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L-FABP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梁衍;朱火兰;单麦利

    目的 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肾脏内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尿液L-FABP含量,同时检测血肌酐(Scr)、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临床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NC)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血UA、TC、TG、LDL-C、HbA1c及尿L-FABP水平明显较高,HDL-C水平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M组、MAU组、C-DN组L-FABP及尿UACR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L-FABP与UACR呈正相关(r=0.394,P<0.05),与TC、TG、HDL-C、LDL-C、HbA1c、UA和Scr无相关性(P>0.05).结论 尿L-FABP可反映DN的病情进展情况,检测其水平对于DN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 电针联合饮食调控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毅;唐成林;田源;袁海洲;杨辉;唐念珍;高睿琦;曹净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饮食调控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的影响,探讨电针对NAFLD的治疗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n=15)和高脂饮食造模组(n=45),造模组饲以高脂饲料建立NAFLD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从普食组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从高脂造模组中随机抽取持续高脂饮食组、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转低脂饮食组以及电针+转低脂饮食组,每组各10只.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电针+转低脂饮食组以毫针刺激"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4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PPAR-α、L-FABP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PPAR-α、L-FABP的基因表达.结果:持续高脂饮食组出现中度至重度大泡型脂肪变性,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转低脂饮食组以小泡型脂肪变性为主;电针+转低脂饮食组肝细胞索排列有序,肝细胞形态趋于正常,脂肪变性明显减轻.持续高脂饮食组血清TC、TG、FFA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转低脂饮食组和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与持续高脂饮食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电针+转低脂饮食组较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转低脂饮食组显著降低(P<0.05).持续高脂饮食组大鼠肝脏PPAR-α蛋白及基因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而L-FABP蛋白及基因明显升高(P<0.05);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转低脂饮食组与持续高脂饮食组比较,PPAR-α蛋白及基因表达升高,L-FABP蛋白及基因表达降低(P<0.05);电针+转低脂饮食组与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转低脂饮食组比较,PPAR-α蛋白及基因表达进一步升高,L-FABP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及低脂饮食均可以调节NAFLD大鼠脂质及肝组织PPAR-α、L-FABP,且联合作用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手段.

  • 大鼠离体肾灌流技术评价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马兜铃酸致肾损伤中的价值

    作者:周绮;张泽安;金若敏

    目的:探讨大鼠离体肾灌流体系中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马兜铃酸(AA)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离体肾灌流模型,按5 mL·min-1恒速灌流,空白组给予正常灌流液,马兜铃酸组给予7 mg· (50 ml)-1,灌流给药10 min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灌流液和尿液,分别检测钾、钠、氯离子浓度,计算离子清除率,ELISA方法检测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结果:马兜铃酸组钾、钠离子清除率在给药后0.5 h明显下降,分别从给药前的(99.54±14.55 )%和(27.93±6.66)%下降至(33.16±9.59)%和(9.70±2.62)%,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给药灌流后即刻明显升高,从给药前(7.42±0.12)ng·L-1升高至(8.18±0.47)ng·L-1,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评价马兜铃酸致急性肾小管损伤方面优于传统指标离子清除率,是一个早期且敏感的肾小管损伤生物标志物.

  •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动态表达

    作者:赵和平;梁利群

    T-PCR)方法测定大鼠的肝脏组织中LFABPmRNA的表达.结果:4周、8周、12周模型组大鼠肝脏中LFABP mRNA表达增强(P<0.01),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L-FABP的表达逐渐增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血清ALT、AST、TC、TG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ISI明显降低(P<0.01).结论:持续12周的高脂饮食可以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可引起L-FABP表达逐渐增强.

  •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系研究

    作者:曾学辉;李忠新;韩鹏勋;张春雷;宋林立

    目的 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与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149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使用简化的MORD公式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对其进行CKD分期,以6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L-FABP含量,同时检测尿肌酐、肾功能、肝功能、血红蛋白(Hb)和尿蛋白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着慢性肾病病程进展,患者尿L-FABP水平逐渐上升,亚组比较显示,CKD1期组尿L-FAB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KD2期组尿L-FABP水平高于CKD1期组(P<0.01),CKD3期组尿L-FABP水平高于CKD2期组(P<0.01),CKD4期组尿L-FABP水平高于CKD3期组(P<0.01),CKD5期组尿L-FABP水平高于CKD4期组(P<0.01).尿L-FABP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742,P<0.05),尿L-FABP水平与Scr呈正相关(r=0.836,P<0.05).结论 尿L-FABP水平不仅可早期预测慢性肾脏病的发生,还可监测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 急性肾损伤标志物及其在心血管相关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永姝;贾克刚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脏功能损害,以致肾小球滤过率在短时间迅速下降,引起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心血管相关手术后发生急性、相对轻度的肾脏损伤或肾功能受损,常提示预后不良,及时诊断对指导治疗和预防急性肾损伤进展是非常必要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肾损伤分子-1、MicroRNAs、胱抑素C等可作为诊断AKI的早期标志物。本文就AK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的致病机理、检测方法及在心血管手术相关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L-FABP和PPAR-α mRNA的动态表达

