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作者:潘茜;杨向红;刘春英;王哲;井欢;王莹;高原;于丹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GE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对大鼠GEC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GEC炎性因子MCP-1蛋白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施加AngⅡ刺激因素后MCP-1表达量明显增高,呈剂量(10-7 mol/L~ 10-5 mol/L)依赖效应;10-5 mol/L AngⅡ作用下,大鼠GEC的AT1R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增加,成时间依赖效应;10-6mol/L AT1R拮抗剂替米沙坦(TEL)可以抑制AngⅡ(10-5 mol/L)的作用,MCP-1的表达量下降.结论 AngⅡ通过上调大鼠GEC的AT1R水平,使大鼠GEC的MCP-1表达量增加.

  • 球囊扩张术后大鼠腹主动脉钙调神经磷酸酶、血浆MCP-1的变化

    作者:熊龙根;黎德恩;董颀

    目的 探讨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内膜增生、钙调神经磷酸酶( calcineurin,CaN)信号通路以及炎症水平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和球囊组24只.球囊损伤术后30天取材,血管组织作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钙调神经磷酸酶在血管壁中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结果 球囊损伤后血管壁出现新生内膜,形成的新生内膜厚度不均.球囊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内膜增生、内膜/中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壁上钙调神经磷酸酶表达,球囊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加(P<0.05).血浆炎症因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球囊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扩张术导致大鼠腹主动脉内膜增生,同时伴随钙调神经磷酸酶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以及血浆的炎症因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升高,提示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和炎症因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能在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沉默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作者:张社兵;姜德谦;欧柏青;刘虹;张小炼;徐新;马绍椿;唐良秋

    目的 探讨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沉默后能否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孵育,及预先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转染pGenesil-1 LOX-1 shRNA后再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呈浓度依赖性诱导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用RNA干扰抑制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后,显著抑制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呈浓度依赖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这种诱导作用可以被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沉默抑制.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人内皮细胞表达MCP-1和VCAM-1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

    作者:王科峰;徐尚华;许昌声;谢良地

    目的 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机制.方法 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形态观察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基因表达进行分析;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产生量,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活性氧荧光强度.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培养的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角形,典型的铺路石样排列,经CD31、CD34染色,细胞浆内有棕黄色颗粒沉着(CD31、CD34 阳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晚期糖基化终产物(10-4~10-1 g/L)呈浓度依赖性增强人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表达,10-4 g/L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组人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表达水平开始显著增高(0.26±0.02比0.17±0.04;0.22±0.02比0.08±0.01,P<0.01);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组相比,阿托伐他汀(0.1、1、10 μm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人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1 μmol/L阿托伐他汀组人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表达水平开始显著降低(0.63±0.11比1.03±0.07;0.21±0.03比0.83±0.10,P<0.0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组人内皮细胞内活性氧荧光强度显著增强,阿托伐他汀干预后细胞内活性氧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且0.1 μmol/L阿托伐他汀组人内皮细胞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63±0.05比1.19±0.12,P<0.01).结论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显著增强人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下调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表达来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人内皮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

  • 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葛金文;刘吉勇;朱惠斌;陈懿;王国佐

    目的 通过研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非调脂作用机制.方法 以高脂饲料和免疫刺激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给予0.435 mg/( kg·d)阿托伐他汀混悬液治疗1个月,观察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以及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血清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清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主动脉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保护血管内膜,发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SP600125对1型糖尿病小鼠颈动脉内皮功能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启章;陈茂刚;李达文;刘朝来;徐格林;刘新峰

    目的 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特异性抑制剂SP000125对1型糖尿病小鼠颈动脉内皮功能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分5组.第1组为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喂养8周;第2组为INS2(AKTTA)雄性小鼠,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μL,共8周;第3、4、5组为INS2(AKTTA)雄性小鼠,每日各腹腔注射SP6000125 10/20和30mg/kg;连续8周.8周后麻醉处死动物,取静脉血检测血清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取双侧颈总动脉分别行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颈动脉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活性,行Western blot检测p-JNK、JNK、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表达,行免疫组化检测颈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结果 与野生型雄性小鼠相比,1型糖尿病小鼠血清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明显增高,而血清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明显减低(P<0.01).给予1型糖尿病小鼠SP6000125不同剂量干预后,髓过氧化物酶浓度较1型糖尿病组明显减低,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浓度明显增高,且SP6000125剂量越高,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浓度增加越明显(P<0.05).同时,1型糖尿病小鼠p-JNK/JNK、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表达、颈动脉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l活性以及颈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比正常小鼠明显增高(P<0.05).而经过3种剂量SP6000125干预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表达分别下降21.82%、39.09%、68.18%;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活性分别下降25.70%、33.20%、61.29%;颈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分别下降19.51%、39.14%、59.28%.结论 JNK特异性抑制剂可通过抑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从而升高糖尿病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水平,改善血管舒张功能,并且降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髓过氧化物酶表达水平,并具有剂量依赖性.进一步表明JNK通过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参与了糖尿病颈动脉内皮功能紊乱及炎症因子表达,并为开发预防1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药物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

