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胸痛: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信号

    作者:李瑞杰;闫军生

    胸痛是一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其表现形式多样,因疾病的不同胸痛表现的位置也不同、性质各异.在所有能够引起胸痛的疾病中,心血管疾病占很大比例.

  • 慢性心力衰竭的规范化治疗与社区管理

    作者:李莉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血液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后导致心室射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它是一种症状性疾病,一种不断进展的疾病,是心血管事件链中终末期常见的终点.目前国际指南确立了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基础的治疗原则,其主要机制是阻断了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肌重构之间的恶性循环.

  • 构筑六条防线,阻断心血管事件链:心血管疾病的现代综合防治观

    作者:李瑞杰;李贵华

    在人类跨入21世纪之初,心血管疾病给全球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约1700万人,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其中80%分布在低中等收入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死亡增加50%,将达2500万人.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迅速老龄化,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超过许多发达国家.据1999年统计资料,我国农村和城市男性35~74岁人群中,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分别为413/10万人和389/10万人,而同期美国同年龄段男性人群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为360/10万人.显而易见,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同样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刻不容缓,而系统有效的措施尤其必要.

  • 基层医生基础与临床千题解

    作者:那开宪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自1896年意大利人Rive-Roci发明了水银柱式血压计以来,人们认识了高血压病,并逐渐认识到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高血压病有半数以上的人可以无症状,仅在常规体格检查或其它偶然情况下检测出来.以我国为例,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的人仅为25%,而发达国家美国的高血压知晓率为74%.故要控制高血压病并减少其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就必须对全民进行高血压病的普及教育,首先不单是医务人员及患者,而是全民都应当学会测量血压,其好处是可以提供日常生活状态下有价值的血压信息,可以帮助发现高血压患者,评价降压药物效果,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患者诊治的主动参与性.

  • 慢性精神分裂症诱导性心血管事件的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卫公;翁深宏;帅维;刘帆;刘秀;陈权

    目的 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诱导性心血管事件的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医院13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有无并发诱导性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59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79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心血管事件组吸烟史、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所占比例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BMI、FPG、FINS、TC、TG、LDL-C、HDL-C高于无心血管事件(P<0.05),载脂蛋白A低于无心血管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BMI、FPG、TC、HDL-C、抗精神病药物与慢性精神分裂症诱导性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结论 吸烟史、BMI、FPG、TC、抗精神病药物是慢性精神分裂症诱导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DL-C为保护因素.

  • 品管圈活动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满意率的影响

    作者:姚运华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满意率的影响.方法: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对照组保持常规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χ2=3.922,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满意率方面效果显著.

  • ARB和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疗效

    作者:王培濯

    探讨ARB和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6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本文研究时间顺序分为两个研究部分.第一部分:稳定性心绞痛组n=50,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50,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50,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50,各组随机分成非ARB治疗组(100例),ARB治疗组(100例);第二部分:稳定性心绞痛组n=100,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100,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100,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100,随机分为小剂量抗血小板组(100例,ASA100mg/d),联合抗血小板组(100例,ASA100mg/d+氯吡格雷75mg/d);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第一部分中:ARB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非ARB治疗组(P>0.05);第二部分中:联合抗血小板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事件均明显优于小剂量抗血小板组(P>0.05);且各组治疗期间均未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拜阿司匹林及ARB类药物,可有效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而且安全性良好.

  • 高血压患者诱发心血管事件可变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王素梅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可变危险因素.方法:我院选择76例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在10年内是否出现心血管事件将其分为两组:对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对新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中,事件组的32例新发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中,患病人数有多到少的疾病分别为:脑血管病、冠心病、心脑血管病死亡、肾功能缺损、心功能不全、糖尿病.事件组的高血压患者合并基线危险因素的数量明显高于无事件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和吸烟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出现新发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 肾交感神经消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费宇行;张蓉;李晶

    顽固性高血压,往往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研究已经证实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程度与患者的血压水平呈正相关.20世纪50年代报道,外科去交感神经术用于高血压治疗,实施内脏神经、内脏交感神经切除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未得到认可.20世纪70年代许多学者在不同实验高血压模型(遗传性、盐敏感性、肥胖型、肾动脉性高血压)上探索肾交感神经阻断方法,证实肾交感神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2007年报道经皮导管肾脏交感神经消融术,选择性阻断肾脏交感神经,术后1、3、6、12个月血压分别下降14/10、22/11、22/10、26/11 mmHg,治疗未发生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随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临床效果.经导管肾交感神经消融在顽固性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初步确定.