    作者:朱金玲;张虎;张淑红;姚海涛;张金波;祝丽玲

    目的: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中L-FABP、PPAR-α mRNA的动态变化,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方法:♂大鼠84只,体质量180 g±10 g,随机分为饮食基础饲料的正常对照组和饮食高脂饲料的实验组;各组又随机分为0、2、4、8、12、16、18 wk 7个时相组,其中高脂饲料组在12 wk以后饮食正常饲料,使其脂肪肝处于自然恢复状态.分别于不同时相从心脏取血,测定血清中ALT、TG、CHOL、HDL-C和LDL-C的含量:收集肝脏标本,分别进行病理学检测和L-FABP和PPAR-α mRNA的动态变化检测.结果:对照组大鼠肝脏L-FABP和PPAR-α mRNA在不同时相间的表达无显著性变化.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第2周时病理切片没有观察到脂肪变性.L-FABPmRNA在第4周升高(0.59±0.06 vs 0.52±0.03,P<0.05),第8、12周显著升高(0.91±0.07,0.92±0.08 vs 0.52±0.03,均P<0.01),正常饮食6 wk后显著下降(0.59±0.04 vs 0.92±0.08,P<0.01),但是与对照组比较仍升高(P<0.05).PPAR-α mRNA在第4周下降(1.05±0.09 vs 1.13±0.07,P<0.05),第8、12周显著下降(0.89±0.04,0.85±0.07 vs 1.13±0.07,均P<0.01),正常饮食6 wk后显著升高(1.04±0.07 vs 0.85±0.07,P<0.01),但是与对照组比较仍下降(P<0.05).脂肪变性面积在第12周时大,但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正常饮食6 wk后脂肪变性明显好转.结论: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模型L-FABP mRNA表达阈值的出现和PPAR-α mRNA表达下调可能在脂肪变性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且单纯脂肪变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饮食调节自然恢复的.

  •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刘鹏;陆怀秀;殷正丰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主要在肝脏、小肠及肾脏表达.既往研究其主要与机体脂肪酸的吸收及转运、细胞内的长链脂肪酸的转运及细胞器内的再分布等密切相关.近年发现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信号转导分子的功能,是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环节,进一步的研究证明与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损伤、肾间质损害、糖尿病、器官缺血损伤等密切相关.鉴于其小的分子量及良好的细胞膜通透性,有望成为较好的肝、肾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本文就近年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生理功能、调控机制以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尿L-FABP、KIM-1、NGAL和血清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梁雅灵;杨茂君;李衍辉;黎秋晗;黄炜;徐勇

    目的 探讨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C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改变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T2DM)的住院患者118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45)、微量白蛋白尿组(n=42)以及大量白蛋白尿组(n=31).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1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尿L-FABP、KIM-1和NGAL,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tatin C.所有尿液检测指标经尿肌酐校正,比较各组间各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及与UACR、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各组尿L-FABP和血清cystatin C水平明显升高,(x2=77.959,104.003,P均<0.05);尿KIM-1水平亦明显升高(x2=29.711,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尿NGA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明显升高(x2=23.833,P<0.05),但在正常白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未见明显变化.尿L-FABP、KIM-1、NGAL及血清cystatin C与UACR呈正相关(r=0.719,0.427,0.327,0.726,P均<0.01);仅L-FABP、血清cystatin C与eGFR呈负相关(r=-0.301、-0.791,P< 0.01).结论 尿L-FABP、KIM-1、NGAL和血清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显著升高,其中尿L-FABP和血清cystatin C可能是反映糖尿病肾损伤较好的生物学指标.

