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医学杂志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군사의학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9960
- 国内刊号: 11-595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单极纺锤体蛋白激酶1(Mps1)对蛋白酶体α7亚基(PSMA7)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单极纺锤体蛋白激酶1(Mps1)对蛋白酶体α7亚基(PSMA7)蛋白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重组PCR方法将663位天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构建Mps1激酶活性缺失的突变体(pcDNA3-Flag-Mps1 KD),并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其是否能成功表达.采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Mps1及Mps1KD对PSMA7蛋白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Mps1及Mps1 KD对PSMA7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免疫印迹结果证实构建的突变质粒Mps1 KD能正确表达且野生型Mps1可明显增强PSMA7稳定性,而Mps 1KD则不能;加入Mps1激酶活性抑制剂后,降低PSMA7稳定性;RT-PCR检测结果发现Mps1及Mps1 KD对PSMA7RNA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 成功构建了Mps1激酶活性缺失突变体真核表达质粒pcDNA3-Flag-Mps1 KD,并在293T细胞中得到了表达;研究还发现Mps1通过其激酶活性可增强PSMA7蛋白稳定性,但对其RNA表达水平无影响,为进一步研究Mps1对蛋白酶体功能影响及对肿瘤发生发展奠定基础.
-
人α-磷酸丙酮酸水合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纯化
目的 构建带PET-28a标签的人ENO1基因原核表达产物,观察其表达并纯化出带PET-28a标签的ENO1融合蛋白,为研究肿瘤糖酵解的相关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以人乳腺文库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ENO1基因编码片段,将其插入到PET-28a载体中,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sate,小量诱导表达后,利用PET-28a-琼脂糖凝胶4B亲和珠纯化PET-28a-ENO1融合蛋白,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印迹检测,获得纯度较好的PET-28a-ENO1蛋白.结果 利用PCR技术从乳腺文库中扩增得到大小约130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PET-28a载体中,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PET-28a-ENO1质粒构建成功;转化Rossate菌并小量诱导,表达鉴定成功后纯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57×103的目的蛋白.结论 成功获得了人糖酵解相关基因ENO1的原核表达产物,为进一步研究ENO1在糖酵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4种不同类型药物的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研究
目的 探讨4种不同种类药物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的设计特点,为药物临床前过敏反应的合理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对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注射用头孢美唑钠、鱼腥草注射液4种不同类型药物进行过敏性评价,观察激发给药后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结果 阳性对照组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平行对照组豚鼠在激发给药后30 min内均出现了过敏反应症状,阴性对照组在激发给药后3h内均未见明显异常和过敏反应症状,其他受试物各剂量组在激发给药后3h内均未见明显异常和过敏反应症状,判定4种药物过敏反应均为阴性.结论 由于豚鼠对某些抗生素类药物高度敏感,对中药注射剂药物的类过敏反应无法识别,亟需建立新的致敏反应评价模型和检测指标,以真实评价药物的临床过敏反应.
-
脂肽对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脂肽在伴刀豆球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尾静脉注射Con A构建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腹腔注射脂肽方式给药,观察小鼠的存活率,并检测血液中转氨酶水平,分析肝组织病理切片,统计坏死面积,同时对肝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脂肽H6101对Con A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降低Con A引起的小鼠死亡率达40%,12 h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降低达50%.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脂肽给药组中炎症因子IFN-γ、IL-6、TNF-α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83.8%、99.3%和99.1%.肝脏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Con A模型组与脂肽给药组相比,小鼠肝坏死面积由14.4%降到6%,差异显著(P<0.01).表明脂肽对于Con A引起的肝坏死情况有较明显改善.结论 脂肽对Con A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美军伤情码与医药物资需求的关联性探讨及启示
伤情码是美军战时伤员流、药材需求预计的基础.该文介绍了美军的伤情码系统,分析了美军伤情码与药材需求的关联性,阐述了以伤情码确定药材需求的逻辑思路和方法,形成以伤员流估算药材补给需求的体系,提出我国应建立伤类伤情与药材需求关系的建议,为创伤药材保障提供理论依据.
