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探测

    作者:陈绍亮;陈君雪;王红;杜倩倩;张宏伟;陈仰纯

    目的评价生物染料、99Tcm-硫胶体及2种方法联合探测前哨淋巴结(SLN)的临床效果.方法 7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年龄(55.18±11.79,34~85)岁,采用生物染料(亚甲蓝、isosulfan blue)、99Tcm-硫胶体及联合探测.以手术切除后淋巴结病理检查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71例患者中60例定位成功.亚甲蓝组探测SLN的检出率、准确性、灵敏度和假阴性率分别为75.0%,83.3%,70.0%和30.0%;isosulfan blue组分别为86.2%,96.0%,90.0%和10.0%;99Tcm-硫胶体组8例中检出SLN 7例,真阳性、假阴性和真阴性分别为1,0和6例;99Tcm-硫胶体+isosulfan blue组10例均检出SLN,真阳性、假阴性及真阴性分别为3,0和7例.结论 SLN探测可较准确地反映腋淋巴结的组织学特点,染料和99Tcm-硫胶体联合应用可提高SLN检出率、准确性和灵敏度,降低假阴性率.

  • 家族性乳腺癌23例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部分序列突变分析

    作者:甄林林;武正炎;范萍;王水;刘晓;王萱仪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标记染色双脱氧末端法测序,对15个家系23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1部分序列突变分析.结果:发现4例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7.4%(4/23例).其中1例为2228insG,致编码子711处蛋白截短;另3例(2种)为1884A→T和3232A→G,突变引起单个氨基酸改变.结论: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突变率较低;3232A→G可能为中国人的突变热点;BRCA1突变检测在高危人群中有一定意义.

  • 高频乳腺X线显示乳腺肿瘤钙化灶形态的探讨

    作者:崔怀萍;赵玉年;徐向红

    目前用于乳房疾病的检测手段很多,其中高清晰度高频乳腺X线摄影是当前有诊断价值的检测方法之一,尤其是对致密型和团块型乳腺,增加了微小钙化灶的显示.本文收集本院1994年8月~1999年8月经高频乳腺X线显示有钙化灶,并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190例乳腺肿瘤病例,探讨乳腺肿瘤钙化灶的形态及临床意义,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生存率,现报告如下.

  • 99mTc-MDP骨显像联合CT对乳腺癌术后早期随访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春燕;刘晓杰;张志刚;丁育松;高树兴;蒋灵军

    目的 99mTc-MDP骨显像联合CT对乳腺癌术后早期随访,监测其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1例乳腺癌手术化疗后3年内的病人,女性,年龄29~65岁,分别行99mTc-MDP骨显像、CT显像、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81例乳腺癌手术化疗后病人中,经病理检查或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诊断转移的31例,99mTc-MDP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15例,CT显像诊断复发及转移的病例18例,99mTc-MDP骨显像对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8%、90.8%、91.4%,CT显像对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8.1%、88.0%、93.8%、90.8%、91.4%,其对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1.2%、91.0%、88.4%.CT联合99mTc-MDP骨显像诊断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3%、90.6%、93.3%.结论 CT对乳腺癌术后病人软组织的复发及转移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对于骨转移病灶不及99mTc-MDP骨显像敏感.因此,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对监测其复发及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大网膜瓣乳房肿瘤整形术手术配合

    作者:周慧芳;余如平;徐敏

    乳腺肿瘤整形技术是近20年来开始出现的概念,是将整形外科技术与保留乳房的手术结合,以达到彻底地根治肿瘤和维持乳房良好的美学效果的双重目的。乳房肿瘤整形技术方法主要基于两种不同的方式:组织移位和组织替代[1]。大网膜含大量脂肪组织,血供丰富,柔软性高,可塑性强,抗感染能力和存活能力强,是一种良好的乳腺替代组织,在乳房肿瘤整形外科中受到了一定的关注[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其在外科各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研究组自2012年1月起对10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大网膜瓣乳房肿瘤整形术,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 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表现

