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边防某部新兵足弓结构与体能训练引起下肢损伤关系调查
目的 调查边防部队新兵足弓结构与体能训练引起下肢损伤的关系调查,提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方法 选取边防某部2012年12月入伍的237名新兵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高足弓者引起踝关节和下肢外侧损伤较高,低足弓者引起下肢内侧和膝关节损伤较高.结论 在进行体能训练时高足弓与低足弓对下肢引起的损伤部位不同.
-
自制电动外伤科换药装置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电动外伤科换药装置研制的必要性和其工作原理、性能,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3月1日至4月30日2824例下肢换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本装置换药,对照组使用普通木凳换药.比较两组舒适度和换药时间.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为(3.1±0.6)分,对照组为(1.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时间优942例,良554例,优良率达到100.00%,对照组换药时间良840例,一般470例,差18例,优良率为6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们设计的电动外伤科换药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经多组研究数据证实效果良好.
-
自拟"肿痛灵"治疗软组织损伤88例
2009年以来,采用自拟"肿痛灵"治疗软组织损伤患者88例,临床观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88例,男60例,女28例,年龄10~25岁20例,26~50岁50例,56岁以上18例.按损伤部位:上肢损伤22例;下肢损伤48例;腰背损伤12例;颈部损伤6例.
-
网状切开减张治疗大面积剥脱伤
1984年以来,采用网状切开减张治疗大面积剥脱伤3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5例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5~59岁.剥脱面积小者15cm2,大者500cm2,平均239cm2.上肢伤者3例,下肢损伤32例.合并骨折者26例,合并脏器伤者8例.
-
医源性跗骨窦综合征5例
医源性跗骨窦综合征是由于下肢损伤石膏外固定治疗不当,引起的足部外翻、前足外展畸形,跗骨窦处疼痛、压痛,踝关节跖屈,内翻活动受限,跛行及小腿感觉异常,长期影响行走和劳动等一系列症状.临床并不罕见,但鲜有报道.它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一种疾病,几年来我们应用动静结合,平衡足部肌力的方法,治疗医源性跗骨窦综合征5例(7足),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简析骨伤三期分治
1.四肢闭合性损伤其病机为气滞血瘀.三期分治法:损伤初期"攻"、中期"和"、后期"补".损伤初期,气血离经,瘀结不散,肿胀疼痛,宜用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苏木、地鳖虫、乳香、没药、三七、陈皮、枳壳之类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如下肢损伤加川牛膝.损伤中期,肿胀消退,疼痛缓解,断端始长,遵<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
-
一种下肢骨折专用轮椅的设计与使用
常规的轮椅较适合下肢可以屈曲的患者,下肢骨折、膝关节损伤等需要支具固定或下肢石膏固定患者,膝关节治疗要求下肢伸直,不能屈曲,使用传统轮椅不方便且费力气。因此,需设计专门服务于下肢骨折患者的特制轮椅以满足临床需求。本产品是针对下肢骨折使用的特殊轮椅,为了解决下肢损伤石膏(过膝关节)或支具固定时,保持患肢伸直位方便移动的护理用具。
-
双下肢损伤、左膝上截肢、右开放性化脓性膝关节感染的个案讨论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2003年12月6日因在车祸中被卡车碾伤双下肢急诊入院.入院查体:失血貌,右下肢自膝关节至亮右内踝大片皮肤碾挫伤,创面污染,左下肢自大腿中段以下仅后方部分皮肤相连,足背动脉无法扪及.
-
静脉输液渗漏性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及防治
现将32例药液渗漏引起不同程度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和防治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外渗性18例,外漏性14例;上肢损伤21例,下肢损伤11例;纠正电解质紊乱药物如氯化钾,葡萄糖酸钙渗漏6例;高渗药甘露醇外漏5例;
-
下肢损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分析
对我院1998-10~2004-06收治的下肢损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5例分析如下.
-
桥式交叉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下肢损伤术16例围手术期护理
2005/2006年我院对16例小腿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了双下肢桥式交叉游离皮瓣移植术,虽然创伤较大,且术后强迫体位时间较长,但由于手术后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皮瓣成活,保住了肢体.
