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为主治疗小儿疝气25例
小儿疝气是指小儿的阴囊或腹股沟疝,也包括小儿的脐疝.主要是小儿啼哭、咳嗽、排便时过于用力,导致腹压升高,肠曲突入上述部位引起囊肿性膨大,继而引发少腹或满腹疼痛、嗳气、呕吐等症状.中医临床将其分为寒滞厥阴和湿邪积聚2型.笔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25例,现报道如下.
-
针刺治疗小儿实证便秘56例
便秘特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的一种病症,可单独存在,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便秘可影响患儿的食欲,甚至因便时努争,引起肛裂、脱肛或诱发疝气.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治疗小儿实证便秘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针刺左外水道外归来为主治便秘84例
1 临床资料本组84例便秘患者中,男30例,女54例;年龄小19岁,大61岁,平均42岁;一般3~7天排便1次.
-
张东岳教授治疗便秘经验总结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症状,且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可给患者造成身体、生理、生活、学习、工作等诸多不适,有资料报道约30%年轻人和20%老年人有排便费力~[1].笔者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张东岳教授,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对老师治疗便秘的经验作一简要总结,供同仁借鉴.
-
大黄胶囊粉外敷神阙穴配合穴位按摩对TKA术后排便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胶囊粉外敷神阙穴配合穴位按摩对TKA术后排便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外加大黄胶囊粉外敷神阙穴配合穴位按摩,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75±0.67)h,对照组为(3.50±1.04)h;观察组术后排便时间(29.25±15.04) h,对照组(52.4±23.66) h,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胶囊粉外敷神阙穴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的促进TKA术后的排便。
-
润肠通便浓缩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200例疗效观察
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是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或艰涩不畅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病症.自1998年至今,笔者以润肠通便浓缩丸(经验方)治疗本病属阴亏血虚、燥热内结型者200例,并用麻仁丸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
糖尿病性便秘的辨证论治
糖尿病患者失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症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易致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而诱因则常常是便秘.临床观察表明,糖尿病病人用力排便时其血压水平较平时翻倍,许多人收缩压达到200mmHg以上.因此,积极治疗糖尿病性便秘,对于有效防止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就糖尿病性便秘的辨证论治阐述如下.
-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52例临床观察
习惯性便秘是老年人临床常见症,是由于大肠传导失常使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便干结,排出艰难;或粪便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其病症存在不仅使肠道内废物增多,机体对肠道毒素吸收增加,而且使人体正常代谢紊乱,出现很多不适症状.由于排便用力增加心脏负担,常常加重冠心病和高血压,或/和成为冠心病高血压出现中风和心肌梗死的诱因.笔者用六味能消胶囊在临床上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
气胸病人蹲位与坐位排便效果比较分析
气胸是内科急症,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的主要措施,在做好气胸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方面,强调病人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用力排便而影响创口愈合,通过临床观察,引导病人使用坐便器,采取坐位排便,现将临床调查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3月,选择气胸胸腔闭式引流病人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回顾分析蹲位排便30例,观察组使用坐位排便30例.对照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17 - 78岁.其中,右侧气胸19例,左侧气胸11例;自发性气胸28例,外伤性气胸2例.观察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22 - 78岁.自发性气胸29例,外伤性气胸1例.
-
中药与莫沙比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50例疗效观察
慢传输型便秘(STC)主要指无便意感,1周内自发排空粪便少于2次,用泻剂比灌肠,栓剂及手法助排便更好.我院门诊自2002年3月始,采用中药组方联合莫沙比利口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四磨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气体的临床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无任何器质性改变和生化指标的异常.
-
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40例
我们采用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对婴儿经络和特定穴位进行轻柔按摩,可促进新生儿排便,有减轻新生儿黄疸、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共治疗40例,报道如下.
-
便秘以清热泻结养血润肠法未效,应改用何方为好?
答:便秘是指大便次数正常或减少,粪质燥结,排便艰涩不畅的一种常见病证.中医学有气秘、风秘、血秘、热秘、噎秘等辨证之别.临证喜以六磨汤、搜风顺气丸、滋燥清营汤、润肠丸、大承气汤、半硫丸、通幽汤等主之,有夹杂证时随症加减,不乏效验.笔者近年来屡见便秘者,伴有胸胁不适,时有作痛,口燥咽干,神疲纳差,甚或寡言不语等证候.曾投上述清热泻结,养血润肠之品未效.细辨属肝郁火旺,谓"郁秘",可试投调经良方丹栀逍遥散,疏肝和营.
