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作者:林曰增;陈燚;刘健;谢立旗;林斐斐;聂兴浩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13例,其中超急性期(<6 h)2例,急性期(6~24 h)4例,亚急性期(24~72 h)7例,均行常规 T1WI,T2WI,FLAIR 及DWI扫描;其中,同时行MR灌注成像(PWI)1例、CT扫描6例.分析比较急性脑梗死病灶在 DWI 的影像学特征.结果:DWI序列对急性脑梗死病灶的显示,均优于常规 T1WI,T2WI 和 FLAIR 及 CT;DWI的b值越高,弥散效果越好,病灶显示越清晰.结论: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较准确、可靠.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王澜;韩春;祝淑钗;时高峰;王琦;党荣广;田华;孔洁;张安度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4例食管鳞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处方剂量56 ~ 61.2 Gy,单次1.8 ~2 Gy.放疗前、放疗末及放疗后1~3个月行DWI检查,用食管钡餐造影、DWI高信号消失情况、表面弥散系数(ADC)对放疗疗效进行评价,并与预后相结合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随访率98.7%.放疗末DWI高信号消失组23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82.6%、68.5%;放疗后1~3个月消失组40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74.5%、49.2%;始终未消失组11例,1年生存率9.1%,生存期长17个月(x2=39.78,P<0.05).造影评价完全缓解47例中,20例放疗末DWI高信号消失;23例放疗后1~3个月消失,其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64.3%和86.7%、66.1%;高信号始终未消失4例,生存期4~7个月(x2=37.80,P<0.05).造影评价为部分缓解的26例中,3例放疗末高信号消失;17例放疗后1~3个月高信号消失,1、2年生存率为58.8%、19.3%、高信号始终未消失6例,生存期4 ~17个月(x2=11.72,P<0.05).患者正常食管组织的ADC0、食管肿瘤放疗前的ADC1及放疗末的ADC2值分别为(3.12±0.53)、(1.64±0.48)、(2.65±0.58) s/mm2,疗末ADC2/ADC0≤90%组(40例)与>90%组(34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4%、28.2%和83.1%、75.7%(x2=10.35,P<0.05).放疗末肿瘤区域ADC值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OR=0.060,P<0.05).结论 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食管癌放疗疗效进行评价可以较好地提示预后,弥补食管钡餐造影在疗效评价中的不足,疗后肿瘤区域ADC值大小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严森祥;严丹方;杨劲松;孙晓丽;陆中杰;廖芯标;谢静静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前的诊断及其对放化疗反应的监测能力.方法 对18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每周及治疗后1个月行DWI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颈部IMRT及铂类同步化疗.在DWI上共分析了52枚颈部异常淋巴结,将其分为短径≥10 mm(32枚)及<10 mm(20枚)两组,测量比较治疗前两组的ADC值是否存在差异,观察所有淋巴结治疗过程中ADC值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比较治疗后残存的颈部淋巴结与正常舌肌的ADC值.结果 短径≥10 mm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0.71±0.12)×10-3mm/s,与短径<10 mm者的平均ADC值[(0.73±0.16)×10-3m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P=0.27).治疗前52枚淋巴结的平均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舌肌(t=19.35,P<0.01).治疗过程中ADC值逐渐上升,以第1、2周改变明显,以后趋于平稳.治疗后残留淋巴结的ADC值明显增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P<0.01),与正常舌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73).结论 在鼻咽癌IMRT中,DWI对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以及监测后者对放化疗的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合理制定并及时更改放疗计划.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预测食管癌移植瘤放疗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聂梦林;王澜;韩春;许立昂;任雪姣;刘树堂;刘丽虹;田华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预测食管癌放疗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人食管癌Eca-10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14只,接受单次剂量15 Gy6MVX射线照射)和对照组(10只,无治疗),均在实验组照射前及之后的l、6、13 d行DWI检测.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体积差异.结果 两组ADC值在第1天均下降,在第6、13天时实验组逐渐升高,并高于照射前,而对照组持续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78、16.181、58.733,P<0.05),且ADC值的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38、12.360、35.140,P<0.05);而照射前两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瘤体积在照射前及照射后的前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5天开始增长明显慢于对照组(F=28.587,P<0.05).对照组移植瘤实验前的ADC、实验后第1天的ADC与其体积的后期变化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放疗后0~ 24 d,r值从-0.118逐渐升高至0.896.结论 磁共振ADC值可在食管癌移植瘤受照射后早期先于形态学发生变化,并且与肿瘤后期的体积变化存在相关关系.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星形细胞瘤分级及瘤周水肿区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志方;王晓梅

