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氢醌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沙焱;庄志雄;杨震宇;朱晓玲

    目的 探讨氢醌(HQ)对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HBE细胞用不同浓度(0、5、10、20、40、80、160、320μmol/L)的氢醌作用24 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16HBE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在0~40 μmol/L范围内HQ作用24 h后,16HBE细胞的存活率未见明显变化(P>0.05);当染毒剂量超过80 μmol/L时,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SCGE显示随着HQ浓度的升高,16HBE细胞的DNA断裂程度加重.HQ作用浓度在10~320 μmol/L范围内,16HBE细胞的细胞周期表现为G2期阻滞,G1期比例下降.结论 HQ会对16HBE细胞的DNA产生损害,并且引起G2期细胞阻滞.

  • 1,2,4-苯三酚与氢醌对人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损伤研究

    作者:朱志良;庄志雄;黎建明;吴礼康;王德明

    目的研究苯的两种代谢产物氢醌、1,2,4-苯三酚对人外周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损伤.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氢醌、1,2,4-苯三酚与联合对人外周淋巴细胞染毒72 h,计算1000个双核细胞中含有微核的细胞数(BNMN/1000).结果大于50 μmol/L染毒剂量的氢醌、1,2,4-苯三酚BNMN/1000与染毒剂量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联合染毒与两种代谢物单独染毒之间比较,呈显著性增高,表明这两种代谢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氢醌、1,2,4-苯三酚可致人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 氢醌、1,2,4-苯三酚对人体外淋巴细胞DNA损伤研究

    作者:朱志良;庄志雄;黎建明;王德明;肖惠贞

    目的研究苯的两种代谢产物氢醌、1,2,4-苯三酚对人外周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氢醌、1,2,4-苯三酚与联合对人外周淋巴细胞染毒1 h,观察其对DNA损伤程度.结果氢醌、1,2,4-苯三酚单独染毒与联合染毒时,彗星尾长、尾矩、尾部DNA含量%、矩迁移比(RM)与惯量迁移比(RI)各指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联合染毒与两种代谢物单独染毒之间比较,呈显著性增高,表明这两种代谢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氢醌、1,2,4-苯三酚可致人外周淋巴细胞DNA损伤,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 氢醌引起TK6细胞毒性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

    作者:沙焱;杨震宇;周伟;谢英

    目的 研究氢醌对人淋巴母细胞株TK6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探讨氢醌引起细胞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浓度为20.0μmol/L的氢醌处理TK6细胞24.0 h,用蛋白裂解液提取细胞总蛋白并进行定量,以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图像分析后选取电泳差异点进行胶内酶解,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质谱鉴定.以浓度为0.0、5.0、10.0、20.0μmol/L的氢醌处理TK6细胞24.0 h,提取总蛋白后,采用免疫印迹法对质谱鉴定出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泛素结合酶2(UBE2N)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氢醌处理后引起48个蛋白质差异化表达,质谱鉴定出30个表达上调或下调的差异蛋白,功能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能量代谢、细胞骨架、细胞周期以及DNA损伤修复等.5.0、10.0、20.0μmol/L氢醌组TK6细胞的HSP70和UBE2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0.0μmol/L氢醌组(P<0.05),与质谱结果一致.结论 氢醌能够通过氧化应激引起TK6细胞毒性,由此引发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改变和DNA损伤修复来进行的应答.

