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美托咪定对胃癌微创手术患者眼内压影响的研究

    作者:纪健;朱涛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微创手术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 D组)。 D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干预;C组患者给予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病人推入手术室静息10min后( T0)、麻醉诱导后5min(T1)、行CO2气腹后5min、30min及60min后(T2~T4)、气腹结束后5min及30min(T5~T6)时记录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及眼内压(IOP)。结果:对照组T2~T6及较T1时间点眼内压均明显升高( P<0.05)。右美托咪定组T3~T5眼内压比T1眼内压显著升高( 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眼内压在T2~T6各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在T2、T4、T5及T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心率在T4~T6时刻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可以改善气腹引起的眼内压升高,对于维持患者的血压及心率也有一定的益处。

  • 拉坦前列素与噻吗心安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和眼血流的影响

    作者:熊朝晖;韩瑶;杨春燕;苑亚贞;狄景珍

    目的 研究拉坦前列素和噻吗心安连续应用12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降眼压作用和对眼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18例,随机分成2组:拉坦前列素组和噻吗心安组.分别滴用0.005%拉坦前列素每日1次和0.5%噻吗心安每日2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眼压及眼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眼压均有明显下降,且眼压下降平稳恒定;但拉坦前列素组降眼压作用更强大(P<0.05).拉坦前列素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动脉(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A)和舒张末期流速(EDV)较治疗前均增加,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降低,而噻吗心安组CRA和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坦前列素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降眼压疗效及改善眼血流作用优于噻吗心安,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理想的抗青光眼药物.

  •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与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降眼压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忠强;闫小四;马景学

    目的 比较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与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在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大耐受药物治疗眼压未达到靶眼压的POAG 21例38只眼,随机分为SLT组11例20只眼和拉坦前列腺素组10例18只眼.术前均做全面眼科检查,测量基线眼压.治疗后1h、1d、1周、2周、4周、8周、14周、26周眼科检查,比较2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SLT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基线眼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术后1d的眼压低,其他时间点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平均眼压降低幅度为(5.2±2.4) mm Hg(19%),20眼中显效15眼(75.0%)获得;有效3眼(15.0%);无效2眼(10.0%).拉坦前列腺素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眼压也均较基线眼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时平均眼压降低幅度为(5.5±2.3)mm Hg(22%),18眼中显效14眼(77.8%),有效2眼(11.1%),无效2眼(11.1%).2组均无与治疗有关的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SLT与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均可有效降低POAG患者的眼压,在降低眼压效果方面无差异,在治疗POAG方面是安全的.

  • 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与糖皮质激素在LASEK术后的疗效比较

    作者:孙建军

    目的:探讨研究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在LASEK术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到2014年10月的80例进行LASEK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0.1%氟米龙和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进行术后治疗,在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检查眼内压以及不良症状的产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各个时间点的眼内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后10天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9只眼和6只眼的眼压高于18 mmHg,有5只眼和2只眼出现不良症状;在术后1个月则分别有5只眼和1只眼的眼压高于18 mmHg,对照组又有4只眼出现不良症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使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替代糖皮质激素,对于LASEK的术后恢复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青光眼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王颖;王春华

    青光眼是位列全球第二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其致盲率约为10%[1] .目前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主要是降低和稳定眼内压至靶水平,改善房水流畅系数.这对于压力依赖性青光眼的病变发展能被阻止,甚至有逆转的可能;对于非压力依赖性青光眼,即使药物和手术有效的控制眼压,其病变仍会缓慢的发展.传统中医药治疗青光眼有独到之处,除有降眼压作用外,尚有调节营养视神经的作用,尤其在视神经保护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2] .近年来,对中药改善视功能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 甘露醇注射液析出结晶原因分析

    作者:孟丽荣;郝春兰

    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在储运过程中及贮藏温度较低时都已析出结晶,特别是在冬季,结晶率特别高,这给临床使用造成很大麻烦.临床上使用甘露醇注射液能预防肝硬化腹水,并能有效降低颅内压.,眼内压及水肿等.同时,我们观察发现,同一环境下,不同批号的甘露醇注射液,结晶程度不相同,结晶析出有快有慢,为究其原因,作相关实验报道如下:

  • 多巴胺受体与药物依赖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芮亚然;张严

    多巴胺(dopamine,D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递质,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组织,并在中枢和外周组织的不同部位被合成.它控制着运动,认知,情感,正性强化,摄食,内分泌凋节等许多功能.多巴胺作为一种内源性神经递质,主要通过多巴胺受体(DAR)发挥作用.多巴胺受体调控椎体外系的运动功能,精神活动,脑垂体激素的分泌和心血管功能;另外还参与中枢催吐,胃肠道功能,眼内压和视网膜信息传递的调控.

