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创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业钊;苏海庆;张霞;覃敏培;陆冰冰;陆燕飞;赵彩红;蒋芳艳

    目的:通过与增强CT对比,探讨超声造影在创伤性脾破裂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增强CT在其诊断和分型中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4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增强 CT 和超声造影诊断创伤性脾破裂的准确率均为97.5%,两种方法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 =1),超声造影判定真性脾破裂14例,包膜下脾破裂9例,中央性脾破裂16例,超声造影分型准确率为92.5%(37/40),增强CT分型准确率为90.0%(36/40),两种方法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P >0.05)。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分型中有很好的一致性,超声造影可准确判定脾脏受损的范围及程度,从而较准确地判断损伤分型,在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T分期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李铭;王蕾;彭雪芳;杨淑君;何本夫

    目的 探讨胃窗超声造影在胃癌T分期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60例经内镜活检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在术前接受腹部增强CT及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比较二者在评估胃癌T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在60例胃癌患者中,T1、T2、T3及T4期肿瘤患者分别为7例、13例、25例及15例;增强CT示T1期10例,T2期11例,T3期24例,T4期15例,评估准确率为82.2%;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示T1期8例,T2期13例,T3期26例,T4期13例,准确率为93.7%.胃窗超声造影检查评估T分期的准确率高于增强CT(P约0.05).结论 胃窗超声造影检查更有利于胃癌患者的术前T分期评估.

  • 探究增强CT与PET/CT在诊断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作者:张文全

    目的:探究增强CT与PET/CT在诊断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55例肺癌患者,选择西门子Biograph 64 PET/CT仪进行PET/CT扫描,选择西门子Cardiac 64 CT进行增强CT扫描,金标准"选择病理检查结果 ,将增强CT与PET/CT扫描结果与其对照.结果:增强CT扫描与PET/CT扫描在肺癌诊断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在敏感度、准确度以及阴性预测值方面,PET/CT扫描明显好于增强CT扫描(P<0.05).结论:PET/CT扫描对在肺癌患者诊断方面敏感性、准确度以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增强CT扫描,联合使用能够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超声造影和增强 CT 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春梅;刘天奇;莫祥兰;凌冰;陈彦红;黄瑛;胡巧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影像学检查疑为恶性的112例143个≤2.0 cm的肝脏病灶分别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技术对微小肝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12例143个病灶中,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恶性、良性病变分别为103个、40个和100个、43个。病理诊断恶性病变111个,其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HCC)79个(高、中、低分化癌分别为19、38、22),肝内胆管细胞癌(ICC)8个(高、中、低分化癌分别为43、1、),转移性肝癌(MC)24个;良性病变32个。与病理对照,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3%、84.4%、87.3%和86.5%、87.5%、8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 CT诊断微小(≤2.0 cm)肝癌具有相似的效能,超声造影更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造影在肝癌射波刀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

    作者:时彩红;黄沿;覃小容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癌射波刀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肝癌患者(共42个病灶)接受射波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42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射波刀治疗前超声造影检查42个病灶表现为:动脉相病灶迅速增强呈高增强方式,门脉相病灶增强程度迅速消退呈等增强或低增强,延迟相病灶呈低增强模式.射波刀治疗后,42个病灶灭活情况:超声造影,完全灭活19个,部分灭活22个,无变化1个;增强CT,完全灭活20个,部分灭活20个,无变化2个;常规彩超,完全灭活32个,部分灭活9个,无变化1个.超声造影在病灶疗效评价中的结果显示与增强CT检查结果基本一致,明显优越于常规彩超检查结果.[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癌患者射波刀治疗前观察瘤体大小洲值、病灶数量、病灶供血情况和治疗后疗效评估、发现新生病灶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具有广阔的临床需求和应用价值.

