45位)的反应性AC/A值.结果:迟发性近视组的反应性AC/A值均比正视组高,两者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此测量方法所用的装置简单且部分可自制,测量方法设计合理,结果误差小,是研究近视发生发展机制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应用.测量反应性AC/A值在研究迟发性近视发生发展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新型折叠式多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拟调节力的比较

    作者:马显力;周灵;郭建兵;刘奕志

    目的:对单焦点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拟调节力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合适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Ⅰ组:30例32只眼,植入Allergan Array SA-40NBTM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平均随访时间为9.4个月.Ⅱ组:30例32只眼,植入Allergan SI40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平均随访时间为15.7月.所有病例均由同一眼科医师行标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采用试镜片法测试拟调节力.结果:Ⅰ组(MIOL)视远拟调节力为(2.79±0.86)D, 视近拟调节力为(3.64±1.03)D;Ⅱ组(SIOL)视远拟调节力为(0.75±0.38)D,视近拟调节力为(1.06±0.42)D,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使患者在术后获得较大范围的拟调节力,使人工晶状体的作用更接近于生理性晶状体.

  • 视杆细胞多焦视网膜电图记录条件及其敏感性研究

    作者:陈长征;吴乐正;吴德正

    目的:研究记录视杆细胞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可行性,探讨临床检测的合适条件并研究其敏感性.方法:受检者暗适应后用低强度光刺激记录mfERG,刺激图形为等大六边形,蓝色刺激光(W47b),在同一区域连续两次刺激之间插入空白帧.改变m序列的长短、通频带、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以及背景光强度以获得佳的临床检测条件.采用刺激屏幕多部位同时遮盖和刺激单元不给予刺激的方法,制造不同位置和大小的实验性暗点以检测视杆细胞mfERG敏感性.结果:视杆细胞mfERG可以清晰、稳定地被记录,其波形由潜伏期短、振幅很小的负相波和潜伏期长、振幅较大的正相波组成,正相波为双峰,正相波的时程、波形与全视野视杆细胞ERG相似.增加刺激频率、降低刺激光强度、减小刺激元素的大小、增加背景光的强度都可降低局部反应的振幅.视杆细胞mfERG可以发现一个刺激单元大小的实验性暗点,其敏感性与暗点相对于刺激单元的位置相关.结论:视杆细胞mfERG能清晰地被记录,并能提供视网膜功能地形图,有一定的敏感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临床合适的检测条件是m序列长度为212 1,空白帧为3F,通频带为3~300 Hz.

  • 特发性黄斑裂孔双眼视功能的临床检测

    作者:夏群;龙力;卢颖毅;戴虹;楮德发

    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状况,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本组40例(45只眼)患者分别进行视力检测、屈光矫正、眼前节及眼底检查;并且采用Amsler表检查患者的中心10 °视野有无视物变形,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患眼的抑制性暗点;采用同视机三级画片检查患者的双眼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和远距离立体视功能.21例(25只眼)行SLO微视野检查.9例进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并裂孔填充手术.检查结果用SPSS 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患眼矫正视力为0.2~1.0(平均0.41),对侧健康眼的矫正视力为0.3~1.5(平均0.82),患眼的平均矫正视力下降与健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Amsler表检测显示82.2%的患眼有视物变形和(或)中心暗点,<立体视觉检查图>和SLO的微视野检查显示分别有71.05%和72.0%的患眼抑制性暗点呈阳性,裂孔分期愈高暗点阳性率愈高(P<0.01).采用同视机检查40例患者中,10例(25.0%)双眼同时视功能丢失,20例患者(50.0%)无中心融合功能或融合不稳定,22例患者(55.0%)的远立体视功能>800".双眼视功能的受损程度除与裂孔分期的早晚有关外,还与视力的良莠、病程的长短及裂孔径的大小显著相关(r=-0.66、-0.57、-0.33,P<0.05).9例行玻璃体切割并裂孔填充术的患者,术后除1例由Ⅳ期裂孔转变为Ⅱ期裂孔外,其余8例裂孔封闭,4例视力提高1~2行,3例视力无变化,1例下降;术前有双眼融合功能者2例,术后增加至4例;有立体视功能者由术前的2例增加至术后3例.结论:黄斑裂孔不仅损害患眼中心视力,还严重损害患者的双眼视功能.双眼视功能的受损程度除与视力的好坏有关外,还与裂孔分期的早晚、病程的长短、裂孔直径大小及有无中心抑制性暗点等因素相关.病变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有望重建或改善患者的双眼视功能.

