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硝普钠对大鼠植入小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机制

    作者:陈桂明;尹路;李克;陈春球;施敏敏;颜召文

    目的:探讨硝普钠(SNP)对移植小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机制.方法:以单袖套法构建SD大鼠节段小肠移植模型为研究对象,用硝普钠作为外源性一氧化氮(NO)供体,分成缺血再灌注(UR)前SNP注射组(A1)、SNP灌注组(A2)、I/R后SNP注射组(A3)与对照组(不用SNP组),观察受体植人肠造口变化情况,并获取植入肠标本,检测黏膜Na+-K+-ATP酶及细胞凋亡情况,初步分析SNP在不同干预时机对植入小肠黏膜的保护机制.结果:A1、A2组较对照组造口坏死及不良发生率低(P<0.05)、移植肠及受体生存率高(P<0.05)、黏膜组织Na+-K+-ATP酶含量高(P<0.05)、黏膜上皮及腺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其中A2组以上各指标差异明显,A3组以上指标均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外源性NO供体SNP进行供肠UR前预处理与灌注,能够提高大鼠植入肠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完整,而I/R后注射SNP是无效的.

  • 对加强我国普外科器官移植临床实践的几点建议

    作者:陈实

    20世纪医学和外科学令人瞩目的进展是器官移植从幻想变成了现实。截止1997年底,全世界已有61万余人次的患者接受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器官移植,移植的效果逐年提高,移植后出现了一大批长期存活者,其中大部分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我国普外科领域主要开展了肝移植、胰腺移植和小肠移植。现在对许多终末期肝功能衰竭患者来说,肝移植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能的,而且实际上也是可行的,并常常被优先选用。这种改变对各种肝胆疾病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深远的影响。普外科医师要把肝移植作为另一种治疗手段列入整个治疗方案。例如,对有肝硬化和肝功能严重不全患者,如施行门体分流或复杂的胆道引流之类手术时,肝门区的操作需要考虑周全、准确,否则将明显增加以后可能需要肝移植手术时的困难。为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肝移植应尽早考虑用于有适应证的病人,而不要再等到很晚期的肝功能衰竭阶段。此外,对于以前并非外科治疗的疾病如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和短肠综合征,现在可以分别施行胰腺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和小肠移植而予以治疗,因此,无论是正在受训或是经验丰富的普外科医师,都应具有关于移植各方面的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21世纪我国器官移植必将掀起一个新的高潮。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器官移植目前的水平与国际上先进移植中心尚有一定差距,而且国内各单位之间的水平相差也较大。目前我国普外科器官移植相对肾移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在肝移植方面暴露的问题尤为突出且具有代表性,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探讨。下面就如何进一步重视我国普外科器官移植临床实践和提高移植效果与同道们讨论商榷。

  • 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新进展

    作者:

    小肠功能衰竭病人经全胃肠外营养(TPN)后可长期存活,然而,持续TPN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TPN相关性终末期肝病、静脉通道丧失以及反复性败血症,往往导致病人在半年内死亡.

  • 临床小肠移植的几个实际问题

    作者:周光文;尹路;彭承宏;朱正纲;李宏为

    当实质性器官如肾和肝脏的移植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已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时,临床小肠移植治疗肠功能衰竭则刚刚起步,在保存技术和免疫抑制方案不成熟的早期临床尝试几乎都不成功,经数十年发展,临床小肠移植有了长足进步,据国际肠移植中心登记,已有33个医疗中心为260例病人作了273次小肠移植,一年成活率达60%,但与实质性器官移植相比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这与小肠移植自身的特点有关.

  • 大鼠小肠移植物热缺血时限的研究

    作者:

    随着小肠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排斥反应的逐步控制,小肠移植物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扩大供体来源、解决移植物的供需矛盾是移植领域的新课题,于是对无心跳供体来源移植物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尤其在我国无心跳供体是临床器官移植中移植物获取的主要途径.

