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잡지
-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68
- 国内刊号: 11-216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88例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采用基于患者报告临床结局的方式观察针刺联合西药抗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88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8例,手针组25例,药物组35例.药物组患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第1、2天每日10 mg,每日1次,从第3天开始剂量增加到每日20 mg,每日1次,共服用6周.手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主穴:百会、印堂,基本配穴:风府、风池(双侧)、大椎、内关(双侧)、三阴交(双侧);电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选穴同手针组,以百会和印堂、双侧风池连接于电针仪正负极,刺激频率选2/15Hz疏密交替波.手针组和电针组均隔天治疗1次,每次针刺30 min,1周治疗3次,疗程6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基于患者报告的症状量表(MYMOP)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电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28%、手针组为92.00%、药物组为85.71%,电针组和手针组优于药物组(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MYMOP各项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电针组和手针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而电针组和手针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西药可以显著降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HAMD-17及MYMOP评分,改善主要症状、总体健康状况和活动情况,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地黄益智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黄益智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肾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AD肾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每次5~10mg,每天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黄益智方口服,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6个月.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评分.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MMSE、MOCA评分升高,ADAS-Cog、ADL、中医症状积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黄益智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AD肾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能明显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改善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单用盐酸多奈哌齐片.
-
灌肠膏联合中药熏洗剂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时对肛门及肛管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灌肠膏联合中药熏洗剂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保留灌肠过程中对肛门及肛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20例应用保留灌肠治疗的UC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灌肠前采用中药熏洗剂熏洗,再使用灌肠膏润滑灌肠管及肛门;对照Ⅰ组用温水熏洗和灌肠膏润滑;对照Ⅱ组仅用灌肠膏润滑;对照Ⅲ组仅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各组均每日进行保留灌肠两次,21天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的研究者客观评价、患者主观评价及患者总体评价.结果 研究者客观评价比较:治疗组出现肛门水肿、发红、破溃例数均少于对照Ⅰ、Ⅱ、Ⅲ组(P <0.05或P<0.01);治疗组药液保留时间>4h例数多于对照Ⅰ、Ⅱ、Ⅲ组(P<0.05);患者主观评价比较:治疗组出现插管不适、注药不适、肛门坠迫感、灌肠后腹部不适、瘙痒例数及疼痛评分均少于或低于对照Ⅰ、Ⅱ、Ⅲ组(P<0.05);患者总体评价满意度优于各对照组(P<0.05).结论 灌肠膏联合中药熏洗剂可减轻UC患者保留灌肠过程中对肛门黏膜的刺激程度,减少患者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
颈源性头痛针刺治疗方案的初步优选
目的 对颈源性头痛针刺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 9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脑空透风池、脑户透风府组,风池、风府直刺组,颈夹脊平刺组,每组30例.根据4因素3水平(穴位及针刺方向、角度:脑空透风池、脑户透风府,风池风府直刺,颈夹脊平刺;针刺深度:浅,中,深;针数:1根,2根,排针;留针时间:0.5h,1h,6h)的不同组合方案再分为9组进行治疗,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根据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加权值,应用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进行分析后确定优选方案.结果 直观分析显示,选取脑空透风池、脑户透风府,采取中刺深度,排针,留针6h,可以获得颈源性头痛相对佳的针刺疗效.方差分析显示,穴位及针刺方向、角度和针数这2个因素在改善头痛的近期疗效上均为显著因素.多重比较显示,脑空透风池、脑户透风府疗效优于风池、风府直刺;排针疗效优于其他两个水平.结论 颈源性头痛优选针刺治疗方案为脑空透风池、脑户透风府,排针法,中等刺深(1寸),留针6h.
-
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并探讨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19例D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9例和对照组1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中医辨证口服止消通脉宁颗粒、止消温肾宁颗粒、止消保肾宁颗粒;对照组加用厄贝沙坦片及与以上中药颗粒剂外观一致的安慰剂,两组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QOL)和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并分析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DQOL评分中生理功能、心理/精神、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QOL评分总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理功能、心理/精神、总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DQOL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或P<0.01),治疗后证候总分的变化与DQOL总分变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 =0.266).结论 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DN患者生存质量,且患者生存质量变化和中医证候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中医古籍中的“心衰”及其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心衰”为现代医学心力衰竭的简称,中医古籍中已经出现“心衰”二字,本文通过探讨古籍中“心衰”早出现的年代及具体含义,比较其与现代心力衰竭的异同.从症状、体征、病史等的相似性方面对古代文献进行溯源,以期更加准确地反映古代中医学对现代疾病的认识.
-
中医病机的内涵探讨
通过梳理中医文献,对病机的定义、组成要素和分类进行了论证,认为病机是指病因与证候之间、证候与证候之间、证候与症状之间因果关系的中医理论解释,分别称为病因证候病机、证候证候病机和证候症状病机;病机是一个论证过程,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3个要素组成.
