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

实用骨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실용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572
  • 国内刊号: 14-122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卫小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分析

    作者:阿不来提·阿不拉;依力哈木江·吾斯曼;艾尔肯·热合木吐拉;买买提明·赛依提;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目的 初步分析肘管综合征再手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改进和提高肘管综合征手术疗效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我科2006年5月至2016年10月,因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后需再手术治疗患者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45~61岁,平均51岁.均为单侧尺神经受累,右侧7例,左侧14例.21例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尺神经彻底松解,对进行再手术的肘管综合征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其再次手术的临床因素.结果 导致首次尺神经前置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有:a)术中尺神经及其通道未能彻底松解减压,松解范围含各个卡压点及周围瘢痕.b)对尺神经的解剖及血供特点不熟悉.c)首次手术中对显微外科操作技术的运用不重视,甚至术中不使用手术显微镜.d)肘管内侧形成关节囊肿,关节液渗入尺神经外模内.e)尺神经前置术后固定欠妥当致尺神经脱位回移再次卡压形成.f)大部分基层医院无术中肌电图辅助,不能客观判断神经松解程度.本组21例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再次手术松解,疗效满意.结论 肘管综合征手术治疗重要的是术中使用显微镜,并对尺神经及其通路的彻底松解减压及尺神经干支分离后进行尺神经前置.术中肌电图辅助可提高手术疗效.术中重视显微外科操作技术,保护尺神经的血供和组织床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 体位复位与球囊扩张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复位效果的分析

    作者:葛宇;干阜生;于海洋;梁成民;翟云雷;崔西龙

    目的 研究体位复位与球囊扩张对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复位效果.方法 本组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63~87岁,平均72.6岁.伤椎部位:T9 1例,T11 1例,T12 25例,L1 30例,L2 9例,L3 4例,L4 2例.CT均证实为后壁完整的OVCF,接受PKP联合体位复位治疗.比较术中体位复位前后及球囊应用前后伤椎高度值、后凸Cobb角,记录并分析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本组患者椎体高度值在体位复位后、球囊扩张后、术后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值在球囊扩张后、骨水泥充分注射后均较体位复位后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15.7±9.8)°均较术前(19.0±10.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8.3±0.5)分、(3.5±0.3)分、(3.1±0.2)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间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86,P=0.026).结论 PKP术中体位复位对椎体高度的恢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球囊可以进一步恢复椎体高度,在减少骨水泥渗漏等术中并发症方面作用显著.

  • LISS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远端再骨折

    作者:陈挺;田立杰;汤欣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远端再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12例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远端再骨折患者,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67~83岁,平均76.7岁.骨折按Vancouver分型为C型骨折,采用微创入路置入LISS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通过术中股骨正侧位X线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方法评定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18.7个月.术后X线显示12例骨折均愈合,无接骨板断裂、螺钉松动、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方法评定疗效,平均为84分(52~97分),其中优8例,良3例,中1例.平均膝关节活动范围为伸-5°,屈曲80°.结论 微创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远端再骨折,能有效固定骨折,疗效较好.

  • 经皮骶骨成形术治疗骶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冯飞;陈浩;贾璞;包利;许峰;唐海

    目的 探讨经皮骶骨成形术治疗肿瘤晚期骶骨转移瘤患者的止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科使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对38例肿瘤晚期患者49处骶骨转移灶行经皮骶骨成形术,通过分析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止痛药物服用情况、术后疼痛缓解程度以及并发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49处骶骨转移灶手术穿刺全部成功,无穿刺部位血肿、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患者当天即可下地活动,术后1周左右出院.单处病灶手术中位时间29 min(25~35 min),平均骨水泥的注射量为(3.05±0.67)mL,7处病灶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4.3%,但均未引起临床症状.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7.61±0.97)分降至(1.74±1.99)分,术后1个月降至(1.61±1.82)分,术后3个月降至(1.50±1.78)分.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治疗有效率为92.1%,24例完全不需止痛药(63.2%),9例止痛药级别降低(23.7%),3例止痛药服用剂量减少(7.9%),2例(5.3%)维持原级别及剂量.3个月内死亡4例.结论 采用经皮骶骨成形术治疗肿瘤晚期骶骨转移瘤患者创伤小、安全性高,可快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腓骨固定在AO 42型胫腓骨骨折中的作用