  • 儿童小肠移植临床进展

    作者:吴强;施诚仁

    近年来,随着临床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小肠移植的例数逐年增加,并逐步发展成为除全胃肠外营养(TPN)之外治疗肠功能衰竭的另一种选择.接受小肠移植的患者有2/3都是儿童,首例成功达到长期存活的病例也是儿童[1].儿童小肠移植的效果基本与成人相当,其供体与受体的1年存活率已达到68%和72%,5年存活率分别为48%和55%[2].

  • 器官移植病人侵入性霉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探讨

    作者:马慕良

    器官移植病人,由于不断造成宿主的免疫损害,而导致侵袭性霉菌病仍是一种极重要的感染并发症.器官移植受体,虽念珠菌感染较多发生,但曲霉感染在各种器官移植病人中的发生率达:肺移植3%~14%,平均8%;心移植0~11%,平均6%;肝移植1%~8%,平均1.7%;肾移植0~0.9%,平均0.7%;小肠移植0~3.6%,平均2.2%;胰腺移植0~2.9%,平均1.3%.同时曲霉感染又与极高的死亡率相关连.而且近10年,移植受体又出现多种暗色孢科真菌感染,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正在增加,进而引起人们关注.因此,这些侵袭性真菌病的有效预防与治疗,是值得注意和探索的目标.

  • 硝普钠加入灌注液对移植小肠黏膜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桂明;陈春球;张明军;施敏敏;尹路

    目的 探讨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加入灌注液对移植小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 以单袖套法构建SD大鼠节段小肠移植模型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动物分成SNP灌注组(实验组)与普通灌注组(对照组),动态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植入肠黏膜Na+-K+-ATP酶变化情况、层粘连蛋白在cDNA、mRNA及蛋白等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观察1周内植入肠存活情况与分泌肠液能力,初步分析SNP灌注对植入小肠黏膜的早期影响.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造口坏死及不良发生率低(P<0.05)、移植肠及受体生存率高(P<0.05)、黏膜组织Na+-K+-ATP酶含量高(P<0.05),层粘连蛋白在各个水平的表达均有提高(P<0.05).结论 利用SNP进行供肠灌注,能够保护大鼠植入肠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完整.

  • 提高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幼生

    近年来,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AMI)行肠道广泛切除转诊来本院接受小肠移植或短肠康复治疗的病人愈来愈多.由于AMI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常见急腹症难以区别,疾病早期阶段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亦无特异性,极易造成诊断错误或延误,病人不得不行广泛肠道切除.即使诊断明确,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AMI的总体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可高达30%~70%[1], 如果肠梗死后诊断为AMI, 则死亡率可高达90%[2].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AMI的认识,提高其诊断与治疗的水平,降低病死率.

  • 小肠移植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作者:李元新;李宁;倪小冬;李幼生;李民;沈璟;黎介寿

    目的:改进小肠移植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方法,并总结3例小肠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疗效. 方法:3例病人均接受全小肠移植.病人手术前先接受TPN支持,术后便开始TPN支持.随着移植肠功能的恢复,在对EN支持耐受和有效地维持营养状态的前提下,尽快实现PN向EN过渡,恢复经口进食,并终摆脱PN支持.应用Gln、甘氨酰谷氨酰二肽和生长激素,以促进移植肠功能的恢复. 结果:3例病人分别于移植术后21、14和24 d摆脱TPN,体质量和血浆ALB水平明显改善. 结论:改进小肠移植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方法,能促进移植肠功能恢复,使病人尽快适应EN支持.

