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希罗达联合放疗与单一放疗对贲门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晕生;李建柱;赵成会;王艳美;尚华;张学慧;李艳丽;刘志伟

    目的:观察希罗达同步放化疗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贲门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希罗达并同步放疗治疗,其中希罗达的给药剂量按照1000 mg/m2进行,同步进行的放疗为60GY/200cGY/次,进行6周;对照组患者的放疗同样为60GY/200cGY/次。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1、2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6.67%),实验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00%、5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3%、26.67%,两组的不良反应均处于可耐受状态。结论希罗达联同步放疗治疗贲门癌的近期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1、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处在一个可耐受的范围。

  • 新辅助化疗对贲门癌患者Ki-67和VEGF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影响

    作者:董跃华;魏玉磊;王大伟;杨燕君;崔玉环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贲门癌组织 Ki-67和 VEGF 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对预后进行随访。方法收集贲门癌手术患者204例,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新辅助化疗组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对照组直接手术。术后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67和VEGF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随访并行生存分析(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等)的方法对患者预后进行研究。结果贲门癌组织中,新辅助化疗后Ki-67、VEGF的表达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病死率新辅助化疗组为37.6%;对照组为44.8%。1、3、5年生存率新辅助化疗组为92%、67%、27%,对照组为85%、46%、18%。两组疗法使用Kaplan-Meier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新辅助化疗组中,Ki-67(+)/Ki-67(-)及VEGF(+)/VEGF(-)各自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降低贲门癌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并抑制肿瘤转移。新辅助化疗能够改善贲门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Ki-67和VEGF的表达情况,与贲门癌患者预后相关,可以作为判断的预后的客观分子指标。

  • POX方案在贲门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跃华;魏玉磊;王大伟;杨燕君;崔玉环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POX方案)新辅助化疗应用于贲门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经胃镜病理活检确诊的贲门癌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手术的新辅助化疗组和常规手术组,评估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和化疗不良反应,及两组手术切除率、淋巴结转移率。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总有效率52.6%,疾病控制率92.1%。所有新辅助化疗患者均未发生>郁度的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集中在玉和域度,不良反应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均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新辅助化疗可使大多数贲门癌患者临床分期下降,但也存在化疗无效的风险。新辅助化疗组的根治性切除率84.2%(64/76),与常规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率,常规手术组为70%,而新辅助化疗手术组为39.5%。结论贲门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POX方案,可降低术前临床分期,提高手术根治性切除率,减少淋巴结转移率,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云;刘淑娟

    1临床资料共80例患者,男48例,女32例.其中食管癌40例,肺癌25例,贲门癌10例,纵隔肿瘤5例.年龄16~75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一般在放射治疗2~3周,食管受量20~30GY时,食管粘膜出现放射性水肿,临床表现为口干、咽痛、进食梗阻症状加重等.

  • 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并死亡医患纠纷分析

    作者:夏文涛;范利华

    1 案情及病史某男子9月10日因进食后哽噎感1月余,且渐感纳差、消瘦,外院胃镜示贲门癌入住A医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无黄染,浅表淋巴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包块,移动性浊音(-),肛检(-).入院诊断:贲门部占位,胆囊结石.9月12日再次胃镜检查示:胃癌(贲门、胃体上部);病理诊断:低分化腺癌.9月15日B超:胆囊结石.

  • 鱼嘴状套叠缝合和保留迷走神经干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一奇;焦峰;王发恒;闵波

    目的 通过鱼嘴状套叠缝合和保留迷走神经干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在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及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对19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施行吻合口鱼嘴状斜行套叠缝合加保留迷走神经干术(研究组),与对照组60例常规吻合方式的食管贲门癌手术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症状评估、食管pH值的测定、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等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施行吻合口鱼嘴状斜行套叠缝合和保留迷走神经干能有效降低胃食管返流、吻合口瘘、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贲门癌手术切口选择的探讨

    作者:朱胜;安钢;王鸿;唐景志;何云鹏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切口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贲门癌临床资料,统计经腹切口、经胸切口、胸腹联合切口三种手术径路的切缘癌残留率、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切除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三种手术径路的切缘癌残留率、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切除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手术径路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是9.6 d、14.2 d、15.2 d,而经腹切口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贲门癌手术入路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切口选择方案.