  • 白藜芦醇对单核细胞表达CC类趋化因子受体2基因和内皮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作者:朱鹏立;沈阳辉;贾德安;阮景明;余惠珍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活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表面CC类趋化因子受体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THP-1细胞CC类趋化因子受体2 mRNA的表达;以肿瘤坏死因子α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活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分泌.结果 10 μmol/L和50 μmol/L白藜芦醇可以抑制THP-1细胞CC类趋化因子受体2 mRNA的表达(0.19±0.02和0.06±0.02比0.73±0.15,P<0.01),且随着白藜芦醇剂量的升高(1、10、50 μmol/L),基因表达抑制也逐渐加强(P<0.01);10 μmol/L和50μmol/L白藜芦醇可减少活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分泌(9 663.33±927.38 ng/L和2 822.17±472.47 ng/L比16 595.67 ±1 667.39 ng/L,P<0.01),随着白藜芦醇剂量升高,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分泌逐渐减少(P<0.01).结论 白藜芦醇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单核细胞CC类趋化因子受体2基因的表达,并减少活化的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分泌,从而有效抑制单核细胞的趋化,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

    作者:袁征;王晓燕;曾玉梅;董伟;陈多恩;王国平

    目的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以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饮食对照组、高蛋氨酸饮食组、高蛋氨酸+叶酸饮食组、高半胱氨酸饮食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和0.006%叶酸;普通饲料加1.2%半胱氨酸.饲养6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结果 喂以高蛋氨酸饲料6周,可诱导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正常饮食对照组比较,高蛋氨酸饮食组大鼠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升高(P<0.01),冠状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高蛋氨酸+叶酸饮食组大鼠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蛋氨酸饮食组显著降低(P<0.01),其冠状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水平也降低;高半胱氨酸饮食组大鼠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以及冠状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水平与正常饮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促进了大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西洛他唑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作者:卢振华;马业新;冯达应;柯辉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西洛他唑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和西洛他唑组.酶法检测血脂,免疫沉淀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核因子KB的表达,病理形态学分析各组主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面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迭.结果 实验第12周末,西洛他唑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高脂饮食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西洛他唑组主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面积低于高脂饮食组,但大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西洛他唑组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弱于高脂饮食组,但强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 西洛他唑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有关.

  • 小檗碱对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织核因子κB、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国厚;王建;刘勇

    目的 探讨小檗碱预防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和小檗碱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周后行右侧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4周以制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檗碱组在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每日灌服小檗碱.第5周麻醉处死,取右侧颈动脉组织行HE染色观察颈动脉病理改变,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核因子KB的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核因子KBp65、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颈动脉血管内膜明显增生,内膜下和中膜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堆积,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小檗碱纽的内膜轻度增厚,内膜下有少量泡沫细胞形成.小檗碱组核因子xBp65阳性细胞教高于正常对照组(19.58±2.60比2.00±0.93,P<0.01),但明显低于模型组(37.50±2.45,P<0.01).小檗碱组核因子xBp65 mRNA(0.42±0.05)、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0.61±0.1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0.57±0.18)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18±0.04、0.20±0.04和0.33±0.05,P<0.01),但明显低于模型组(分别为0.66±0.16、0.81±0.11和0.76±0.03,P<0.01).核因子κB的活性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表达量明显相关(r=0.926,P<0.01;r=0.958,P<0.01).结论 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κB活性以及降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而预防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