-
LPS及TGF-β对巨噬细胞中Tim-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索
目的 探讨促炎因子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抑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对巨噬细胞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3,Tim-3)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影响机制.方法 使用LPS和TGF-β分别刺激小鼠源巨噬细胞系RAW264.7、人源巨噬细胞系U937,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分别检测巨噬细胞中Tim-3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巨噬细胞中金属蛋白酶ADAM10/17在基因水平的变化.结果 LPS可抑制巨噬细胞中Tim-3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而TGF-β作用相反.LPS促进巨噬细胞中ADAM10/17在基因水平的表达,TGF-β作用正相反.结论 炎症微环境中促炎介质LPS和抑炎介质TGF-β分别抑制和促进巨噬细胞中Tim-3的表达,同时,金属蛋白酶ADAM10/17可能参与LPS、TGF-β对巨噬细胞中Tim-3在蛋白水平表达的调控.
-
炭疽芽孢杆菌突变株AP431与A16R的生物特性比较研究
目的 系统评价所构建的炭疽芽孢杆菌突变株AP431的生物特性,并与出发菌株A16R对比,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绘制生长曲线比较突变株AP431和A16R的生长性能;糖酵解实验分析二者生化特性的差异;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菌株的保护性抗原PA蛋白表达情况;连续传代共培养分析其竞争关系;过氧化氢灭菌实验和抑菌圈实验分析菌株对活性氧的耐受性;以C57小鼠为动物模型比较二者的毒力大小.结果 与A16R相比,突变株AP431生长稍慢,生化特性基本一致.突变株AP431的PA蛋白在S层呈现表达良好,并且在培养基上清、细胞内和外膜上的表达水平均比A16R高.共培养实验发现AP431的生存竞争能力明显减弱.过氧化氢敏感实验表明,突变株AP431对过氧化氢的敏感性比A16R显著增高.动物毒力实验结果显示,分别在两种注射剂量下,突变株的致死率显著降低,与A16R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与A16R相比,炭疽菌突变株AP431保护性抗原PA表达水平明显提高,毒力明显降低,可作为新的疫苗候选株进行进一步研究.
-
A型肉毒神经毒素轻链人源性抗体的筛选、表达与检测
目的 从全合成人源性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筛选抗A型肉毒神经毒素轻链(BoNT/A LC)特异性单抗,并进行全抗的表达、纯化与鉴定.方法 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并合成BoNT/A LC序列,克隆至pTIG质粒,转化BL21(DE3) plysS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后Ni-NTA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利用纯化的轻链蛋白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经“吸附-洗脱-扩增”程序淘选富集抗体并进行特异性筛选.PCR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分别连入L293-CL和H293载体,瞬时共转染293-F细胞,培养上清经Protein A柱纯化,通过SDS-PAGE、Western印迹和ELISA检测抗体纯度和特异性.结果 可溶性表达的BoNT/A LC占全菌蛋白的36.8%,纯化后蛋白纯度达99%.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到10株单抗,选择其中特异性好的两株单抗Lab1、Lab2制备了全抗,Western印迹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其可特异性识别结合BoNT/A LC蛋白.结论 该研究得到了两株特异性的BoNT/A LC抗体,可能用于A型肉毒毒素检测和肉毒中毒治疗.
-
副溶血弧菌calR的基因敲除株与回补株构建
目的 构建副溶血弧菌calR的基因突变株和回补株,为研究CalR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PCR扩增calR基因的同源臂融合片段,并直接克隆入自杀质粒pDS132中.通过接合转移的方式将重组自杀质粒转入副溶血弧菌RIMD2210633株(WT)中,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替换原始calR基因以构建calR无痕突变株(ΔcalR).PCR扩增calR的基因序列,并将其直接克隆入pBAD33质粒中,构建回补质粒.将回补质粒转入到ΔcalR中,即得回补株(ΔcalR/calR∷pBAD33).将vopN的启动子区克隆入pHRP309质粒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上游,构建LacZ重组质粒,并将该重组质粒分别转入WT/pBAD33、ΔcalR/pBAD33和ΔcalR/calR∷pBAD33中,通过测定并比较3株菌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差异来判定CalR对vopN的调控关系.结果与结论 LacZ结果表明,CalR负调控vopN的转录,且回补株的回补效果良好,表明成功构建了副溶血弧菌calR基因的突变株和回补株,为后续对CalR的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
CMX001抗单纯疱疹病毒初步药效学研究
目的 观察西多福韦磷脂衍生物CMX001在体内外实验模型中的抗疱疹病毒药效.方法 利用中性红染色法测定CMX001在Vero细胞培养条件下对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HSV-2的抗病毒作用;在BALB/c小鼠阴道疱疹病毒感染模型中观察ACV乳膏和CMX001凝胶制剂在体内对HSV-2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 CMX001在Vero细胞上对HSV-1和HSV-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平均值分别为0.073和0.070 μmol/L;在体内实验当中,CMX001凝胶制剂对小鼠阴道HSV-2感染疗效较好,优于阳性对照组(阿昔洛韦乳膏).结论 CMX001在体内外均对HS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GPS2基因敲除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永生化及其增殖凋亡的检测
目的 利用SV40大T抗原(SV40LT)过表达慢病毒建立永生化的GPS2野生与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系,并检测GPS2敲除对MEF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pCDH-Flag-SV40LT-GFP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病毒包装.分离胚胎发育9.5 d(E9.5d)的MEF细胞,感染SV40LT慢病毒,连续传代培养50代以上,把仍存活且状态良好的GFP阳性细胞视作永生化成功的MEF细胞.利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仪检测永生化MEF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成功构建pCDH-Flag-SV40LT-GFP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滴度为4.03×108 pfu/ml的病毒.分离E9.5d MEF细胞并感染上述病毒,阳性细胞扩大培养并稳定传代50代以上,成功建立了永生化的MEF细胞系.GPS2敲除MEF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野生型,而二者由于血清撤除所引起的凋亡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敲除GPS2抑制MEF细胞的增殖.