  • 中下段食管癌以及合并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钢;孟镔;蒋德华;何健鸿;何进;李英杰

    目的 探讨中下段食管癌以及合并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我院1992年至2006年外科手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97例,85例行根治术,7例剖胸探查术,5例姑息性切除术.左进胸60例,右进胸22例,三切口15例(均为合并贲门癌患者).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右进胸的切除率为82.14%,左进胸为89.63%,总切除率为87.63%.术后胸腔内吻合口漏2例,颈部吻合口漏2例,术后出血3例,膈疝3例,喉返神经损伤6例、吻合口狭窄3例,心律失常6例.结果 食管癌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肿瘤部位灵活选择手术切口;手术治疗中吻合口重建是关键,吻合技术的改进非常重要;在合并有贲门癌时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精细的手术操作、术后对各种可能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及时有效处理仍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 贲门癌围手术期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研究

    作者:史念珂;马跃美;邢敬龙;马晓娟;陈爱霞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贲门癌与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关系及作用.方法 对 22例贲门癌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胃食管24 h监测pH值和十二指肠胃反流积分的测定.结果 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各项监测指标均高于正常,十二指肠胃反流积分亦增高,术后监测指标明显高于术前.结论 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存在病理性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其反流液不是单纯的酸性胃液,还含有十二指肠胃反流的碱性液体,对胃食管粘膜有更强的破坏力.

  • 吻合器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在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作者:翁伟建;司建荣;雷道鑫;韩彪

    目的评价吻合器机械吻合在食管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62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比较圆型吻合器机械吻合和手工吻合两组术后与吻合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机械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均较手工组缩短.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死亡率,机械吻合组分别为0.86%、1.72%和0.86%;手工吻合组分别为4.34%、6.52%和4.34%. 结论机械吻合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优于手工吻合.

  •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及胸胃瘘的临床处理

    作者:孙勇;熊刚;吴蔚;杨康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及胸胃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 369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胸内吻合口瘘及胸胃瘘的正确处理方法.结果全组共发生胸内吻合口及胸胃瘘25例,其中吻合口瘘19例,胸胃瘘6例,总发生率为2.0%,死亡率为28.0%.行保守治疗1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26.3%;行二次开胸6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33.3%.结论胸内吻合口瘘及胸胃瘘是食管重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综合应用静脉高价营养和胃肠内营养等治疗手段是处理胸内瘘的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 50例贲门癌患者血细胞参数临床价值的分析

    作者:史念珂;邢敬龙;门剑龙

    目的检测贲门癌患者血细胞参数,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监测50例贲门癌患者静脉血,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贲门癌组WBC、RBC、HGB、HCT、PLT、MPV降低(P<0.01);GR、MCV、RDW、MCH增高(P<0.01);LY、MCHC在正常范围内(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存在恶性贫血倾向及慢性DIC发展过程.因此,监测其外周血细胞变化对了解该贫血及血栓前状态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高龄高危食管及贲门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王敬东;任善镐;周健;仇伟涛

    高龄高危食管及贲门癌病人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及其并发症的处理.1986年10月~1998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高龄高危食管及贲门癌病人47例,除2例围手术期死亡外,其余病人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现将围手术期的处理总结如下.

  • 磁县肿瘤生物样本库建设及资源利用

    作者:宋国慧;李东方;孟凡书;陈超;刘照平;白文龙;王艳君

    河北省磁县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全国肿瘤登记示范中心”和“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为完善肿瘤登记网络、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的实施和食管癌前病变病理样本的储备,2011年筹建以食管癌、贲门癌为重点的生物样本库.其特点是除收集临床中晚期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组织及血液外,还能够获得食管、贲门癌前病变及早期病变患者的上皮活检组织、血液样本,结合肿瘤登记及人群随访,方便管理及资源利用.