  • miR-7-5p对氢醌诱导TK6细胞损伤作用

    作者:杨慧;陈玉婷;梁海荣;罗皓;高羽亭;翟璐;唐焕文

    目的 通过慢病毒技术构建miR-7-5p稳定过表达的人淋巴母细胞TK6细胞株,探讨miR-7-5p对氢醌诱导TK6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构建miR-7-5p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TK6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miR-7-5p稳定过表达TK6细胞株(TK6-miR-7-5p细胞)和阴性空载体对照TK6细胞(TK6-NC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构建效果.②以终浓度为0和40 μmol/L的氢醌分别处理TK6细胞、TK6-NC细胞和TK6-miR-7-5p细胞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以终浓度为40 μmol/L的氢醌处理的3种细胞中PARP-1和BRCA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①成功筛选出稳定过表达miR-7-5p的TK6细胞株;与正常TK6细胞比较,TK6-miR-7-5p 细胞中miR-7-5p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约17倍(P<0.01),但细胞形态未出现明显改变.②予浓度为40 μmol/L 氢醌处理3种细胞后,与正常TK6细胞和TK6-NC细胞比较,TK6-miR-7-5p细胞存活率下降(P<0.01),细胞早期凋亡率增加(P<0.01),PARP-1和BRCA1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 miR-7-5p可能通过抑制PARP-1和BRCA1的DNA损伤修复能力而导致氢醌诱导TK6细胞早期凋亡增加.

  • 沉默PARP-1对氢醌所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影响

    作者:高羽亭;杜进林;杨慧;唐焕文

    目的 探讨沉默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对氢醌所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凋亡的影响.方法 ①PARP-1基因RNA干扰表达质粒转染BMMSCs后,经新霉素筛选获得PARP-1沉默BMMSCs,以免疫印迹法鉴定所构建的细胞.②以空载体BMMSCs为对照组,以PARP-1沉默BMMSCs为实验组.分别以质量浓度为0.0、2.5、5.0、10.0、20.0、40.0、80.0、160.0和320.0μmol/L的氢醌(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作用于2组细胞24 h,以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根据细胞活力检测结果选择后续实验氢醌染毒剂量.③以浓度为0.0~20.0μmol/L的氢醌作用于2组细胞24 h后,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ARP-1 mRNA表达情况.结果 ①用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新霉素成功筛选出PARP-1沉默BMMSCs和空载体BMMSCs,PARP-1沉默BMMSCs中PARP-1蛋白表达量较BMMSCs下降85.00%,成功建立PARP-1沉默细胞.②根据细胞活力检测结果,后续实验选择氢醌染毒剂量为0.0~20.0μmol/L.③与氢醌染毒剂量为0.0μmol/L时比较,对照组及实验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在氢醌染毒剂量为10.0和5.0μmol/L时即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0.05);且在浓度为0.0~10.0μmol/L时,随着氢醌染毒剂量的增加,2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均增加(P<0.01),均呈剂量-效应关系.与氢醌染毒剂量为0.0μmol/L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的PAR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在氢醌染毒剂量为5.0μmol/L时即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0.05),且在每个氢醌染毒剂量下实验组细胞PAR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浓度为0.0~20.0μmol/L时,随着氢醌染毒剂量的增加,2组细胞PAR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增加(P<0.01),均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PARP-1沉默BMMSCs在氢醌作用下更易发生凋亡,PARP-1可能参与了氢醌诱导的细胞凋亡.

  • 低剂量氢醒对TK6淋巴母细胞生物学性状及miR-221表达影响

    作者:刘林华;梁小虎;凌晓璇;唐焕文

    目的 探讨低剂童氮醌(HQ)对TK6淋巴母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及小分子非编码RNA(microRNA)-221(miR-221)表达的影响.方法 磷酸盐缓冲液(PBS)溶解HQ,以PBS处理组为对照组,分别以2.5、5.0和10.0 μmol/L HQ染毒TK6细胞为处理组.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增殖,通过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 V)/碘化丙啶(PI)标记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调亡,用实时荧光定童-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lR-221的表达改变.结果 细胞增殖以48 h为明显,2.5、5.0和10.0 μmol/L组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33(P<0.05)、1.14(P<0.05)和1.12(P<0.05);milR-221表达改变以72h为明显,2.5、5.0、10.0 p.μmol/L HQ组细胞milR-221表达量分别抑制了0.31倍(P<0.05)、0.39倍(P<0.05)和0.33倍(P<0.05).结论 低剂量HQ能抑制TK6细胞调亡和milR-221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