-
活动性骨关节结核患者对潜伏感染相关蛋白Rv2659c T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潜伏感染相关蛋白Rv2659c对结核潜伏感染与活动性骨关节结核T细胞免疫应答的特性.方法 使用CFP10-ESTA6蛋白(CE)通过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从健康志愿者中筛选出来感染健康组(42例)和结核潜伏感染组(33例).从住院志愿者中筛选出非结核骨关节病组(35例)及活动性骨关节结核病组(30例).使用Rv2659c蛋白刺激各组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应用EHSPOT技术检测分泌IFN-γ的效应T细胞斑点数(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SFC),比较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以潜伏感染组为阳性组,以活动性骨关节结核病组为阴性组,绘制Rv2659c潜伏抗原的ROC曲线,在特异度80%及90%两个点取SFC的cut-off值,评价Rv2659c对结核潜伏感染与活动性骨关节结核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潜伏感染组的SFC值(2.5/28)显著高于活动性骨关节结核病组(0/2)、非结核骨关节病组(2.5/6.25)及未感染健康组(0/2.5),均P<0.05.Rv2659c重组蛋白的曲线下面积(AUC)为65.2%,95%可信区间(CI)0.51 ~0.794.特异度80%时,cut-off值为3;特异度90%时,cut-off值为5.Rv2659c蛋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的阳性率在潜伏感染组高(54.5%),显著高于活动性骨关节结核病组(20%)、非结核骨关节病组(11.4%)以及未感染健康组(16.7%)3组,均p <0.05.结论 Rv2659c诱导活动性骨关节结核患者效应T细胞产生的免疫应答显著低于结核潜伏感染人群;Rv2659c对于鉴别结核潜伏感染人群与活动性骨关节结核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
2009~2012年某集团军官兵疾病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某集团军官兵疾病谱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为掌握陆军部队健康整体水平、确定疾病防控优先领域及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2年发病统计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在2009~2012年各兵种中,步兵是就诊和住院的主要人群,构成比分别达53.36%和45.09%.训练伤、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腰腿痛、皮肤病和胃肠炎是各兵种就诊和住院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列门诊和住院疾病谱的前10位.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训练伤、慢性腰腿痛、皮肤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是陆军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以上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
-
不同程度肺型氧中毒大鼠血气指标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测定高压氧暴露不同时间后大鼠的血气分析值,探究肺型氧中毒时体内酸碱平衡的动态改变.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暴露于2.3绝对压(ATA)、100%氧气中3、6、9、12 h,空气暴露组作为对照.出舱后观测大鼠生存率、行为改变、肺组织湿干比.抽取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在2.3 ATA、100%氧气暴露后大鼠体内酸碱平衡呈现动态改变.与空气暴露组相比,血气分析值在暴露后3h无明显改变;暴露6及9h组与暴露3h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暴露12h组与6及9h相比又有显著性差异.肺湿干比的结果显示,暴露3h组与空气暴露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暴露6、9及12 h组显著上调,12 h组与3、6及9h组相比明显增高.结论 高压氧导致的肺型氧中毒动物体内酸碱平衡紊乱,从代偿期向失代偿碱中毒过渡,后发展至失代偿性酸中毒.血气分析值在判断肺型氧中毒的疾病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国外发达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信息化建设及启示
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及核恐怖袭击的潜在危害,核安全形势日益得到重视.提高核应急救援反应能力已成为我国核应急救援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发达国家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核应急救援,在核应急救援的快速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文阐述了国外发达国家及我国核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特别是对我国核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就提高核应急救援的信息化水平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除了具有自我复制、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外,还具有可归巢至损伤局部,向心肌细胞及脉管系统分化,通过旁分泌作用分泌多种因子及动员内在的心肌干细胞等生物学特性,因此成为缺血性疾病治疗中细胞及基因治疗的理想工程细胞.但是BM-MSC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IHD)治疗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必将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这种新的策略攻克IHD治疗中的一系列难题.
