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骨骼肌肌动蛋白在死亡后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刘杨;苗宇船;王英元

    目的 探讨大鼠骨骼肌肌动蛋白纤维的形态学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大鼠死后不同时间骨骼肌(右后肢的内收大肌)肌动蛋白纤维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大鼠死后,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由肌动蛋白构成的细肌丝逐渐崩解、紊乱,直至肌小节和细肌丝结构消失;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自死后24 h起,骨骼肌纤维横纹可有小片状或弥漫状抗肌动蛋白抗体缺染灶出现,并且抗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面积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其变化趋势与死亡时间相关(Y=0.934 -0.005X,R2=0.95,P<0.05);大鼠死后168 h内,肌动蛋白阳性产物的积分光密度值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死后168 h,几乎无抗肌动蛋白抗体染色.结论 大鼠骨骼肌肌动蛋白纤维的形态学改变与死亡时间具有相关性.

  • 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周膜细胞骨架影响的研究

    作者:胥春;范震;巢永烈;杜莉;张富强

    目的 研究牙科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周膜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静磁场加载装置,模拟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加载10 mT、120 mT静磁场12~60 h,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形态,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分析细胞面积、长宽比以及微丝蛋白(F-actin)含量.结果 加载10 mT、120 mT静磁场12~60 h后,随加载强度和加载时间增加,细胞微丝骨架变短,排列紊乱,细胞长宽比减小(P<0.05),加载静磁场60 h后细胞面积减小(P<0.05),加载12 h后F-actin含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加载36、60 h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在本实验条件下能使人牙周膜细胞细胞骨架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 丹参对肝星状细胞胞浆游离钙的影响

    作者:王军民;姚希贤;李校天;杨书良;苏峥

    目的研究丹参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s)胞浆游离钙([Ca2+]i)的影响.方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鼠.造模毕,药物组以每天20 ml/kg剂量分2次灌服丹参,对照组灌以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6 d后经下腔静脉取血并分离血清.采用盲法,用上述10%药物血清培养HSCs 24 h,再将经药物血清预处理的细胞及对照组细胞负载Fluo-3/AM后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Ca2+]i.结果①正常丹参药物血清及肝纤维化药物血清预处理后均可明显减低活化的HSCs的[Ca2+]i,其荧光强度相对值与病理模型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丹参药物血清预处理后加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a2+]i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显著低于病理模型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药物血清组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也显著低于病理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能抑制肝星状细胞[Ca2+]i的升高,可能是其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简介

    作者:李鹏云;曾晓荣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是随着光学、视频、计算机等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诞生的一种高科技产品.

  • 马桑内酯诱导神经元微丝表达及其与细胞缝隙连接通道关系的研究

    作者:孙殿荣;邹晓毅;杨晓霞;李胜富;强欧

    目的:研究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对神经元微丝F-actin的影响及其与缝隙连接通道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培养的神经元,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F-actin的结构及分布,同时测定F-actin含量.结果:致痫剂量的马桑内酯作用于神经元48h后,F-actin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降低(P<0.01),给予CL+1-庚醇(1-hepatal),CL+1-庚醇+丙戊酸钠,CL+1-庚醇+卡马西平作用于神经元48h后F-actin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以加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组更显著.结论:CL可引起细胞内F-actin含量的降低,而通道阻滞剂1-庚醇,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可引起细胞内F-actin含量的增加,这种变化影响细胞骨架微丝装配和神经元胞间信号传导,可能在癫痫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基因马铃薯中hIL-12的表达

    作者:罗果;葛正龙

    目的 观察外源hIL-12基因在转基因马铃薯的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集转基因马铃薯的茎和块茎组织进行研究,以野生马铃薯为阴性对照,用间接荧光免疫标记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IL-12在转基因马铃薯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转基因马铃薯茎与块茎中均有hIL-12的表达,而野生马铃薯中无hIL-12的表达.结论 本课题组建立的人白介素-12转基因马铃薯表达体系中茎和块茎均能表达hIL-12.