  • 甲钴胺对钳夹伤大鼠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作者:孔祥梅;孙兴怀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视神经钳夹伤后甲钴胺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成年S D大鼠38只,均成功制成视神经钳夹伤的模型,随机将其分为7组:损伤后1个月对照组、损伤后2个月对照组各6只;Vit B12组、甲钴胺组、甲钴胺加倍剂量组各6只,分别采用Vit B12 0.02 ml(10 μg)、甲钴胺0.02 ml(10 μg)、甲钴胺0.04 ml(20 μg)于损伤当时及以后隔日行臀大肌注射,1个月后取材;甲钴胺2个月组、甲钴胺加倍剂量2个月组各4只,治疗至2个月后取材.观察大鼠视神经轴突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形态及数目变化. 结果:从轴突、RGC形态看,Vit B12组较损伤对照组形态变化不大,而甲钴胺各治疗组异形改变较少.Vit B12组轴突及RGC数目分别为354.67±44.72和44.00±8.12,与损伤后1个月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增多(P分别为0.232、0.170);甲钴胺组轴突及RGC数目分别为452.17±83.58和58.00±6.38,与损伤后1个月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多(P分别为0.010、0.003),与Vit B12组相比,数目增多差异也有显著性(P分别为0.037、0.035).甲钴胺加倍剂量组、甲钴胺2个月组及甲钴胺加倍剂量2个月组的轴突、RGC计数绝对值均比甲钴胺组多.结论:甲钴胺可使视神经轴突和RGC的异形改变减少,能显著减少视神经的退变、丧失,对大鼠视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

  •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朱学军;林再雄;朱益华;徐国兴;林玲;林发森;童绎

    目的:检测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段PDGF-BB在角膜各层次中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PDGF-B的mRNA在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段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在正常角膜中,PDGF-BB在上皮层中为弱表达,角膜碱烧伤后,PDGF-BB在角膜各层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逐步增强.各实验组中,7 d组表达强,而后逐渐下降,至30 d组基质层已基本无表达.RT-PCR检测显示,正常角膜和损伤角膜中均有PDGF-B的mRNA表达,角膜碱烧伤后7 d组和15 d组,PDGF-B的mRNA表达量多.结论:PDGF-B在角膜碱烧伤后表达增强,且其表达的量随病程的发展而变化,PDGF-B在角膜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易贝滴眼液对兔泪道高频电灼术后愈合过程的影响

    作者:胡文学;张晓农;白蒙

    目的:观察兔泪道电灼后的愈合过程及易贝滴眼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愈合的影响,探讨灼通术后的复发机制.方法:制造鼻泪管电灼模型,设立基础对照组、配对设计对照组、治疗组,观察各组术后临床变化、鼻泪管组织的病理变化、分层计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率,并作统计分析.结果:①术后第6天,泪道已恢复导泪功能,荧光素试验阳性时间较基础对照组短.②上皮层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术后5~7 d后已全部覆盖电灼区,鼻泪管的组织结构基本恢复约需14 d.③易贝滴眼液能促进上皮层及间质层的愈合,能促进间质层纤维细胞增殖率的恢复.结论:应用易贝滴眼液能促进鼻泪管电灼术后的愈合,间质层的长期过度增殖可能是鼻泪管阻塞复发的主要原因.

  • 基本治愈弱视眼视觉诱发电位的波幅及时值分析

    作者:邢咏新;张林;任杰;杨妙玲;万雅群

    目的:探讨基本治愈的单眼弱视患儿的弱视眼与对侧优势眼视觉诱发电位(P-VEP)波幅及潜伏期时值的差异,提出评价弱视基本治愈的客观检测标准.方法:对不同弱视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和不同病因(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屈光参差)的39例基本治愈的单眼弱视患儿进行双眼P-VEP检查,记录其波幅及时值,以对侧优势眼作为对照组,对波幅及时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弱视程度分类的弱视组P-VEP波幅及时值与对照组间(优势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即弱视组振幅降低,潜伏期时值延长;按弱视病因分类的弱视组P-VEP波幅及时值与对照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P-VEP可作为判断弱视治愈的标准之一,对于单眼弱视的患儿可将弱视眼与优势眼进行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其视功能的恢复程度.