  • 超声与增强CT测量原发性肝癌大小的结果对比

    作者:邓喜青;黄健源;李一辉

    目的 比较超声、增强CT测量原发性肝癌大小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超声、增强CT检查结果,其中55例有术后病理标本.比较超声、增强CT对大病灶(CT测量长径>5 cm,共77例)、小病灶(CT测量长径≤5 cm,共112例)长径的测量结果,并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两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超声、增强CT、术后病理测量对小病灶标本(CT测量长径≤5 cm,共47例)长径的测量结果,评价超声、增强CT与病理测量的一致性.结果 超声与增强CT对小病灶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大病灶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大病灶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超声测量的小病灶长径大于病理测量(P<0.05),而增强CT与病理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小病灶的测量结果与病理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差.结论 对于大的肝癌病灶,增强CT与超声的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可相互替代,而对于小病灶,增强CT的测量结果可能会更准确,但两者均不能替代病理测量结果.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评价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肖彬;王春瑜;曹阳;乔金莹

    目的:对比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 CT(CECT)评估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肝癌近期疗效的效果。方法采用PRFA治疗43例肝癌患者(78个病灶),术后1个月同时采用CEUS与 CECT检查评估PRFA治疗肝癌的近期效果,其结果分别与“金标准”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金标准”诊断58个病灶为完全灭活,20个病灶为完全无灭活或部分灭活。 CEUS与CECT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75.00%比80.00%)、(94.83%比96.55%)、(25.00%比20.00%)、(5.17%比3.45%)。 CEUS与CECT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0.00%、96.55%、10.00%及3.45%。一致检验结果显示CEUS、CECT以及联合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均有较好的一致性( P分别为0.727、0.687、1.000)。结论 CEUS与CECT均为评估PRFA治疗肝癌近期疗效的有效方法。

  • 造影剂在增强CT检查的护理

    作者:张荟蓉

    目的:探讨应用造影剂在增强CT 检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1 例行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增强螺旋CT 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1 例使用碘离子造影剂患者中,34 例轻度过敏反应,5 例中度过敏反应,无重度过敏反应,外渗2例;180 例使用非离子造影剂患者中,副反应8 例,外渗2 例.结论:离子造影剂与非离子造影剂对增强CT 检查的效果相当,而使用碘离子造影剂患者的副反应明显多于非离子造影剂,临床上需要医护人员着重预防造影剂渗漏,及时对过敏反应患者的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 增强CT定量参数与胰腺癌病灶内增殖、侵袭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

    作者:毛卫霞;韩文

    目的:探讨增强CT定量参数与胰腺癌病灶内增殖、侵袭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胰腺癌患者100例作为胰腺癌组,同期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48例作为胰腺炎组.对比两组胰腺增强CT值差异,病灶组织增殖相关基因、侵袭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胰腺癌组织CT值与增殖侵袭基因表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增强CT值低于胰腺炎组;胰腺癌组病灶组织中增殖相关基因Bmi-1、Ezrin、FOXC1 mRNA的表达量高于胰腺炎组,EphB2、RGC-32 mRNA的表达量低于胰腺炎组;胰腺癌组病灶组织中侵袭相关基因FHL1、JDP2、Let-7f、TFPI-2 mRNA的表达量低于胰腺炎组,Twist、HOXB7 mRNA的表达量高于胰腺炎组.Pearson检验提示胰腺癌增强CT值与病灶组织增殖、侵袭基因表达量直接相关.结论:胰腺癌组织增强CT值较正常胰腺组织低,且具体CT值与肿瘤增殖、侵袭相关基因表达量直接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疾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简便、可靠手段.