  • 接受肝移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升高

    作者:陈天萌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为了比较接受肝移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硬化(NASH)与酒精性肝硬化(ETOH)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差异,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了从1993年8月至2010年3月共242名患者(其中包括115例NASH与127例ETOH)。肝移植后随访时间≥12个月,并排除了伴有肝细胞癌和其他肝脏疾病的病例。本研究采用了Kaplan-Meier和Cox分析进行生存率的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其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定义为:在移植术后1年内发生任何由于心脏原因所导致的死亡,以及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心律失常、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和(或)卒中等需要入院治疗的病例。结果显示, NASH组患者年龄较大(58.4岁比53.3岁),且女性更多见(45%比18%,P<0.001);NASH组患者有更多的病理性肥胖(32%比9%)、更多的脂质代谢紊乱(25%比6%)及更多的高血压患者(53%比38%,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对受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因素进行调整后,与ETOH患者相比,NASH患者在肝移植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更高〔26%比8%,优势比(OR)=4.12,95%可信区间(95%CI)1.91~8.90〕。大多数的心血管事件(70%)发生在围手术期,并且在总体病死率中有50%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但是受者、移植物及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心血管事件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NASH是独立于传统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一个肝移植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是其并不影响总体病死率。

  • 麝香保心丸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郝一鸣;贾利清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NSTEMI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结果 2组在用药的安全性上无差异,加用麝香保心丸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NSTEM1患者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能提高内科保守治疗疗效.

  • 血尿酸下降幅度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施宏建;邓洁红;刘宁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下降幅度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术(PCI)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尿酸是否下降>30%为界限,收集STEMI并PCI患者分为>30%及<30%两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左室射血分数(LEF%)差异;比较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 发病8周及24周时,>30%组患者LEF%均显著高于<30%组(P=0.039).随访1年,两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30%组的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30%组(P=0.026).结论 尿酸下降幅度大约30%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小于30%幅度的STEMI行PCI术后的患者,且前者的心梗再发率明显降低,因此尿酸下降幅度与该类患者预后具有密切联系.

  • 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后AMI患者心血管事件、依从性及SAS评分的影响

    作者:刘佳;李凯;刘梦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1]本次研究使用康复护理干预,其主要护理干预方法为对患者患病后设计完善的康复锻炼计划,进行康复锻炼,对家属和患者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本次研究探讨干预后对患者病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依从性的影响、同时探讨患者的心理情况的影响.

  • 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李秋菊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将于我院接受体检的163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任何慢性疾病者55例(对照组),糖尿病患者37例(糖尿病组),高血压患者38例(高血压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3例(合并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合并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合并组同时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糖尿病与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此两者合并还将进一步加大患者的发病风险.

  • 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血管事件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用文;罗哓丽;邵森

    目的:本文主要就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管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就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管理模式,5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就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机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血压均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的机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治疗,能够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并能够有效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学芝;张丽娜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42例急性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院前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0.05),满意度评分及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与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杨培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常见危险因素,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法 将我门诊部2016年6月~2017年6月治疗的150例老年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两组,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有60例患者没有出现心血管事件,观察组的90例患者出现了心血管事件,对心血管事件产生的因素进行探究,并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糖尿病、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治疗中应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产生.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银芳;梅峰

    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成为目前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手段.近年来,研究提示心血管事件是尿毒症患者尤其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以往,红细胞分布宽度主要用于不同类型贫血的鉴别诊断,它是反映全血细胞分析检验中红细胞体积差异性的基本参数.既往研究证实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少量研究也发现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平均值较正常值高,提示红细胞分布宽度可能使血透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加大.能否以红细胞分布宽度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 S-Plus统计软件在流行病学数据整理中的运用—以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调查研究为例

    作者:陈国耿

    S-Plus软件早出现在美国,其主要的研发公司为MathSoft,该软件的主要功能为统计,其与SAS、SPSS统计软件共同组成了三大全球公认统计软件,由此足以说明该软件统计功能的强大性.除此之外,该软件也可以在特定的命令环境下对数据的处置过程进行呈现.对于公共卫生领域的实际工作而言,会涉及到诸多数据需要处理,但是由于数据量的庞大,所以必须要将计算机软件作为辅助性工具.在传统的计算机软件中,对于数据处理的特殊要求无法满足,而S-Plus软件,则可以较好的实现.鉴于此,本文特就S-Plus统计软件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调查中的应用展开探究.

  •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防治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国伟;罗金兵;路长安;赵瑞泉;李永锦

    目的 分析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防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实验组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1年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42.5%),组间比较P<0.05.结论 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014 条记录 99/101 页 « 12...9394959697989910010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