  • 结膜吸吮线虫及蝇咀虫病2例

    作者:赵俊宏;张龙山;朱亚伯;刘朝霞

    结膜吸吮线虫及蝇咀虫病均为少见的眼部寄生虫病[1],笔者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病例1] 患者,男,42岁,以"左眼擦伤后看不见十余年"主诉入院,视力:右1.0,左0.1,左眼角膜上皮轻度雾状混浊,前房(-),瞳孔4 mm,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乳白色混浊,后部结构不能窥入,入院诊断:左眼外伤型白内障.拟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准备时发现结膜囊有两条乳白色细线样异物蠕动,即用棉签取出,发现为两条长约13 mm卷曲着的小虫,用稀释的庆大霉素液冲洗结膜囊,手术顺利.

  • 幼儿固定性外斜视1例

    作者:许江涛;郭智一;郝玉星

    患者,男,1岁3个月.因左眼发生外斜视并逐渐加重8个月,伴左眼完全不能内转2个月而就诊,以"左眼固定性外斜视"收住院.患儿出生后7个月时家长发现其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眼外斜视,伴左眼内转受限及头、面向右侧偏转,以后外斜视逐渐加重.外斜视发生后4个月时头面偏斜消失,但外斜视继续加重.

  • 蘑茹中毒致短暂高度近视2例

    作者:牛洪明;胡聪;林雪媛

    [例1] 女,36岁.2003年10月23日晚6时在家烹食自采的蘑茹,8时许出现恶心、呕吐、头疼、腹疼、视物不清等症状急来我院就诊,消化内科以食物中毒收入院治疗.内科给催吐、导泻、解痉和静脉滴注葡萄糖加维生素B6、维生素C等治疗1 d,除视物不清外,其他症状基本缓解,遂请眼科会诊.患者自诉以往每年查体一次,视力均在1.5,否认有眼病史.

  • 216例频繁瞬目儿童屈光状态及病因分析

    作者:朱思强

    目的:分析儿童频繁瞬目病因并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2年4月~2004年4月频繁瞬目的3~14岁儿童216例,依据其发病过程、治疗经过、视力、眼位、结膜、角膜检查、屈光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方面寻找病因,进而进行治疗及纠正.结果:216例频繁瞬目儿童中各类屈光不正161例,其中86例视力基本正常,116例主诉有长时间屏幕注视史,仔细检查后发现15例单眼屈光不正,146例双眼屈光不正,经相应治疗后145例患儿异常瞬目症状逐步消失,5例有减轻表现,有效率达93.17%.有眼表疾病的40例,其中包括沙眼、慢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结膜结石等结膜疾病共24例,内翻倒睫、睑痉挛、麦粒肿、霰粒肿、睑缘炎等眼睑疾病13例,浅层点状角膜炎3例,经治疗后异常瞬目症逐渐消失达100%.另外发现12例与神经系统疾患有关,其他原因3眼.结论:多种眼疾可导致瞬目增多,其中屈光异常和眼表疾病是小儿异常瞬目征的主要病因,平时不健康用眼是常见的诱因,细致认真的检查是做出正确诊断的关键.异常瞬目伴有"鬼脸"或运动增多应请神经内科协助治疗.

  • 糖皮质激素滴眼与球结膜下注射治疗葡萄膜炎疗效分析

    作者:马翠萍;陈咏冲;廖瑞端;杨培增;冯涓涓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滴眼与糖皮质激素球结膜下注射对特发性前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共90例(123只眼)特发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其中45例63只眼用糖皮质激素点眼液滴眼,根据炎症程度选择滴眼频率,每次1滴, 45例60只眼用糖皮质激素球结膜下注射.根据炎症程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注射,两组均用药至炎症消退,并同时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滴眼及睫状肌麻痹药治疗.结果:糖皮质激素滴眼组及球结膜下注射组治疗6 w后炎症全部消退,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膜下注射组有球结膜充血、水肿、疼痛等副作用.结论:糖皮质激素滴眼与球结膜下注射对特发性前葡萄膜炎有相同的治疗效果.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恶性青光眼

    作者:高和香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三联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12例(14眼)继发于小梁切除术后晶状体混浊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为4 mm,再行前段玻璃体切割,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病例眼压得到控制,前房形成良好,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三联术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段.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实验性近视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翯;周翔天;瞿佳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和TGF -β(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是体内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两种细胞因子.近年的研究发现,实验性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视网膜及巩膜的bFGF和TGF-β含量发生改变,而外源性的bFGF和TGF-β也可影响近视的形成,表明bFGF和TGF-β与近视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可能的机制为:在异常的视觉环境中,视网膜上的bFGF和TGF-β含量发生变化,作为信号,传递到巩膜,进而影响巩膜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使巩膜重新塑形,眼轴过度延长,形成近视.本研究就这两种生长因子和近视的相关研究做一论述.

