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丽娜;马兰;魏学礼;蒋楠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PT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4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MM患者84例作对照实验,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2例)患者采用VADT治疗方案,观察组(n=42例)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治疗,对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M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PTD治疗方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探探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在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理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顾叶;薛峰;盛晓文;彭育沁;王正飞;徐怡良;徐耀增;杨惠林

    目的:探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在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理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自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理性骨折患者41例共67节段,对所有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化疗、双磷酸盐治疗。结果术后3d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所有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从手术前的(9.9±3.2)下降到术后的(3.3±1.9),随访时间为1年-2年,期间没有一例出现截瘫情况。结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理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预防发生截瘫,值得推广使用。

  • 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一些体会

    作者:刘淑芳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反临床表现.方法 从2013年7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随机抽取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及发病特点.结果 1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男10例,女5例,患者的年龄均在55岁以上.其中1例误诊为肾脏疾病,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急性胃炎、2例感染性疾病、5例骨关节疾病、1例五官科疾病、1例眼科疾病、1例结缔组织病、1例颅内占位.结论 临床应该对多发性骨髓瘤特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准确掌握该疾病的特点,了解患者的病史,并做好详细的体格检查,以防止或减少漏诊误诊情况的出现.

  • DKK1和BMPRIA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洪娟;汪兴洪;苏钢

    目的 探讨Dickkopf1(DKK1)和BMP受体ALK3 (BMPRIA)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发生及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检测初诊MM组及对照组中DKK1及BMPRIA mRNA的表达.结果 在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DKK1及BMPRIA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差异性(P<0.05)且两者的表达成正相关(r =0.822,P<0.01).结论 DKK1及BMPRIA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中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与临床多项指标有关,可作为判断肿瘤负荷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胸部CT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变及临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刘影;高超

    目的 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中使用胸部CT有何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92位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进行观察,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胸部CT和X线片检查以及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结果 CT检查和X线片检查的结果上,病人骨髓瘤骨病的阳性率两项检查结果相近,(41.3%和30.4%);在溶骨性病变的检查率上,CT的检出率比X线片的高;在溶骨性病变检查出的数目上,CT检查出的数目也比X线片检查的多;骨髓瘤骨性病变的阳性病人的RB1、D13s319基因缺失比阴性病人的发生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部CT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变的临床效果更明显,溶骨性病变与RB1、D13s319基因的缺失有关,而且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也与此病相关.

  • 血浆置换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眉

    1 前言血浆置换术(PE)是将患者血浆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地分离去除,然后将血浆的有形成分以及所补充的平衡液和白蛋白输回体内,以清除血浆内的致病物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自80年代初此项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难治性疾病,效果明显.我科从2014~2015年血浆置换辅助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百草枯中毒、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疾病共进行了92余次血浆置换,现将我们的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2 一般资料本组共有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0-67岁.置换一次者2例,置换两次者1例,置换三次及以上者9例.其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重症肝炎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肝肾移植后排斥1例,百草枯中毒1例,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肝硬化、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其他疾病5例.

  • B细胞活化因子/增殖诱导配体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曼;魏春梅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临床上浆细胞病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细胞因子异常表达有关.研究表明:B细胞活化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正常和恶性B淋巴细胞表面都表达,但在MM患者中高表达;BAFF/APRIL的表达可能在MM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血清BAFF、APRIL水平可能与MM的严重程度有关;BAFF/APRIL可以联合或单独作为MM的肿瘤负荷指标,评估MM的预后.BAFF及APRIL有可能成为治疗MM的分子靶点.

  • 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体会

    作者:于佳平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 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 蛋白),并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ROTI)。在西方国家 MM 大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1];在我国,MM 发病率约为1/10万。

  • 以骨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25例临床分析

    作者:冬梅;付晓霞;武剑;韩杏梅;金淑霞;金阿荣;李丽梅

    目的 探讨以骨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以骨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43-78岁,平均60岁,发病时间1个月-3年.其中以骨质疏松发病的21例,高钙血症8例,合并溶骨性破坏的14例,病理性骨折的7例.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临床工作中遇到伴有贫血、高血钙、高球蛋白血症及骨损害的中老年患者时,应高度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MM患者在联合化疗的同时,加用双磷酸盐可延缓骨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体会

    作者:李雪妮;刘艳霞

    浅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理论与实践,提倡小剂量化疗联合中医治疗,在杀伤骨髓癌细胞的同时,结合益气解毒、补肾活血中药,使病情相对稳定,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合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治法、中西医结合等角度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探讨。

  • 反应停联合CE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6例

    作者:韩福梅;侯开娟;王斐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多数患者年龄大,缓解率低.我们对以往使用MP或VAD方案耐药或复发的6例MM采用反应停与CEP联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凯

