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胆碱药物对抗梭曼所致惊厥的药理学研究

    作者:王永安;周文霞;阮金秀

    目的建立梭曼所致大鼠典型惊厥模型,探讨不同抗胆碱药物在惊厥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抗惊效果.方法梭曼所致清醒大鼠惊厥模型的建立.大鼠皮层及海马部位慢性埋藏电极后8~11d给予HI-6 125mg/kg腹腔注射,30min后皮下注射梭曼180μg/kg,建立梭曼致惊清醒动物模型,采用四导电生理记录仪记录惊厥波.在建立可靠梭曼致惊模型基础上,观察不同剂量阿托品、东莨菪碱、苯那辛、盐酸戊乙奎醚、盐酸苯环壬酯于惊厥发作后不同时间腹腔注射时的抗惊疗效,以惊厥波消失2 h未复发为惊厥控制指标.

  • 大黄甘草汤中甘草对清醒大鼠结肠环肌运动的影响

    作者:

  • 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脑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测定

    作者:王巍;赵德忠;王卫霞;孙斌辉

    目的:建立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脑内酪氨酸羟化酶(TH)活性的测定方法.方法:应用脑微透析技术收集经6-羟基多巴胺(6-OHDA)预处理的大鼠,在L-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3-羟苄肼·盐酸(NSD1015)灌流下,脑纹状体细胞外的透析液;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测定透析液内多巴(DOPA)水平,来反映脑内TH的活性.并观察TH抑制剂以及多巴胺受体的抑制剂和激动剂对其的影响.结果:预先用 6-OHDA处理导致大鼠纹状体透析液内DOPA缺失,用NSD1015阻断DOPA向多巴胺(DA)转化,可测得DOPA的水平,且DA的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水平逐步下降.但在TH抑制剂α-甲基ρ-酪氨酸作用下DOPA又可消失,说明测定的DOPA是来自多巴胺神经末梢.另外,腹腔内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盐酸阿朴吗啡后,脑透析液中DOPA水平减少;而给予多巴胺受体抑制剂氟哌啶醇后,微透析液中DOPA水平增加.本研究测得在0.01 mmol*L-1 NSD1015灌流下,经6-OHDA预处理的,插入探针24 h SD大鼠纹状体中DOPA水平为(0.39±0.12)pmol*min-1(x±s,n=5).结论:在脱羧酶抑制剂NSD 1015灌流期间,测得预先用 6-OHDA处理大鼠纹状体透析液中DOPA水平可以认为是脑组织TH活性的指数,经工具药验证,在体监测脑TH活性的方法是可靠的.

  • 清醒大鼠鞘内注射模型的制备与验证

    作者:王怀泉;郑方;李文志

    大鼠是研究镇痛药物脊髓作用的常用动物,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大鼠鞘内埋管法,其次是动物脊髓横切或电毁损消除高位中枢的影响[1].这两类方法均需手术,操作较复杂,所需时间较长.此外,有作者报道了清醒小鼠鞘内注射模型[2,3].由于疼痛研究中大鼠较小鼠更为常用,我们研究了清醒大鼠鞘内注射(intrathecal injection,ith)模型的可能性,并以福尔马林疼痛模型上测定吗啡镇痛作用的方法进行验证.

  • 不同浓度胰岛素输注对胰岛素钳夹大鼠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杨刚毅;李伶

    大鼠正糖钳夹技术(Euglycemic clamp technique)是近年来国外广泛应用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1].国内虽有个别报道,但其钳夹术是在麻醉及手术状态下,且未作糖代谢研究[2].我们设计了清醒大鼠胰岛素钳夹模型,用6,6-D2葡萄糖作非放射性示踪剂,给予三种浓度胰岛素输注,观察了大鼠糖代谢及血浆游离脂肪酸(FFA)的改变.

