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氧化剂对大鼠肝星形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秀华;程五凤;李宣海;谢良民;孙建琴;李峰;马琳

    目的了解膳食维生素E和硒对大鼠肝纤维化恢复期肝星形细胞(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内注射50%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250mg/kg饲料)和Se(0.2mg/kg饲料)进行营养干预,在后一次注射后3、7、14、28天(恢复期)各处死3只大鼠取其肝组织,用HE和Sirius red染色结合图象分析检测肝纤维化指标,用α-SM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激活的HSC细胞,用原位凋亡(TUNEL)技术和α-SMA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检测HSC凋亡.结果在恢复期各时间点,病理对照组和抗氧化干预组激活的HSC数量呈逐步下降趋势,同时,从恢复期第7d开始,HSC凋亡细胞数以及肝组织内的胶原量亦同步下降;在同一时间点,干预组激活的HSC数量低于病理对照组,而HSC凋亡数和凋亡率均高于病理对照组.结论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和硒能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并可能使恢复期HSC凋亡增加,激活HSC数量减少.

  • 大蒜素抗肝纤维化机理的探讨

    作者:梅双;陶立华;游淑清;陶富山

    目的本研究初步探讨大蒜素对体外培养肝星形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而阐明其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肝星形细胞;使用不同浓度大蒜素后MTT法检测其增殖情况.结果药物浓度与MTT吸光度值呈负相关.与对照组胸腺因子D相比,大蒜素对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大蒜素能抑制星形细胞增殖,具有体外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 中西医结合有效逆转乙肝肝纤维化的目标人群特征和作用机制

    作者:孙鑫;彭渊;吕靖;赵志敏;杨涛;陶艳艳;胡旭东;刘成海

    抗病毒西药具有病因治疗优势,中药具有抗肝纤维化优势,中西药联用优势互补可提高乙肝肝纤维化逆转率.从中西药物联用疗效提高的关键机制和其治疗应答的目标人群特征出发,围绕肝脏区域免疫微环境在肝病中的作用,提出"调节肝脏免疫微环境、恢复自然杀伤细胞对活化肝星形细胞的免疫杀伤功能是中药扶正化瘀方联合西药恩替卡韦有效逆转乙肝高度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的科学假说.首先,采用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乙肝肝硬化临床生物样本,基于疗效分层与回归分析,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人群主要生物学与中医证候特征,并通过组内、组间比较分析阐明该治疗方案的主要作用机制;其次,复制乙肝背景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体内给药,检测肝内细胞表型功能及相互关系,探讨中西药联用对肝脏免疫病理调控机制;后,复制肝硬化动物模型,分离培养人肝脏细胞,阐明中药影响活化肝星形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负调控等细胞联系的作用特点,从而验证以上科学假说,终发现有效方案目标人群特征,阐明其主要治疗机制与中药作用特点,促进中西医结合肝病的精准医疗与基础研究发展.

  •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纤维化大鼠肝脏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

    作者:杨鹤梅;李素婷;梅立新;马春虎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纤维化大鼠肝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以探讨SSTF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STF保护组三组;模型组和SSTF组以CCl4皮下注射8周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SSTF组在造模同时ig给药,35mg/kg,每天1次,连续8周,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H.E染色和Van-Gie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和纤维组织增生,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肝功能.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STF明显减少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Hyp含量,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好转,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减少.结论:SSTF通过抑制肝星形细胞的活化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 抗纤复方药物血清对HSC-LI90细胞Ⅰ型、Ⅳ型前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钢;王灵台;陈建杰;张斌

    目的:探讨抗纤复方药物血清对肝星形细胞(HSC)LI90细胞(HSC-LI90)Ⅰ型、Ⅳ型前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0.5、2.0、4.0g/kg等不同剂量抗纤复方灌胃大鼠,制备药物血清,作用于HSC-LI90细胞48h,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的方法,检测Ⅰ型、Ⅳ型前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基因的表达,并用酶图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活性.结果:(1)抗纤复方不同浓度药物血清能抑制HSC-LI90细胞Ⅰ型、Ⅳ型前胶原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基因表达(P<0.05或P<0.01);(2)能增加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表达(P<0.01);(3)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表达及活性无影响(P>0.05).结论:(1)抗纤复方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2)抗纤复方抑制HSC-LI90细胞TIMP-1基因表达水平,促进胶原降解,可能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 肝损伤时诱导肝星状细胞中小窝蛋白-1表达升高

    作者:张帅;古维立;翁杰锋

    目的 探究肝损伤介导肝星形细胞小窝蛋白-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肝总管结扎手术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和体外培养肝星形细胞LX-2,检测肝组织和肝星形细胞小窝蛋白-1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相比,胆总管结扎手术可显著诱导肝脏损伤,手术后7d,手术组大鼠体重显著减轻,肝脏重量和肝指数显著增加,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显著增加;②与假手术组相比,肝损伤可显著诱导小窝蛋白-1在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加;③与胆总管结扎组相比,LPS处理可显著增加肝星形细胞小窝蛋白-1的表达水平.结果 肝损伤可显著诱导肝星形细胞小窝蛋白-1的表达.