-
下肢损伤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四例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枝,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率低,死亡率高,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
不稳定骨盆损伤手术治疗(附32例报告)
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治疗预后明显优于保守治疗[1]。我科自1989年4月~1999年10月,共收治骨盆损伤56例,其中不稳定损伤3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19~57岁,平均31岁。22例交通伤,9例坠落伤,其他1例。按Tile[2]分型:B型:B1型12例,B2型8例,共20例;C型:C1型4例,C2型5例,C3型3例,共12例。合并损伤包括:头颅外伤17例,下肢损伤22例,上肢损伤13例,脊柱骨折5例,神经损伤11例,血管损损3例,膀胱、尿道损伤2例,髋臼骨折4例,休克18例。
-
落地冲击引起下肢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落地或下法(dismount)是体操项目的后一个阶段,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比赛的终成绩.因此,关于人体落地的生物力学损伤机制越来越引起科研人员的关注.成功的落地不仅依靠体操运动员自身的力量,同时还需要动作控制,其中身体力量用来完成高质量的空中转体和抵抗落地阶段产生的冲击负荷,而动作控制用来平衡冲击后稳定阶段的身体姿势[1].整个落地包括一个较短的冲击阶段(impact phase),以及一个较长的平衡稳定阶段(balance phase).
-
岛状皮瓣在四肢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我们自1995年1月~2000年1月应用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伤12例,修复下肢损伤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18~56岁,平均37岁.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3例,均为外伤造成软组织缺损,无法用皮片移植或轴型皮瓣转移来修复,而采用岛状皮瓣修复.皮瓣种类:前臂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及第一掌骨开放性骨折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2例,修复手掌部及拇指间隙软组织缺损1例,手背2例;指侧方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背侧及末节软组织缺损4例;示指近节背侧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3例;足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内、外踝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各1例;小腿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胫前溃疡1例.皮瓣面积小为1.5cm×1.5cm,大为13cm×7cm,皮瓣供区均采用中厚皮片移植.15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1年2个月,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
-
犁田机致下肢损伤患者的治疗
目的:总结犁田机致下肢损伤患者的治疗体会,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经验.方法:总结本科收治的35例患者的治疗经过及结局,分析患者受伤特点、感染情况、治疗方法、治疗体会.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总体疗效满意.结论:此类患者损伤特殊,大多存在感染,应积极手术、应用抗生素、创面局部处理等治疗,并预防其发生.
-
某部新兵下肢军事训练伤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某部新兵下肢军事训练伤伤情分布情况,探讨致伤因素并制定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9年度某部572例参训新兵进行下肢训练伤伤情调查,分析训练伤类型分布、致伤时间段分布、致伤科目分布、致伤人群分布,探讨致伤原因.结果 572名新兵中,共发生下肢军事训练伤127例,总发生率为22.2%,主要为急性创伤性损伤,占62.2%;新兵下肢训练伤在第4周及第7-8周各有一发病高峰,第7-8周多为过劳性损伤,且伤情较重;致伤训练科目主要为越野长跑及障碍训练;入伍前为学生者训练伤发病率较高,与平时锻炼少、下肢肌力偏低有关.结论 严格新兵入伍筛选,提高新兵身体素质,执行《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科学施训,加强宣教,对降低下肢训练伤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肢关节内骨折51例
下肢为负重肢体,其关节内骨折的治疗要求比较严格,以解剖复位为标准,如不能达到此标准,关节对应部位不相适应,导致下肢力线的改变,可产生创伤性关节炎.既往应用传统的螺钉内固定均需二次手术取出,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我科2000年1月-2004年3月共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下肢关节内骨折51例,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四肢断离伤病人的治疗观察与护理
1997年来我科共收治下肢断离伤40余例,其中因损伤严重截肢1例,根据下肢损伤的特点,对此类病人应进行以下护理和观察.
-
下肢损伤合并血管损伤的处理
高能量下肢损伤中,尤其是膝部骨折,损伤血管机会多,临床上应注意观察血管危象、局部肿胀及皮温情况.对怀疑有血管损伤者,通过血管彩超检查、多普勒探测仪或应用血管数字减压术(DSA),明确其诊断,力争6~8h内建立血循环.我科自2001年12月~2003年10月收治了24例下肢骨折损伤者,对诊断、治疗方法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