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战伤与创伤抗休克裤的研制
研究一种适用于抢救失血性休克与骨折伤员的充气裤,该裤是伤员现场转运和医院急救复苏中不可缺少的装备.本文主要介绍了抗休克裤的结构组成、原理、性能以及救治范围.
-
窒息性毒剂中毒现场急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化学战剂施放和有毒化工气体泄漏具有毒性强、作用快、毒效持久的特点,可使人体局部或全身中毒,造成呼吸系统损伤,呼吸功能衰竭,中毒严重者会在几分钟内缺氧窒息而死亡.现场急救及时给伤员采取应急供氧和防毒隔离等医疗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防止呼吸功能衰竭发生,对提高救治率十分重要.但目前的急救器械不具有能同时供氧和防毒隔离等功能的医疗装备,这也影响了现场救治率的提高.
-
浅议院前急救的统一管理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义是指患者在发病时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的紧急抢救,其狭义是指具有通讯器材、运输工具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患者到达医院前所实施的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以我院为例,下面浅谈如何充分利用医疗急救资源,加强和规范院前急救工作.
-
优化流程现场急救对烧伤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优化流程现场急救对烧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烧伤Ⅰ组和烧伤Ⅱ组,每组40例.烧伤Ⅰ组患者实施常规现场急救措施;烧伤Ⅱ组患者实施现场优化流程急救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结果:烧伤Ⅱ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烧伤Ⅰ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烧伤患者现场急救管理,优化急救流程,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自缢11例抢救分析
资料与方法本组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16~62岁,平均41岁.被家人发现救起至送到医院时间8分钟~4小时,平均96分钟,其中2例,家属发现后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后送到我院,6例为乡村医师现场急救后送我院,3例为当地医院转我院.入院时查体:均处于昏迷状态,喉结上方及下颌角处见紫红色索痕,均有不同程度的抽搐、癫痫样发作、去大脑强直、紫绀、呼吸浅快,R 28~46次/分,SpO2 33%~71%,血气分析提示严重低氧血症,均伴有中枢性高热,体温>39.0℃,其中9例伴休克.
-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院前死亡率高,需要急救人员做出快速反应,快速出诊,设置急救方案,独立实施现场急救.院前急救护理正确、及时与否,对其病程转归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
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中对被困者心理安抚与现场急救方法的探析
交通事故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交通事故一旦发生轻则损物受伤,重则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落实"救人第一"的方针,迅速、安全地解救被困者成为应急救援任务的重中之重,而消防指战员仅仅依靠成熟的技术、战术,先进的装备是不够的.在救援过程中了解被困者的心理状况,掌握一定的心理安抚与现场急救的方法和技巧,是进行应急救援的重要一环.针对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现场如何做好被困者的心理安抚现场急救进行了以下探讨.
-
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护理
正确调度,迅速出诊院前急救重要的是时间效率,猝死病人抢救的佳时间是4 分钟,如果院前急救争取不到这些关键的时间,医院设施再好,医护人员的技术再高,病人也难以起死回生.因此要求调度员在接到呼叫电话时必须详细询问并认真做好记录:接电话的时间、详细地址、电话号码、患者主要表现及症状、意识是否清醒等,立即用对讲机通知司机、医生、护士、担架员在1~2分钟内出车.
-
群体中毒事件现场急救的若干问题
当前,突发性群体中毒事件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给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群体中毒事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为常见.
-
我国公众现场急救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的公众现场急救呈现出公众急救技能缺乏、急救资源配置不足、政府支持乏力、相关法律缺失的局面.该文拟从我国公众现场急救的现状出发,客观分析原因,从健全公众现场急救培训体系、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推进相关法律建设3个方面提出针对我国的公众现场急救的对策.
-
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现场急救
目的 探讨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现场急救措施.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当前青少年意外伤害存在的隐患问题,并分析青少年意外伤害的急救预防意义,对具体的预防与现场急救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包括运动伤害、生活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导致的意外伤害、心理健康问题,应针对不同意外伤害特征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与预防措施.结论 通过开展意外事故预防知识培训以及现场急救等措施,对于提高青少年面对突发伤害的应对能力有重要作用,可在大程度上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风险,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救护能力,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及社会氛围.
-
阻碍院前急救事业发展的因素及建议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和途中救护的统称.对于危重的多发伤、严重创伤性或失血性休克患者,创伤后的第一小时在临床上称为"黄金1小时",其现场急救、途中转运以及急诊救治的情况直接决定了患者的救治结果.
-
地震中的温暖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
国家卫生计生委前方工作组和云南省卫生行政机构统筹灾区医疗力量,建立工作机制,在灾区形成了获救伤员现场急救、轻症伤员县级医院救治、重症伤员市级医院救治的三级医疗救治网络。 -
导读
01专题
急救
心肺复苏器是有望替代传统人工胸外按压的器材,正逐步应用于现场急救和临床抢救工作当中。北京军区总医院周荣斌教授等在《心肺复苏器的应用及展望》一文中介绍了胸外按压泵机制的理念沿袭、不同心肺复苏器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常见心肺复苏器的使用方法及特点;同时对心肺复苏器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
电击伤后肢痿案
潘×,女,16岁,1990年10月5日诊.2月前因高压电线断落触及左颈部致休克,经现场急救并转某院治疗1月,因遗左上肢运动及感觉障碍,介绍来诊.
-
颈椎损伤的现场急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现场急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24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现场急救.结果:24例患者治疗后生存22例(其中4例致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严重的颅脑损伤合并感染.结论:颈椎损伤的现场急救非常重要,应全面检查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给予相应的治疗.
-
胸锁乳突肌弹拨法现场急救的疗效观察
各种意外伤害致伤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微弱,生命垂危,急需现场救治.1994年5月~2002年2月,我们采用胸锁乳突肌弹拨法救治上述危急病人87例,均取得短时间内恢复意识,改善呼吸和心跳的疗效,争取了转院和专科急救的时机,无1例入院前死亡.介绍如下.
-
对市民普及现场急救常识的实践及效果
目的 调查市民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探讨急救常识普及活动对市民正确进行现场急救的指导意义.方法 在医院门、急诊广场,组织85名市民参加现场急救常识普及活动.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由护理人员对受训者讲授基础急救知识,演示急救技能,与受训者进行互动式训练,并检验训练效果.结果 85名市民均认为参加急救常识及技能普及活动是必要的;通过培训,1次操作通过率为10.59%(9名),2次操作通过率为76.47%(65名),3次操作通过率为12.94%(11名).结论 市民有学习急救知识的意愿,全民急救知识的普及能够使更多的市民进行正确的现场救护.
-
伤员病情色别带在灾害事故急救中的应用
为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质量,对灾难现场的伤员受害病情作出快速分检,准确评估,发挥迅速有效的救灾能力,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这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依据国家卫生部对<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在现场医疗救援中按轻、中、重、死亡进行病情分类.我们分别以"红、黄、蓝、黑"四种颜色制作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能采取相应急救措施的伤员病情色别带,置于病人上臂,现场急救应用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小儿气道异物现场急救的意义及方法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学龄前儿童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急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均可致窒息、心跳呼吸骤停或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处理是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窒息的关键,也是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112例小儿气道异物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的研究分析,来探讨降低气道异物对小儿的危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