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理化性质考察
目的 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缓释性能.方法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大小、形态及分布;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纳米载体与质粒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结合能力及DNase I保护能力;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包封率及释放率.结果电镜证实壳聚糖纳米粒分布均匀,呈近似球形,平均粒径约500 nm;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壳聚糖纳米粒能有效地结合质粒bFGF,包封率为70%以上,并保护其免受核酸酶降解;壳聚糖纳米粒在pH7.2的PBS溶液能够平稳释放bFGF 72 h左右.结论壳聚糖纳米粒可以作为基因的优良载体,为基因转染奠定基础.
-
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药技术和药物剂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剂型和新技术.其中载药纳米微粒作为药物、基因传递和控释的载体.是近年来出现的药物控释和缓释的新剂型.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和兴趣.纳米粒是由高分子物质组成,粒径在10-100nm范围,药物可以溶解、包裹于其中或吸附在表面上.
-
壳聚糖纳米粒介导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小干扰RNA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
目的 以壳聚糖纳米粒作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小干扰RNA(HER-2 siRNA)的载体转染人乳腺癌细胞SK-BR-3,观察HER-2沉默对其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HER-2 siRNA纳米粒,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分4组进行转染,分别加入转染试剂壳聚糖-HER-2 siRNA纳米粒(实验组)、LipofectamineTM 2000和HER-2 siRNA(阳性对照组)、壳聚糖-阴性对照siRNA纳米粒(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壳聚糖纳米粒(空白组).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HER-2在SK-BR-3细胞中的表达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HER-2 siRNA对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W H秩和检验.结果 成功制备了壳聚糖-siRNA纳米粒,呈球形,大小约100 nm.实验组能有效抑制HE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SK-BR-3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壳聚糖纳米粒介导的HER-2 siRNA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SK-BR-3中HER-2的表达及其体外迁移能力.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研究壳聚糖纳米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目的: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研究壳聚糖纳米粒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 SPR 细胞传感器动态监测壳聚糖及胸腺五肽作用于 C6细胞诱发的折射率变化。结果壳聚糖纳米粒或壳聚糖分子与 C6细胞间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折射率变化较大,在作用30 min 内,SPR 信号升高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但胸腺五肽分子与C6细胞间无相互作用。结论 SPR 技术能够实时在线地表征纳米粒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
-
马钱子碱新型壳聚糖纳米粒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以新型高分子材料N-甘草次酸-酸敏感桥-聚乙二醇-壳聚糖衍生物(N-glycyrrhetin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chitosan derivative,NGPC)和N-季铵-壳聚糖衍生物(N-quatemary ammonium-chitosan derivative,NQC)为载体,以马钱子碱(brucine)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交联法,分别制备载马钱子碱的壳聚糖纳米粒(brucine/NGPC-NPs,brucine/NQC-NPs)作为参比制剂和载马钱子碱的多功能复合型壳聚糖纳米粒(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 chitosan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brucine,brucine/MNPs).以HepG2细胞为模型细胞,结合高内涵细胞分析系统、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等,考察20 μg·mL-1的马钱子碱溶液剂和载马钱子碱壳聚糖纳米粒(brucine/chitosan nanoparticles,brucine/CTS-NPs)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促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表明,brucine/MNPs表现出强的促凋亡效应,细胞总凋亡率增加,细胞核收缩,形成“新月状”体,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消失或不见,并伴随着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Brucine/MNPs通过增加药物在线粒体的累积量从而增强其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效应.
-
麦胚凝集素化壳聚糖纳米粒及与N-乙酰葡萄糖胺的结合作用
凝集素(lectin)是非免疫源性的糖蛋白或糖特异体(sugar-specifity),19世纪由Stillmark发现,可选择性识别细胞膜表面糖分子或受体样结构,从而与糖基化生物膜结合(溶酶体传递方式的内化过程),充当给药系统的溶酶体样"佐剂"(drug delivery adjuvant).因此,凝集素修饰的药物载体系统可经细胞黏附作用(cytoadhesion)介导,有利于突破上皮生物膜屏障[1-4].源于麦胚的植物性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WGA)几乎无免疫原性[5],在肠道[6]及肺泡上皮[7]均有其特异性糖受体,因此,WGA可用于口服或吸入肺部给药系统的研究.