  •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抑制剂对氢醌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唐焕文;胡大林;梁海荣;罗皓

    目的 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特异性抑制剂N-(6-氧-5,6-二氢菲啶-2-羟基)-N,N.二甲基乙酰胺-盐酸(PJ34)对氢醌(HQ)所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 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离体传代培养的HLF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HQ组)、3个PJ34组和3个PJ34+HQ组.按PJ34不同浓度(0.5、1.0、2.0 μmoLL)分为PJ34的Ⅰ、Ⅱ、Ⅲ组,作用4 h后检测结果;按PJ34的Ⅰ、Ⅱ、Ⅲ组浓度及作用4 h后再分别加入HQ(80μmol/L)分为PJ34+HQ的Ⅰ、Ⅱ、Ⅲ组,作用24 h检测结果;HQ组仅用HQ 24 h处理.采用PARP-1单克隆抗体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HLF细胞中PARP-1蛋白表达、细胞凋亡和细胞复制后期(G2)细胞数情况,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HLF细胞相对存活率.结果 各组给予不同剂量的PJ34 4 h后,HLF细胞的存活(增殖)明显受抑制(P

  • 氢醌对L-02肝细胞内POLH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恭华;庄志雄;杨建平;沙焱;涂晓志;胡大林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氢醌(HQ)对L-02肝细胞内POLH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HQ对人体细胞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20、40、80、160和320 μmol/L)HQ作用24 h后对L-02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应用带有SYBR GreenⅠ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研究不同浓度(0、5、10、20、40、80和160 μmol/L)HQ对L-02肝细胞内POLH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0~80 μmol/L的范围内,HQ对L-02肝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当染毒剂量超过160 μmol/L时,其存活率则明显地下降(P<0.01);在HQ染毒剂量低于80 μmol/L的范围内,POLH基因mRNA表达有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当HQ的剂量达到160 μmol/L时,POLH基因mRNA的表达则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HQ可以诱导L-02肝细胞内POLH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改变.

  • 氢醌处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致DNA损伤和微核形成

    作者:梁海荣;唐焕文;庄志雄

    目的观察氢醌(HQ)对人胚肺成纤维(HLF)细胞DNA损伤和微核形成情况.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的HQ处理HLF细胞1 h,继续培养24h后进行微核试验;处理HLF细胞2 h后直接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结果各剂量组的微核率为2‰~9‰(P<0.05),核异常率为3‰~13‰(P<0.05).相关分析表明,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20、40和80 μ.mol/L剂量组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显著增加(P<0.05).各剂量组细胞DNA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均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20~80μmol/L剂量组的拖尾率和彗星尾长明显增加(P<0.05);且随着HQ剂量的增加,高度、重度DNA损伤的比例也逐渐增加.结论似乎HQ可致HLF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微核形成.

    关键词: DNA损伤 微核率 氢醌
  • 低剂量的氢醌诱导细胞损伤耐受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作者:卫秦芝;庄志雄

    目的 探讨低剂量氢醌(HQ)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损伤耐受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 参照本实验室用MTT法所得的HQ对HLF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选择100 pmol/L的HQ为低剂量,100μmol/L的HQ为高剂量,按以下方式对细胞进行染毒:空白对照、低剂量、高剂量、损伤耐受组(先用低剂量预刺激24 h,再用高剂量刺激6 h,然后用荧光差异显示PCR寻找不同方式刺激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克隆、鉴定同源性比较.结果 按方法所示的方式处理细胞,处理完毕后提取各组细胞总RNA,进行荧光差异显示PCR,找到33个差异条带.对其中的8个差异条带进行克隆鉴定同源性比较,发现其中1个已知基因,7个未知基因.结论 用荧光差异显示PCR方法寻找HQ诱导HLF损伤耐受过程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鉴定基因,为进一步研究低剂量HQ诱导HLF损伤耐受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 小鼠吸入氢醌对肺外组织细胞 DNA 损伤的观察