  • 保肝类中药复方对肝星形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顺根;江涛;张玮;蒙一纯;赵丽云;赵福建;白锦雯

    目的观察保肝类中药复方防治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整体实验,采用常规切片、HE、Mallory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Ⅲ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离体实验,采用肝星形细胞分离培养,检测Ⅲ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并经图像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 结果保肝类中药复方能减少肝血窦及纤维隔内肌样成纤维细胞的数量,抑制纤维隔的纤维组织增生,并抑制活化的肝星形细胞分泌Ⅲ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 结论保肝类中药复方防治肝纤维化实验疗效明显,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与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促进其降解有关.

  • 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形细胞内TβRⅠ和Smad3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研究

    作者:郭顺根;谢艳爽;张玮;贾文婷;赵海军;庞奕晖;戚红丹

    目的 观察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形细胞(HSCs)内TβR Ⅰ和Smad3蛋白表达的影响,从信号转导上游受体水平和受体后信号转导水平探讨药物血清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在离体对不同时相,不同浓度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干预状态下,HSC内TβR Ⅰ和Smad3蛋白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可明显下调HSC表达TβR Ⅰ及抑制HSC表达Smad3蛋白. 结论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通过下调TβR Ⅰ的表达,进而干预Smad3介导的TGF-β1在HSC内的信号转导,终抑制胶原蛋白、纤黏连蛋白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HSC活化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这可能是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 肝纤维化启动期大鼠血清对肝星形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蒙一纯;丁霞;贲长恩;郭顺根;王泰玲

    目的研究大鼠血清与肝星形细胞表达TGF-β1的关系,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制备正常大鼠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和益气活血复方药物血清,培养肝星形细胞(HS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分析其TGF-β1的表达. 结果 (1)造模3周时大鼠血清使培养的HSC中TGF-β1表达显著增强,正常鼠血清、造模5周和7周(即纤维化形成后)血清没有此作用;(2)添加益气活血药物血清可使造模3周鼠血清刺激HSC高水平表达的TGF-β1作用消失. 结论 (1)造模3周鼠血清中含有强烈的刺激HSC激活的物质;(2)活血化淤方剂的作用靶点是血液中的活性物质,通过拮抗血液中HSC活化物质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 肝星形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永晶;徐存拴

    肝星形细胞(HSCs)是肝脏中具有储存脂质特别是维生素A、合成细胞外基质、调节肝窦微循环等功能的非肝实质细胞,它们与多种肝脏疾病,特别是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我们简要总结了近几年有关肝星形细胞的分离、鉴定、增殖及增殖调控、在肝再生、肝病等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Fas与肝星形细胞凋亡

    作者:江涛;郭顺根;蒙一纯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晚期共有的组织学变化,其显著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cellular matrix,ECM)的显著增加和成分的改变.研究表明,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是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在组织炎症坏死区域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B)转型的激活过程[1].激活的结果导致MFB膨胀池的产生[2],即由于MFB生成与清除速度的不平衡,造成MFB数量的增加.慢性肝病时,活化HSC减少的机制只有两种可能的方式,一是MFB反分化为静止的HSC,二是改变细胞增殖和死亡之间的平衡,清除过剩MFB[3].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机体大多通过程序性死亡,即凋亡的方式清除机体生长及病理过程中出现的过剩或多余细胞[4].目前为止,肝纤维化及纤维化过程中HSC凋亡及其调控的机制还不清楚.但研究表明,Fas和Fas配体参与HSC的凋亡.

  • 小凹蛋白对生长抑素与姜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影响

    作者:蔡文松;徐波;朱光辉;沈飞;古维立;李书华

    目的 比较小凹蛋白、生长抑素、姜黄素单独及联合应用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种药物分别单独作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大鼠肝星状细胞.再将小凹蛋白分别联合生长抑素及姜黄素作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大鼠肝星状细胞.检测血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含量(CⅣ);MTT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 生长抑素及姜黄素均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小凹蛋白可增强姜黄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P<0.05),但未观察到其增强生长抑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P>0.05).小凹蛋白与姜黄素均可抑制TGF-β1表达(P<0.05),两者联用,抑制作用更强(P<0.05).结论 抑制TGF-β1可能是姜黄素与小凹蛋白抗肝纤维化的共同作用途径之一.

  • 柴胡、红花、川芎中药单体对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洁;蔡刁龙;谭献文;吕永慧;田立新;康宜宾;余幼鸣

    目的 比较柴胡、红花、川芎3种中药单体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将3种中药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检测血透明质酸酶、Ⅳ型胶原含量;MTT法检测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中药处理组的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含量减少(P<0.05);肝组织TIMP-1、TGFβ1及PDGF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 3种中药均能减缓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这些中药能下调TGFβ1及PDGF表达抑制HSC增殖活化,从而下调TIMP-1/MMP-1而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其沉积.