    作者:颜宸;王业华;卢慧;商杰;王海波

    目的 探讨腓骨内固定在AO 42型胫腓骨双骨折的修复中所起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徐医附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AO 42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腓骨固定组52例,另一组为腓骨非固定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和对线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3.5个月.发现腓骨固定对处于同一平面的胫腓骨双骨折(AO 42型)的术后愈合率及胫骨力线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当胫骨使用钢板固定时,差异更加显著.结论 研究发现,当胫骨骨折及腓骨骨折位于同一平面时,腓骨固定对胫腓骨骨折的愈合率及对线情况有显著影响.因此,笔者建议胫骨及腓骨骨折(AO 42型)处于同一平面时,腓骨需要坚强的内固定,以增加胫腓骨骨折的愈合率及减少术后对线不良的情况.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张小兆;陈继营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病,不同国家、种族发病情况不同,Kumar等[1]报道,丹麦的发病率为5.4%~12.8%,韩国为1.8%,土耳其为2.4%,新加坡为7.3%.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和宫内环境因素,危险因素包括女性、第一胎、家族遗传病史、臀位分娩、羊水过少、斜颈、下肢畸形等.许多国家对新生儿进行筛查,但存在漏诊病例,即使确诊病例也因年幼时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导致成年时继发骨关节炎、高度脱位、骨骼发育畸形、髋部软组织畸形等病理改变.以往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髋部截骨术,但大部分患者终因疗效欠佳要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2].轻度的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可应用标准的全髋置换技术治疗,重度患者使外科技术面临挑战.随着关节置换外科技术进步,假体不断改良,使患者术后获得了持久良好功能.

    关键词:
  • 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在胫骨骨缺损Ilizarov骨搬运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成明;胡居正;郑建伟;石丹;唐经励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方法在胫骨骨缺损Ilizarov骨搬运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我院使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Cierny-Mader Ⅲ、Ⅳ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9例,延长至骨缺损长度或患者无法耐受延长而尚有小于3 cm距离,停止延长.予停止延长2~4周后拆除外固定架并预防感染1周.使用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内固定,同时断端自体髂骨或混合异体骨植骨治疗患者,再记录患者骨延长长度,骨折愈合及功能评价结果.结果 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4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获得重建,完全骨性愈合.根据Paley骨折愈合标准评定,优8例,良1例,优良率100%;改良Asami评定标准功能评分,优8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 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方法在胫骨骨缺损Ilizarov骨搬运治疗中可以早期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外固定支架并发症,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结合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作者:张国富;刘波;顾岳山;王心宽;齐明;孙海波;李华

    目的 观察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结合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自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节段内固定及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16例,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14~32岁,平均19.5岁.L4 6例,L5 10例.所有患者均主诉有明确的持续6个月以上腰痛.采用后正中入路,暴露双侧椎板及两侧小关节外缘,将峡部裂病灶处的纤维瘢痕组织彻底清除,去除峡部裂骨面残端硬化部分至出血;髂后上脊取骨或病椎椎板取骨行峡部裂局部植骨.安放病椎椎弓根螺钉及椎板钩,放置连杆后将固定系统加压锁紧.分别对患者术前以及末次随访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14例峡部裂处已达到骨性愈合,另外2例斜位片可见无透亮线通过.未见骨不连及内固定断裂.末次随访VAS评分(1.78±0.19)分,应用SPSS 13.0中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t=25.29,P=0.00,配对差值95%的可信区间为(6.26~7.41).结论 对于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可以采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结合植骨进行峡部固定并修复,避免脊柱融合术.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装置.