  • 广东潮汕贲门癌组织中GST-π和P-gp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陈广灿;洪良利;黄杰雄;谢澳斯;郭丹;刘淑慧

    目的:探讨广东潮汕贲门癌患者癌组织中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GST-π)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贲门癌组织GST-π和P-gp的表达情况.根据表达情况,利用Youden index法绘制患者的年龄和肿瘤长径ROC曲线,并将患者分成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贲门癌组织中GST-兀和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05%和93.1%.根据ROC曲线的结果确定年龄和肿瘤长径分组的界值.贲门癌GST-兀表达与脉管是否浸润有关,有脉管浸润者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脉管浸润者(P<0.01);P-gp的表达与年龄和组织学类型相关,患者年龄增大表达率增高(P<0.05),黏液腺癌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非黏液腺癌(P<0.05).贲门癌GST-π的表达与P-gp的表达呈正相关(r=0.828,P<0.01).结论:GST-π和P-gp在潮汕贲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GST-π高表达与脉管浸润相关,P-gp高表达与高龄患者和贲门黏液腺癌相关.

  • 贲门癌、胃癌患者红细胞C3b受体与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索源;单保恩;白引苗;武立华;艾军

    背景与目的:研究贲门癌、胃癌患者红细胞c3b受体(RBC4;3bR)与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利用酵母菌花环试验、克隆抗体致敏花环法和MTT法对53例贲门癌、51例胃癌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RBC-C3bR阳性率、T细胞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及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贲门癌组、胃癌组RBe-C3bR阳性率、CD3'、CD4'细胞百分率、CIN+/CD8+比值和NK细胞杀伤活性均比正常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68,P<0.01),而贲门癌与胃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1-0.871,P均>0.05);经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显示,贲门癌、胃癌组RBC-C3bR阳性率与CD4+/CD8+比值、NK细胞杀伤活性间呈正相关(贲门癌RBC-C3bR阳性率与CIN+/CD8+比值:r=0.431,P<0.01;RBC-C3bR阳性率与NK细胞活性:r=0.347,P<0.05;胃癌RBC4;3bR阳性率与CD4+/CD8+比值:r=0.429,P<0.01;RBC-C3bR阳性率与NK细胞活性:r=0.528,P<0.01).结论:贲门癌、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与白细胞免疫功能均受到抑制.

  • 贲门癌患者外周血Cytokeratin 20 mRNA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楚成;杨捷生;陈于平;杨卫平;许丽艳;翁鸿锐;刘迪填;李桦

    背景与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以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58例贲门癌患者术前外周血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58例贲门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阳性率为36.2%.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51.5%,无淋巴结转移者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贲门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外周血微转移的早期诊断,其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 贲门癌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钟星;陈自谦

    目的 探讨贲门癌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2例经胃镜证实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贲门癌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全胃灌注成像,分别测量贲门癌CT灌注参数值:灌注参数灌注值(perfusion,PF)、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 intensity,PEI)、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血容量(blood volume,BV).将42例癌组织切片行CD34染色,测定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贲门癌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与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关系.结果 42例贲门癌PF、PEI、TTP、BV平均值分别为62.96±30.07 ml/(100 ml·min)、37.39±11.31 Hu、18.43±8.77 s,21.89±6.34 ml/100g.MVD计数平均为(42.05±12.32)个/视野.CT灌注参数PF与MVD呈正相关(r=0.82,P< 0.05),TTP与MVD呈负相关(r=-7.20,P<0.05).结论 贲门癌CT灌注参数PF和TTP均与MVD存在明显相关性,CT灌注参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活体的贲门癌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和恶性程度,有助于贲门癌的临床诊断以及预后评价.

  • 23例人工贲门植入术

    作者:颜云鹏;张伯生;王震

    我们根据人工心脏瓣膜移植的原理,在大量应用带膜食管支架Ⅰ、Ⅱ、Ⅲ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人工贲门,动物实验取得成功后,于2000年10月应用于临床,行人工贲门植入术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经上腹正中切口行全胃切除术

    作者:王发恒;焦峰;李向阳;赵一奇;周大勇

    目的探索贲门癌外科治疗的手术入路,全胃切除治疗胃底贲门癌的合理性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与抗反流的关系等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全胃切除280例,其中Roux-v187例,食管、十二指肠间空肠间置34例,食管、十二指肠间空肠间置加人工幽门59例,全组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上腹正中切口完成手术.食管空肠吻合口采用GF管型吻合器吻合,空肠十二指肠、空肠空肠吻合口均为0号丝线一层间断吻合.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膈下感染1例,门诊信访,2年存活率85.2%.结论经上腹正中切口完全可以完成胃底贲门癌手术的全部操作,空肠间置加人工幽门的手术方式更为理想.

1991 条记录 97/100 页 « 12...929394959697989910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