  • 类法尼醇X受体在巨噬细胞中下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

    作者:张迁;甘淋;鲁力;申丽丽;何凤田;江渝

    目的 研究小鼠巨噬细胞株ANA-1中类法尼醇x受体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研究类法尼醇x受体天然配体鹅脱氧胆酸在ANA-1中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类法尼醇x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类法尼醇x受体在ANA-1细胞中的表达,及鹅脱氧胆酸处理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类法尼醇x受体的表达及其激活后对自身蛋白表达的调节.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类法尼醇x受体在ANA-1中表达,并依赖鹅脱氧胆酸浓度自我上调,鹅脱氧胆酸能显著下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类法尼醇x受体在小鼠巨噬细胞株ANA-1中组成型表达并呈配体浓度依赖性自我上调,类法尼醇x受体激活后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下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

  • 通心络抑制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小型猪冠状动脉早期炎症反应及内膜增殖

    作者:关启刚;曾定尹;孙喜琢;周旭晨;程颖;苗志林;何学志;韩凤桐;张利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小型猪冠状动脉早期炎症反应及内膜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24头小型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通心络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喂养普通饲料,通心络组喂养普通饲料+通心络[1 g/(kg·d)].2周后麻醉行左侧开胸手术,选择左前降支及回旋支近端管腔外径近似相同的两处节段进行仔细分离,假手术组在血管外膜包裹吸附生理盐水的纸巾,模型组和通心络组包裹吸附白细胞介素1β(2.5 μg)的纸巾,术后继续以上喂养方法.2周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各组管腔狭窄情况.造影结束后处死动物,截取包裹血管段,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各组手术处理血管段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P选择素、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的袁达.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模型组冠状动脉管腔20%~30%狭窄,病理学检查可见模型组内膜增殖、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内膜下迁移.通心络组管腔狭窄程度、内膜增殖及炎性细胞浸润现象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示通心络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P选择素、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表达强度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通心络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及内膜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和粘附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途径.

  • 人单核细胞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参与细胞迁移

    作者:陈未;朱文玲;方全;陈连凤;张抒扬;陈太波;刘震宇;谢洪智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膜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下,观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等因子对单核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在25 μg/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有促进单核细胞迁移的倾向,迁移细胞由对照组的179.40±38.49升高至251.00±26.11,P=0.076;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体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细胞迁移没有明显影响;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氨基末端则抑制迁移的细胞数至56.40±76.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加入抗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之后单核细胞迁移也受到抑制,160 μg/L组迁移细胞数为151.20±20.33,与10 μg/L组(228.40±83.96)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参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的单核细胞迁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氨基末端对迁移具抑制作用,该作用甚至强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提示单核细胞迁移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 脱氢表雄酮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程恒辉;胡晓静;阮秋蓉

    目的 观察脱氢表雄酮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细胞色素P450芳香酶的催化作用有关.方法 使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细胞色素P450芳香酶基因的质粒和空白对照质粒分别转染至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24 h后给予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及脱氢表雄酮刺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比较,给予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脱氢表雄酮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分泌明显降低(P<0.05).转染含有细胞色素P450芳香酶基因的质粒组和空白对照质粒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的分泌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 脱氢表雄酮能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分泌升高,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而这一过程可能并不通过转化为雌雄激素而发挥,也许与其本身的生物学活性有关.

  • 阿托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分泌前列腺素I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作者:刘书文;崔林;王玥;吴玉容;于波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分泌前列腺素I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动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至汇合状态时加入含浓度为50 mmol/L同型半胱氨酸及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5、15、30及50 mmol/L)的培养液,孵育8 h,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前列腺素I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结果 同型半胱氨酸明显损伤内皮细胞,使前列腺素I2水平明显降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显著升高.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均可促进前列腺素I2分泌,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分泌,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促进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分泌前列腺素I2,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

  • 缬沙坦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曾永利;成蓓;马志强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8),高胆固醇饮食组(1%胆固醇+5%猪油颗粒饲料,n=8),缬沙坦组[10 mg/(kg.d) ,n=8],喂养12周.对各组兔采血进行血脂测定,主动脉内膜/中膜比值测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 结果缬沙坦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的表达较高胆固醇饮食组明显增加(1.75±0.23比1.12±0.16, P<0.05), 缬沙坦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较高胆固醇饮食组明显减少(1.14±0.22比1.95±0.32, P<0.05).缬沙坦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高胆固醇饮食组明显减少(32.42±6.12比83.73±5.42 ng/L,P<0.05).缬沙坦组内膜/中膜厚度比值较高胆固醇饮食组明显减少(P<0.05).缬沙坦组及高胆固醇饮食组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显著性, 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缬沙坦抑制兔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 其机制可能是增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表达有关.