-
壳聚糖-三聚磷酸酸钠包载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的作用
目的 研究壳聚糖和三聚磷酸钠(TPP)包载EPO的纳米粒对受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作用.方法 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chitosan,CS)-三聚磷酸钠(TPP)/EPO纳米粒,对纳米粒进行表征.TBI大鼠分成4组(每组8只),用PBS、1 mg·mL-1壳聚糖(CS)-TPP 300 μL、200 U·mL-1EPO 300 μL和CS-TPP/EPO 300 μL分别皮下注射,用水迷宫法评价其对脑损伤的作用.结果 壳聚糖-三聚磷酸钠/EPO纳米粒的粒径(348-±8)nm,EPO的包封率为75.16%,在pH 7.4的释放曲线成典型的双相释放.载EPO纳米粒对TBI大鼠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壳聚糖-三聚磷酸钠/EPO纳米粒能显著改善TBI的损伤.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吉非替尼壳聚糖鱼精蛋白纳米粒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壳聚糖鱼精蛋白载药纳米粒处方,制备吉非替尼壳聚糖鱼精蛋白纳米粒.方法:以壳聚糖和鱼精蛋白为载体材料,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吉非替尼壳聚糖鱼精蛋白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利用Design-Expert 8.0.7 Trial软件对考察因素进行实验设计与结果处理;采用BT-90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结果:吉非替尼壳聚糖鱼精蛋白纳米粒的优处方为:吉非替尼的质量浓度为1 mg· mL-1,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3.5 mg·mL-1,鱼精蛋白的质量浓度为1 mg·mL-1.此处方所得壳聚糖鱼精蛋白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7.34%和19.55%,实际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相差不大,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平均粒径为169 nm,分散指数PDI值为0.059,Zeta电位为+24.7 mV,透射电镜显示纳米粒为球形或类球形,结构完整,大小均一,稳定.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能准确可靠的优化吉非替尼壳聚糖鱼精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处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实用性.
-
重组水蛭素-2鼻腔黏附纳米粒的体外评价
目的:对制备的重组水蛭素-2(rHV2)壳聚糖鼻腔黏附纳米粒进行体外评价.方法:测定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大小分布及表面电位;以超速离心测定纳米粒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度;采用在体蟾蜍上腭纤毛运动试验法考察纳米粒的纤毛毒性.结果:制备的rHV2壳聚糖纳米粒呈较为均匀分散的颗粒状,平均粒径为213.2 nm,纳米粒带正电荷,Zeta电位值为+30.61 mV,体系相对稳定性较高;rHV2纳米粒在乙酸缓冲液中的累积释放百分数明显高于在磷酸缓冲液中的累积释放百分数;rHV2纳米粒溶液的纤毛毒性较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 >0.05).结论:壳聚糖鼻腔黏附纳米粒有望成为rHV2鼻腔给药的递释系统.
-
卵清蛋白模型疫苗/壳聚糖纳米粒鼻腔递送的研究
目的 研究壳聚糖纳米粒作为蛋白类疫苗的新载体,并评价其鼻腔给药后所产生的免疫效果.方法 使用离子胶凝法来制备亲水性壳聚糖纳米粒,选用卵清蛋白(OVA)为模型蛋白,考察其粒径、表面电位和蛋白包封率.并比较不同剂型鼻腔免疫BALB/c小鼠后产生的不同免疫效果.结果 壳聚糖载药纳米粒佳粒径大约360 nm,表面电位为+40 mV,卵清蛋白的包封率可达到80%~90%.OVA/壳聚糖纳米粒鼻腔给药后能诱导更高更长期的体液免疫反应(IgG水平),和肌注高剂量卵清蛋白溶液产生的免疫效果相当;并且能诱导比可溶性抗原显著提高的黏膜免疫反应(IgA水平).结论 壳聚糖纳米粒制备方法温和,对蛋白等具有较高的包封率,鼻腔给药后能诱导较强的免疫反应,因此有望成为蛋白类疫苗鼻腔给药的新载体.
-
多元回归综合优化去甲基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
目的 以去甲基斑蝥素为模型药物,运用正交设计及多元回归分析多指标综合优化其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基斑蝥素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纳米粒,以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以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LCS)、三聚磷酸钠(TPP)浓度和温度为3个因素,选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结合多元回归筛选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根据多指标权重对其线性加权和进行优化,推断优化方案.同时,应用数学模型,绘出各指标随因素变化的趋势图,预测优化结果.结果 根据优化条件验证制备工艺,所得纳米粒粒径为(131±6)nm,包封率45.12%,载药量7.3%.优化处方工艺具有粒径小、包封率高特性.结论 该数据处理方法用于制备工艺优化结果精确、高效,预测结果准确,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质研究
目的 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壳聚糖(CS)纳米粒(EGCG-CS-NPs),并初步评价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离子凝胶化法制备EGCG-CS-NPs,通过对处方优化:CS质量浓度(X1)、三聚磷酸钠(TPP)质量浓度(X2)、EGCG质量浓度(X3)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Y1,%)、平均粒径(Y2,nm)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EGCG-CS-NPs处方;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EGCG-CS-NPs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EGCG-CS-NPs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EGCG-CS-NPs的优处方:CS质量浓度为2.6 g/L、TPP质量浓度为1.5 g/L、EGCG质量浓度为2.7 g/L,制备的EGCG-CS-NPs的包封率为(85.8±3.1)%;粒径为(102.2±27.1)nm,Zeta电位为(25.5±4.1) mV;透射电镜显示EGCG-CS-NPs粒径均一,呈球状;EGCG-CS-NPs在24 h内平稳缓慢释药(pH 4.5PBS).结论 通过对处方的优化,制备得到圆整、释药缓慢的EGCG-CS-NPs,为进一步考察EGCG-CS-NPs在大鼠体内药效学奠定了基础.
