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介入栓塞治疗左腕掌部动静脉瘘1例
动静脉瘘是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异常通道,一般包括先天性血管畸形、后天性外伤、血液透析病人的人工动静脉通路形成的动静脉瘘。由于动脉的血液流入伴行的静脉,可造成瘘的局部血管病变和瘘局部、周围循环和全身系统的血流动力改变,主要表现为瘘口附近的杂音和震颤,肢体皮肤温度的升高,也可由于静脉回心血量的增多导致心率增快、心脏增大甚至出现心衰等。2013年11月我院介入栓塞治疗左腕掌部动静脉瘘1例,现报道如下。
-
术中内镜在急性隐源性小肠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小肠d于长度长、活动度大、肠襻重叠、蠕动活跃,其出血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药物和介入栓塞治疗不能止血时,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对42例急性隐源性小肠大出血术中进行了内镜检查,对准确定位出血部位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对42例急性隐源性小肠大出血(包括十二指肠出血10例)进行了术中内镜检查,42例患者均经短暂保守治疗、DSA介入栓塞不能止血,而急诊行剖腹探查止血.术中肉眼观察和手指触摸未能发现或未能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进行术中肠镜检查,其中男26例,女l6例,年龄8~76岁,平均48.5±5.8岁.病程1d至13年,平均出血次数4.6次.
-
手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先天性动静脉瘘30例
先天性动静脉瘘(congenit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AVF)是由血管发育异常,使动静脉不经毛细血管网而直接沟通.CAVF虽属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病变不断蔓延和发展,常累及临近的组织和器官,无自愈倾向,治疗十分棘手,是目前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我院自1997年至2007年行手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CAVF 30例,现报告如下.
-
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破裂性肝总动脉瘤一例
患者男,37岁,因右上腹部疼痛2周于2006年9月2日入院.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部疼痛,疼痛呈钝性,程度较重.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肝动脉瘤,直径3 cm.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一3 cm×2 cm大小搏动性肿块,质地硬,肿块对应位置腹壁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我院CT下的血管成像检查(CTA)提示肝总动脉瘤,直径3.2 cm(图1).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腹腔镜结合介入栓塞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瘤一例
1930年Starlinger 报道了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动脉瘤[1].但国内外报道的例数很少.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动脉瘤约占腹腔动脉瘤的10%,其发生常与长期的胰腺炎有关.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个别可出现黄疸[2].我们利用介入栓塞结合腹腔镜下肝总动脉结扎处理胃十二指肠动脉动脉瘤一例,现报告如下.
-
破裂颅内动脉瘤急性期的优化治疗
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常用方法~([1]).但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时机的把握与疗效评价仍有较大争议~([2-3]).我们总结了经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160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取得了满意疗效.
-
面部血管畸形栓塞术后致右眼失明一例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脉管性疾病的报道越来越多[1-5],但不同类别的脉管性疾病选用该方法治疗的情况有较大差异,且介入栓塞为侵人性治疗,尤其是在栓塞解剖结构复杂的颌面部病灶时,由于这类病变的颅内外异常交通支的存在,其术后误栓的发生率较高,2010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门诊收治1例因右面部血管畸形在外院行上、下唇动脉栓塞术后致右眼失明的患者.
-
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25例介入栓塞疗效分析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以往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介入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已成为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取得与手术切除相同的疗效.笔者以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和碘油的混合乳剂在1995~1999年介入栓塞治疗25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16例
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TCCF)系指由于外伤导致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本身或其分支发生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短路.其发生率约占全部颅脑外伤患者的 1.0%~ 2.5% [1],其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脑血管性疾病中的难题之一.随着神经介入栓塞技术和材料的迅速发展, TCCF的首选治疗应是血管内介入栓塞,这已成公论 [2,3].从 1997年 3月至 2003年 7月我们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16例 TCCF患者,全部治愈,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
-
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几点体会
无论是显微手术夹闭还是介入栓塞治疗脑微小动脉瘤,都存在一定风险和困难,瘤体破裂出血、动脉痉挛致脑组织缺血等并发症,有时成为灾难性事件。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介入治疗微小动脉瘤30例,现报道如下。
-
局部浸润麻醉下脊髓动静脉畸形切除一例
患者女,48岁.因"间断性右小腿疼痛伴麻木1周"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腰椎MRI平扫+强化检查示:T11~L2脊髓周围及蛛网膜下腔内多发点线状及曲线状流空血管影(图1);脊髓血管造影检查:见左侧第10肋间动脉向脊髓前动脉供血,畸形血管团位于L1水平,通过脊髓静脉向椎旁静脉引流(图2).术前诊断为脊髓动静脉畸形(L1~L2).患者无明显运动、感觉障碍,拒绝行介入栓塞治疗,同时担心术后出现肢体活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对手术预期高.鉴于诊断明确,经过分析病变位置和血供特点,决定在局部麻醉强化下行腰椎后正中入路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破裂的诊断和治疗(附五例报告)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CA)动脉瘤属于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临床少见且以突然破裂出血而发病,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2005至2007年我们共收治5例行显微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介入栓塞治疗多发巨大椎旁血管畸形一例
患者 男,24岁.经骨科转入介入科,转入时诊断为:右侧椎旁巨大多发血管畸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右侧剑突下至脐上可闻及动脉期血管杂音,T9~L1棘突压痛阳性,腹部未触及肿块,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上肢肌力正常,左下肢肌力Ⅱ~Ⅲ级,右下肢肌力Ⅳ级.
-
应用液体胶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复杂,处理方法多样.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病变情况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可以获得佳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2月到2008年2月应用液体胶介入栓塞治疗的16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现报道如下.
-
16例颅底骨折并发致命性口鼻大出血的急诊救治
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临床上的应用,介入栓塞治疗已成为治疗颅底骨折并发致命性口鼻大出血的有效手段.自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我院共收治此类病人16例,分析如下.
-
手术夹闭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一例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出血的常见病因,经典的手术夹闭瘤颈和介入栓塞动脉瘤腔成为主要的治疗策略,如何评价二者的关系和地位,多年来一直是神经外科讨论的重点.本文就我科近日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联合治疗1例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情况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办的2006北京市神经外科学术研讨会上进行讨论,与会的各位专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
脑动脉瘤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
脑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病,破裂后造成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具有很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因此,对于SAH患者,早期发现和尽快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外科干预,是临床医师的重要任务.目前脑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哪种技术更为有效,何时采用更为合理,如何评价治疗效果.这些问题在现阶段我们尚无法回答,惟有联合多中心进行前瞻性的大宗病例对照研究予以客观评估.
-
介入性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致双输尿管坏死一例
我院自1998~2000年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24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了输尿管坏死的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
介入栓塞治疗肾特发性巨大动静脉瘘一例
患者女,57岁.体检B超检查发现右肾血管畸形5 d入院.既往无肾脏疾病及外伤史.体检:体温36.6℃,心率78次/min,血压14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精神可,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侧肾区无叩痛,右腰背部听诊闻及连续性隆隆样杂音,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沉、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CRP、血常规、凝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
巨大子宫肌瘤介入性栓塞治疗后正常妊娠一例
我院自2000至2004年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16例,其中1例巨大子宫肌瘤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妊娠,并产一足月健康婴儿,兹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