-
中医辨治脑病“三定”思路
从理论联系临床方面分析总结了辨治脑病的“三定”思路:脑病以五脏为纲定位,以八纲为目定性,以病理变化定病机,并提出应建立现代中医脑病学的诊治体系.
-
试论齐文化对齐派医学形成的影响
齐派医学是指形成于先秦,发展于两汉,以古齐国为主要地域并以秦越人、淳于意为主要代表的医学学派.齐派医学植根于齐文化,它伴随着齐文化的兴旺发达经历过辉煌的历史,深厚的齐文化底蕴是齐派医学形成的基础,独特的文化背景赋予齐派医学深刻的文化内涵,齐文化对齐派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
社区获得性肺炎验案及辨治体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属中医“风温肺病”或“肺热证”范畴,我们辨证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主张早期祛除病邪,后期益气养阴,并灵活运用健脾和胃、活血祛瘀、通腑泄热等方法,并介绍两则单纯用中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案.
-
从络论治荨麻疹体会
荨麻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常反复发作,提出以“毒郁络脉”思想为基础,从络论治荨麻疹.认为解毒通络为治疗荨麻疹的根本大法,可采用毫针通调经络、艾灸温通经络、锋针刺络放血强通经络;中药内服可以疏风通络、解毒和血,外用辛热药以温通经络、流畅气血,并重用某些毒性药物以毒攻毒.
-
中医“积证”与现代恶性肿瘤的关系
对中医医籍中涉及积证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古代论著中大部分所述积证不是恶性肿瘤,仅有很少一部分与其相似.古代对于积证的认识和治疗与现代恶性肿瘤明显不同.首先,认为积证有阴阳属性,并提出在治疗时“衰其大半而止”的思想.在用药方面,对积证治疗的药物以三棱、莪术、鳖甲为代表;同时提出了积证的治疗应以丸剂为主.
-
中医诊疗规律研究新方法
通过对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的中医诊疗规律常常是多数临床专家都认同的共性规律,但这一方法难以体现专家的独特诊疗经验.我们认为,中医诊疗有三个特点,即诊疗过程的表达需要多个变量,诊疗过程存在个体化,诊疗规律的表达是四诊信息、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三组变量间的复杂网络关系.基于此提出通过对专家诊断、治疗思路的记录和连线,来确认中医诊疗规律这一研究方法,该方法能体现专家的独特诊疗经验,可望成为新的中医诊疗规律研究方法.
-
“五诊十纲”中医临床新思维探讨
现代中医“五诊”是指在传统四诊基础上加体格检查、理化检查.“十纲”是五诊“望、闻、问、切、查”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进行辨别“已未”来规范已病及未病的诊断.“五诊十纲”保留中医病证模式的特点,采用现代理化检查诊断手段及评判标准,使中西医疾病相对应,与“治未病”、预防为主的医学理念相适应,有利于整理研究中医学,寻找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是符合现代中医临床实际的诊疗新模式,为现代中医的临床发展提供了新思维和新方法.
-
《伤寒论》方药中“双向调节”思想的应用
双向调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是指通过对同一疾病的多种症状或病机实现对立的调节,从而平衡矛盾双方,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双向调节思想.通过研究《伤寒论》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该书方药配伍关系中疏表清理、协调升降、温润互济、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动静结合、清上温下、以涩制通、散敛同举、表里敛通并齐的配伍规律,体现了双向调节思想,以期指导临床.
-
有效提高中医隐性知识传承的策略研究
中医学除了含有大量的显性知识之外,又含有丰富的隐性知识,中医隐性知识更是中医传承的重要内容.如今中医传承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名老中医经验无法得到根本性继承,诸多具有特色的中医诊疗手段也面临逐渐失传的困境.基于现有的关于中医传承的研究基础,从提高中医师传承隐性知识的意愿、提高中医师传承隐性知识的能力、营造有利于中医隐性知识传承的组织情境、完善有利于中医隐性知识传承的社会环境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提高中医隐性知识传承的策略.
-
防己茯苓汤对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KIM-1和NGAL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防己茯苓汤防治急性肾损伤(AKI)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防己茯苓汤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防己茯苓汤组经腹腔注入脂多糖5 mg/kg造成大鼠AKI模型,防己茯苓汤组于注射前7天开始,灌胃防己茯苓汤18.375g/ (kg·d),每次间隔12h;正常组、模型组在相应时间点灌等量生理盐水.统计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后24h内的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分别于注射后12h、24h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SUN)含量,尿量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肾组织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注射后24h死亡率为53.3%、防己茯苓汤组为41.7%、正常组无死亡发生,防己茯苓汤组死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防己茯苓汤组在24 h时SCr、BUN、尿量、尿NAG酶、KIM-1 mRNA及其蛋白、NGAL mRNA及其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同时间点有所下降(P<0.05).结论 防己茯苓汤具有防治AKI的作用,可能与抑制KIM-1和NGAL蛋白及其mRNA表达作用有关.