  •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对其血清TFPI-1及尿L-FABP水平的影响

    作者:邱治春;张列;樊庆荣;何明杰

    目的 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其血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及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6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损伤患者100例,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预后质量及其对血清TFPI-1、尿L-FABP水平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清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x2=12. 000,P<0. 01),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12. 278,P<0. 01),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7. 416,P<0. 01);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 638,P<0. 01);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预后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x2=23. 894,P<0. 01),且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4. 587,P<0. 01);治疗后观察组血中TFPI-1及TFPI-1原显著高于对照组(t=6. 770,P=0. 000; t=6. 082,P=0. 000);治疗后观察组尿中L-FA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7. 671,P<0. 05).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质量,改善血清TFPI-1及尿L-FABP水平,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庄肃新;欧海青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在肝脏、小肠、肾脏及胰腺等组织细胞中表达. 近年来研究发现,尿L-FABP在人类肾脏近端小管细胞质中表达,对肾小管间质损伤、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 急性肾损伤及肾脏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本文就L-FABP的功能以及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尿NGAL和L-FABP在儿童泌尿系统疾病致急性肾损伤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农贤刚;程卫萍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对儿童泌尿系统疾病致急性肾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小儿肾内科收治的泌尿系统疾病患儿108例,按照KDIGO的标准诊断AKI将患者儿分为AKI组(50例)与非AKI组(58例),参照AKI分期标准,将AKI组分为1期组、2期组和3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儿童46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L-FABP、NGAL水平,并与Scr、APACHEⅡ积分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二者对AKI的诊断效能.结果:AKI组患儿BUN、Scr、NGAL、L-FABP水平均高于非AKI组和对照组,且随着疾病分期增加而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尿NGAL、L-FABP与Scr、APACHEⅡ积分呈正相关(P<0.05);NGAL、L-FABP诊断AKI的AUC分别为0.846、0.893,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51.结论:尿NGAL和L-FABP均可作为儿童泌尿系统疾病致AKI有价值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观察患儿两项指标的整体的动态变化可反映AKI的病情及预后.

  • 肝脂肪酸结合蛋白:一个新型肾脏疾病标志物

    作者:佐楠;王力宁

    肾脏病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肾脏病的进展导致终末期肾衰竭,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发现并监测肾脏疾病的进展因素对于降低终末期肾衰竭病人的数量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肾脏病筛选和监测指标多数都不能用于肾脏病的早期诊断,而且都是间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不能反应肾组织的状态.所以发现一个产生于肾组织,并可以对于疾病进展及其他的急慢性加重因素做出反应的的新的标志物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描述的是一个近来正在进行广泛的临床试验和确认的新型肾脏蛋白质标志物——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liver fatty acid - binding protein,L - FABP).

  • L-FABP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红盼;路晓光;李平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FABP1)属于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组低分子量(14~15kD左右)的可以结合长链脂肪酸的高保守性胞质蛋白.根据其组织特异性分布[1],已经分离出9种不同的FABP,分别为肝型(L-FABP)、小肠型(I-FABP)、心肌型(H-FABP)、脂肪细胞型(A-FABP)、表皮型(E-FABP)、回肠型(II-FABP)、脑型(B-FABP)、髓鞘型(M-FABP)、睾丸型(T-FABP).L-FABP主要表达在人的肝脏、小肠、肾脏及胰腺等组织细胞中.FABPs主要功能功能包括脂肪酸摄取、转运和代谢.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与肿瘤、脂肪肝、肾脏疾病、肥胖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肾脏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就L-FABP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在丙肝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毛长庚;聂亚英;刘建湘;肖创清

    目的 研究丙肝患者血液中肝型脂肪酸结合酶( L-FABPs)与肝炎活动程度的关系,探讨L-FABPs对丙肝患者肝炎程度的提示和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并被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48例(丙肝组)和30名健康人(对照组) ,进行实验室和肝脏活组织检查. 分析并评价相关指标对丙肝患者肝炎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丙肝患者的ALT、AST、CRP、MPV和L-FABPs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 01);轻度肝炎组患者血清中ALT、AST、L-FABPs明显低于中重度肝炎患者(P<0. 05). 相关分析显示,L-FABPs水平与ALT、AST呈正相关(r=0. 430,P=0. 012;r=0. 337,P=0. 028). 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L-FABPs对轻度肝炎患者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 827(95%CI为0. 727~0. 926,P<0. 01),高于AST和ALT对轻度肝炎的诊断曲线下面积(0. 760,0. 775). 当L-FABPs的诊断阈值为12. 6 g/L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7%,特异性为87%,假阳性率为13%,假阴性率为23%. 结论 血清L-FABPs的水平随着丙肝肝炎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对轻度肝炎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ALT和AST,是追踪随访丙肝患者肝损伤的良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作者:孙华;郭玉珊;郑娜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12例,以及52例经体检确认的健康者,所有受试者至少两次检测尿蛋白、血肌酐、尿肌酐等生化指标,根据首次尿蛋白/血肌酐比(uAC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蛋白尿组(B组,男性uACR< 2.5 mg/mmol,女性uACR<3.5 mg/mmol)、微量蛋白尿组(C组,男性2.5 mg/mmol≤uACR< 25 mg/mmol,女性3.5 mg/mmol≤uACR< 35 mg/mmol)及临床蛋白尿组(D组,男性uACR> 25 mg/mmol,女性uACR>35 mg/mmol),将健康者定为对照组(A组),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尿L-FABP水平.结果 各组年龄、性别、患病年限、BMI及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收缩压随DN进展而增高.各组血胆固醇、血肌酐及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FABP随DN进展而增高.应用纵向混合效应模型,提示年龄对于L-FABP的年均进展率有影响;若不考虑年龄影响,不同组别L-FABP的终纵向进展水平有明显差异,B组L-FABP的年均进展率为0.4%、C组为1.5%,、D组为5.5%.结论 L-FABP可对DN做出早期诊断,并可有效地预测糖尿病肾病进展,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标志物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尿液L-FABP及KIM-1水平用于HBV相关ACLF患者并发AKI的诊断价值