-
2.87饮冰水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感觉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饮冰水前后IB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感觉阈值、排便阈值及症状的差异,旨在探讨IBS患者内脏敏感性的变化,力图进一步解释许多IBS患者进冷食冷饮后出现症状加重这一临床现象的生理机制.
-
2.141MODS大鼠结肠IL-6、TNF-α和iNOS的表达和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MODS时细胞因子IL-6、TNF-α和iNOS在结肠的表达和对细菌性腹膜炎MODS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分成二组:正常对照组和MODS模型组,分别观测二组大鼠(1)一小时排便的粪点数;(2)结肠平滑肌环行肌条振幅变化(3)结肠平滑肌光镜、电镜的形态变化;(4)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结肠平滑肌IL-6、TNF-α和iNOS表达的变化;(5)刮除结肠粘膜后,用RT-PCR法了解结肠平滑肌IL-6mRNA、TNF-αmRNA和iNOSmRNA的变化.(6)测定二组血清NO的变化.
-
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1例报道
1病例资料刘某,男性,38岁,因便秘10a于2005年3月13日入院.自幼排便正常,10a前开始出现便秘,3~4d排便1次,大便秘结成珠状,偶尔并腹胀;进食正常,无腹痛、呕吐,无发热.4a前便秘加重,须口服大黄、果导等药物方可排便.入院前10d曾出现肠梗阻症状,经保守治疗缓解.查体:发育正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未扪及包块,无压痛,肠鸣音稍活跃.钡剂灌肠示:乙状结肠与直肠移行处稍狭窄,其近段逐渐移行变宽,乙状结肠扩张、冗长,近段结肠均扩张,24h后,结肠内仍有钡剂残留.入院诊断:先天性巨结肠.行肠道准备后于全麻下手术,术中见乙状结肠、升结肠肝曲均明显扩张,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及横结肠近端均见狭窄段.行结肠次全切除、直肠肌鞘拖出切除、升结肠与低位直肠吻合术,术中冰冻切片确定直肠远端切缘神经节细胞分布正常.术后病理:横、乙状结肠及直肠粘膜慢性炎症,横结肠狭窄区可见肌层间神经节细胞减少,直肠狭窄区未见神经节细胞.术后随访5个月,排便基本正常,无大便失禁.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1例
患者男性,57岁.因髂腰部疼痛不适2月余,停止排气,排便3天入院.B超示:右肾积水,右肾结石,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右髂动脉前壁增厚呈瘤样改变.CT示:右肾盂扩张,其内有实质样改变.MRI示:右髂动脉"瘤样改变”,疑髂动脉壁炎伴动脉瘤形成.
-
婴儿阴道内胚窦瘤1例
患者女性,8个月.出生后未发现任何异常,近半个月阴道间断出血,量时多时少,面色苍黄,一周前在一次排便中突然从阴道掉出约成人大拇指大小的肿物,色棕红,质软.外院B超示:右肾集合系统约2cm×2cm宽的液化暗区,右肾积水(重度).我院B超示:卵巢部显示不清.妇科未做阴道检查,但考虑肿物来源于阴道.实验室检查除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偏低外,其余各项均正常.1个月后再次就诊诉,每间隔10天阴道出血2-3天,量较多,色鲜红,易出现腹胀,嗜睡,尿次数及量明显减少.
-
人体感染西里伯瑞列绦虫1例报告
患者,男,13个月,广西隆安县人.母亲人述:近2个月来,患儿排便中经常可见白色小节片,大小如米粒,椭圆或方形,通常每次排便有4~8个节片,多时有20多片,曾见过一长约7cm链状节片,节片可蠕动,患儿无特殊症状表现,无哭闹,大便正常.
-
空肠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患者女,72岁.腹部胀痛不适伴间断性排气、排便停止近3个月,于2006年1月3日入院.腹部体检:左上腹轻压痛,脐上及左侧腹部可触及一个包块,边界不清,轻压痛,可推动;肠鸣音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