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鸡血藤治疗面神经麻痹

    作者:朱树宽

    鸡血藤甘苦微温,专入肝经,既善于行血补血,又长于舒筋活络.笔者近几年来,以鸡血藤为主药,配合羌活牵正散,以治疗面神经麻痹,取得了显著疗效,兹举2例介绍如下.

  • 如何辨治贝尔面瘫?

    作者:陶春祥

    答:贝尔(Bell)面瘫为单纯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贝尔综合征.本病起病突然,往往在清晨起床时发现嘴角偏向一侧,鼻侧唇沟变浅或平坦,眼裂扩大不能闭合,额纹变浅或消失,表情肌瘫痪.研究认为,当面部、耳部受冷风侵袭引起血管痉挛时,面神经因同在缺氧而肿胀,而神经管相对狭窄,以致进一步压迫面神经使其变性.茎乳孔(面神经管)本身的炎症也可引起面神经管狭窄导致本病发生,也有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由于面神经内受累部位不同,症状表现亦各异.当茎乳孔受损未累及鼓索时,仅表现为患侧表情肌瘫痪;若损害到茎乳孔以上的鼓索神经时,则伴有同侧舌前2/3的味觉障碍;若累及镫骨肌支就发生听觉异常.

  • 面瘫的中医辨证施治应注意什么

    作者:吴沛田

    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症状、脑电图、脑CT可资鉴别.这里所说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即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是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故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口呙)斜"、"吊线风"、"卒口僻"范畴.

  • 如何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转归?

    作者:王声强;王子臣

    答: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转归主要取决于发病时的面神经损伤程度、面神经损伤部位及范围、面瘫所表现的证型以及治疗是否及时得当等多方面因素.一般而言,周围性面瘫经过恰当的治疗后,在起病1~3周内局部开始恢复者,多数可以痊愈;4周~2个月内局部开始恢复者,多数恢复良好;2~4个月局部方开始恢复者,多数恢复不全.年轻者一般所需疗程较短,大约70%的患者在几周内可基本恢复正常,预后较好;老年人所需疗程较长,若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者则多数恢复不全.部分恢复不完全者,多产生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并发症.

  • 如何认识面瘫倒错现象

    作者:王声强;董友鑫

    答:在周围性面瘫的后期,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迁延不愈,临床可出现"倒错"现象.即表现为静态观之,原本歪向健侧的口角,又歪向到了患侧,这就是在中医临床的面瘫"倒错"现象.要认识面瘫"倒错"现象的形成机理,首先就要了解周围性面瘫局部口角歪斜症状的产生机制.当一侧的面神经麻痹后,其局部的口轮匝肌张力降低,而健侧的口轮匝肌张力相对增高,因此,口角被拉向健侧,从而形成了口角歪斜向健侧的首发症状.中医学认为,面瘫"倒错"主要是由于周围性面瘫初起发病过重、或失治误治,使病程久延,气血亏损,面部筋脉失于濡养,造成患侧面肌由弛缓不收转为板滞挛缩,致使患侧口轮匝肌张力偏低变为张力过高,将原本歪向健侧的口角又牵扯到了患侧,这实际上是一个阴阳反复失衡的过程.

  • 针灸联合低频治疗仪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观察

    作者:兰翠

    目的 探讨针灸、低频治疗仪联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和低频诊疗仪,10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3d.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7.78%(26/45)、95.56%(43/45),对照组分别为37.78%(17/45)、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低频治疗仪联合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面神经麻痹的分期与康复治疗

    作者:谢志刚

    1病因及临床表现面神经麻痹好发于成年人,以青壮年为主,老年人及儿童也有发生,与性别无关.患者发病前多有疲劳感、睡眠不佳、情志不达、偶遇风寒等诱因存在.

  • 面神经麻痹134例治疗恢复效果的探讨

    作者:吴进平

    2001~2005年期间我运用中药、针灸、穴位放血等方法治疗了134例面神经麻痹的病人,其中年龄在1岁的1例,15~20岁5例,20~40岁98例,40~50岁28例,70岁以上2例.134例中15岁1例未完全治愈,50岁1例治疗1周后未返回.治疗中恢复快的在1周内,大多数在2个疗程中恢复,长的1例是2个月后恢复.通过我对他们的恢复效果进行了三方面的观察.

  • 中医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

    作者:任哲慧

    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一线风",多发生一侧,由于患侧的神经麻痹,在说话和言笑时面部肌肉偏向健侧,民间称"歪嘴".若治疗不及时,将留下终身残疾.重者患侧眼睑不能闭合,眼球长期暴露,久之视力下降.