-
回阳生肌散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创面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回阳生肌散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12只、全方组12只、温阳组12只和活血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激素干预-皮肤缺损-塑料环埋置”方法制备糖尿病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黄凡士林纱条,全方组给予回阳生肌散全方药纱条,将回阳生肌散方拆方为温阳益气方和活血生肌方,温阳组给予温阳益气方药纱条,活血组给予活血生肌方药纱条.各组每天给药1次,15天后检测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肉芽组织中VEGF、VEGFR-2、eNOS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全方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活血组(P<0.01),全方组VEGFR-2、eN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温阳组和活血组(P<0.01).结论 回阳生肌散可能通过提高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VEGFR-2、eNOS的表达水平,促进创面愈合.
-
逍遥散对雷公藤致急性肝损伤大鼠CD68、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研究逍遥散对雷公藤致急性肝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逍遥散组灌胃雷公藤水煎剂3.75g/ (kg·d),连续4天,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逍遥散组造模前4天灌胃逍遥散6.75g/ (kg·d),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每日1次.比较各组大鼠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分化群68 (CD6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及CD68、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大鼠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及CD68、TNF-α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雷公藤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与CD68、TNF-α的上调有关,逍遥散对雷公藤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D68、TNF-α水平有关.
-
蔡小荪中药干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经验
结合不孕症患者所处不同生理时期的体质特点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各环节中所应用药物对患者体质的影响,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蔡小荪总结出种植前育肾调周、围种植期健肾柔肝、种植后固肾安胎的治疗原则.采用中药干预提高了IVF-ET的成功率.
-
王明杰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
介绍王明杰教授从“玄府气液理论”辨治重症肌无力经验,认为本病病机关键在于病变局部或全身玄府郁闭,神机不遂,以致神机不用而出现肌肉痿弱无力,故治疗不单要补,更重在通,临床注重运用风药如麻黄、马钱子等透达玄府神机,配合补中益气药物协同增效.
-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成果与思考
近年来大量中医肿瘤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放疗化疗的减毒增效、预防肿瘤转移与复发等方面显示了明显优势.然而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同时也存在着缺乏创新、研究设计的科学性较差、成果转化不足等诸多问题.所以如何把握肿瘤中医临床研究的方向、创新性地进行临床设计并严格控制质量,是目前中医肿瘤防治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
癫痫证候和方药分布规律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癫痫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 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癫痫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规范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所用方剂和药物,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27篇.癫痫中医证型共计37个,其中风痰闭阻、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痰火扰神、痰蒙心神、肝肾阴虚证为主要证型;37个证型涉及风淫、火热、痰凝、血瘀、气滞、水湿、惊证、阴虚、气虚、血虚、阳虚等11个病机要素和肝、肾、心、脾、胃5个脏腑病位.癫痫出现频次较多的108个症状可聚成五大类,分别是气虚血瘀、痰瘀阻络、热极生风型;心脾两虚型;痰气闭阻、蒙蔽心神型;气阴两虚、津亏热结型;痰蒙心神型.共用方剂308首,成方69首,以祛痰剂、补益剂、和解剂、理血剂、清热剂、治风剂为主.共涉及中药251味20大类,以补虚、平肝熄风、化痰止咳平喘、活血化瘀、安神、理气、清热药为主.癫痫治疗使用频次较多的48味药可聚为六大类,分别为健脾益气、行气化痰、安神;清热泻火、理气化痰、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定惊安神;清热化痰、重镇安神、行气活血;平肝潜阳、熄风止痉;行气化痰、开窍醒神.结论 癫痫中医证候以风痰闭阻、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痰火扰神、痰蒙心神、肝肾阴虚证为主;组方用药以清热化痰、祛风止痉、理气活血、安神为重,并注重补虚剂的使用.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2014版)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由肺组织、肺血管、胸廓等慢性疾病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引起右心扩张、肥厚等损害,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1].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的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和心功能的改变(右心功能和左心功能的改变).慢性肺心病为常见病,在各种失代偿性心功能衰竭中占10%~30%[2],其主要原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4],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从肺部基础疾病发展为慢性肺心病一般需10 ~ 20年.
关键词: -
运用网络生物学方法分析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药理机制
目的 探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药理机制.方法 文本挖掘文献证实甲型H1N1流感相关的基因或蛋白质,查询PubChem数据库获得双黄连口服液的靶蛋白,依据多个相互作用数据库中数据,运用网络生物学方法分别构建甲型H1N1流感体内反应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双黄连口服液的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将后者映射到前者,建立双黄连口服液对抗甲型H1N1流感的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结构和基因本位论分析.结果 双黄连口服液药理作用主要与细胞对外部刺激反应的调节、细胞凋亡的调节和信号转导等有关,主要涉及糖原合成激酶-3B(GSK3B)、肿瘤基因P53(TP53)、核因子-κBp50 (NFKB1)、热休克蛋白90-alpha(HSP90AA1)等.结论 双黄连口服液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GSK3B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凋亡而减少病毒复制,抑制甲型H1N1流感的疾病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