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276例腋下淋巴结的检测意义

    作者:陈延庆;吴晓彤;院存珍

    淋巴转移是乳腺癌的重要传播途径,其播散范围是判断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现将我院自1980年1月~1998年12月乳腺癌的手术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 乳头腺瘤10例临床病理观察分析

    作者:郑景璋;徐云峰

    目的:研究乳房乳头腺瘤的形态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乳头腺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分析.结果:镜下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以乳头状或腺瘤样增生为主,SMA、S-100对肌上皮辨别有帮助.结论:乳头腺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认识其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有助于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 自粘弹力绷带在乳房肿瘤术后的应用

    作者:蔡海燕

    目的:探讨乳房肿瘤患者术后采取不同包扎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乳房肿瘤患者482例,其中207例术后采用常规纱布绷带包扎,275例采用3M自粘弹力绷带包扎,比较两组的包扎效果。结果:采用常规纱布绷带包扎患者术后血肿发生率8.7%,术后换药次数(3.5±1.2)次,愈合时间(9.5±3.5)d。自粘弹力绷带包扎患者术后血肿发生率1.5%,术后换药次数(2.3±0.8)次,愈合时间(7.2±1.3)d。两组比较采用自粘弹力绷带包扎明显优于常规纱布绷带包扎。结论:采用3M自粘弹力绷带包扎可减少血肿发生,缩短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是一种较好的乳房肿瘤术后包扎护理方法。

  • 浅谈超声引导下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的综合护理

    作者:张志茹;戴菲

    目的 分析良性乳腺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的病例资料,以期总结出有效的患者术后临床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62例乳房肿块患者中,有28例采用超声引导下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手术一次性切除,术后进行加压包扎、输液止血等护理措施.结果 采用超声引导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以及有效的术后临床护理,患者术后无血肿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较好.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女性乳房创伤小,安全有效,操作方便.术后有效的综合护理,对患者创口的愈合、防止感染、预防并发症等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 女人的问题

    作者:徐玉

    乳房压痛抚摸或拥抱时,如某部位有压痛,用手掌按该痛点发现有小硬块,并有触痛,应警惕乳房肿瘤.

    关键词: 乳房肿瘤 手掌
  • 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乳房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影响

    作者:卢碧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疾病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对2009 年10 月-2011 年10 月来我院外科进行乳房肿瘤手术的女性患者36 例重点做好围术期的心理护理.结果 36 例乳房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良好,能够积极配合手术和治疗.结论 对患者针对性地开展围术期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女性乳房肿瘤手术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减少手术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介入放射学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作者:张婧娴;孟祥文

    乳腺癌是常见的乳房肿瘤,98%发生在女性,发病率以0.2%~0.8%的幅度逐年上升,成为威胁女性生命的大杀手之一[1].20世纪60年代,Byron等[2]行腋动脉切开置管对局部进展型乳腺癌进行区域化疗,并取得一定疗效.这即乳腺癌介入放射学治疗的雏形.随着插管方法、化疗方案、导管材质的进一步改进,介入放射学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现在又有人尝试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3],本文对乳腺癌介入放射学治疗的临床应用与展望综述如下.

  • 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援助

    作者:杨学平;孙光为

    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医学、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在未来社会里,妇女绝经后仍能生存30~40年,但癌症成为延长生命的主要障碍.而妇科肿瘤在女性的疾病谱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随着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有逐年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这里所说的妇科肿瘤是指生殖器官肿瘤,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合体滋养细胞肿瘤(如绒毛膜癌)以及乳房肿瘤等.

  • 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定微血管密度与P53蛋白的价值

    作者:何旭;张海英;张丽红;李玉林;许传杰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并在进行P53抑癌基因的研究中可能对乳腺癌发生率的降低、预防及预后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D-P法,检测76例乳腺癌、10例癌症正常乳腺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MVD.结果:乳腺癌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3.0195.P<0.01)乳腺癌MVD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P53蛋白阳性组MVD均值54.93±13.86高于P53蛋白阴性组41.28±11.69,其表达与 MVD有关t=3.258,P<0.01).结论:MVD和P53蛋白可作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乳房粒细胞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1例

    作者:刁东英;陈嘉瑜

    病例女,32岁,因患急性白血病于1995年做自体骨髓移植;1997年病情反复,再做异体骨髓移植,病情得到缓解;由于出现停经,于2003年2月开始服用中药+西药调经,治疗后,月经断断续续,时有时无;今年3月自己偶然发现乳房包块,外院B超检查提示"纤维瘤".本院复查彩超.