  • 手法松解结合关节镜下黏连松解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

    作者:汪青;徐峰;孙斌峰;杨小海;钱平康;陈疾忤

    目的 介绍手法松解结合关节镜下黏连松解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疗效.方法 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共治疗40例原发性冻结肩,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8~72岁,平均(61±6.3)岁.术前排除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肩部肿瘤等病变,排除肩部手术创伤、外固定等继发性肩关节僵硬.术前经4~6个月正规保守治疗无效.40例患者均于全麻下行手法松解及肩关节镜下黏连松解术,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对手术前后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评分、VAS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9~17个月,平均(11.88±2.19)个月.术后12周肩关节外展、前屈、外旋角度分别为(139.15±8.39)°、(133.83±8.81)°、(57.70±7.56)°,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2周患肩VAS疼痛评分为(2.18±0.71)分,较术前的(6.95±1.06)分显著降低;术后12周Constant评分达(74.95±5.33)分,较术前的(28.68±3.16)分显著增加.术后未出现继发性肩关节不稳、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手法松解结合关节镜下黏连松解术可显著改善原发性冻结肩的关节活动度,同时能有效缓解疼痛.

  • Wiltse入路下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陈洪涛;陈逸;李海俊;曹晓建

    目的 比较Wiltse入路下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手术治疗的RLDH患者41例,其中17例采用改良Wiltse入路下TLIF(TLIF组)治疗,24例采用传统PLIF(PLIF组)治疗.PLIF组复发间隔期长于TLIF组(P<0.05),其余术前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失血与术后引流、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期)、疗效指标(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性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1例患者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37.6个月.TLIF组手术时长(115.6±24.5)min,术中失血(229.1±61.1)mL,术后引流(194.1±41.2)mL,下床活动时间(3.1±0.7)d,住院期(7.6±1.7)d,均小于P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VAS及ODI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第12个月、24个月随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硬膜撕裂共6例,其中TLIF组1例(4%),PLIF组5例(21%),均于术中缝合修补,PLIF组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PLIF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例;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共3例(TLIF组2例,PLIF组1例),均接受扩大翻修手术;4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达到坚强或完全骨性融合.结论 Wiltse入路下TLIF治疗RLDH具有良好疗效,相比传统PLIF,可以减小手术创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

  • Oxford Ⅲ单髁置换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逸弘;朱新辉;崔胜宇;范建波;刘巍

    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运用第3代牛津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效果与有关手术技术难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一组2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0膝),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50~74岁,平均62.4岁.患者均存在明确的内侧间室负重疼痛和内侧关节间隙压痛,应力位X线片提示内侧间室呈骨对骨对吻状态,MRI片提示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完整.采用微创入路行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手术,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系统对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分,从而进一步研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技术要点.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无失访,随访时间平均8个月(4~18个月).本组患者关节内侧间室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膝关节活动范围:伸直角度平均至-2°(-5°~5°),1例存在5°屈曲畸形;屈曲角度平均至120°(110°~135°);术后复测力线平均2°内翻(0°~6°内翻).HSS评分由手术前的(69.00±5.63)分增加至手术后的(91.00±5.52)分,优良率达100%,连续满意度调查均为满意.随访期间假体无松动、移位;半月板未发生脱位;无外侧间室和髌股关节病变;无浅表或深部感染、脂肪栓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等并发症产生.结论 第3代牛津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契合快速康复的理念.

  • 3D打印技术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DDH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清;杨毅;杨柳;张正学;龚跃昆;杨佳;溪应龙;段于平;李彪

    目的 本研究拟探究3D打印技术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Crowe各型成人DDH患者共20例,Crowe Ⅰ型2例,Crowe Ⅱ型2例,Crowe Ⅲ型8例,Crowe Ⅳ型8例.所有患者制造出与实体1∶1的髋关节模型,并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并按方案实施手术.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和患者患髋的功能指标(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5.25±20.42)min,下床时间为术后(2.90±0.72)d,平均住院时间为(15.35±5.95)d.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术前平均(51.30±8.02)分,末次随访(86.50±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为(5.51±1.19)分,末次随访为(1.05±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关节感染、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技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特别是Crowe Ⅲ/Ⅳ型患者效果显著.