  • 睾酮通过芳香化酶途径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基因表达

    作者:黄明学;富路;李丽敏;高倩萍;周立君;陈彦东

    目的 探讨睾酮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生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与机制,分析睾酮与内皮细胞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脂多糖刺激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睾酮(3×10-10、3×10-9、3×10-8、3×10-6 mol/L和3×10-4 mol/L),ELISA实验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含量,RT-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相对水平.培养液中加入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或芳香化酶抑制剂,重复上述实验.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374.16±10.2)比较,3×10-10 mol/L睾酮组上清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含量明显增}Jn(424.50±11.3,P<0.05),随着睾酮浓度增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逐渐减少,3×10-5 mol/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2.29±12.6,P<0.01).与对照组比较,3×10-9,3×10-6,3×10-5 mol/L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水平明显降低.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可逆转3×10-10mol/L睾酮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蛋白生成的影响,芳香化酶抑制剂可削弱睾酮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表达与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结论 睾酮浓度降低,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炎症反应;睾酮达到生理浓度抑制内皮细胞发生炎症反应,这种作用是睾酮通过细胞内芳香化酶转化为雌激素实现的.

  • 氯沙坦通过下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受体表达抑制单核细胞活化

    作者:陈美芳;谢秀梅;杨天伦;陈志雄;李元建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受体CCR2表达的影响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 人单核细胞株与血管紧张素Ⅱ (10-7 mol/L)孵育,加或不加氯沙坦 (10-7、10-6和10-5 mol/L),检测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单核和内皮细胞粘附情况以及CCR2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明显增加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26.46 ±3.58 ng/L比10.56 ±2.34 ng/L, P<0.01),增加单核内皮细胞间粘附(596±27比268±16,P<0.01).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细胞后明显上调CCR2 mRNA表达,氯沙坦能显著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降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水平,减少单核内皮细胞间粘附,下调CCR2 mRNA表达.结论 氯沙坦通过下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受体CCR2基因表达抑制单核细胞活化.

  • 早期给予雌激素对去卵巢兔动脉斑块及血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作者:连亚军;李向平;廖清池;董海云

    目的 观察早期不同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去卵巢雌兔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新西兰白兔2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去卵巢+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组(苯甲酸雌二醇200 μg)和去卵巢+大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组(苯甲酸雌二醇1 mg).术后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雌二醇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浓度,并分离主动脉标本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高脂喂食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均明显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雌二醇水平下降;而雌激素替代治疗组的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相似;与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组比较,大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组12周后雌二醇水平较高、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较低.比较主动脉斑块面积,去卵巢组大于假手术组,而雌激素替代治疗两组明显小于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但雌激素替代治疗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主动脉斑块面积与高脂喂养12周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65,0.803,0.829, P均<0.01),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441,P<0.05)、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r=-0.755,P<0.01).结论 早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改善血脂代谢、降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减少主动脉斑块面积.雌激素的调脂、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关.

  • 川芎嗪对血管壁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作者:阮秋蓉;瞿智玲;朱敏;路军;任新瑜;周英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因子κB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管紧张素Ⅱ和(或)川芎嗪作用于细胞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各组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因子κB的表达情况.用单核细胞粘附试验检测川芎嗪对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2±0.008、0.460±0.006和0.486±0.0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5±0.019(P<0.01);诱导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4±0.007、0.513±0.021和0.524±0.008,明显高于对照组(0.416±0.013,P<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62±0.051、0.878±0.014和0.824±0.0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03±0.008(P<0.01);诱导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7±0.011、0.845±0.023和0.881±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2±0.018(P<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加入川芎嗪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低于相应诱导组(P<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核因子κB在核内表达,同时加入川芎嗪后核因子κB表达于胞浆,核内阴性.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或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组(2.047±0.011和1.936±0.014)比较,加入川芎嗪后,粘附于内皮细胞的单核细胞明显减少(1.282±0.020和1.265±0.016,P<0.01).结论 川芎嗪通过抑制或阻断动脉粥硬化危险因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核因子κB活化及核内移位,抑制血管壁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抑制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21 条记录 9/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