    作者:彭景;唐怡

    目的 探讨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rinary 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uL-FABP)及尿肾损伤分子1(urinary kidney injury moleculer-1,uKIM-1)对HBV相关ACLF患者并发AK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住院的HBV相关ACLF患者215例,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88)及无AKI组(n=127).使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uL-FABP及uKIM-1水平.分析uL-FABP及uKIM-1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检测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AKI组的uL-FABP及uKIM-1分别为(605.40±276.67) ng/mL、(7.90±2.85) ng/mL,显著高于无AKI组的(298.51±108.71) ng/mg、(2.89±1.09) 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I组中,uL-FABP及uKIM-1均与WBC、sCr、MELD评分、AKI分期呈显著正相关,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uL-FABP单独诊断ACILF相关AKI的AUC为0.800,uKIM-1的AUC为0.793,uL-FABP联合uKIM-1诊断AKI的AUC为0.836.用于区别诊断严重AKI(AKI-3期)与轻中度AKI(AKI-1及AKI-2期)患者时,uL-FABP的AUC为0.754,uKIM-1的AUC为0.809,uL-FABP联合uKIM-1的AUC为0.813.结论 uL-FABP及uKIM-1单独或联合用于HBV相关ACLF患者并发AKI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 肥胖青少年患者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石娟;张翼飞;顾卫琼;崔斌;徐敏;晏群;翟莹;王莉;李丽娟;李小英;王卫庆;宁光;洪洁

    目的:测定上海地区肥胖青少年在不同糖代谢情况下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探讨L-FABP与糖代谢、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等的相关性.方法:共有267例受试者纳入本研究,包括糖耐量正常(NGT)组107例,糖调节受损(IGR)组118例和2型糖尿病(T2DM)组4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FABP,并以△I30/△G30(糖耐量试验开始30 min胰岛素与血糖变化的比值)和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AIRg)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后,IGR和T2DM组的L-FABP浓度均明显高于NCT组(P<0.001),而在IGR与T2D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单相关分析显示,L-FABP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和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相关,校正年龄和BMI后,上述相关性依然存在;多元逐步回归发现,2 hPG是血清L-FABP的独立相关因素;在267例受试者中未见L-FABP与△I30/△G30的相关性,在162例(NGT组65例、IGR组73例和T2DM组24例)行多样本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受试对象中,未见L-FABP与AIRg的相关性.结论:血清L-FABP在肥胖伴糖代谢异常的青少年人群中升高,且与糖、脂代谢相关,但与胰岛β细胞功能无关.

  •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郦忆;严玉澄

    脂质代谢变化对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多种形式的AKI均可导致近端小管内游离脂肪酸(FFAs)及三酰甘油的积聚.这种细胞对损伤的"应激反应"伴随着细胞内ATP的衰竭和对氧化应激的高敏,从而加重小管间质损伤.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是一种表达在人类肾脏近端小管细胞内的小分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400.

  • 尿液肾损伤分子-1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预测梗阻性肾病的长期预后

    作者:谢园园;王琴;薛蔚;蒋晨;徐维佳;牟姗;倪兆慧

    目的 随访梗阻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变化,评价尿液肾损伤分子-1 (uKIM-1)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L-FABP)预测肾脏预后的价值.方法 入选30例梗阻性肾病患者,前瞻性收集所有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置管扩张术解除梗阻前、后的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uKIM-1、uL-FABP水平.随访1年,评估uKIM-1、uL-FABP在梗阻性肾病肾脏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uKIM-1(r=0.497)、uL-FABP(r=0.552)与血清肌酐(sCr)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示,经尿道输尿管置管扩张术后72 h,uKIM-1> 156.00 pg/mg·Cr、uL-FABP>223.60 ng/mg·Cr均与不良肾脏预后呈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uL-FABP和uKIM-1在梗阻性肾病肾脏预后的判断中有良好的准确性,可作为梗阻性肾病预后不佳的早期筛查指标.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