  • 可触知的乳房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

    关键词: 乳房肿瘤
  • 心理护理在女性乳房肿瘤患者围术期的科学实施及影响

    作者:龙芹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围术期乳房肿瘤患者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 2013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围术期乳房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每组患者术前的心理焦虑度进行评价;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性术前护理,如回答患者问题、阐明手术注意事项,为实验组患者提供常规性护理基础上的完善心理护理,对所有患者的护理过程仔细观察,并记录相关实验数据.结果:通过对比可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围术期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实验组,且两组患者呈现出在心率、血压等明显差异(P<0.05),心理护理效果显著.结论:相比于常规性护理,心理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焦虑情绪、降低疼痛感知,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乳腺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1例

    作者:崔海;金仁顺;许东哲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以发现右侧乳房无痛性肿物1 d为主诉,于2005年7月5日入院.患者既往无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史,否认有肿瘤家族史.检查身体示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内可触及1个大小为1.5 cm×1.5 cm的肿物,质地较硬,表面尚光滑,界限清楚,活动度良好,腋窝淋巴结未触及.彩色超声波检查示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内可探及大小为1.6 cm×1.2 cm的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整,包膜不清;CDFI检查示肿块内可见分支状动脉血流信号;钼靶摄片检查示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内有1个大小为1.3 cm×1.5 cm的肿块影,边缘模糊,密度较高,结构稍紊乱,未见明确钙化;穿刺细胞学检查见成堆排列的恶性细胞团块.诊断为右乳腺癌,TNM分期为Ⅰ期.根据患者意愿实施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肿物直径为1.2 cm,呈灰黄色,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乳)富含糖原的透明细胞癌,同侧10个腋淋巴结中未见癌细胞转移.术后给患者行全身化学疗法治疗.

  • 围手术期胃肠癌、乳腺癌的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量的变化

    作者:金星林;许东哲;赵广文;黄京华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胃肠癌及乳腺癌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方法]在围手术期,即在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及术后2周分别采集35例大肠癌、21例胃癌及33例乳腺癌病人的血,采用CA1500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手术刺激可使胃肠癌患者的术后3 d及术后1周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尤为显著,胃肠癌及乳腺癌病例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围手术期胃肠癌病人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发生明显变化,而乳腺癌病人的维维蛋白原含量在术后3 d及术后1周显著增高,尤其是有转移的病例,术后2周趋于术前水平[结论]发生转移的胃肠癌术后短期内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发生转移的乳腺癌病人的术后短期内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增高.

  •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金文昊;朴东明;李瑞永;崔成爱;沈哲式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79例术前乳腺肿瘤细针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65例中穿刺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57例,阳性率为88%;大体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54例,阳性率为83%.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乳腺良性疾病14例中端粒酶呈阳性的为2例,阳性率为14%.[结论]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 治疗性沟通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林弟;郑婉婷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常规的口头教育及生活指导;试验组除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外,还给予治疗性沟通。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PSQI量表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性沟通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她们的睡眠质量。

  • 古代艾灸治疗乳房肿瘤文献初探

    作者:李君;张丽君;何慧玲;肖永芝

    研究相关文献发现,中国古代运用艾灸疗法治疗乳房肿瘤积累了宝贵经验,尤其对于乳房肿瘤的早期治疗具有临床价值和意义,并有简便易行、损伤小、见效快等特点.治法包括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木香饼灸等多种灸法,并强调抓住治疗时机,灸治宜早.取穴包括阿是穴、病灶周围取穴和循经远端取穴.

  • 乳房曼氏裂头蚴病1例报告

    作者:张永年;李浩;郭俭;常正山

    患者,女,24岁,江西玉山县人,外出打工者.2009年11月自查乳房有一约分币大小的肿块,11月15日在浙江诸暨红十字医院妇科检查,患者主诉右侧乳房局部偶有胀痛感,无发热、无皮下游走性移行包块.血常规:白细胞5.7×10 9/L,中性粒细胞53.2%,血红蛋白133.0%,血小板176×10 9/L,嗜酸粒细胞17%(↑),粪检未见寄生虫或卵.初诊为乳房小叶增生,医嘱服"乳消肿"中药,4片/次,4次/d,连服3周,肿块未见消退.2010年2月1日在玉山县医院诊断疑为乳房肿瘤,试服抗肿瘤中药(天冬、天花粉和地骨皮各6 g为1剂,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周,肿块仍未消退,医生建议外科手术.3月4日在江西上饶市人民医院进行普外科手术,从乳房肿块病灶内取出2条灰白色、自然卷曲、能蠕动、具横皱纹、无明显分节的长约1 cm、直径约0.2 cm的活虫体,送至上海市瑞金医院病理科切片镜检为绦虫.

  • 乳房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作者:蒋春晖;汤佳音;罗蒙

    病例:女,61岁,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肿块,自觉逐渐增大且伴有压痛,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肿块,大小为4.0 cm×3.0 cm,其表面有一直径1.0 cm血肿.有轻度压痛,活动度尚可,皮肤表面无红肿、无破溃,腋下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B超示:双乳小叶增生,左乳低回声团块大小4.0 cm×1.4 cm,内部回声不均,内可见血流信号伴直径0.4 mm回声团块,左腋下及一枚大小1.5 cm×0.8 cm淋巴结.

  • 实时超声引导、监测下经皮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房良性肿块

    作者:王强;章建全;蔡清萍;张玲;阮灿平;郇金亮

    完美的乳房是女性美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的局部切除治疗乳房肿块的方法往往会在乳房表面留下较明显的瘢痕,尤其是多发性乳房肿块,由此常常给病人留下一定的缺憾.近年开展的实时超声引导、监测下以乳腺微创旋切技术能准确、成功地切除乳房肿块,明显具有定位准确、切除病变彻底、创伤小、临床疗效可靠、切口愈合好、瘢痕小、外观效果满意的特点,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鉴于乳腺微创旋切活检系统目前在国内、外应用时间还较短,为确保其治疗女性多发性乳房肿块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彻底性,结合我们的临床应用体会特提供以下方案,以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也是基于临床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考虑.

169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