  • 活体小肠移植围手术期的营养调控

    作者:季刚;董光龙;张洪伟;王为忠

    目的: 探讨如何恰当地对活体小肠移植病人进行围手术期的营养调控. 方法: 根据4例活体小肠移植病人术后移植肠的功能恢复程度和全身状况,采用从PN逐步过渡至EN的营养支持方法.同时观察病人术后1周、1、3、6和9个月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并进行营养状况评估. 结果: 4例病人中2例长期生存,分别达8年和4年,各项营养指标均基本恢复正常,健康状况良好;1例术后19 d死于急性肺梗死,1例术后5个月死于多发性器官感染. 结论: EN支持可促进移植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或减轻并发症,提高活体小肠移植的成功率.Gln是EN液中的重要成分.

  • 大鼠小肠移植后淋巴管重建对受者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作者:董光龙;刘晓玲;李开宗;王为忠

    目的:在建立异位双造口小肠移植(SBT)后淋巴管重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淋巴管重建(LR)、早期肠内营养对受者血浆游离脂肪酸(FFAs)的影响. 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小肠移植术前和术后1、4、7、10和14天血浆中游离脂肪酸C14、C16、C18∶ 1、C18∶ 2、C20∶ 4浓度. 结果: 在小肠移植后立即行淋巴管重建的大鼠,术后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较未行淋巴管重建者高,特别是在术后早期(7天内)更显著. 结论: 小肠移植后立即行淋巴管重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为机体提供充分的能量,而且能有效地纠正低血浆游离脂肪酸,尤其可有效地防止小肠移植后早期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发挥游离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C20∶ 4及其衍生物PGE2,TXA2和LTB4等在免疫细胞功能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 肝细胞生长因子改善移植小肠的粘膜屏障功能

    作者:李可洲;李宁;黎介寿;鲍扬;李幼生

    目的:了解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改善移植小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 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行异位全小肠移植,并以环孢素A(CsA)6 mg/(kg*d)肌注,抑制排斥反应;肝细胞生长因子组(HGF组)用微量输液泵持续均匀输入HGF 150 μg/(kg*d);对照组输入等量等渗盐水.于第7天以乳果糖及甘露醇对移植小肠进行灌注,第8天采集移植肠系膜淋巴结及门静脉血行细菌培养. 结果:对照组尿液中乳果糖含量(0.0931±0.0085 vs 0.0150±0.0020,P=0.0001)及乳果糖/甘露醇比率(0.132±0.021 vs 0.020±0.005,P=0.0001)明显高于正常标准.HGF组乳果糖含量(0.0396±0.0090 vs 0.0150±0.0020,P=0.0023)及乳果糖/甘露醇比率(0.056±0.013 vs 0.020±0.005,P=0.0017)也较正常标准增加,且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GF组移植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对照组为60%,明显高于HGF组(P=0.028).HGF组与对照组门静脉血培养细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HGF能够降低同种移植小肠粘膜的通透性及细菌移位率,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

  • 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移植物结构和功能的意义

    作者:董光龙;王为忠;吴国生;宋维亮;季刚;朱晓慧

    目的:观察我国首例父子间活体小肠移植受体,早期肠内营养对移植肠肠粘膜形态结构、粘膜屏障及移植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方法:应用图像分析、D-木糖吸收试验和血培养等方法测定和评价移植肠绒毛高度、绒毛表面积、D-木糖吸收率和肠道细菌移位。 结果:术后7天移植肠绒毛高度、绒毛表面积显著缩短和缩小,但在第12天已开始恢复。在术后第38天完全脱离TPN时已恢复至移植前的近80%,D-木糖吸收率基本达正常水平,血培养始终为阴性。 结论: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促进移植肠的运动,而且能显著改善移植肠粘膜结构和吸收功能,有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

  • 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改善猪自体移植小肠的吸收功能

    作者:蒋建文;黎介寿;李幼生;王新波;汪志明;刘放南

    目的:观察甘氨酰谷氨酰胺(Gly-Gln)二肽对猪自体移植小肠吸收功能的作用. 方法:杂种猪10只,行自体小肠移植,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标准TPN组(STPN组,n=5),接受标准TPN支持28天;Gly-Gln二肽组(GTPN组,n=5),接受含Gly-Gln的TPN支持28天.术后1天(POD 1)及术后28天(POD 28)行木糖吸收实验,测定肠粘膜双糖酶活性. 结果:术后28天,GTPN组:木糖吸收曲线下面积,5 h尿液木糖排泄量、肠粘膜双糖酶活性显著高于STPN组. 结论:应用Gly-Gln二肽能够显著改善猪自体移植小肠吸收功能.