  • CT诊断肾囊性病变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吴磊;郭娟;陈文;龚晓虹

    目的:使用Meta分析探讨CT对肾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CT、cystic、renal mass、囊性肾癌、肾囊性病变”等为关键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OVID、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料。使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汇总灵敏度和特异度,建立受检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通过曲线下面积评估CT诊断肾囊性肿块的价值,并采用QUADAS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经检索总共纳入4篇文献,其中1篇为中文,3篇为英文。按照随机效应模型汇总,其汇总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66%,S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4。结论 CT对肾囊性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 增强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黄菁慧

    目的 探讨增强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检查的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15例,设为RO组,嫌色细胞肾癌16例设为CCRC组,收集患者的增强CT相关影像资料,并对这些影像资料进行处理,方法包括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及大密度投影技术(MIP),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1个肿瘤5个呈辐轮状强化,MIP重建显示血管束呈辐轮状粗细不等,其中2个轴位像显示不清,MPR冠状位显示清晰;11个星状瘢痕,3个轴位像显示不清,其中2个MPR冠状位、1个矢状位重建显示清晰.RO组星状瘢痕征象发生率为53.33%,明显高于CCRC组的18.75%;而CCRC组均匀强化率为56.25%,明显高于RO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11.386,Z2=8.124,P<0.05).RO组皮髓质期、实质期、排泄期肿瘤强化与皮质强化的比值为0.71±0.17、0.64±0.17、0.58±0.08;CCRC组分别为0.67±0.15、0.63±0.12、0.57±0.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CT与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显示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癌强化方式与特征性表现,其中中央星状瘢痕与强化均匀度有助于两种肿瘤的术前鉴别.

  • 口服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对比分析

    作者:周柱玉;郑红;张海兵;罗培

    目的:探讨口服超声造影(OCUS)与增强CT对胃癌进行术前T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共计75个病灶)术前分别行OCUS和增强CT检查,比较两种影像检查方法诊断T分期的一致性及准确率。结果 OCUS和增强CT对胃癌T分期一致率为68.5%,一致性中等(Kappa=0.455);二者对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4.7%(56/75)、58.7%(4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38)。结论 OCUS和增强CT对胃癌T分期一致性中等,OCUS对胃癌T分期准确率优于增强CT。

  •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鉴别肝脏局灶性高回声小病灶良恶性的研究

    作者:彭洋;王丹;赵盛发;刘军杰;陈昭蓓;陆丹梅;胡巧勤;黎乐群;李航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高回声小病灶(HSFLLs)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75例HSFLLs患者(共107个病灶)的超声造影图像资料,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并与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良性HSFLLs造影模式以“动脉相高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高或等增强”或“三相等增强”为主,恶性HSFLLs造影模式以“动脉相高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低增强或等增强”为主.良性HSFLLs造影剂灌注的达峰时间、始退时间分别为(42.5±17.3)s、(183.7±66.6)s,较恶性HSFLLs[(24.2±10.6)s、(77.9±46.0)s]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对HSFLLs的诊断准确率为89.71%,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为88.79%;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增生结节和小肝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2.86%,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为90.48%.结论 超声造影可有效动态地评估肝脏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在对HSFLLs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红学;李航;李业钊;苏海庆

    目的:通过与增强CT对比,探讨超声造影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诊断和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9例经病理证实的HCCA患者,对比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其诊断准确性以及其分型诊断准确性。结果 HCCA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征:动脉相高增强占79%,门脉相低增强占82%,延迟相均为低增强。超声造影诊断HCCA的准确率为100%,增强CT为97.4%;超声造影分型准确率为92.3%,增强CT为87.2%;两种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HCCA的显示和分型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超声造影可作为其术前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彭莉晴;周静;张煜;刘丹;苏松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对比研究.方法 36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分别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并根据病理检查或随访观察结果,比较两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3%和8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例患者中,2例局灶性胰腺炎超声造影均准确诊断,增强CT检查误诊为胰头癌.结论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确诊胰腺占位性病变方面的价值相当.