  • β-榄香烯对肿瘤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

    作者:方宁;陈代雄;王海燕

    目的通过观察β-榄香烯对小鼠肝癌HcaF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Fluo-3/AM负载HcaF细胞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实时观察β-榄香烯对HcaF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影响.结果β-榄香烯可使HcaF细胞内游离Ca2+水平先升后降.结论β-榄香烯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钙依赖性的.

  • ICAM-1/LFA-1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王立芹;闫晓婷;于学文;褚静;李静;李腾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CAM-1/LFA-1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同期妊娠的30例健康妇女蜕膜组织中ICAM-1、LFA-1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CLSM)双标检测二者关系并加以分析。结果流产组患者蜕膜组织基质细胞ICAM-1和LFA-1蛋白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t=-3.632,P=0.001;t=-3.839,P=0.001);流产组蜕膜腺体细胞ICAM-1和LFA-1蛋白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613,P=0.013;t=-2.266,P=0.027);共聚焦显微镜下ICAM-1和LFA-1在流产组和对照组的蜕膜组织均有大部分重叠表达,在蜕膜腺体细胞流产组比对照组重合表达明显。结论 ICAM-1和LFA-1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基质细胞的高表达和腺体细胞的低表达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ICAM-1/Mac-1的表达

    作者:王立芹;于学文;张永爱;周小兰;褚静;李静

    目的 通过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巨噬细胞分化抗原-1(Mac-1)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CAM-1/Mac-1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35例和同期妊娠的30例健康妇女蜕膜组织中ICAM-1、Mac-1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双标检测二者关系并加以分析.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基质细胞ICAM-1、Mac-1蛋白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Z=-3.056,P=0.002;Z=-2.132,P=0.033);流产组蜕膜腺体细胞ICAM-1、Mac-1蛋白表达强度略低于对照组(Z=-1.978,P=0.048;Z=-1.973,P=0.048);共聚焦显微镜下ICAM-1和Mac-1在早期自然流产组和对照组的蜕膜组织均有部分重叠表达.结论 ICAM-1和Mac-1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基质细胞的高表达和腺体细胞的低表达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 扶正解毒汤对镍致大鼠精子内离子变化的防治作用

    作者:吴红梅;赵健雄

    目的: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检测硫酸镍(NiSO4)致大鼠精子内部分离子的变化,探讨中药扶正解毒汤(FJD)的防治作用.方法:6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NiSO4染毒组、FJD大小剂量治疗组和FJD大小剂量预防组.用CLSM测定各组精子内钙离子浓度(Ca2+),镁离子浓度(Mg2+),镍离子浓度(Ni2+),钠离子浓度(Na+),氢离子浓度(H+)及线粒体含量.结果:NiSO4染毒后,精子内Ca2+、Ni2+、Na+、H+增高,Mg2+及线粒体含量降低(P<0.05~0.005);用中药灌胃治疗后,FJD大、小剂量治疗组和大、小剂量预防组精子内Ca2+、Ni2+、Na+、H+降低,Mg2+及线粒体含量升高(P<0.05~0.005).FJD大剂量预防组精子内Ca2+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FJD可以调节NiSO4所致精子内常微量元素及线粒体含量的变化,防治NiSO4对精子的损伤.

  • 两种不同胞内pH敏感染料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中的应用

    作者:张国萍;吴丁兰;党华;李盛

    目的: 使用两种胞内pH敏感的荧光染料SNARF-4F/AM和BCECF/AM,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胞内pH值(pHi)的测量.方法: SNARF-4F/AM和BCECF/AM均能被诱导胞内瞬时酸化和碱化, 用单激发双发射比值测量法, 比较SNARF-4F/AM和BCECF/AM的酸化和碱化与浓度线性关系.结果: SNARF-4F/AM孵育的细胞能够被诱导胞内酸化和碱化, 并能较好地反应出浓度与pH值的线性关系, 同时其诱导酸化后能够产生钠氢交换体(Na+/H+ exchanger, NHE)介导的回复相;BCECF/AM孵育的细胞虽然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胞内酸化和碱化, 但是其诱导酸化后不能产生NHE介导的回复相, 说明利用SNARF-4F/AM能正确反应细胞内pH值的变化以及细胞膜上pH相关转运器的工作效率.结论: SNARF-4F/AM染料比BCECF/AM类染料更适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使用.