  • 3D打印模型在先天性高肩胛症儿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姜海;吴永涛;吴革;汪兵;屈继宁;李敏;苗武胜

    目的 观察3D打印双侧肩胛骨模型在先天性高肩胛症儿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从2011年4月至2016年2月我科治疗先天性高肩胛症儿童10例,男3例,女7例;左侧4例,右侧6例.按照Cavendish分级,Ⅱ级2例,Ⅲ级6例,Ⅳ级2例.8例儿童在术前行双侧肩胛骨3D打印模型,2例儿童行双侧肩胛骨并锁骨、颈椎、胸廓全打印.所有儿童均行Woodward手术治疗.结果 10例患者中6例术前患侧肩胛骨形态学有明显改变,4例大体形态正常.4例有肩椎骨.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10个月.术后按照Cavendish分级,Ⅰ级6例,Ⅱ级4例.6例随访时再次进行3D打印模型,并与术前对比.肩胛骨的高度和宽度均增加,大体形态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3D打印肩胛骨模型可以直观地显示患侧肩胛骨与正常侧的差别,有助于术前的手术设计.3D立体打印肩胛骨模型较单纯肩胛骨模型能在空间上直观地显示肩胛骨与周围骨骼的关系,对术前的手术设计更为有利.

  • 术中电生理监测在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乐乐;马华松;吴继功;高博;王加旭;马树伟;孙荣智

    目的 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监测在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科全麻下行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术的患者176例,均行SSEP监测,其中134例同时应用TCeMEP监测.分别统计单独SSEP、单独TCeMEP及TCeMEP联合SSEP监测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单独SSEP成功监测162例(92.0%),TCeMEP成功监测109例(81.3%).134例应用TCeMEP联合SSEP监测患者,有124例(92.5%)采用任意一种监测方式成功监测.162例成功监测的患者中共有14例报警,报警率为8.6%(14/162).终残留神经损伤患者3例,占1.9%(3/162).统计单独SSEP监测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和98.7%,单独TcMEP组为90.9%和98.0%,而联合TcMEP及SSEP监测组的敏感性为高100%,特异性为98.2%.联合TcMEP及SSEP监测组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为85.7%和100%,高于单独SSEP组(80.0%和98.0%)及单独TcMEP组(83.3%和99.0%).结论 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术手术操作复杂,联合TcMEP及SSEP监测较单一监测能更早地发现神经损害,降低手术风险.我们建议对于脊柱侧凸翻修截骨患者应常规应用TcMEP及SSEP进行联合监测.

  •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岩;王震;肖银龙;张子韬;邱旭升;施鸿飞;陈一心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62例,女91例,年龄20~85岁,平均(49.25±12.96)岁.记录患者从术毕放置引流管至拔出为止的总引流量,定义引流量大于等于中位数为引流量增多.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既往手术史、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D-二聚体、受伤至手术时间、ASA麻醉分级、Schatzker分型、手术时间、切口数量、术中出血量、单/双侧钢板等.统计学方法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术后引流量为(262.19±185.47)mL,引流量增多12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1.850,P=0.021)、Schatzker分型(OR=1.774,P=0.034)及手术持续时间延长(OR=2.003,P=0.007)是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引流量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引流量增多与吸烟史、Schatzker分型及手术时间密切相关,临床医生应制定有效措施预防术后引流量增多,以促进切口早期愈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 PVP、PKP、骨填充网袋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高志祥;李淳;李磊;黄卫民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骨填充网袋(bone filling mesh container,BFMCs)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选择优手术方式,更好地提升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临床实践,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因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我院接受PVP、PKP、BFMCs治疗的患者114例,共114个椎体,其中T11椎体14个,T12椎体35个,L1椎体30个,L2椎体15个,L3椎体20个,分别记录三组手术后及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伤椎后凸角、椎体前柱高度.结果 PVP、PKP、BFMCs组在术后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其中PVP、PKP术后VAS评分均低于BFMCs,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VA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和BFMCs组在术后伤椎后凸角、伤椎前柱高度恢复方面优于PVP组,但PKP组和BFMC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水泥渗漏方面:BFMCs组发生率低于PVP组、PKP组.结论 PVP、PKP、BFMCs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而BFMCs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未发生骨水泥渗漏,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 大段骨缺损的治疗进展