    作者:罗娅红;赵英杰;曲宁;王菲菲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提高其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对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钼靶X线征象的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主要X线表现:肿块伴微小钙化27例,单纯肿块14例,单纯钙化9例,结构紊乱伴局部密度增高3例,结构紊乱伴钙化1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较丰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数病例于术前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处理的改进分析

    作者:丁克峰;邓甬川

    目的: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处理改进方法,分析Dexon皮内缝合加Redon负压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2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Dexon缝合加Redon负压引流而创面处理改进的患者为实验组;以12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传统缝合加负压球引流处理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日的差异.结果:128例实验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16例(12.5%)、皮肤坏死1例(0.78%)、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83 d;123例对照组患者皮下积液47(38%)、皮肤坏死16(1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67 d;实验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Dexon皮内缝合加Redon负压引流方法改进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后,能使手术创面充分引流,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尽早实施其他综合治疗.

  • 乳腺癌P-gp、GST-π和Topo Ⅱ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占文;杨华锋;李振平;刘纯;范风风;胡云锵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8例术前未行化疗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切片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P-gp、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46.2%、73.1%,与年龄、肿瘤大小、ER/PR和HER2状况无关.腋淋巴结阳性组P-gp和GST-π的阳性表达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5,x2=4.614,P<0.05);肿瘤不同分期的P-gp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8,P<0.05)而且随分期增高而增高.结论乳腺癌组织的原发多药耐药与P-gp、GST-π、TopoⅡ的表达有关,化疗前对它们进行检测可为化疗药物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 乳腺癌组织c-erbB-2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吴强;陈向红;杨枫;官伟宁;周隽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c-erbB-2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4例乳腺癌和10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例(5.0%)癌旁乳腺组织,334例(60.3%)乳腺癌组织表达c-erbB-2蛋白.癌组织浸润的前沿染色较强.c-erbB-2的表达与癌旁上皮增生程度、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及分级关系密切(P<0.01),但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肿瘤、结节、转移(TNM)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检测c-erbB-2表达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辅助价值,并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分化程度.

  • 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乳房纤维瘤对乳房损伤及术后乳房外观满意率的影响

    作者:吴江宏

    目的:分析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乳房纤维瘤对病人乳房损伤及术后哺乳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乳腺纤维瘤病人,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选择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选择以乳头为中心的常规手术方式做放射状切口治疗,观察2组病人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拆线时间、瘢痕大小、血肿面积大小、病人对术后乳房外观的满意度、生育情况以及生育病人的哺乳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但观察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拆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瘢痕长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乳房外形美观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再生育的哺乳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乳房纤维瘤病人可有效降低病人的术中损伤,提高病人对乳房外形美观满意率.

  •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表达

    作者:吴穷;汪子书;秦凤展;郑荣生;陈昌杰;章尧

    目的:研究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亚单位ERα和ERβ的表达.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测定42例乳腺癌和19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ERα和ERβ的mRNA表达,评价其分布的差异以及乳腺癌中ER表型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ERβ总表达率在乳腺癌为54.8%,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的26.3%(P<0.05);乳腺癌ERα表型占21.4%,乳腺纤维腺瘤为52.6%;乳腺癌ERα和ERβ共表达表型占54.8%,乳腺纤维腺瘤为21.1%,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中各ER表型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乳腺癌可获得ERβ的表达.

  • 乳房肿块患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品;张松涛;张守永

    目的:探讨乳房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定性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对1 030例乳房肿块患者的肿块做细针穿刺,穿刺后取得组织制片,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观察作出细胞学诊断,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穿刺细胞学诊断在乳腺肿瘤患者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达到96.86%.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为乳房肿块患者提供安全、快速、准确的诊断.