  •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肾细胞癌分型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雷丽;杨斌;傅宁华;魏淑萍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增强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672例肾细胞癌,其中肾透明细胞癌562例,乳头状细胞癌68例,嫌色细胞癌42例,对其先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时间-强度曲线,再行增强CT检查.结果 537例肾透明细胞痛瘤灶呈富血供造影表现,造影剂到达时间及曲线达峰时间低于肾皮质(P<0.05),曲线上升斜率、达峰绝对值、曲线下面积高于周围肾皮质(P<0.05),25例呈乏血供表现;肾嫌色细胞癌均呈乏血供造影表现,达峰绝对值、曲线下面积低于肾皮质(P<0.05);肾乳头状细胞癌多呈乏血供造影表现,曲线达峰时间高于周围肾皮质(P<0.05),达峰绝对值低于肾皮质(P<0.05).512例肾透明细胞癌动态增强皮质期显著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高于周围肾皮质;肾嫌色细胞癌皮髓质期强化程度高,但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皮质;肾乳头状细胞癌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轻一中度均匀强化,54例皮髓交界期强化程度与肾皮质较一致或略强于肾皮质.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肾细胞癌的分型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超声造影在HIFU治疗肝癌近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金成兵;朱辉;王智彪;福田浩之;大藤正雄;张炼;周昆;杨炜;彭松;冉立烽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HIFU治疗肝癌近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三维超声造影和增强CT观察26例原发性肝癌的29个肿瘤病灶的影像学变化.结果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病灶表现为快进快出典型灌注模式者为27/29(93.1%)个和26/29(89.7%)个,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U后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25/29个病灶(86.2%)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瘤灌注缺损,且可见边缘锐利光滑的环状增强带.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均可较准确地评价HIFU治疗肝癌的疗效,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是评价HIFU治疗肝癌后近期疗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 肝细胞肝癌增强CT和超声造影对比研究

    作者:张喜荣;郭长义

    目的 探讨增强CT(CECT)和超声造影(CEUS)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肝细胞肝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1例经手术切除并由病理证实的HCC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ECT和CEUS检查,分析HCC的CECT和CEUS检查的增强特点、表现特点、增强百分率.结果 HCC的CECT和CEUS检查的增强特点、表现特点、增强百分率相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的CECT和CEUS检查增强模式相一致,二者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对HCC诊断的准确率.

  • 增强CT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技术在纵隔占位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艳;王红阳;喻昌利;李球兵

    [目的] 增强CT及经皮肺穿技术在纵隔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36例后纵隔占位病变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和心电图检查,并进行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仔细观察X线胸片和CT片,了解病变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之后经过强化CT临床考虑为恶性肿瘤,经皮肺穿针吸活捡明确病理诊断.[结果] 经皮肺穿针吸活检活检后未出现咯血、气胸、缺氧、窒息,肺炎,肿瘤沿针道皮下种植和气管种植等并发症,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为主,共计20例,占76.92%,间叶来源的共计6例,占23.78%.[结论] 后纵膈占位病变患者经皮肺穿针吸活检获得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肾脏实性占位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陈邦涛;池俊杰;侯世杰;张芸;宋少娟;刘明社;赵中夫

    目的 系统评价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肾脏良恶性实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11期)、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搜集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肾脏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9月.由2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Meta-Disc l.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个诊断性试验,包含754个病灶.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声造影诊断肾脏实性占位病变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96[95%CI(0.94,0.97)]、0.77[95%CI(0.70,0.83)]、3.82[95%CI(2.93,4.97)]、0.06[95%CI(0.04,0.10)]和64.33 [95%CI (36.79,112.51)],而增强CT依次为0.84 [95%CI(0.81,0.87)]、0.73[95%CI (0.65,0.79)]、2.81 [95%CI (2.22,3.56)]、0.23 [95%CI (0.16,0.34)]和13.85 [95%CI (6.79,28.26)],两者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 8[95%CI (0.927 3,0.994 3)]和0.866 8 [95%CI (0.788 8,0.9448)].二者诊断直径≤4 cm的肾实性占位病变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3 7和0.861 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较增强CT对肾实性占位病变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365 条记录 14/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