  • 气候变化与眼睛保护

    作者:郑青前

    研究表明,天气、季节的变化对人眼的生理功能和某些眼疾都有影响.例如,人的视觉功能对低气压和缺氧就十分敏感.当人从平原地区到高原地区,色觉、中央视觉、周围视觉、暗适应及眼内压都会有所改变,视觉运动反应会迅速减慢,视野变窄,其程度明显加重.

  • 青光眼53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张慧萍

    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可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其特征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从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失明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在急性发作期24 h~48 h即可完全失明.青光眼属双眼性病变,可双眼同时发病,或一眼起病,继发双眼失明.

  • 甘露醇导致血管硬化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何巧娟;李军;刘楚汉

    甘露醇注射液是降低颅内压、眼内压的高效脱水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虽然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眼内压效果显著,但是如果长期使用或操作不当时,均可对局部血管产生刺激,容易导致静脉炎、血管硬化,渗漏到血管外还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血管硬化不仅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更重要的是降低了静脉血管的使用率.因此,对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病人,预防穿刺处血管硬化非常重要.

  • 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中眼内压变化的监测

    作者:芮琳;华薇

    [目的]观察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中眼内压的变化情况,做好术中眼保护.[方法]全身麻醉后使用笔式眼压计分别于全身麻醉后平卧位10 min (T0)、俯卧位10 min (T1)、俯卧位30 min (T2)、手术结束前10 min (T3)、手术后恢复平卧位10 min (T4)、手术结束后30 min (T5)测量眼内压(IOP).[结果]病人T0时眼内压在正常范围,变换俯卧位后眼内压逐渐升高,在俯卧位30 min时眼内压达到较高水平,并且维持较高眼内压至手术结束前;恢复平卧位后眼内压逐渐降低,T5时眼内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做好术前评估、术前体位的妥善安置和术中不间断的观察和护理可预防眼损伤.

  • 胸科侧卧位对人体眼压的影响及围术期护理

    作者:王薇

    [目的]通过有效的测量工具和适合的测量时间段对胸科侧卧位病人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找出体位变化所致眼压变化的规律,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和开展预防措施提供科研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2月-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手术室完成的胸科侧卧住手术病人43例,分别于入室后、全身麻醉插管后、变更体位5 min、变更体位30 min、术中2h、翻身拔管前、出室前7个时间点测量双眼眼压,同时记录各时间点位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出入量、特殊用药等.[结果]麻醉药会影响眼部流血,插管后的眼压平均下降3 mmHg,麻醉插管后眼压比入室眼压低;胸科侧卧位会导致受压侧眼的眼压持续升高,高25.8mmHg,2h内到达峰值.麻醉插管后、侧卧5 min、侧卧2h受压侧眼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更体位5 min、变更体位30 min、术中2h两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压眼与非受压眼眼压与平均动脉压的相关系数r=0.150,相关性较低.[结论]眼压的变化随着体位的变化而波动,血压与眼压的相关性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 抗青光眼药物合用时对肾脏的损害

    作者:王东;王霞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其病因通常是因为眼内压异常升高,超过了眼睛所能耐受的高限度,以致造成了视神经受压及供血不足,轴浆流中断引起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若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终将导致患眼失明.对于早期发现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通常不主张采用手术治疗,而以药物降低或控制眼压,保护视神经,保存视功能,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经确诊,首选手术治疗,但手术前也必须先用药物控制眼压,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因此,对于青光眼患者而言,降眼压药物的使用显得至关重要.