    目的 运用DW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评价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及瘤周水肿区肿瘤细胞的浸润情况.方法 对38 星形细胞瘤行常规MRI、DWI检查,并测量、计算rADC 值.结果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心区的rADC 值高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近侧水肿区rADC 值明显低于远侧水肿区rADC 值.结论 DWI 可以反映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反映脑肿瘤瘤周水肿区内有无肿瘤细胞浸润.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栓塞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高天理;张茁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栓塞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2例急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MRI(T1、T2、FLAIR、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超声心动图(UCG)等检查,比较栓塞源性卒中的特点.结果有心源性栓塞病因的脑梗死患者30例(14.9%),DWI证实单发梗死12例(5.9%),多发梗死18例(8.9%);无明确栓塞病因的脑梗死患者,经DWI证实有71(35.1%)例患者存在多发的、时间上关系密切的急性栓塞性梗死灶;全部栓塞性脑梗死患者中,小血管腔隙性梗死的患者有46例(22.8%).结论DWI能区分急、慢性脑缺血,协助鉴别责任病灶,有助于进一步筛查卒中的病因及二级预防的开展;MRA、颈动脉超声、TCD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在卒中病因学调查中起重要作用.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张若成;李春艳;杨兵;张树暾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4-11月在鞍山市中心医院进行介入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法治疗。在准备进行手术前以及完成手术后的7 d,对患者实施常规平扫以及磁共振加权成像,对比在不同b值下,在瘤区组织中,平均ADC值发生的变化。结果 b值为50 s/mm2以及100 s/mm2时,准备进行手术前以及完成手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b值为300 s/mm 2、500 s/mm2以及700 s/mm2时,对比手术前以及完成手术后,患者平均ADC值发生的变化表现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中应用,可以加强患者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认识,有利于对肝癌病患的放疗治疗效果与预后进行评价分析。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CT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 分级评估

    作者:黄林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CT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含有DWI的MRI、CT资料.采用MRI严重指数(MRSI)、CT严重指数(MCTSI)与临床的Ranson评分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指数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测量各级炎症胰腺的ADC值,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各级别AP之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分级诊断符合率方面MRSI(89.5%,17/19)高于MCTSI(78.5%,15/19),但是两者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8,P=0.656).A、B、C、D、E级AP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20±0.015)×10-3 mm2/s(、1.185±0.165)×10-3 mm2/s、(1.410±0.123)×10-3 mm2/s、(1.450±0.168)×10-3 mm2/s、(1.830±0.540)×10-3 mm2/s.A、B级AP的ADC值低于E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级之间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与CT在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方面具有一致性,但磁共振DWI成像有利于Balthazar中A、B、C级AP的早期诊断.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兴华

    探讨针对乳腺癌患者利用D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扫描进行联合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该院终经过病理学诊断并且证实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患者94例,对所有的患者首先利用DWI进行扫描,完成扫描之后,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将常规MRI在肿瘤中的图像表现与采用LAVA的图像表现进行对比。结果经过观察与比较发现,针对患者采用常规的MRI进行检查,乳腺良恶性肿瘤能够表现出诸多的信号,并且强度为从低到高,而利用LAVA动态增强扫描对患者进行诊断之后发现,乳腺恶性肿瘤主要有两种曲线,分别为Ⅱ型以及Ⅲ型,并且乳腺良性肿瘤的曲线也有两种,但是确是Ⅰ型与Ⅱ型,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常规MRI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区分,只能发挥非常小的作用,但是利用LAVA来区分乳腺良恶性肿瘤,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罗光银;宗德周;范波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都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检查,观察所有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当b=300 s/mm2时,敏感度为(1.18±0.51)×10-3 mm2/s,可以真实反映出患者的脊柱结核病变大小情况以及病理特征情况,还可以对患者弥散像上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实施有效鉴别.结论 给予脊柱结核患者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检查,可以相对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脊柱结核具体病变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观察

    作者:曾骅

    目的 研究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增强扫描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5年12月首次入院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扫描诊断,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期.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51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Ia期19例,Ib期32例,分别占37.25%和62.75%.其中,经MRI平扫、DWI扫描、增强扫描后的符合率分别为66.67%、84.31%、94.12%,有增强扫描准确率显著高于DWI扫描高于平扫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增强扫描可以为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提供可靠依据.