-
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目的 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SA-CS-NP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考察其粒径分布和形态,并对SA-CS-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所制得的SA-CS-NPs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47.5±23.8) nm(n=3),Zeta电位为(23.4±2.7) mV(n=3),多分散指数(PDI)为0.265±0.071(n=3);平均包封率为(70.15±1.60)%,平均载药量为(14.03±0.32)%(n=3);24h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结论 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具有合适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能达到缓释效果.
关键词: 红景天苷 壳聚糖纳米粒 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 体外释药 缓释 -
负载As2O3壳聚糖纳米粒的药代动力学及其毒性观察
背景:As2O3作为抗肿瘤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目前尚没有可以较好降低As2O3不良反应的方法.目的:观察负载As2O3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内是否有缓释作用,是否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低As2O3毒副作用.方法:将20只SD大鼠以抽签法随机分为As2O3组和壳聚糖纳米粒-As2O3组进行药代动力学测定,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液中砷浓度;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壳聚糖纳米粒组、壳聚糖纳米粒- As2O3组、As2O3组、生理盐水组进行毒理学检测,检测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酐、尿素氮水平,并结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学观察心、肝、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壳聚糖纳米粒- As2O3组较As2O3组半衰期明显延长(P < 0.05).除肌酸激酶外,As2O3组其他各指标均高于其他各组(P < 0.05);而含相同浓度As2O3的壳聚糖纳米粒As2O3组与壳聚糖纳米粒组、生理盐水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As2O3组大鼠肝脏和肾脏均有较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壳聚糖纳米粒- As2O3组未见明显形态学改变.4组大鼠心脏均未见明显形态学改变.说明负载As2O3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内有缓释作用,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轻As2O3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 壳聚糖纳米粒 As2O3 负载As2O3壳聚糖纳米粒 药代动力学 药物毒理学 -
不同产地壳聚糖纳米粒体外抗肿瘤作用的比较
目的:由于不同产地、来源的壳聚糖产品,其化学结构可能不同,因而生物学效应也会不同.将纳米技术引入壳聚糖研究,通过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试验,比较不同来源壳聚糖纳米粒制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6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肝癌SMMC-7721、胃癌BGC-823、宫颈癌Hela和乳腺癌MCF-7细胞株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引入,由本研究所液氮保存.A壳聚糖由浙江金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提供(批号:YK060329131);B壳聚糖由浙江奥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603200);C壳聚糖由青岛利中甲壳原公司提供(批号:020622).②细胞培养:4种肿瘤细胞株均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在体积分数为0.05的CO2的37℃培养箱中培养,2.0~3.0 d传代1次.③壳聚糖纳米粒制备:A,B,C壳聚糖应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相应壳聚糖纳米粒,其纳米粒径分别为228,228和218 nm.④MTT法测定壳聚糖纳米粒体外抗肿瘤活性:按3种壳聚糖纳米粒类别和4个质量浓度梯度设壳聚糖纳米粒组(62.5,125,250,500 mg/L)、阳性对照组(氟尿嘧啶500 mg/L)和阴性对照组(DMEM培养液),按常规方法进行MTT实验.结果:不同产地壳聚糖制备的A,B,C纳米粒分别作用于SMMC-772细胞,其500 mg/L剂量组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93%,7.91%和25.76%;作用于BGC-823细胞,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96%,6.68%和29.94%;作用于Hela细胞,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0%,9.23%和27.16%;作用于MCF-7细胞,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56%,8.64%和52.86%.而抗肿瘤药物氟尿嘧啶500 mg/L对SMMC-7721、BGC-823、Hela和MCF-7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9.36%,78.83%、78.70%和82.20%.结果显示,A,B壳聚糖纳米粒对体外培养的SMMC-772、BGC-823、Hela、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而C壳聚糖纳米粒对上述4种肿瘤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MCF-7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强.结论:体外实验条件下,壳聚糖纳米粒均显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不同产地壳聚糖制备的纳米粒,其抗肿瘤活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壳聚糖纳米粒抗肿瘤活性具有一定的肿瘤细胞选择性.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壳聚糖纳米粒中丙酮酸乙酯的含量
背景:有关丙酮酸乙酯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较少,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酮酸乙酯含量的文献更少。目的:建立测定壳聚糖纳米粒中丙酮酸乙酯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采用Agilent12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丙酮酸乙酯-壳聚糖纳米粒中丙酮酸乙酯的含量。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为40∶6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μL。