  • 地佐辛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效果的研究

    作者:王明桂

    寒战是腰硬联合麻醉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0%。寒战不仅增加患者术后不适感,同时还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严重并发症,可致患者氧耗量增加100%,同时可使眼内压、颅内压升高而发生危险[1]。有研究认为腰硬联合麻醉导致的寒战是由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的改变而引起[2],通常认为25 mg的盐酸哌替啶能有效治疗麻醉后寒战[3]。但是,因使用盐酸哌替啶有呼吸抑制的危险,故将地佐辛作为一种防治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药物。地佐辛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镇痛药物,临床一般用于围术期镇痛。本研究将地佐辛用于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后患者寒战,分析地佐辛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颅脑损伤患者眼内压与颅内压关系初探

    作者:杨洪滨;寻延滨;张小宇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眼内压与颅内压的关系.方法:压陷式眼压计测量眼内压,腰穿法测量颅内压,分析眼内压与颅内压的相关性.结果:眼内压与颅内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22.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监测眼内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颅内压的变化,是一种无创性监测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致眼压升高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兰根;张玉凤;伟伟;格日乐图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 TA)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ME)后眼压( IOP)升高及控制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介入性、剂量-疗效研究。62例83眼DME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病人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mg(A组,42眼),另一组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8mg(B组,41眼)。注射术后随访6mo;并于1mo,3mo,6mo进行眼压测量及控制。结果: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后,两组病人术后眼压升高发生率分别为76.2%、73.2%。降眼压药物用于控制眼压大部分病人可达到满意效果,6例术后青光眼需滤过手术治疗。结论:尽管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是非常有效的DME治疗手段,但高眼压和致青光眼是其主要并发症。但我们推测高皮质醇应答是一种个性化反应,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剂量无关。

  •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李雪;林雪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开展与普及,对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三联手术)治疗[1]早已有之,且疗效肯定,可达到住院时间短、迅速有效地控制眼内压、恢复视力、保护现有视功能、一次治愈的目的,现今已被广泛采用.我院自1992年起开展显微手术至今,共治疗此类病例52例,报告如下.

  • 眼内压存档查询系统的应用

    作者:干海琴;王晓幸;杨杰

    眼内压代表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所产生的压力,其正常值为11~21 mm Hg(1 mm Hg=0.133 kPa).病理性的眼内压过高或过低,可引起眼球组织和功能的破坏[1],因此眼内压值的测量和管理对于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三种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对比研究

    作者:马贵娥;胡颖

    目的 比较分析ICARE回弹式眼压计(RBT)、压平式眼压计(AT)、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结果,探讨ICARE RBT的临床性能.方法 选择2014年5~1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压监测室接受昼夜眼压曲线测量的可疑青光眼患者100例(100只眼),同时用RBT、AT、NCT分别由2名检查者进行眼压测量,每种眼压计的测量均重复3次,分别记录并计算平均数作为该种眼压计的测量结果.结果 RBT、AT、NCT测得眼压值分别为(19.1±5.7)、(18.9±5.0) mmHg(1 mmHg=0.133 kPa)和(15.2±5.0) mmHg,RBT与AT的差值平均为(0.2±1.8) mmHg,NCT与AT的差值平均为-(3.8±2.6)mmHg.RBT与AT所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6,P>0.05,NCT与AT所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14,P<0.01.RBT、NCT与AT所测值间均有显著相关性,r=0.948、0.822,均P<0.01.RBT不同测量者内相关系数在0.973,与AT的结果接近.结论 RBT可以在临床上运用,且应用范围广泛.

  • 拉坦前列素治疗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孔祥梅;孙兴怀;葛玲;孟樊荣;郭文毅;茅凤英;刘淳诗

    目的 观察拉坦前列素用于外滤过或虹膜周切术后的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选取外滤过或虹膜周切术后的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21mmHg且≤35mmHg,前房角检查至少累计90度范围内看到部分睫状体带),拉坦前列素组每晚一次,噻吗心安对照组早、晚各用一次,共观察8周.分别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周、2周、4周、8周9am以及用药前、用药后8周4pm的眼压值.结果 拉坦前列素组入选25例(25只眼),噻吗心安组入选24例(24只眼),两组用药后眼压都明显下降,拉坦前列素组从用药前的(24.73±3.90)mmHg(1mmHg=0.133kPa)降至8周时的(16.08±3.86)mmHg,下降幅度为35.0%;噻吗心安组从(26.00±4.44)mmHg降至(17.53±3.97)mmHg,下降幅度为32.6%.不同时间点上午两组眼压没有显著差异,而用药后8周4pm拉坦前列素组的眼压(15.33±3.16)mmHg明显低于噻吗心安组(18.76±4.13)mmHg(t=-3.016,P<0.05).结论 拉坦前列素可有效降低外滤过或虹膜周切术后的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其作用较噻吗心安更持久.

489 条记录 9/25 页 « 12...6789101112...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