  • TPN加n-3脂肪酸、1,6二磷酸果糖及谷氨酰胺对小肠移植大鼠的作用

    作者:伍晓汀;黎介寿;李宁;吴波

    目的:探讨TPN加用n-3脂肪酸、1,6二磷酸果糖及谷氨酰胺对小肠移植大鼠特殊营养支持的作用及可能机理. 方法:196只近交系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行全小肠异位移植,术前和术后应用n-3脂肪酸灌胃和TPN中加入1,6二磷酸果糖、谷氨酰胺静脉输注10天,测量体重变化及应用图像分析观察小肠粘膜结构改变. 结果:补充外源性n-3脂肪酸、1,6二磷酸果糖和谷氨酰胺后体重丢失减少,移植小肠绒毛高度、宽度、表面积、隐窝深度和粘膜厚度显著增加. 结论:添加n-3脂肪酸、1,6二磷酸果糖和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可减少体重丢失,显著改善移植小肠的粘膜结构.

  • 小肠移植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凯

    小肠移植经20余年发展已成为治疗不可逆肠衰竭的理想方法.一旦病人不能摆脱全肠外营养(TPN)维持生存,应尽早施行小肠移植.2009年,国际小肠移植登记中心(ITR)资料提示,小肠移植的短期疗效已显著改善,远期疗效也在不断提高,治疗价效比(cost-effective)、生活质量均优于TPN.现对小肠移植的疗效和病人生活质量、效价比等方面进行综述.

  • 大鼠骨髓输注诱导小肠移植免疫耐受模型的建立

    作者:韩志锋;李元新;朱振新;李秋荣

    目的: 建立一种输注异基因特异性供鼠骨髓细胞后再行异位小肠移植的大鼠模型. 方法: 选取近交系Brown-Noway(BN)大鼠30只为供鼠;Lewis(LEW)大鼠15只为受鼠, 2∶ 1随机配对.于术前麻醉处死BN大鼠,在无菌条件下提取股骨、胫骨的骨髓细胞,经LEWIS大鼠尾静脉输入,同时于术前经尾静脉,术后2、4、6 d经受鼠腹腔注射抗CD25单克隆抗体、CTLA-4Ig及抗CD154单克隆抗体,第8天行BNLEW大鼠异位小肠移植.小肠移植术后第7天经内眦静脉采血0.5 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嵌合率,并观察大鼠超急性排斥反应(GVHD)、生存期、体质量和一般状况. 结果: 小肠移植后15只大鼠均未观察到GVHD.小肠移植后存活>5 d为86.7%,>7 d为80.0%,>14 d为60.0%,长存活>50 d. 结论: 输注异基因特异性供鼠骨髓细胞后再行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是进一步研究小肠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机制的模型之一.

  • 亲体小肠移植的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巫林伟;何晓顺;朱晓峰;马毅;王东平;钱世鹍;鞠卫强;黄洁夫

    0 引言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理想方法.我院于2005年1月实施1例亲体小肠移植手术获得成功,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

  • 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改善猪自体移植小肠的组织结构

    作者:蒋建文;黎介寿;李幼生;王新波;汪志明;刘放南

    观察甘氨酰谷氨酰胺(Gly-Gln)二肽对猪自体移植小肠组织结构的作用.取杂种猪10只,行自体小肠移植,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标准TPN组(STPN组,n=5),接受标准TPN支持28天;Gly-Gln二肽组(GTPN组,n=5),接受含Gly-Gln的TPN支持28天.

304 条记录 6/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