  • 传导式角膜成形术和激光角膜热成形术治疗远视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金荣;赵少贞;孙慧敏

    随着近视治疗的日臻成熟,远视越来越成为屈光手术医师关注的热点.新近发展起来的激光角膜热成形术(laser thermal keratoplasty,LTK)及传导式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 keratoplasty,CK)作用于周边角膜,不损伤中央视区,能较好矫治中低度远视,本研究从发展史、机制、手术过程、临床结果、并发症等方面将其综述如下.

  • 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眼视光学系列教材出版发行

    作者:

  • 温州医学院苏州眼视光医院即将开诊

    作者:

  • 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准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后反应的临床评价

    作者:王晓瑛;周行涛;戴锦晖;褚仁远

    目的:评价普拉洛芬滴眼液(pranoprofen)控制LASEK(准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滴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每日3次,加氟美瞳滴眼液,每日4次,对照组单滴用氟美瞳滴眼液,每日4次.观察两组患者畏光、流泪、异物感、疼痛以及裂隙灯观察的情况,每项指标均按由轻到重分为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和极重(4分)五级,各项指标得分相加后得到综合评分,比较两组在术前、术后1 d、术后4 d、术后7 d及术后14 d的综合评分差异.结果:共62例115眼完成试验,平均年龄为(26.46±6.56)岁.平均屈光度为(-5.75±2.25)D.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综合评分在术后第1天分别为5.84±2.81和8.84±2.41(P<0.001),第4天分别为0.90±1.12和4.67±2.51(P<0.001),差别均有显著性.第7天分别为0.10±0.31和0.16±0.37(P=0.39),第14天分别为0.034±0.19和0.02±0.13(P=0.57),差别均无显著性.症状消失的天数分别为(2.41±0.63)d和(3.84±0.75)d(P<0.001),差别有显著性.试验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和副作用.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对于控制LASEK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有效而安全.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兔角膜转化生长因子β2的表达

    作者:张建华;满晓波;郑磊;鞠燕;陈倩;唐亮

    目的:定量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LASIK术后不同时段角膜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GF-β2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早期伤口的愈合关系.方法:取20只新西兰白兔,左眼按近视4 D行LASIK术,右眼作对照组.分别于术后即刻、4 h、48 h、1 w、2 w取角膜,用荧光半定量PCR方法检测兔中央手术区及周边非手术区角膜TGF-β2的表达.结果:LASIK术后不同时段术眼中央手术区与周边非手术区角膜TGF-β2的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左眼手术区与右眼相应对照区角膜TGF-β2的表达差异同样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IK术后反应轻微,组织损伤小,角膜TGF-β2的表达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庞辰久;宋晓虹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行LASIK手术的20例(38眼)屈光不正患者在手术前1 d及手术后1 d、1 w分别行激光闪辉/细胞光度仪(Kowa FC 2000)检查,测定房水闪辉光度值和细胞数,观察其数值变化,以判断LASIK手术对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1 d、1 w的房水闪辉光度值分别为(3.53±1.33)ph/ms、(4.17±1.24)ph/ms和(3.62±1.34)ph/ms,细胞数分别为(0.31±0.61)个/mm3、(0.24±0.34)个/mm3和(0.22±0.54)个/mm3,手术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IK手术安全可靠,对血-房水屏障无明显影响.

  • 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短眼轴和厚晶状体老视眼

    作者:谢立信;孙洁;姚瞻;应良

    目的:评价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短眼轴、厚晶状体老视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短眼轴、厚晶状体老视患者(包括有青光眼前驱症状但尚未经临床诊断为青光眼者和/或老视程度较重者)41例50只眼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年龄52~75岁,平均为(62.60±10.38)岁.眼轴平均长度为(22.42±0.64)mm,晶状体平均厚度为(5.23±0.37)mm.视远及视近时等效球镜的平均度数分别为(+2.19±1.18)D和(+4.64±1.13)D.眼压在11~30 mmHg范围内(其中22%的患者眼压在21~30 mmHg范围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平均屈光度为(+23.43±1.81)D.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为(14.35±7.97)个月.结果:①术后裸眼远、近视力在0.5以上者分别为88%和58%.②50只眼术后佳矫正远、近视力均达到术前佳矫正远、近视力.③术后裸眼远、近视力达到术前佳矫正远、近视力者分别占92%和94%.④术后视远、视近的平均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0.98±0.56)D和(+2.80±0.62)D,有86%的患者在设计预矫屈光度±1 D内.⑤术后2 w后所有患者眼压均在11~21 mmHg正常范围内,随访期内未再发生青光眼前驱症状.⑥术中均未发生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⑦随访期中未发现青光眼、大泡性角膜病变、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⑧术后生存质量较术前有了显著提高(P=0.038).结论: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短眼轴、厚晶状体老视眼的初步疗效令人满意,但应慎重进行,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观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散光