  • 135 Hz极低频电磁场对HepG-2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

    作者:黄小军;曲萍;张勇;黄晓峰;王春梅;刘芳娥;陈健康;梁向艳;刘利兵

    目的:研究135 Hz(电场强度为80 V·m-1)极低频电磁场(ELF)暴露对HepG-2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细胞内Ca2+,135 Hz ELF照射HepG-2细胞1 h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测定细胞内Ca2+浓度,加入L-型Ca2+通道拮抗剂硝苯地平,探讨135 Hz ELF影响HepG-2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具体机制.结果:未暴露组细胞荧光强度较弱,ELF暴露组细胞荧光强度增高,与未暴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硝苯地平干预组细胞荧光强度减弱,与未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35 Hz ELF可能通过引起L-型Ca2+通道的开放造成HepG-2细胞发生Ca2+超载.

  • 宫颈癌细胞系SiHa中HPV16E6,E7蛋白的表达

    作者:陈必良;马向东;王春梅;王德堂;辛晓燕

    我们应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观察了宫颈癌细胞系SiHa中HPV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16)E6,E7基因区产物E6,E7蛋白的表达.

  • 得力生对胃癌细胞P-gp、GST-π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丽波;王艳丽;白雪蕾;陈铁军;柳云恩;宋春芳

    目的:研究得力生注射液对胃癌细胞P-gp、GST-π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胃癌细胞株SGC-7901 P-gp、GST-π表达.结果:得力生浓度分别为0μl/ml、1.25μl/ml、2.5μl/ml、5.0μl/ml时,SGC-7901细胞P-gp的表达逐渐减低,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GST-π的表达亦逐渐减低,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得力生注射液可下调胃癌细胞P-gp、GST-π的表达.

  •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与其病理分级的关系

    作者:宁文;窦科峰;王春梅;李开宗;赵青川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30例肝外胆管癌中Fas和FasL阳性21例,阳性率70%,用于对照的10例胆总管囊肿Fas和FasL阳性l例,阳性率10%,Fas和FasL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高中分化癌Fas和FasL定量大于低分化癌(P<0.05).结论 Fas和FasL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大部分肝外胆管癌的凋亡调变,其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的分化有关.

  • 大鼠孤束核内传递内脏伤害性信息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向臂旁核的投射

    作者:党小荣;张文斌

    应用四甲基罗达明(TMR)逆行追踪结合胃肠道福尔马林溶液刺激和免疫荧光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对孤束核内向臂旁核投射的表达FOS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进行了观察.将TMR注入一侧外侧臂旁核后,孤束核尾段的背内侧、胶质、内侧、小细胞、中间内侧等亚核和连合亚核内出现较多的逆标神经元.上述各亚核内可见到TMR,酪氨酸羟化酶(TH)和FOS阳性神经元重叠分布,部分神经元为TMR/FOS,TMR/TH和FOS/TH双重阳性及TMR/FOS/TH三重阳性神经元.其中TH样阳性神经元数量多,TMR/TH、FOS/TH双重阳性和TMR/FOS/TH三重阳性神经元数量占NTS内TH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44.2%(68/154)、26.6%(41/154)和12.3%(19/154).本研究结果提示,对大鼠胃肠道进行伤害性刺激后孤束核内表达FOS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向臂旁核投射,它可能参与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吗啡成瘾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细胞内DNA、RNA的影响