-
蛋白质-RNA相互作用预测研究进展
蛋白质-RNA相互作用(PRI)与基因表达调控等多种生物过程密切相关.目前一般从实验和计算机预测两方面研究PRI.虽然X射线晶体衍射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可获得蛋白质-RNA复合物结构,但这些方法具有耗时长与花费高等缺点,并且有些蛋白质-RNA复合物结晶很难获得.特别是,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有大量的PRI需要分析,实验方法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分析需求.为此,现已发展了4类PRI预测方法,分别为结合RNA的蛋白质残基预测、结合蛋白质的RNA小片段预测、基于序列水平的PRI预测和基于结合位点水平的PRI预测.为使有关研究人员系统了解这些预测方法,该文对上述预测方法进行了评述,并探讨其进一步发展方向.
-
急性脑梗死患者肌钙蛋白-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血管病同时伴心脏损害较常见,早1937年Dozzy报道脑血管病可伴发心脏功能障碍,后来许多学者证实了脑血管病可引起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可伴有心肌酶升高[1].近年来,随肌钙蛋白检测的普及,在临床中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常伴有心脏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水平升高[2,3].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cTnT水平升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我们对首都医科大学丰台教学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TnT水平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一种简易的用于检测细胞凋亡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
目的 针对微流控芯片的加工、细胞培养及细胞响应分析发展一套易于被普通生物学实验室实施的微流控芯片细胞分析技术,以天然抗癌药物重楼皂苷Ⅰ促人肺癌细胞A549凋亡作用分析对该技术进行验证.方法 微流控芯片加工采用了基于感光干膜的软光刻工艺;微流控芯片结构设计为储液池加直微通道,通过ANSYS软件对芯片的流体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细胞培养采用间歇式细胞动态培养技术;重楼皂苷Ⅰ对A54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通过细胞形态学改变、活/死细胞荧光染色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感光干膜软刻工艺加工微流控芯片简单易行;储液池加微通道结构的微流控芯片适合各类贴壁细胞培养;形态学和荧光染色实验提示重楼皂苷Ⅰ具有促A549细胞凋亡作用,且促凋亡效率与浓度呈正比关系;微流控芯片上LDH释放定量分析结果与传统96孔板实验结果吻合.结论 该文展示的技术操作简单、低试剂消耗,能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可在无相关微流控技术经验的生物医学实验室中推广使用.
-
腹泻病毒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目的 建立一种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实现7种腹泻病毒,A组轮状病毒、B组轮状病毒、Ⅰ型诺如病毒、Ⅱ型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 选择7种病毒特异性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与探针,制备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将多重实时荧光PCR(RT-PCR)扩增产物与带有特异性探针的芯片杂交,经洗涤、化学发光检测后进行结果分析.在优化的RT-PCR体系、杂交条件和化学发光检测条件下,评价芯片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结果 研制的基因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体外转录RNA参考品的低检测限为3×103拷贝/反应,检测临床样本的灵敏度为95.2%、特异性为92.1%、符合率为95.1%.结论 建立了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基因芯片的腹泻病毒检测方法,此法能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和鉴别7种腹泻病毒,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某岛礁作业人员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 调查分析某岛礁作业人员患病状况、病种构成及岛礁作业时间长短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当地作业人员提供健康指导,适应新阶段岛礁地区卫勤保障的需要.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当地作业人员患病状况进行调研,将患病病种分布情况进行排序,并对岛礁作业人员在不同作业时间下的临床表现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 回顾性分析显示,某岛礁作业人员月平均患病率为60.39%,患病率排在前5位的病种[2]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疾病,皮肤病,外伤,关节痛腰肌劳损.通过对调查量表统计分析显示,岛礁作业人员作业时间长短与其临床表现得分明显相关(x2=28.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作业时间下的各健康量表分别作t检验,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作业时间长短与岛礁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结论 某岛礁作业人员患病状况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新阶段岛礁卫勤保障建设应更具针对性,进一步提高岛礁官兵及作业人员的健康水平.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