    作者:梁海荣;唐焕文;胡大林;庄志雄

    目的:观察小鼠吸入氢醌对肺外组织细胞的遗传毒性.方法:将4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室温下采用 60 L 静式有机玻璃染毒柜进行呼吸道吸入不同剂量(0.0、0.5、1.0、2.0、4.0 mg/m3)的氢醌染毒2周,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氢醌染毒后的小鼠肝、肾、脾、骨髓、胸腺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 DNA 损伤情况,分析肺外组织 DNA 损伤与氢醌剂量间的关系.结果: 0.5~4.0 mg/m3 氢醌吸入染毒,均可诱导小鼠 6 种组织细胞的 DNA 链断裂,核 DNA 损伤程度与氢醌染毒剂量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不同脏器细胞对氢醌的易感性不同,肝、肾、骨髓、外周血淋巴细胞可能是氢醌的遗传毒性靶细胞.

  • 苯代谢物氢醌对K562细胞WRN基因转录及表达的影响

    作者:龚骏杰;郑丹;肖芸;万秀方;张越时;王永红;张亚莉;杨国珍

    目的 探讨苯代谢物氢醌(HQ)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中解旋酶WRN基因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白血病细胞K562至生长对数期,低剂量HQ组、中剂量HQ组、高剂量HQ组分别以15、30、60μmol/L浓度HQ重复间隔柒毒48及72 h,以等体积的PBS培养的细胞组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细胞DNA损伤;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WRN基因mRNA水平,采用免疫印迹分析WRN基因蛋白表达水平,计算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HQ可导致细胞DNA损伤,且损伤效应随染毒浓度增加而增大,72 h比48 h的DNA损伤程度增加,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HQ染毒48 h,WRN基因mRNA在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Q染毒72 h,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Q染毒48 h,WRN蛋白相对表达量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Q染毒72 h,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蛋白表述随着染毒剂量增大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Q各剂量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Q可导致K562细胞DNA损伤,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HQ下调WRN基因mRNA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 血液一氧化氮浓度变化与脑梗塞的关系

    作者:郭英华;刘广志;赵慧元;张少静

    一氧化氮(NO)是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种化学性质不稳定,生物半衰期仅5秒左右,可被氧自由基、血红蛋白及氢醌等灭活,在有氧条件下,分解为硝酸、亚硝酸的无机化合物,NO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周围神经系统中,它代表一种新型的生物信息递质,在细胞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1].

  • 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对细胞增殖作用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翔;胡昱;朱保群;陆继培;李习艺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染毒对HepG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在氢醌对细胞增殖作用中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氢醌及NQO1抑制剂刺激HepG2细胞后,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lamarBlue还原值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1~100 μmol/L HQ刺激后HepG2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500 μmol/L HQ染毒24 h后出现细胞皱缩、变圆.AlamarBlue结果显示,5 μmol/L氢醌刺激24 h HepG2细胞增殖显著增加,1、10、50、100 μmol/L HQ刺激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500~5 000 μmol/L氢醌刺激可引起细胞增殖显著下降,且与剂量存在相关性(r=0.929).当氢醌浓度为1、5 μmol/L时,加入NQO1抑制剂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而当氢醌浓度为100、500、1 000 μmol/L时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结论:低剂量氢醌促进HepG2细胞增殖,高剂量时抑制其增殖,NQO1在氢醌诱导的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氢醌 细胞增殖 NQO1
  • 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评价氢醌的胚胎毒性?