    作者:马光瑜;樊小力;徐小虎;韩太真

    为了取得吗啡成瘾对神经细胞内核酸代谢以及神经系统发育影响的直接证据,藉以探索吗啡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及对吗啡成瘾的治疗途径.本研究根据新型荧光探针Acridine orange(AO)能与活细胞内DNA和RNA特异性结合后发出荧光的特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吗啡成瘾新生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主要是锥体细胞)内DNA和RNA的荧光像素进行观察,并用图象分析技术进行处理,了解分析吗啡成瘾对神经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内DNA、RNA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吗啡成瘾组大鼠神经细胞DNA和RNA的荧光像素之比平均为0.4967±0.2342,而对照组大鼠神经细胞的DNA与RNA的荧光染色像素之比为17.9396±6.6547.说明吗啡成瘾大鼠神经细胞内RNA明显增多,而DNA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吗啡成瘾大鼠海马锥体细胞体积明显增大,RNA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而DNA荧光强度明显降低.提示:(1)吗啡成瘾能明显抑制大鼠海马锥体细胞的DNA合成,刺激RNA合成,促使神经细胞不成熟分化和体积增大;(2)吗啡成瘾所致的神经细胞内[Ca2+]i增高与神经细胞的成熟分化异常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 不同浓度维拉帕米及不同光照形式对豚鼠RPE细胞Ca2+的影响

    作者:覃江圆;王超英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维拉帕米(verapamil,Ver)对体外培养豚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并比较有无Ver作用下经不同形式光照后RPE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方法:2周龄幼年健康豚鼠10只,体外培养RPE细胞,传代、鉴定后,将细胞分为Ver处理组和未处理组,Ver处理组加入80mg/L Ver作用12h.两组均进一步分为聚焦光组、离焦光组、平行光组和空白对照组,前三组分别接受聚焦光、离焦光(均为将平行光经透镜转化)和平行光照射,空白对照组不接受照射.于照射后立即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测定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分析不同光照形式与效应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Ver作用于RPE细胞12h后,20,40,80mg/L组的细胞凋亡情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r可降低RPE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浓度为20,40,80mg/L时分别降低了10.36%,24.54%,58.05%,仅80mg/L组与无光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加Ver对RPE细胞进行光照,聚焦光组的Ca2+荧光强度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离焦光组的荧光强度也较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加入80mg/L Ver对RPE细胞作用12h后再进行光照,光照各组Ca2+荧光强度没有明显提高,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过一定浓度的Ver可诱导RPE细胞凋亡,80mg/L可在不引起RPE细胞凋亡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细胞内Ca2+荧光强度;不同光照形式对豚鼠RPE细胞内Ca2+有明显刺激作用,聚焦光影响大;不同光照形式对Ver处理的RPE细胞内的Ca2+荧光强度无明显作用.

  • 染料木素对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Ca2+]i的影响

    作者:陆慧琴;马强;张德秀;梁厚成

    目的: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下测定小梁细胞经染料木素(genistein,Gen)作用后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方法:运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三代牛眼小梁细胞,Fulo-3/AM负载后,于LSCM下动态扫描不同浓度Gen作用后胞内荧光强度变化,得出[Ca2+]i值.结果:10-6,10-5,10-4mol/L Gen可使小梁细胞[Ca2+]i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其中10-5mol/L Gen可使小梁细胞[Ca2+]i由328.62±16.77nmol/L减少至309.69±16.57nmol/L(n=8,P<0.05).结论:Gen可通过松弛小梁网而致房水流出阻力减小、眼压下降.

  • 茶多酚对高糖条件下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的影响

    作者:毕宏生;解孝锋;吴建峰;崔彦;于同利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高糖条件下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加入不同浓度茶多酚进行干预,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条件下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量的变化,分析高糖及茶多酚干预对细胞线粒体活性氧表达的影响.结果:培养基中葡萄糖两种浓度(L1和L2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MTR、DCF荧光强度/μm2细胞面积L1组L2组比较,P<0.05.在30mmol/L葡萄糖浓度培养基中加入0.1μmol/L和0.3μmol/L浓度的茶多酚,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率CDR(%)及线粒体膜电位MMP(FI)L3组与L4组比较,P>0.05.L2组L3组及L2组与L4组比较P<0.05.结论:高糖条件下培养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产生增多,而应用茶多酚干预后细胞线粒体活性氧产生减少,细胞死亡率降低.

261 条记录 12/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