  • 小檗碱的抗高血压作用

    作者:张明发

    小檗碱(berberine,Ber),又名黄连素,临床用于感染性腹泻,随着研究的深入,现也用于非感染性腹泻.自1910年Perikin和Robinson确定了Ber的化学结构以后,人们从各个系统对Ber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笔者曾在20世纪80年代对Ber的心血管药理方面作过综述,经近10多年来的研究,Ber抗高血压的基础和临床又有了较大进展.1 降血压作用Ber静脉注射0 1~20mg/kg能使麻醉犬、猫、兔、大鼠、蛙及清醒大鼠,产生明显降压作用,且随剂量增加,降压幅度和时间也增加,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性,降舒张压的程度较收缩压大[1,2]

  • 一种新型大鼠固定装置的制作与使用方法

    作者:郭洁汝;朱雯;李承昊;尹飞;张光伟;陶璨;周艺

    目的:制作一种新型的清醒大鼠固定装置,并规范其使用方法,以弥补现有固定方法的不足。确保无论使用者有无经验均能高效完成清醒动物固定及后续操作。方法用透明塑料薄膜,塑料封口机,海绵等材料设计制作大鼠固定装置,利用大鼠的逃匿天性,达到自束缚的效果。并通过固定与注射实验比较该新型方法较传统方法的优点。结果与传统的固定方法相比,使用该新型固定装置不仅更节约时间,其中固定操作平均耗时由18.13 s减少到10.03 s,,提高了44.7%;固定与注射平均耗时从139.33 s减少到52.26 s,提高了55.3%,并能显著降低大鼠应激反应。结论该装置和方法适用于清醒大鼠固定及注射,并能由单人完成尾静脉注射和采血操作,可显著减少操作时间并降低大鼠的应激反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特别适合缺乏动物实验操作经验的人群,值得在教学和科研中推广。

  • 下丘脑室旁核内GABA在中枢高渗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高晓磊;尹桂东;邴艳华;金元哲;金清华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内的γ-氨基丁酸(GABA)在中枢高渗刺激诱发的应激性心血管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中枢高渗刺激对PVN区域GABA含量的影响,并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用GABAA受体阻断剂Bicuculline或GABAB受体阻断剂Saclofen直接灌流PVN区并给予中枢高渗刺激,进一步探讨PVN区GABA在中枢高渗刺激诱发的应激性心血管反应中的作用.结果:①PVN局部灌流0.6mol/L盐水时,血压和心率都显著增加(均为P<0.01),同时,PVN区细胞外液中GABA水平也明显增加到刺激前的561.96%±173.96%(P<0.05);②PVN局部灌流Bicuculline或Saclofen的同时,给予0.6mol/L盐水的刺激,可使高渗刺激引起的血压增加幅度明显降低(均为P<0.01),而心率的增加幅度未受明显影响(均为P<0.05).结论:中枢高渗刺激可引起PVN内GABA的分泌,而后者可通过GABAA和GABAB受体产生血压的升高反应.

  • 室旁核微量注射心房钠尿肽对清醒大鼠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作者:姜海英;杨庆华;兰艳;金清华

    目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整合部位的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在心血管反应的中枢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已证实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可能参与心血管活动的中枢调节.方法:本实验在清醒大鼠PVN微量注射ANP,探讨其对中枢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结果:PVN注射ANP(6ng/0.2μl)本身不改变血压和心率,但明显提高压力反射敏感性(P<0.05).静脉注射ANP(6ng/0.04ml)不影响心血管活动.结论:心房钠尿肽可能参与PVN对中枢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对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起易化作用.

