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Concepts & Practice 내과리론여실천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0.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6087
- 国内刊号: 31-197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102例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肝活检)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并讨论肝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比较B型超声(B超)引导下肝穿刺(65例)与一秒(1s)肝穿刺(37例)2种不同肝活检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分析我院102例肝活检的结果.结果:B超引导下MAGNUM活检枪肝穿刺的并发症较少,为1.5%.在非病毒性肝炎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脂肪肝和自身免疫性肝病为常见的病因,各占19.5%.在反复肝功能异常半年以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参考范围上限值、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有50.8%(31/61)肝脏炎症指数≥2级,需抗病毒治疗,且以年轻患者居多,年龄<41岁者占71.0%(22,31).结论:B超引导下MAGNUM活检枪行肝穿刺操作方法较易掌握,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肝活检是诊断肝功能异常病因的重要手段,对明确诊断并确立适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
肿瘤坏死因子β基因A80C多态与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β,TNF-β)基因外显子1中的A80C多态与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方法,在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2名健康对照者中,对TNF-β基因外显子1的A8DC多态进行基因分型.结果:A80C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女性高血压患者中,其CC、CA和AA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女性CC基因型高血压的发病危险是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27倍[95%可信区间(CI):1.111~4.656],其等位基因频率在2亚组间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CC基因型高血压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浓度亦明显升高(P<0.01).结论:TNF-β基因外显子1的A80C多态可能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相关,尤其是携带CC基因型的女性.
-
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影响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95例,其中脑梗死71例.脑出血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记录其入、出院时的体重、身高、血生化、吞咽障碍、感染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等.并随访6个月.评估患者营养不良和预后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对营养不良的影响.结果:①9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有18例(18.95%)营养不良;②营养不良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少值[(0.24±0.45)%]明显低于正常组[(0.46±0.41)%](P<0.05);病死率(5.56%)明显高于营养正常组(1.30%);③危险因素分析得出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比值比(OR)=5.086,P=0.024]及患者其他共患疾病(OR=7.197,P=0.007)可影响机体的营养状况.结论:营养不良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较为普遍,并影响患者的恢复,因此及早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十分重要.
-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补充钠盐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积极补充钠盐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0例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患者的血钠水平,并依结果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低钠血症组,分析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患者血钠水平,在综合治疗和利尿的基础上补充氯化钠,观察治疗后病情的转归情况.结果:轻、中、重度低钠血症组合并低渗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0%、10.4%和37.5%,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0%、8.2%和25.0%,合并顽同性腹水的发生率分别为7.5%、20.8%和43.8%.积极补充钠盐后.随血钠浓度的提高,患者24 h尿量显著增加.腹水明显消退,低渗性脑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肾功能明显好转.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血钠水平呈负相关.适当及时补充钠盐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有利于腹水的消退及临床症状的改善.
-
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20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双环醇150 mg/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治疗前、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治疗前、后肝组织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状况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经双环醇治疗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可显著降低,复常率分别达95%和70%,不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且肝组织内α-SMA和TGF-β1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同时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双环醇治疗可减轻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同时明显降低肝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阻止肝星状细胞活化和Ⅰ、Ⅲ型胶原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健康威胁,据估计全世界HBV和HCV感染人数分别为4亿和1.7亿[1].由于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HBV和HCV共感染非常普遍,尤其是在高流行地区及非肠道传染的高危人群中.HBV和HCV共感染的世界流行率目前并不清楚,且常由于存在隐匿性HBV感染而被低估.在亚非地区,慢性HBV感染患者HCV共感染是普遍的临床特征.大部分临床观察显示2种病毒间存在相互抑制或干扰现象,以HCV抑制HBV为主.然而长期随访研究发现,HBV和HCV共感染病例中病毒学模式广泛不同,并随时间推移而有动态变化.与单病毒感染的患者相比,HBV和HCV共感染的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的肝脏损害,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了解HBV和HCV共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非常重要,其治疗也成为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
抗丙型肝炎病毒新型药物的研究
全球约超过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且每年有300万~400万新增病例,70%~90%形成慢性感染[1],30%发展为进展性肝病.包括肝硬化或肝癌[2];我国HCV的感染率约为3.2%[3],HCV感染正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目前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是遵循应答指导治疗(response guided therapy,RGT)原则,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24~72周.不同基因型对标准治疗的持久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不同,基因1、4型应答率仅40%~50%,而基因2、3型则高达80%[4],因此仍有许多丙型肝炎难以治愈.
-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思维及诊断评述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非传染性慢性肝病,其临床症状与一般慢性病毒性肝炎并无明确的特异性差异.尽管近年随着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不断进展和广泛应用,使得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确诊率有所提高,但仍有不少病例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难度.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熟悉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方法,有助于对慢性肝病病因的诊断、分析和鉴别诊断.