  • 干细胞治疗肝硬化避免加重肝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陈凡

    不少研究显示使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时可以减轻其纤维化程度[1-2].然而也有研究证实干细胞也是肝纤维化中肝星形细胞和肌成纤维母细胞的来源之一[3-4],Russo等[3]将小鼠骨髓干细胞移植于肝硬化的同系小鼠,在受体鼠肝内,仅很少量干细胞分化为肝实质细胞,而大部分分化为肌成纤维母细胞和肝星形细胞,并且Ⅰ型胶原转录活化,从而导致或加重肝硬化.

  • 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基因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林勇;陈伟忠;谢渭芬;张忠兵

    肝纤维化的特征性变化是肝内细胞外基质的过多沉积.抑制肝星形细胞的激活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进基质降解和肝细胞再生是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针对上述环节构建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表达不同外源基因产物基因治疗肝纤维化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重组腺病毒的结构、构建以及抗肝纤维化作用和安全性研究作一综述.

  • 肝星形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肝纤维化

    作者:施贵静;赵金满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晚期共有的组织学变化,其显著特征是细胞外基质的增加和成分的改变.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是肝星形细胞在组织炎症坏死区域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型的激活过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肝星形细胞和肝纤维化的相关文献,综述主题包括肝星形细胞的活化过程、分子生物学机制、凋亡以及以肝星形细胞为靶向的肝纤维化治疗策略.肝星形细胞的激活过程包括至少两个阶段:(1)启动期和(2)持续期.以转化生长因子B为例说明肝星形细胞活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深入探讨了活化的肝星形细胞的凋亡途径.由于肝星形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中心作用,故近的抗纤维化治疗集中以肝星形细胞为靶向,其治疗策略包括:(1)直接抑制肝星形细胞活化;(2)抑制肝星形细胞的增生、纤维生成、收缩和/或炎症前反应;(3)刺激肝星形细胞的凋亡;(4)通过刺激细胞产生基质蛋白酶类,下调他们的抑制剂,或直接服用基质蛋白酶以增强瘢痕基质降解.而所有有关肝星形细胞激活和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和调节均会导致肝纤维化治疗的新发展.

  •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HSC合成PAI-I的影响及NO的干预作用

    作者:张晶;李定国;尤汉宁;刘清华;宗春华;陆汉明

    目的:明确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肝星形细胞(HSC)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影响以及一氧化氮(NO)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酶灌注法分离培养HSC,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I(PAI-I)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AI-I mRNA的表达.结果:AngⅡ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SC合成和释放PAI-I,NO、依那普利和氯沙坦均能减弱这种作用.结论:AngⅡ能通过Ⅰ型受体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NO可以拮抗这种作用.促进细胞外基质代谢是依那普利和氯沙坦抑制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 细胞外基质降解与肝脏纤维化治疗

    作者:谢渭芬;林勇

    0 引言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正常肝和纤维化时合成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因此目前抗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大多针对HSC激活和增殖的各个环节[1,2].肝纤维化的实质是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应,导致以胶原为主的ECM各成分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致使ECM在肝内过多沉积因此,促进ECM各成分的降解也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另一重要途径.

  • 肝再生增强因子对肝星状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邵凤娟;成军;马英骥;郭江;张黎颖

    目的:将pcDNA3.1(-)-ALR(hALR)和pcDNA3.1(-)分别转染人肝星形细胞(HSC),筛选在人肝星形细胞中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进一步研究hALR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方法以脂质体技术将pcDNA3.1(-)-ALR和pcDNA3.1(-)分别转染人肝星形细胞系,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方法分析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所筛选的4096个基因中,有2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25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hALR对于人肝星形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为进一步研究hALR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线索。

  • 一次性大剂量注射二甲基亚硝胺导致大白鼠肝坏死后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

    作者:金玉兰;梁乐;石少辉;刘红刚;円山英昭

    目的 肝星形细胞(HSC)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二甲基亚硝胺(DMN)的大白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探讨其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及HSC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白鼠腹腔内一次性大剂量注射DMN(50 mg/kg)后,分别在6、12、24、36 h和第1、2、3、5、7、10、14天,取肝组织进行HE、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注射DMN后36 h肝坏死严重,在坏死区未见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结蛋白(Desmin)阳性的HSC;第5天,位于坏死周围肝实质区的HSC对α-SMA和Desmin表达强阳性,这些细胞依靠残存的网状纤维移动到坏死区;第14天,坏死区被再生的肝细胞和纤维组织来代替.结论 本实验结果证明,在一次性大剂量注射DMN而引起的大片状肝坏死中,包括HSC也发生坏死、脱落,而残存实质区内的HSC活化、增生并移动到坏死区内,参与肝细胞的再生和纤维化的形成.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