  • 习得性长时程增强中清醒大鼠海马齿状回几种氨基酸的变化

    作者:刘巧凤;金清华;姜海英;崔桂玉;孙嘉斌;金秀吉

    目的:观察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和消退过程中,自由活动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外液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和牛磺酸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与突触效应长时程增强和学习记忆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实验于2005-03/10在延边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3月龄Wistar系雄性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对照组、实验1a组、实验1b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每组8只.实验1a组经训练建立条件反射,达学会标准后进行实验性消退;实验1b组建立条件反射的方法同1a组,每次训练前2 min内用微量注射器往齿状回区注射90 μmol/L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阻断剂MK-801 1 μL;实验2组经训练建立条件反射,达学会标准后观察其自然消退情况;实验3组经训练建立条件反射,达学会标准后继续巩固训练2 d,观察其自然消退情况;对照组不配对给予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不形成条件反射.以红灯为条件刺激、脚掌电刺激为非条件刺激来形成条件反射.大鼠在信号出现期上平台为正确反应.实验训练20次/d,以连续测试10次中有9次出现正确反应定为学会标准,只有1次定为行为消退标准.应用脑部微量透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慢性埋植电极法以及电生理记录法等实验技术观察海马齿状回区几种氨基酸的浓度变化,同时以群体峰电位作为指标观察突触效应的变化.结果:各组动物无死亡,插入透析探针位置正确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大鼠训练后,群体峰电位和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牛磺酸浓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②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实验la组、2组和3组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群体峰电位和细胞外液中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和牛磺酸浓度均明显升高.③实验1a组大鼠经两三天的实验性消退后,群体峰电位峰值和海马齿状回区细胞外液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牛磺酸的浓度均下降到开始训练前水平,与消退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2组大鼠经四五天自然消退后,群体峰电位峰值和海马齿状回区细胞外液中谷氨酸、谷氨酰胺的浓度下降到开始训练前水平,与消退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3组大鼠巩固性训练两天后,群体峰电位峰值和海马齿状回区谷氨酸、谷氨酰胺分别比开始训练前明显增加(P<0.001、P<0.01),但与达学会标准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停止训练后需7天才有自然消退,此时的群体峰电位峰值和海马齿状回区细胞外液中谷氨酸、谷氨酰胺的浓度也基本恢复到开始训练前水平.④大鼠训练后立即检测的齿状回区谷氨酸浓度无明显变化,其后逐渐升高,至24 h达高水平.⑤实验1a组在条件性回避反射的建立和实验性消退中,齿状回区谷氨酸浓度、群体峰电位峰值和行为正确反应率的变化基本同步吻合.⑥实验1b组每实验日训练前注射MK-801后,需8个实验日的(140.5±11.6)次训练才达学会标准,与正常对照组只需(75.1±8.8)次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中,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牛磺酸浓度明显增加,而随着条件反射消退,又逐渐回降,和齿状回区群体峰电位峰值以及行为正确反应率的变化呈正相关;1个实验日训练作业结束后谷氨酸浓度逐渐升高,在第24小时达高水平,说明在行为训练中谷氨酸的渐进性增多与习得性长时程增强的形成相关;齿状回区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后,大鼠条件反射建立受显著抑制.提示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牛磺酸可能是习得性长时程增强和学习记忆的神经物质基础.

  • 遗传性高血压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作者:孙大明;昌艳艳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时血压等改变的观察,证实高血压容易出现实验性心律失常。同时,分析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保护。方法:制作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经常用 SHR)、WKY、LH 和 LL 大鼠。结论: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下降、血压波动性增大、心肌肥厚等虽然是引起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这是多种原因的作用。

  • 血管活性肠肽对清醒大鼠催乳素分泌的影响

    作者:朱宝长;韩菊花;SARA R.CHIOCCHIO

    在离体研究中发现,血管活性肠肽(VIP)对催乳素分泌的促进作用因垂体所取自的动物模型的不同而异.本实验则以不同生理状态的大鼠为动物模型,于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检验VIP的静脉注入对催乳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IP注入后10min时,其外周血液的浓度达到高值(21.32±2.33)ng/ml,并至少持续30min.在本实验的所有动物模型中,VIP均诱导出了显著的催乳素分泌峰(P<0.05),就其提高程度而言,雄性鼠高(158.04±37.06)ng/ml,未经吸吮刺激的哺乳母鼠低(31.05±4.42)ng/ml,而经过吸吮刺激的哺乳母鼠则居于两者之间(90.10±36.00)ng/ml.VIP在不同动物模型中所表现出的这些差异,提示其作用方式和/或作用部位可能受到整个机体内分泌环境和神经刺激的整合.

  • 清醒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GABA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影响

    作者:邴艳华;高晓磊;尹桂东;金元哲;金清华

    目的 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内γ-氨基丁酸(GABA)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本实验在给清醒自由活动大鼠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条件下,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VN区细胞外液中的GABA含量变化,并利用两种GABA受体阻断剂进一步探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结果 ①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时,PVN区域细胞外液中的GABA水平出现明显的增加,增加到注射前的(225.14±65.72)%(P<0.05);②PVN局部边灌流GABAA受体阻断剂Bicuculline,边用苯肾上腺素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血压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率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导致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PVN局部灌流GABAB受体阻断荆Saclofen对压力感受性反射中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值以及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均未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 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引起PVN局部GABA释放,可能通过GABAA受体对压力感受性反射起易化作用.

