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过度跖屈的疗效

    作者:吴青伟;王立苹;庞伟;赵彦博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CP)踝关节过度跖屈的临床效果.方法:痉挛型CP患儿8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推拿、理疗及水疗等综合治疗.针刺组增加头部相应区域及肢体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以踝关节活动度范围为标准制定疗效,针刺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5.0%、82.5%与20.0%、55.0%,P<0.05).结论:痉挛型CP患儿在治疗中配合针刺治疗,可促进疗效的提高.

  • SPR术后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观察

    作者:穆国忠;徐国崇;郑颖杰;曲东月

    痉挛型脑瘫(CP)患儿52例,均符合美国脑性瘫痪学会分类标准[1],男37例,女15例;年龄4~16岁;智力中等36例,基本正常16例;肌张力>3级.52例患儿均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术后3 d即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包括屈伸髋、膝及踝关节;术后3周开始主动运动训练,包括屈、伸膝关节抗阻训练及肌力训练;针对下肢主要肌肉的指导训练;从仰卧位坐起到四点爬位的转换训练、抬臀训练、Bobath球的坐位跳跃训练、高爬训练与直跪训练,并辅助跪行、蹲起及上下楼梯训练;双下肢前、后、侧抬腿训练和勾脚训练等[2],每日1次,20~30 min,并配合指导家庭的延续训练等.

  • 肉毒毒素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

    作者:许连香;刘朝华;周谊霞;王俊;李国荣;朱美玉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A(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3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BTX-A组和治疗组各65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BTX-A组加用BTX-A注射.采用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量表)评定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儿的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BTX-A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踝足矫形器在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世蓉;刘培玲

    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不稳,步行中出现畸形步态是影响患儿活动的主要原因.为了使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克服双下肢痉挛畸形、足尖步及交叉步,经康复训练达到正确步态,我科采用德国生产的聚苯烯热塑材料制作的踝足矫形器,配戴后对患儿进行3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结果患儿步态矫治效果显著.

  • 痉挛型脑瘫等速测试的信度研究

    作者:成鹏;王秋根;徐伟;黄庆武;杨红

    为进一步研究等速测试评估脑瘫运动障碍的可能性及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利用BIODEXⅡ AP型多关节等速测试及康复系统重复测试膝关节的峰力矩,应用差值t检验和相关系数的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次测试峰力矩慢速伸展时差异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8 75.提示可以利用等速测试,尤其是低速伸展运动时的峰力矩来作为其下肢功能障碍的评估指标,并依此来指导康复训练.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丽华;郄淑燕;张黎明;王璐怡;马全胜;汪杰

    目的:本研究拟初步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rTMS治疗。2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进行Ashworth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小腿三头肌Ashworth分级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逐渐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踝关节活动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2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到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2周与治疗前比较,GM FM‐88评定中D区和E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与治疗2周后比较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2周后,D区和E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痉挛,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 痉挛型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干预与疗效的关系

    作者:李艳;黄均礼;吴雅怡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CP)患儿陪护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对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3个月~3岁的CP息儿家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ZUNG)问卷调查,并按照患儿部位及类型给予运动发育推拿法及引导式教育等疗法治疗.干预组家长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包括针对性心理疏导,共同制定息儿康复计划,家长间互相交流治疗经验等.结果:经过6~18个月的心理干预,2组家长ZUNG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家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例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0.01),干预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对CP息儿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取得其支持和配合对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有很大的作用.

  • 膝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梅洪;金荣疆;刘夕东

    目的:观察膝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加用膝踝足矫形器进行治疗性步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MAS)给予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2组GMFM-88的D、E区分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MAS分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腘绳肌和腓肠肌张力增高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膝踝足矫形器进行治疗性步行训练配合常规运动治疗,能降低腘绳肌、腓肠肌的肌张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 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鹏;姜志梅;汤敬华;徐磊;宋福祥;戴梦颖;孙奇峰

    目的:探讨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量表(QUEST)的信度和效度,为其在国内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原著者允许并授权后,将英文版QUEST量表翻译成中文.研究对象为70例在康复中心就诊的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选取30例检测重测信度(间隔2周),随机选取30例检测评分者间信度.50例同时接受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与中文版QUEST量表测试,分析PDMS-FM原始分与中文版QUEST量表各分测试原始分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两者之间的平行效度.结果:中文版QUEST量表的各分测试原始分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评估者间信度(ICC值>0.90),中文版QUEST量表与PDMS-FM测试的各项分测试原始分测试具有良好的平行效度(Pearson相关系数为0.717~0.921).结论:本次研究确立了中文版QUEST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一种可以有效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技巧质量的工具.

  • 家庭姿势管理在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黄芳;廖婵;刘金明;柳淑芬;陈海燕

    目的 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家庭姿势管理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某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住院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姿势管理.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评价2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GMFM-88评分总百分比高于对照组(t=-5.284,P=0.016).结论 痉挛型脑瘫应用家庭姿势管理可显著提高患儿运动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 中药熏蒸加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

    作者:黄秀丽;覃京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配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除运动功能训练外加用中药熏蒸.两组同时治疗3个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两组的肌痉挛及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中药熏蒸加运动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明显改善或降低患儿的运动障碍.