-
现今核苷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问题和对策
迄今为止,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案都难以使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长期抗病毒治疗达到并保持理想的治疗效果.研究和开发新的药物、提出并优化新的治疗方案无疑是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重要手段,近年在这方面已取得许多重大进展.同样,对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治疗前选择合适的患者、时机、药物和方案,加强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管理,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及加强对病毒耐药的管理,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治疗进展迅速,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增多,可供临床选择的机会增多,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成为临床面临的新热点问题[1].对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所有初治患者而言,已批准的抗病毒药物都是一线治疗药物,都可以选择.但是对每例患者应有一个佳或优先选择方案.选择药物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也较复杂,包括患者本身的因素,药物的因素,以及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理解程度、与医师的配合程度、经济承受能力等.不同临床类型、不同严重程度、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优先推荐选择的药物不同.一般来说,对于同一临床类型的患者应当从抑制病毒强度、乙肝e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耐药发生率、药物价格、不良反应等方面考虑选择药物.
-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ILD)是一组由异常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胆损伤,根据其临床表现、生化、免疫学、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可简单分为以肝炎为主型.即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和以胆系损害及胆汁淤积为主型,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此外,还有这三种疾病中任意两者的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s),主要以AIH-PBC重叠综合征多见.上述疾病均可表现为严重的肝脏病变,并可进展至肝硬化.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治疗进展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常见的成人瓣膜疾病之一,美国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4.6%.在美国是位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之后第3位常见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无症状期,一旦出现症状,则预后非常差[1].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由于手术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目前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过渡治疗;外科手术瓣膜替换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延长寿命.
-
肝硬化低钠血症的研究进展
肝硬化患者(尤其在失代偿期)由于体液稳态调节异常而极易并发低钠血症.虽然50年前人们就注意到肝硬化低钠血症,但临床上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低钠血症是预测肝硬化预后的重要指标,尤其是顽固性严重低钠为肝病预后不良的指标,病死率极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1-3].本文就肝硬化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作一综述.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是否会引起急性加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m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常见的慢性疾病,被认为是一种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受累人群广泛,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COPD急性加重可明显增加死亡率[1],细菌感染是COPD 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细菌在稳定期COPD患者的下呼吸道定植已在国内外受到关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虽然可以无症状,曾被认为无害,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COPD加重相关,且降低了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2].正常人的下呼吸道是无菌的,与此相比,许多研究提示COPD患者支气管树存在细菌定植[3-7].
-
血管内皮祖细胞及其在肿瘤生长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Asahara 等[1]在1997年首次报道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分离成功,并可用于体内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血管生成指从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生长出新的以毛细血管为主血管系统的过程.近年来,血管EPC的存在已经确认,其与血管生成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讨论血管EPC的来源、特性及其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可能的应用前景.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若干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存在于成体骨髓中的一种非造血干细胞(HSC),是骨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作为滋养层支持HSC的生长,而且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相应组织的细胞.由于MSC具有易于分离、扩增及体外操作简便等特点,具有自我复制、多向分化和免疫调控能力,使其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HSC移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现在HSC移植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及一些非恶性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HSC移植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取决于HSC的骨髓归巢能力及后期能否归巢于相应组织.研究发现单独移植HSC的归巢性不是很满意,如果将MSC与HSC共移植,则明显增加HSC的移植后归巢效率.本文就MSC移植后自身及如何引导HSC的有效归巢和MSC的免疫调节能力等同题加以综述.
-
54例酮症倾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酮症倾向糖尿病(ketosis-prone diabetes,KPD)一直被认为属于1型糖尿病,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相继报道,一些糖尿病患者以酮症(diabetic ketosis)起病,而临床表现和预后却类似于2型糖尿病[1].现在认为KPD不仅指经典的自身免疫性的1型(1A型)糖尿病,还包括所有容易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其他类型糖尿病,包括临床2型糖尿病[2].本研究就54例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患者,按体质量指数(BMI)分组,观察其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分型.
-
非典型症状的主动脉夹层
病例1:男,84岁,突然一过性双下肢无力1~2 h,不能活动,神经科检查属一过性下肢瘫痪,高度怀疑脊柱肿瘤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40年,平时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吸烟50年,已戒10年.入院体检:右上肢血压120/70 mm Hg,未测对侧血压.心界不大,心率94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动脉搏动对称、可及,四肢肌力V级.入院检查包括X线、骨γ照像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有无脊柱肿瘤.在等待其他影像学检查中,患者于入院第3天猝死,尸体解剖发现升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Ⅰ型),夹层破入心包引起急性心包填塞导致猝死.主动脉夹层从主动脉根部至双侧髂动脉.
-
病毒性胃肠炎的诊治
全球感染性疾病中,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居第3位.据统计,在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中,感染性腹泻占60%~90%,且以急性居多.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原虫、病毒和真菌等,但以急性病毒性胃肠炎(viral gastroenteritis)为多见[1].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
概述门静脉高压症是指南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出血等,其中GOV出血病死率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内镜学分会及从事该项工作的外科和放射介入科专家,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就其基本概念、诊断治疗原则等,制定出我国肝硬化门静脉高压GOV出血的防治共识,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基本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