    目的:比较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结果: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比较,IgG分型中IgG定量明显升高,IgA及IgM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分型中IgA定量明显升高,IgG及IgM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链组IgG及IgM定量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后,其中45例为阳性,符合率为93.75%。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出率明显高于免疫球蛋白定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46, P=0.002<0.05)。结论: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敏感性较免疫球蛋白定量高。

  • 血清蛋白电泳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颜学礼

    目的:分析血清蛋白电泳与免疫球蛋白结合在一起的检测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健康人员32例为对照组。在对照试验中,首先需要运用血清蛋白电泳检测患者M带,然后再对患者做IgG、IgA以及IgM定量,并且检查患者的骨髓细胞血液。结果:在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电泳中存在的M带阳性率达到了92%。其中免疫球蛋白高于41g/L的患者占有95%;结论:联合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病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患者在病症早期诊断的时候联合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查能够娶到良好的效果。

  • 唑来膦酸致高热1例

    作者:肖玉芹;李莉

    1 病历资料患者男,53岁,因腰痛3月,腹胀1月,于2014年11月7日入院.诊断考虑:腰痛原因待查,腰椎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入院后完善有关检查,于2014年11月9日上午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用唑来膦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4101717)4mg静滴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治疗.于2014年11月10日15:00出现发热,高达39.4℃,无寒战,无鼻塞流涕,无咽痛,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考虑为注射用唑来膦酸不良反应所致,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ml静推及物理降温治疗,1小时后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约36.5℃.后停用该药,病情稳定,未再出现发热.

  • 三氧化二砷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作者:孙静荻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TO)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治难治复发性MM9例,观察有效率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88.8%,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三氧化二砷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MM有较高的缓解率,具有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给药方便、疗效明显的特点.

  •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作者:王志国;范艳玲;于存国;张伯龙;展昭民;马军;杨雁群

    目的探讨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D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及生存情况.方法对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MM)3例,第一次预处理方案白血病组为CY+TBI,MM组为HDM(马法兰200mg/m2);第二次预处理方案白血病组为MEC(马法兰140mg/m2,VP-16,CY 120mg/kg),MM组仍为HDM.结果6/6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9~20d),5例至今仍无进展存活(PFS)14~26m,1例MM除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外,其他病人病情稳定.结论DAHSCT患者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以此方案行双次自体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

  • 流式细胞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鹏桥

    目的:思考流式细胞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5.04-2018.04期间诊疗的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试验组;同期选择40例继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为对照组,借助流式细胞术的使用,对两组患者各项数据予以比较.结果: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CD38和CD138抗原表达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6.00%、92.00%;其次为CD45、CD16抗原,阳性检出率为64.00%、56.00%;后为CD56、CD19抗原,阳性检出率为40.00%、24.00%.结论: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流式细胞术的使用,可在精准检测各抗原表达计数的前提下,存在极高的阳性检出率,便于后续救治工作的施行,值得推广.

  • 莪术醇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 I8226凋亡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孙红;李凌云;朱勤贤;傅晋翔

    目的:探讨莪术醇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为莪术醇用于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浓度的莪术醇(0.1 μg/ml、0.5 μ g/ml、1μg/ml、10μg/ml)及阴性对照组处理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应用MTT法检测莪术醇对RPMI8226生长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PMI8226的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莪术醇处理组能明显抑制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的增殖(P<0.01),药物作用24h后,RPMI8226的凋亡率也随莪术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0μg/ml的莪术醇处理组凋亡率可达32%,与阴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莪术醇可引起MM细胞周期的紊乱,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是阻断RPMI8226于G1期,从而抑制其后续的DNA合成及有丝分裂.结论:莪术醇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能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其影响细胞周期是通过阻断RPMI8226于G1期实现的.

  • T-VAD与T-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少雄

    目的:对比T-VAD与T-VD方案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4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评价分为A组与B组,A组予以沙利度胺、地塞米松、阿霉素及长春新碱(T-VAD)联合治疗,B组予以沙利度胺、地塞米松、雷那度胺(T-VD)联合治疗,对照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体有效9例(45.0%),B组总体有效17例(85.0%),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感染、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反应、周围神经病变、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10.0%、15.0%、35.0%、15.0%、0%;B组感染、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反应、周围神经病变、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20.0%、30.0%、50.0%、50.0%、15.0%,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T-VD方案综合疗效优于T-VAD,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T-VAD,但多为轻度不良反应,临床上可在控制不良反应的同时推广T-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 肾功能指标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冬梅;李冬梅;周英

    目的:分析肾功能指标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PETIA)测定,分析其血清Cys-C、血清尿素(UREA)、肌酐(SCr)等指标变化,同时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ys-C、UREA、SCr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确定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害的肾功能指标,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Cys-C作为肾功能早期损害诊断指标,诊断价值较高.

5502 条记录 273/276 页 « 12...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