    作者:李付贵;程伟民;季明芳;陈京

    目的:建立胚胎干细胞实验(EST)模型,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初步评价氢醌的胚胎毒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3T3和小鼠胚胎干细胞 E14TG2a(ES-E14TG2a),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阳性对照5-氟尿嘧啶、阴性对照青霉素 G 和受试物氢醌对3T3细胞和 ES-E14TG2a 细胞的细胞毒性,计算3种化合物对 ES-E14TG2a 细胞和3T3细胞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50)值 IC50 ES、IC503T3;采用悬滴-悬浮-贴壁法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根据浓度-反应曲线计算3种化合物对 ES-E14TG2a 细胞的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D50)值 ID50 ES。利用胚胎毒性预测模型预测氢醌的胚胎毒性。结果氢醌对3T3细胞和 E14TG2a 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 IC503T3和 IC50 ES 分别为(5.97±0.48)、(2.57±0.10)μg/mL。氢醌对 ES-E14TG2a 细胞的分化也有抑制作用,其 ID50 ES 为(3.77±0.31)μg/mL。根据 EST 预测模型计算得出氢醌具有强胚胎毒性。结论氢醌具有强胚胎毒性。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氢醌脂质体含量和包封率

    作者:刘娟;廖娟;李远;金梅

    目的 建立可用于检测复方氢醌脂质体浓度及包封率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94、340 nm分别检测氢醌和维甲酸的紫外吸收.结果 氢醌在30~24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n=5),方法回收率为96.6%,相对标准偏差为4.7%;维甲酸在5~4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n=5),方法回收率为93.3%,相对标准偏差为4.9%.结论 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复方氢醌脂质体浓度和包封率体外检测.

  • 低强度超声辐照联合氢醌乳膏对SD大鼠黄褐斑模型的疗效观察

    作者:何施逸;邓志博;王乾力;李韫韬;杜永洪

    目的 探讨低频低强度超声辐照联合氢醌乳膏治疗SD大鼠黄褐斑病灶的疗效,有望为临床治疗黄褐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将建模成功的18只SD大鼠黄褐斑模型随机分对照组、氢醌组及低强度超声辐照联合氢醌组(以下简称联合组),每组各6只.氢醌组脱毛后均匀涂上氢醌乳膏轻揉至吸收;联合组在氢醌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声强0.32 W/cm2、频率为42 kHz的超声辐照12 min;对照组则保持皮肤暴露,不做任何处理.连续治疗14 d后,观察各组SD大鼠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各生理指标及斑块变化趋势;比较各组治疗后血清、肝脏、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治疗后黑素颗粒的变化.结果 18只SD大鼠黄褐斑模型均成功建模,各组实验大鼠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各项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联合组斑块面积减少,颜色变浅;氢醌组变化略小.联合组及氢醌组治疗后SOD活力均较对照组上升,MDA含量均较对照组下降;且联合组变化更为显著,与氢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氢醌组治疗后皮肤组织病理图均可见黑色颗粒减少,其中联合组黑色素颗粒呈散在分布;氢醌组黑色素颗粒呈线性分布.结论 低频低强度超声辐照联合氢醌乳膏对SD大鼠黄褐斑病灶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氢醌乳膏的治疗效果.

  • 氢醌经不同皮肤层的吸收差异

    作者:李国锋;李博

    目的:评价皮肤角质层和真皮层对药物经皮吸收的差异.方法:选择氢醌(HQ)为模型药物,采用Franz吸收池法,考察药物经完整皮肤和剥离角质层皮肤的体外透皮能力Kp,并比较吸收促进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共存时的促透能力大小.结果:HQ经剥离角质层皮肤的Kp是经完整皮肤的329倍,加入IPM后HQ的Kp分别提高到原来的495倍(经完整皮肤)和749倍(经剥离角质层皮肤).结论:本实验为皮肤病态条件,如皮肤受伤或溃疡等时的药物经皮吸收规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氢醌霜中氢醌的含量

    作者:张婷;李新中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氢醌霜中氢醌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 Kromasil C18柱,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3nm.结果:在 2.5~60μg/ml范围内,氢醌的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73%.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复方氢醌霜中氢醌的含量.

139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