结果与结论:丙酮酸乙酯峰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丙酮酸乙酯质量浓度在1-100 mg/L内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6),低、中、高浓度丙酮酸乙酯对照品溶液日内、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重复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5%,稳定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3批样品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1.5±1.0)%,(93.5±0.2)%,(94.4±0.4)%;包封率分别为(87.20±0.22)%,(90.50±0.15)%,(91.10±0.17)%。不同批次样品丙酮酸乙酯含量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0.5%,0.3%。说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专属性强、精密度高、加样回收率好、结果精确可靠,可用于壳聚糖纳米粒中丙酮酸乙酯含量的测定。 -
聚乙二醇修饰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RNA壳聚糖纳米粒治疗高血压
背景: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传统降压药物一般半衰期较短,且治疗效果不佳。壳聚糖可以作为基因载体,将目标基因载入机体起到靶向治疗作用。聚乙二醇与DNA结合形成纳米粒后,可以起到表面保护效果,稳定纳米粒,使其在体内保持长循环。目的:探讨聚乙二醇修饰的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RNA壳聚糖纳米粒注射到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体内后,对模型大鼠的降压疗效以及对心脏组织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为5组,取32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4组,为模型组、壳聚糖组、实验组、阳性药物组,每组8只;取8只正常大鼠,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分组后分别于实验第1,10天进行给药2次,其中模型组和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壳聚糖组尾静脉注射1 mg/kg壳聚糖,实验组尾静脉注射1 mg/kg的聚乙二醇修饰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RNA壳聚糖纳米粒,阳性药物组灌胃0.5 mg/kg盐酸贝那普利。结果与结论:①血压水平:大鼠注射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后第3天,与第1天比血压显著下降(P<0.05);②组织学变化:实验组主动脉、肾脏及心脏组织切片显示均有绿色荧光表达,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体内分布基本一致;③RT-PCR检测及左室功能检测:注射后第3天,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各组织器管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mRNA表达水平及心肌肥厚相关指标减少(P<0.05)、心肌细胞肥大现象均有显著的减轻(P<0.05);④结果证实,聚乙二醇修饰的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RNA壳聚糖纳米粒可以降低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压值和修复受损心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有关。
-
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
背景:在纳米粒研究过程中,包封率是纳米粒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目的:建立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苯达唑的含量,反相透析法分离纳米粒和游离药物阿苯达唑,测定阿苯达唑的包封率.考察药物加样回收率、透析平衡时间和透析体积比.结果与结论:反相透析法能将纳米粒和游离药物阿苯达唑有效分离,药物加样回收率是(99.59±0.36)%,透析法平衡时间为9 h,透析体积比为1∶15,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的平均包封率为(51.73±0.18)%.提示反透析法便捷、准确,适用于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
-
丹酚酸B壳聚糖纳米粒制备与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制备丹酚酸B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子凝胶化法制备丹酚酸B壳聚糖纳米粒,并以包封率(EE%)和粒径分布(nm)为评价指标,对丹酚酸B壳聚糖纳米粒处方进行优化;采用Malvem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丹酚酸B壳聚糖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考察丹酚酸B壳聚糖纳米粒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丹酚酸B壳聚糖纳米粒的包封率为85.8%±3.1%;粒径为(166.1±42.4)nm,PdI为(0.189±0.032),Zeta电位为(+24.9±4.5)mV;透射电镜显示丹酚酸B壳聚糖纳米粒粒径均一,成球状;纳米粒在24 h内平稳缓慢释药;丹酚酸B壳聚糖纳米粒可以增加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丹酚酸B壳聚糖纳米粒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壳聚糖纳米粒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疫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壳聚糖(chitosan,CS)纳米粒作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重组外膜蛋白NmpC和PagC的佐剂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离子交联法将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重组外膜蛋白NmpC和PagC与CS结合制成CS纳米粒,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外观,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和多分散系数,BCA法测定其包封率.将CS纳米粒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IgG1和IgG2a水平.结果 载蛋白CS纳米粒粒径约为300 nm,包封率达85%以上.NmpC和PagC的CS免疫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滴度远高于铝佐剂组,产生的IgG1和IgG2a抗体滴度也均高于相应的铝佐剂免疫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1和IgG2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纳米粒作为新型疫苗佐剂可用于甲型副伤寒蛋白疫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