  • 急性低血压兴奋前庭内侧核的5-羟色胺及其受体机制

    作者:江艺鑫;李香兰

    目的:探讨急性低血压兴奋清醒大鼠前庭内侧核( MVN)的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机制。方法:利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MVN区5-HT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结果:静脉注射硝普钠诱发急性低血压时,对照组和单侧前庭器官破坏对侧MVN区5-HT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单侧前庭器官破坏同侧MVN区5-HT含量无明显变化。在前庭器官完整大鼠诱发急性低血压后双侧MVN区5-HT及5-HT1A受体表达均明显增多,但是在对照组无明显表达,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破坏单侧外周前庭器官2周后,诱发急性低血压时双侧MVN区5-HT及5-HT1A受体均不对称表达,损伤侧表达均明显少于损伤对侧( P<0.01)。结论:清醒动物诱发急性低血压影响MVN功能活动过程中可能有5-HT及其受体的参与。

  • 急性低血压兴奋前庭内侧核的5-羟色胺及其受体机制

    作者:江艺鑫;李香兰

    目的:探讨急性低血压兴奋清醒大鼠前庭内侧核( MVN)的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机制。方法:利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MVN区5-HT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结果:静脉注射硝普钠诱发急性低血压时,对照组和单侧前庭器官破坏对侧MVN区5-HT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单侧前庭器官破坏同侧MVN区5-HT含量无明显变化。在前庭器官完整大鼠诱发急性低血压后双侧MVN区5-HT及5-HT1A受体表达均明显增多,但是在对照组无明显表达,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 P<0.05)。破坏单侧外周前庭器官2周后,诱发急性低血压时双侧MVN区5-HT及5-HT1A受体均不对称表达,损伤侧表达均明显少于损伤对侧( P<0.01)。结论:清醒动物诱发急性低血压影响MVN功能活动过程中可能有5-HT及其受体的参与。

  • EP核定向毁损术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作者:张华;高国栋;王跃民;毕辉;冯兴军

    目的:观察EP核(相当于人的苍白球Gpi部)底部毁损术对大鼠血压的影响,明确EP核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10只,体重200~250 g,雌雄各半.术前1 d在生理清醒安静状态下无创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形成自身对照组.手术采用2%戊巴比妥腹腔麻醉大鼠后,将大鼠固定于大鼠脑立体定向仪上,按拟定EP核的进针位置在大鼠颅骨上开一小孔,按预定坐标将微量注射器插入EP核团,缓慢将0.2 μl鹅膏蕈氨酸注入核团(约5 min),尔后停针15 min,退针.同样的程序毁损对侧同一核团.术后饲养大鼠1周.和术前同样的条件在生理清醒安静状态下无创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处死大鼠后进行脑切片染色,确定毁损区域位置是否位于EP核底部.结果:双侧EP核毁损术术中,2只大鼠因麻醉过深死亡,1只因出血死亡.术后成活的7只大鼠状态良好.术前存活的7只大鼠尾动脉收缩压为124.6±15.9 mm Hg(1 mm Hg=0.133 kPa),手术后7只大鼠尾动脉收缩压为108.6±16.4 mm Hg,t检验表明差别显著(P<0.05).处死大鼠后进行脑切片染色,所有毁损灶均位于EP核的底部.结论:通过对清醒大鼠术EP核毁损术前及术后的收缩压观察,EP核对收缩压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说明它对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这种调节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样,这一收缩压的下降现象是短期效应,还是长期效应,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全身体积描记法在大鼠呼吸系统试验中的应用

    作者:刘艳菊;周博宇;钟飞;兰天龙;葛鹏;徐德璐;胡雷

    目的 应用全身体积描记法观察药物对大鼠呼吸指标的影响,对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为该技术用于药物安全药理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分为溶媒对照组、巴氯芬(30 mg/kg)组、茶碱(30 mg/kg)组,溶媒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实验时将动物放入体积描记箱中,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连续获取给药前至少60 min及给药后6h内的数据,药后24h至少连续采集60 min的数据,将每只动物给药前、给药后1、2、4、6、24 h均选取连续平稳的30个呼吸波,检测潮气量(TV)、每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F).结果 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巴氯芬组TV在给药后1、2、4、6、24 h显著增大(P<0.05),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F在药后2、4、6h显著减慢(P<0.05),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大鼠给予30 mg/kg的茶碱后呼吸急促,药后1、2、4hF明显加快、MV显著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溶媒对照组比较,药后1、2h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D大鼠给予巴氯芬和茶碱后呼吸指标具有良好时间-反应趋势,可作为阳性药用于仪器的性能验证;肺功能检测系统能够准确记录清醒无束缚大鼠呼吸指标的变化情况,可用于呼吸系统安全药理学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