  • 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作者:邓润成

    目的 观察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把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采用牵正散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10~20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起效快,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外科治疗的护理

    作者:吕玉梅;左春慧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外科治疗的相关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37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外科治疗的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相关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37例面神经麻痹的患者术后H-B分级Ⅰ~Ⅱ级的恢复率为:贝尔氏面神经麻痹80%,颞骨骨折80%,中耳乳突炎75%;内听道面神经肿瘤术后1例由Ⅳ级改善至Ⅲ级,2例术后无明显变化;颅脑颌面手术损伤行面-舌吻合者4例由Ⅴ级改善至Ⅲ级3例,Ⅳ级1例,行瘢痕切除+面神经探查减压者由Ⅴ级改善至Ⅵ级.结论 护士根据疾病及手术特点于手术前后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针对性护理是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赖若芸;赵红黎;胡恕艳;覃卫东;莫靖新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8月80例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按照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制订表进行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2.3)d,住院费用(7382.0±123.1)元,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0,39.55;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36例,部分依从3例,不依从1例,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6,P<0.05);观察组满意37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97,P <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减少面瘫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

  • 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在面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谭晓雪

    目的 探索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在面神经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2天至出院日焦虑、抑郁程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等主要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路径组出院日焦虑、抑郁程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降低[(43.60±9.32)分,(32.91 ±4.04)分,(18.9 ±3.9)d,(4325.12 ±706.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57,22.320,8.569,3.253;P<0.01);路径组患者满意度及治疗效果、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94.59%,97.30%,(92.1±6.4)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32,16.207,t=13.068;P <0.05).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临床路径模式加强面神经炎患者的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可促进疾病恢复,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等.通过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工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让患者获得佳的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效果,同时有利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层次和职业满意度的提升.

  • 鳝鱼血外敷辅助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作者:曾昌琴;常进红;钟代曲;邹春莉

    目的 观察鳝鱼血外敷辅助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鳝鱼血外敷患侧面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愈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1.5%,对照组治愈率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4±5.2)d,对照组为(18±6.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鳝鱼血外敷辅助治疗可提高面神经麻痹的治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值得推广.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物理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许琼瑜;贺谊春;蓝素文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处理方法,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将148例早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68例,2组除均用常规药物治疗外,观察组用超短波并脉冲磁场治疗,对照组只用超短波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开始用超短波并脉冲磁场治疗效果显著.

  • 激光针灸治疗面神经炎120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洪秀;孙秀兰;李志云;尔兆娟

    面神经炎系茎乳突孔内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 Bell麻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有一侧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伴有同侧舌前 2/3处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用常规治疗方法疗程长、后遗症较多.笔者根据发病阶段、病变程度分别采用激光、针灸治疗,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 肌骨超声诊断周围性面瘫

    作者:伍晓鸣;卢岷;冉海涛;谢昭鹏;毛翔;董桂芳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30例(病例组)及健康志愿者30名(对照组),采用肌骨超声观察2组左侧面神经声像图特征,测量并比较面神经直径.结果 病例组面神经鞘内回声减低,内部线性回声模糊;对照组面神经纵切面呈束状低回声,周边有线状高回声的神经外膜,内偶见有细线状等回声的神经束膜,横切面不易观察.病例组面神经周围血流信号较对照组面神经血流信号丰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0,P<0.05).病例组面神经内径[(1.27士0.29) mm]较对照组[(1.10±0.09) mm]增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5).结论 面瘫患者患侧面神经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肌骨超声可以为临床诊断和随访评价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 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翠华;张盘德;容小川;李桂恩;林楚克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药物、物理因子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热敏化穴艾灸疗法.均连续治疗4周.通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应用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表情肌强化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作者:徐文玉;刘新;李阔

    目的:探讨表情肌强化训练对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105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治疗组(n=52),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刺治疗和心理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表情肌强化训练,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痊愈率65.38%,明显优于对照组39.62%(P<0.01);总有效率96.15%,优于对照组83.02%(P<0.05)。结论强化训练表情肌能进一步提高面神经麻痹的康复疗效。

  • 面神经炎I/t曲线扭结及数值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I/t曲线左移与扭结对面神经炎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81例面神经炎患者(Bell's麻痹171例、Hunt综合征10例)患侧额枕肌额腹及上口轮匝肌的I/t曲线.病程评定标准:额枕肌额腹以抬眉动作恢复;口轮匝肌以患侧表情肌运动恢复到House-BrackmannⅠ、Ⅱ级,部分中度及重度病变恢复到稳定期时间为恢复时间.结果额枕肌额腹和口轮匝肌I/t曲线有扭结与无扭结者的恢复时间、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将I/t曲线左移限定在轻、中及重度,有扭结与无扭结者的恢复时间亦无显著性差异;扭结率以中度病变高,其次是轻度病变口轮匝肌,而I/t曲线左移程度与恢复时间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 P<0.001).结论 I/t曲线左移的程度对判定面神经病变程度及恢复时间有重要临床意义.

1744 条记录 7/88 页 « 12...45678910...878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