    作者:毛伟;周宏健;陆斌;周雨声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高度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德国视明(SCHWIND)公司第六代爱丽丝(ESIRIS)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35例(47眼)中高度散光进行LASIK手术治疗.随访9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散光及其散光轴位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裸眼视力≥术前佳纠正视力(BCVA)者占46.8%,散光度数在±1.00 D以内者占91.5%,残留散光平均为-0.56 D,散光矫正者占79.4%.术前与术后结果行t检验显示,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LASIK治疗中高度散光预测性佳,安全可靠.

  • 30天连续配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

    目的:为了评价Menicon Z硬性接触镜30 d连续配戴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了两个为期一年的临床比较试验.方法:分别选用了可以7 d连续配戴的Hydrogel材料的Acuvue(1)及可以30 d连续配戴的Si H材料的Focus Night & Day(2)软性接触镜作为对照镜片.结果:临床试验(Ⅰ)中,317人参加了Menicon Z组群,313人参加了Acuvue组群.Menicon Z组群有258人(占81.4%)完成了为期一年的试验,而Acuvue组群仅有210人(占67.1%).Acuvue组群中比较常见的副作用为浸润性角膜炎与细菌性结膜炎.相比之下,Menicon Z组群常见的不适症状是由异物飞入角膜造成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的.各有50人参加了临床试验(Ⅱ)的Menicon Z组群与Night & Day组群.Menicon Z组群有35人(占70.0%)完成了为期一年的试验,Night & Day组群有33人(占66.0%).Menicon Z组群中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3~9点角膜染色,Night & Day组群为接触镜相关性充血、接触镜性角膜周边溃疡、乳头性结膜炎、角膜上方弓状损伤与细菌性角膜炎.结论:Menicon Z 30 d连续配戴具有安全性.

  • 近周边视网膜区模糊认知感的研究

    作者:

    目的:介绍作者所在的实验中心近年来对于黄斑区和近周边视网膜区(≤8 °)模糊认知感的研究结果.方法和结果:先后介绍三个实验.实验一测量了近周边视网膜区的焦深(即对视网膜离焦的主觉耐受程度),并将其与黄斑区的反应进行了比较.实验二测量了近周边视网膜区的模糊敏感阈值和模糊辨别阈值.上述两实验结果表明,人眼焦深在近周边视网膜区随其与黄斑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升高,其值从黄斑区的0.89 D增加到距黄斑8度视角离心区的3.51 D.模糊敏感阈值,即导致初始模糊认知感的视网膜离焦度,也随其与黄斑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升高;其值从黄斑区的0.85 D增加到距黄斑8度视角离心区的1.89 D.模糊辨别阈值,即在初始模糊认知感的条件下觉察初始模糊程度改变的视网膜离焦度,同样亦随其与黄斑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升高,其值从黄斑区的0.45 D增加到距黄斑8度视角离心区的0.93 D.基于实验一,二的结果,作者设计了实验三:通过测量视标大小对焦深的影响以研究近周边视网膜区和黄斑区对模糊认知感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人眼焦深在近周边视网膜区随着视标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升高,且据其数据分析结果及回归方程斜率的个体差异性,可将总体实验对象区分为两个亚组:即"黄斑主导型"和"黄斑+周边视网膜协导型".结论:近周边视网膜区模糊认知能力的减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外周视锥细胞密度的降低、周边视野的主觉轮廓锐化效应及其光学像差和视觉注意力的改变.而模糊辨别度较模糊敏感度的阈值降低则可归因于由离焦所致的视网膜成像调制传递函数的变化和模糊主觉感知的缓冲机制.就离焦覆盖的视网膜范围而言,大视标导致的焦深增加显现了近周边视网膜区视锥感受器模糊信号的累积效应.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