    作者:戚晓阳;邱旭升;施鸿飞;张子韬;陈一心

    随着日常生活中各类高能量损伤的增加,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导致的大段骨缺损(segmental bone defects,SBD)临床上越来越多,此外骨髓炎、感染性骨不连清创、骨肿瘤切除、先天性畸形矫正等原因导致的大段骨缺损也较为多见.所谓的大段骨缺损,在文献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动物实验中,有一个概念叫极量骨缺损(critical sized defects,CSD),Schmitz等[1]将极量骨缺损定义为在某一特定动物的生命周期内,在某一特定的骨上,不能自行愈合的小骨缺损.人类的极量骨缺损无从获知.

    关键词:
  • 双侧膝关节重度痛风1例报告

    作者:李洪涛;谷贵山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4岁,体重120 kg,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9.2 kg/m2,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间断性疼痛,局部红肿发热,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5年前右膝关节开始出现左膝关节相同的症状,双侧膝关节间断发作,近1个月来双侧膝关节疼痛呈持续性并伴活动受限于2016年5月28日就诊.自行口服止疼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效果不佳.查体:双侧膝关节肿胀明显,皮温略高,皮色微红,压痛阳性,左侧为甚.双侧膝关节活动度:左侧伸直0°,屈曲80°,右侧伸直0°,屈曲9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9.16×109/L,C反应蛋白12.9 mg/L,血沉33 mm/1 h,尿酸759 μmol/L.

    关键词:
  • 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吴艳刚;刘志强;高艳军

    目的 总结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共行椎体成形术563例(846节椎体),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其中男227例,女336例;年龄55~97岁,平均(65.2±5.3)岁.单节段手术311例,2节段及以上手术252例.术中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出现骨水泥渗漏6例(1.1%),椎体周缘(包括前缘以及椎体旁)2例(0.036%)、椎间隙1例(0.017%)、椎间静脉血管渗漏1例(0.017%)、工作通道内2例(0.036%)、无椎管内渗漏及神经管内渗漏.随访1~12个月,术后第1个月VAS评分,优322例,良208例,可33例,优良率94.1%.结论 术前医患之间的充分沟通,伤椎情况的了解,手术的评估策划、模拟,设备的检测,术中正规及富有技巧性的操作与骨水泥渗漏密切相关.

  • 一种打滑螺钉取出保护器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赵万东;王宁;汪斌;苏秦

    目的 针对骨科取出打滑螺钉过程中金属碎屑四溅,散落粘附在周围组织、肌肉血液中,无法冲洗清理干净的缺点,设计、研制一种取出保护装置.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6年6月,我科在手术过程中遇到14例螺钉打滑断裂取出困难患者,男8例,女6例,患者年龄14~67岁,其中上肢加压钢板5例,下肢加压钢板9例,均使用我们自行研制的取出保护器.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取出螺钉钢板,在取出打滑螺钉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碎屑被彻底干净清除,无手术野散落、粘附、残留等情况.结论 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简单,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老年女性跟骨衰竭骨折1例报道

    作者:侯黎升;白雪东;葛丰;何勍;阮狄克;程实;王鹏建;陈佳海

    应力骨折指由节律性的反复阈值损伤所引起的骨连续性破坏[1].分疲劳骨折(fatigue fracture,FF)与衰竭骨折(insufficiency fracture,IF)[2].前者发生于正常骨质,多见于参训的军人及运动员[3],后者发生于骨矿物质含量减少或弹性降低等异常骨组织,在正常重复应力刺激下发生,一般无明显异常外力,多见于老年人[2].IF发生于跟骨少见,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偶有报道[4].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非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女性跟骨IF.