  • 乳腺癌术后残腔的处理

    作者:朱峰;马永业

    目的总结乳腺癌根治术后术腔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术腔采用双管负压吸引,根据引流量多少决定拔管时间。结果全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乳腺癌术后双管负压吸引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逍遥散加减治疗乳头溢血1例

    作者:高秀玲

    女,29岁.2002年1月16日发现乳房轻微挤压乳头溢出血液.经西医诊断排除乳房肿瘤,用西药治疗无显效于2002年2月来我院诊治.诊见精神紧张,面色少华.查双乳房软,无压痛,无肿块扪及,挤压乳房后乳头溢出血液,色暗,伴少量白色乳汁.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病人5年前顺产一男婴,自哺乳,断乳已4年.月经正常,既往无其他病史.予逍遥散加减:柴胡15 g、当归10 g、白芍15 g、茯苓10 g、白术15 g、甘草10 g、牛膝20 g、生麦芽30 g、生山楂30 g、仙鹤草20 g、金樱子15 g、陈皮10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用药2周后左侧乳房挤压后无溢血溢液.仍予上方加减,继服2周后,双侧乳房挤压均无溢血溢液.嘱服加味逍遥丸调治半月,随访1年,未见复发.

  • 核素-蓝染法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价值(附27例分析)

    作者:俞丹;许林;尤俊;苏新辉;陈贵兵;罗作明

    目的 评价99Tcm-硫胶体和美蓝联合应用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临床价值.方法 2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年龄(29~64)岁,采用99Tcm-硫胶体和美蓝联合探测SLN,以腋窝淋巴结(ALN)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27例患者SLN的检出率92.6%,探测的准确性96.0%,灵敏度90.0%,假阴性率10.0%,阴性预测值93.8%.结论 乳腺癌SLN探测可预测ALN的转移状况,为外科医生确定手术方式提供重要信忠.

  • 隐匿性乳腺癌6例报告

    作者:蔡仲达;周守群

    隐匿性乳腺癌是临床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笔者就1989年10月~1999年3月收治的6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告,讨论如下.

    关键词: 乳房肿瘤 诊断 治疗
  •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一例报告

    作者:潘衍基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2岁.发现左乳房肿块3周,迅速增大伴疼痛1周,于1996年3月9日入院治疗.体检:左乳房外下象限可扪及5 cm×5 cm肿块,结节状,质中,边界清楚,活动度好,表面欠光滑,与皮肤无粘连.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心肺、纵隔、肝、脾检查均无异常.乳房透照:左乳房外下象限有-5 cm×5 cm肿块,肿块中央见灰暗影,部分可见透亮影,诊断为左乳房囊肿.肿块穿刺病理检查初步诊断为淋巴瘤.于1996年3月13日行左乳房肿瘤根治手术.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裂--无裂细胞性(弥漫性),LCA(+),L26(++),角蛋白(-),术后给予CHOP方案化疗6次,患者现健在.

  • 女性乳腺粒细胞肉瘤1例报告

    作者:刘萍;刘浩;李忠元

    患者,女,46岁,发现右侧乳房包块半年就诊.缘于2007年8月无意间发现右乳房外上有一鸽蛋大小包块,无压痛,当时未引起注意,半年后发现包块增大.体检: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颜面无水肿,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乳房外上象限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质中,无压痛,可活动,边界清晰,于2008年2月B超检查提示:右侧乳腺外上象限约35.9×31.6×19.0mm大小实质性包块.

  •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护士认知的调查

    作者:吕玉玲;张秀卿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与护士认知的差异.方法:采取调查问卷方式.结果:(1)患者对饮食营养,服药方法,患肢功能锻炼等自我保护知识的需求与护士的认知差异无显著性(P>0.05);(2)患者对切口的自我保护技术,心理卫生,化疗方面知识的需求与护士的认知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应(1)不断完善教育的方式和内容;(2)健康教育的资料要生动全面;(3)让健康教育成为和谐的教与学.

  • 18F-FDG PET显像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作者:李昕;王晴文;刘庆伟

    18F-FDG(18F-氟脱氧葡萄糖)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断层显像)是反映恶性肿瘤代谢特征的一种无创性的功能显像方法,在绝大多数肿瘤中均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乳腺癌18F-FDG PET显像的文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旨在探讨18F-FDG PET显像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与传统影像学相比, 18F-FDG PET显像能够更为准确地发现原发性乳腺癌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可以在治疗早期及时评价化疗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对于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PET显像不作为首选检查,但对于临床检查或常规影像检查难以进行或无明确结论的病人,PET显像可以作为其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佳选择.

169 条记录 4/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