  • 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红双

    目的 探讨和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随机原则要求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肝脏良性肿瘤性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4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取同样的方法从同时间段来该院就诊的肝脏恶性肿瘤性病变患者中选取45例作为试验组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果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肝细胞癌低b值、中b值、高b值分别为(2.48±0.46)、(1.54±0.50)、(1.15±0.33),转移瘤低b值、中b值、高b值分别为(2.74±0.66)、(1.73±0.55)、(1.37±0.28),脓肿低b值、中b值、高b值分别为(2.88±0.73)、(2.02±0.73)、(1.66±0.60),肝血管瘤低b值、中b值、高b值分别为(3.44±1.03)、(2.34±0.69)、(1.53±0.50),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低b值和中b值2个阶段,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转移瘤、肝脓肿间,血管瘤和其他病变间,肝癌细胞和肝脓肿间的扩散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高b值阶段,血管瘤和肝细胞癌、局灶性结节增生间、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转移瘤、肝内胆管细胞癌间的扩散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肿瘤性病变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分析ADC值,有助于提高磁共振对肝脏肿瘤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丁渡铭;肖植丰;陈烁佳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临床诊断乳腺癌的意义.方法 对47例经病理学诊断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患者,首先进行DWI扫描,之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比较常规MRI以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不同的图像表现.结果 乳腺良恶性肿瘤在常规MRI中均可表现为高、中、低信号,通过LAVA动态增强扫描,发现乳腺恶性肿瘤多为Ⅱ、Ⅲ型曲线,而乳腺良性肿瘤多为Ⅰ、Ⅱ型曲线(P<O.O1).结论 常规MRI在区分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作用较差,而使用LAVA动态增强扫描能够较为准确地区分乳腺癌良恶性肿瘤.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鲜;肖泽民;秧茂盛

    宫颈癌(C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早期CC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而对中晚期患者,常选择同步放化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观察水分子微观运动的成像方法,为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其在CC诊断、临床分期、疗效判断及监测复发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就DWI在CC以上几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指出优势与不足,探讨发展现状.期望为CC患者制定更加精准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提供指导.

  • 钼靶摄影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李雪;王鑫;苍东艳

    目的:探讨钼靶摄影与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间238例钼靶摄影乳腺病变患者。对98例 X 线表现不典型病例 Mri 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与手术病例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钼靶摄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4.72%、68.35%及72.19%。Mri 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9.57%、85.61%及87.17%。结论钼靶摄影与 Mri 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相结合可明显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6例发病时间不同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以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所有患者磁共振成像,主要观察其信号的强度以及病灶的大小。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于急性脑梗死病症可显示T2加权像不能显示的一些病灶,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显影的范围会慢慢扩大,其表现弥散系数值会明显下降。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磁共振加权成像的信号和其表现弥散系数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特征性的时间演变规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能较为可靠地显示急性脑梗死,同时可以对急性和非急性脑梗死加以区分,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 3.0T磁共振平扫和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探讨3.0T磁共振平扫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前列腺癌患者40例,对其分别进行3.OT磁共振平扫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分别测量前列腺癌区、正常周围带以及移动带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数据不同组织结构之间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区的表观弥散系数和正常周围带以及移动带相比数值明显偏低(P<0.05)。结论3.0T磁共振平扫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朱曼;郝建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肝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提高无法手术治疗的肝癌的疗效一直是研究热点.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姑息治疗中较为成熟和有效的方法,术后及时随访和准确评价疗效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组织内进行水分子弥散测量和成像的方法,通过检测组织内水分子运动的状态来反映组织的结构特点,主要应用于神经系统.近年来DWI在腹部脏器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在预测及评价肿瘤疗效的应用上也有了一定的进展.该文总结DWI在肝癌介入术后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以提高对中晚期肝癌治疗的认识.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技术对肝癌分期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晓玲;赵梓君;陈亮;许焕才;王长杰;金龙云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LAVA)技术对肝癌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肝癌患者17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77例患者的磁共振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DWI序列、LAVA技术、DWI+LAVA技术三种序列的检查方法对直径<3 cm的小肝癌检出率、血管瘤栓的检出率及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结果 DWI+LAVA技术序列小肝细胞癌的检出率为73.73%、血管瘤栓的检出率为74.19%、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为77.22%,均著显高于LAVA技术、DWI两种序列(均P<0.05).结论 DWI联合LAVA技术对肝癌分期有着重要的辅助指导意义,可以在临床推广此种检查方法.

  • 基于DW-MRI纹理分析建立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敏感性模型的研究

    作者:董立新;李新;杨森;毛羽;付占昭;董静;郑岳

    目的 建立基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MRI)图像的纹理分析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敏感性的数学模型并进一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0例经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并准备接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进行MRI检测,得到其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对于每组图像均由两个影像医师在肿瘤大层面进行肿瘤的感兴趣区勾画并用软件Mazda version 4.6分析,提取出一系列纹理参数.采用一致性相关系数和动态范围矩阵方法验证参数的可重复性和冗余度,之后采用t检验筛选有意义的纹理参数.将筛选得到的参数进行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治疗敏感性预测模型.并进一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抗拒组DWI图像中的偏度、和熵、熵、差异熵、差值方差高于敏感组,抗拒组ADC图像中的峰度、熵、对比度、和方差高于敏感组,和均值低于敏感组(P<0.05),且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 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和熵以及和均值纳入预测概率计算公式中. ROC曲线评估结果显示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86 7(P<0.05).结论 基于DW-MRI的纹理分析方法在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敏感性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75 条记录 3/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