    关键词:
  • 骨碎补总黄酮对高原RA继发OP患者血清MMP-3、CD200及IL-17的作用研究

    作者:陈楷鸣;陈慧;王彩燕;刘军

    目的 研究骨碎补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rhizoma drynariae,TFRD)对高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CD200、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8例高原RA继发OP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38例单纯高原RA患者做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骨碎补总黄酮胶囊(每粒含骨碎补总黄酮180 mg,2粒/次,3/日,8周)治疗,组内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同一天抽取静脉血,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3、CD200和IL-17表达变化,以探寻高原RA继发OP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碎补总黄酮组治疗前患者血清MMP-3、IL-17表达升高(P<0.05),CD200表达降低(P<0.05);经骨碎补总黄酮治疗后,骨碎补总黄酮组患者血清MMP-3、IL-17表达降低(P<0.05),CD200表达升高(P<0.05).结论 在高原RA继发OP患者发病中MMP-3、CD200及IL-17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骨碎补总黄酮能有效抑制上述因子的不良作用.

  • 关节突关节倾斜度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许伏龙;朱青安;王吉星;胡静;杨德鸿

    目的 通过研究邻近节段腰椎小关节方向探讨关节突关节倾斜度与退行性腰椎滑脱(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将2013年至2015年南方医院住院的120例L4~5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纳入LDS组,再选取120例L4~5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纳入峡部裂腰椎滑脱(lumbar isthemic spondylolisthesisat,LIS)组,对照组(lumbar spondylolisthesis-free,LS-free组)由在南方医院进行体检的120例无脊柱疾病的人组成.基于CT图像分析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在L2~3、L3~4、L4~5和L5S1的节段,测量水平面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并记录年龄、身高、性别、体重等基本信息.结果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LIS组)各节段关节突关节角与对照组(LS-fre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行性腰椎滑脱(LDS组)各节段关节突关节角与对照组(LS-fre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的非滑脱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3~4与L4~5关节突关节角度线性相关(R=0.575).结论 滑脱对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无影响,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呈线性相关.退行性腰椎滑脱关节突关节角度均小于正常人,且该小于正常人群的关节突关节角度在滑脱前已经存在,为滑脱危险因素.滑脱节段关节突关节存在滑脱后形变.

  • 两种术前禁饮食方案在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颜文;宁宁;张雪梅;陈佳丽;谢彩霞;张蒙

    目的 比较在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与传统两种术前禁饮食方案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三甲医院骨科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1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98例)和对照组(99例).实验组给予ERAS术前禁饮食方案,对照组给予传统术前禁饮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误吸、手术结束时口渴、手术结束时饥饿、术后12 h内恶心呕吐腹胀、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满意度、住院费用的差别.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口渴、饥饿感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误吸、术后12 h内恶心呕吐腹胀、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中采用ERAS术前禁饮食方案可行.

  • 跖跟角与CTEV前足内旋程度评价

    作者:尤梦奇;谢韶东;陈泳涛;余文英;郭跃明;杨延斌;陈梅花;陈梓恩;冯明慧

    目的 寻找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前足内旋的客观评价指标,测定并分析5个跖跟角(跖骨相对跟骨的内偏角度)的差异性,为临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自2010以来在我院诊断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患儿36例,其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5 d~71个月,平均13.5个月.在双足X线正位片上分别测量患足和健足的5个跖跟角,首先比较同一患儿的患足与健足之间跖跟角的差异显著性,再对比五组跖跟角的患健侧差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结果 CTEV的5个跖跟角均大于健康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跖跟角的患健侧差值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第1~5跖跟角可作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前足内旋程度的评价指标.

  • 求同存异 取长补短——波士顿学习体会

    作者:李利军

    笔者于2017年4月至7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临床观摩学习,现就在波士顿学习的见闻及体会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
实用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