  • 透穴点按脾胆经穴对痉挛型脑瘫康复疗效观察

    作者:邓吕中;庄旭烽;罗庆禄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4.9%的脑瘫患儿有双侧或单侧的痉挛[1].痉挛型脑瘫常见的体征之一就是尖足,尖足使脑瘫儿承重面积减少到低,行走时的平衡难度大大增加,而且可引发膝反张、髋关节伸展不全、头后仰、双上肢屈肌痉挛等一系列生物力学改变,从而给患儿学习站立、步行带来极大的障碍.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建军;纪树荣;胡莹媛;李燕春;吴卫红;陆华宝;张雁

    痉挛型脑瘫是脑瘫的常见类型,约60%~70%的脑瘫患儿为痉挛型脑瘫[1].缓解痉挛的方法有手术、口服肌肉松弛剂、神经阻滞术、鞘内注射巴氯酚等,其中神经阻滞术较受青睐.近年来出现了用于神经阻滞术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我院自2000年开展BTX-A神经阻滞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以来,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 化学药物去神经支配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建慧;张秀芳;侯梅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胎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因各种原因脑损伤所致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其中以锥体系损伤引起的痉挛型脑瘫为常见,约占60%~70%[1].痉挛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高位中枢对脊髓牵张反射的调控障碍或异常,使牵张反射过强或过于敏感.长期严重的肌肉痉挛会导致固定化的运动模式与姿势异常,使关节变形、挛缩,加重残疾程度.

  • 痉挛状态的口服药物治疗

    作者:杨超;谭蔚锋

    痉挛状态是脑性瘫痪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生与上运动神经元对脊髓下行运动通路的抑制减弱或中断以及α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脑瘫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水平约为0.15%~0.80%.痉挛型脑瘫是其常见的类型,单纯痉挛型脑瘫及合并痉挛的混合型脑瘫患儿约占发病总数的75%.

  • 痉挛型脑瘫的术后康复

    作者:黄霞;赵健乐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由出生前至新生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起的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中痉挛型或以痉挛为主的混合型约占CP总数的70%以上,如何缓解痉挛是脑瘫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对痉挛型脑瘫采取闭孔神经前支选择性切断术、内收肌切断术、跟腱延长术结合手法治疗及功能训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

    作者:王卫民;徐罗刚;何华波;姜启周;肖国民;张眉;李珊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一种新方法,SPR手术为解除肢体痉挛、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创造了前提条件.现将我院2002年5月至2009年8月收治入院并进行SPR手术的10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 3DCT辅助Dega截骨术治疗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短期疗效分析

    作者:刘帅;张敏刚;李天友;武翔宇;王继孟

    目的 通过3DCT模拟手术预测治疗效果,探讨Dega截骨术在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和短期疗效.方法 收治8例发生髋关节脱位的脑瘫患儿共11髋,其中4髋半脱位,7髋完全脱位;手术时平均年龄为7岁8个月,术前均行骨盆-双股骨全长3DCT扫描并模拟手术,据此行Dega截骨术;评价手术前后肢体功能、步态的改善和髋关节发育状况;评价术后髋臼覆盖的变化和头臼的形态学匹配.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手术时Y形软骨未闭的7例9髋,髋臼指数(AI)术前(38±7)°,术后(12±6)°,平均减少26°;手术时Y形软骨闭合的1例2髋,Sharp角术前平均(51±1)°,术后(45±2)°,平均减少6°;所有患儿中心边缘角(CEA)术前(-9±18)°,术后(20±6)°,平均增加29°;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P)术前(63±22)%,术后(19±6)%,平均改善44%;手术前后AI、CEA和M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所有患儿Shenton线均不连续,术后均恢复连续性.根据改良Severin影像学分类,Ⅰ型4髋(36%)为优,Ⅱ型5髋(45%)为良,Ⅲ型2髋(18%)为可,优良率82%.手术时Y形软骨未闭合的7例9髋头臼形态匹配良好,关节包容满意;手术时Y形软骨已闭合的1例2髋头臼匹配良好无半脱位,但残留关节包容不良.术前GMFCS分级Ⅱ、Ⅲ、Ⅳ级各2、3、3例,术后评级Ⅰ、Ⅱ、Ⅲ级各1、4、3例.其中1例手术前后均为Ⅲ级,但其髋关节术前伸直、外展受限明显,术后活动范围已接近正常;1例手术前后均为Ⅱ级,但髋关节活动较前好转,跛行改善明显,步态趋于稳定.全部8例11髋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满意,步态均较术前稳定.结论 3DCT可以直接观察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骨性病理改变并模拟手术以指导截骨操作,以之辅助Dega截骨术治疗Y形软骨闭合前的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短期效果良好,影像学及关节功能均改善满意;但用于Y形软骨闭合后的病例,尚需充足的数据以评价其疗效.

  • 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智力发育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红星;张国来;韩繁龙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智力发育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观察组25例,给予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评估患儿智力发育情况,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GMFM)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情况,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估患儿下肢痉挛程度.结果:2组治疗前、后CDCC量表测评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及智力发育指数(M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GMFM量表E区和D区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CSS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降低下肢痉挛程度,对智力发育无改善.

  • 024痉挛型和肌张力障碍型脑瘫的生物力学特点

    作者:熊键;廖维靖;黄彬鉴

    脑瘫(CP)是一组由于脑异常发育或早期受损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异常综合征,其肌张力异常包括痉挛型、肌张力障碍型及混合型等.痉挛型脑瘫临床上多见,约占75%,其特征是在一定阻力下在增加活动速度或在一定速度下增加阻力时张力增高,肢体活动时由于牵张反射异常使拮抗肌的激活增加,而肌张力障碍型脑瘫是由于持续肌收缩导致扭转、重复运动或异常姿势在随意运动或维持姿势时形成肌肉激活的异常模式.在休息时可以产生异常姿势与关节僵硬,两种类型可发生于同一肢体,且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区分这两者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痉挛型和肌张力障碍型脑性瘫痪的膝关节运动和步态的生物力学特点,以确定两者的鉴别点.

321 条记录 11/17 页 « 12...891011121314...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