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趾畸形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炜;田文

    多趾畸形是婴儿出生时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其特征为出生即发现一个或多个赘生的脚趾[1-3]。总体来看,其发生率约为2/1000,但是各地区和人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非洲人和亚洲人中,多趾畸形的发生率远高于其它人种[4]。在自然界中,多趾畸形也可见于其它动物,例如猫、马、猪和鸡等。

  • 应用环钻切除半椎体治疗完全分节型半椎体性先天性脊柱侧凸

    作者:王辉;丁文元;马雷;杨大龙;张迪;孙亚澎;张为;申勇;张英泽

    目的探讨环钻在完全分节型半椎体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经椎弓根切除半椎体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行半椎体切除的完全分节型半椎体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25例,男8例,女17例,年龄5~14岁,平均9.6岁。9例接受常规的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术(A组),16例采用环钻经椎弓根行半椎体切除术(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侧凸角和后凸角的矫正率及末次随访时丢失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6.2)个月,两组病例的年龄及性别组成相匹配。手术时间A组平均(213±33)min;B组平均(174±2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P<0.05)。出血量A组平均(840±118)ml;B组平均(710±7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P<0.05)。侧凸Cobb’s角A组术后即刻矫正率为81.9%,术后1年随访矫正丢失率为4.3%;B组术后即刻矫正率为83.0%,术后1年随访矫正丢失率为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P=0.16;t=1.35,P=0.20)。后凸角A组术后即刻矫正率为77.9%,术后1年随访矫正丢失率为7.1%;B组术后即刻矫正率为74.3%,术后1年随访矫正丢失率为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22;t=1.12,P=0.29)。两组患者术中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神经、血管及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行半椎体切除联合内固定矫形是治疗完全分节型半椎体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段,应用环钻在增加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

  • 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后发生特发性颅内高压症一例报告

    作者:李浩;陈刚;李方财;陈其昕

    特发性颅内高压症( 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IH )是原因不明的颅内高压以及相关临床表现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点是除头痛、恶心、呕吐和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升高表现外,无其它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无成分异常,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1-2]。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后发生 IIH 临床极为罕见,既往仅见2例报道。笔者经治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后发生 IIH 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截骨修整及软组织减容术治疗先天性巨趾畸形一例

    作者:谢雨舟;谭伟光;桑莉莉;许树柴;黄泽鑫

    先天性巨趾畸形是以足趾体积增大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第二趾发病率高,第一、三、四、五趾发病率依次降低。稳定型巨趾畸形巨趾与其它趾一样按比例生长,患者进行型巨趾畸形巨趾生长的速度远超其它趾。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基因变异、神经诱导、局部内分泌或旁分泌紊乱等假说。我科收治1例先天性巨趾畸形患者,采用截骨术及软组织疗法进行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 腰椎脊柱侧凸矫正中电钻驱动与克氏针加叩击法技术置钉精确性与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闫煌;刘臻;伍伟飞;朱泽章;邱勇

    目的:比较电钻驱动法和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在腰椎椎弓根( lumbar pedicle screw,LPS )螺钉置入中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技术治疗的腰椎结构性脊柱侧凸患者157例,其中男48例,女109例;年龄9~19岁,平均(14.6±5.8)岁。其中采用克氏针加叩击法技术置钉85例(徒手组),电钻驱动法置钉72例(电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 CT 扫描,记录螺钉穿透骨皮质的数目、位置和距离,以比较两组置钉精确性及凸侧与凹侧置钉精确性的差异。结果两组共置入 LPS 螺钉1118枚,总皮质穿破率为9.3%。徒手组共置入642枚螺钉,其中64枚穿破皮质(穿破率10.0%);电钻组共置入476枚螺钉,其中40枚发生皮质穿破(穿破率8.4%)。两组皮质穿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电钻组凸侧穿破率9.7%(23/236),凹侧7.1%(17/240),徒手组凸侧穿破率8.8%(28/317),凹侧11.1%(36/325),两种方法凸、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应用电钻驱动辅助行 LPS螺钉置入与传统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相比,同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 关节屈曲挛缩症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陈忠辉;陈曦;王斌;邱勇;朱泽章;钱邦平;李松;徐亮;孙旭

    目的比较关节屈曲挛缩症( 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 )伴脊柱侧凸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患者的后路矫形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脊柱外科行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手术的、具有完整影像学资料、Cobb’s 角65°~90°、随访至少2年的 AMC 伴脊柱侧凸患者( AMC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11~18岁,平均14.8岁。筛选出44例年龄、性别比、主弯Cobb’s角及随访时间均匹配的AIS患者( AIS组)。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矫形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MC组显著高于AIS组[(5.8±1.4) h vs.(4.3±1.2) h,P<0.001];出血量:AMC组显著高于AIS组(1640 ml vs.850 ml,P<0.001)。融合节段:AMC组和AIS组分别为(13.6±2.2)和(10.3±2.5)( P<0.001)。术后脊柱侧凸矫正率:AMC组和AIS组分别为(42.3±11.8)%和(64.5±11.6)%( P<0.001);末次随访时矫正丢失率:AMC组和AIS组分别为(4.1±2.8)%和(2.6±1.6)%( P=0.027)。骨盆倾斜:AMC组中9例合并骨盆倾斜,骨盆倾斜角术前为(14.2±8.4)°,术后为(4.3±3.2)° ( P<0.001),末次随访时为(3.8±2.4)° ( P<0.001)。AMC组的胸椎后凸角:术前(-17.8±12.3)°,术后即刻为(10.2±7.1)° ( P<0.001),末次随访时为(9.7±6.7)° ( P<0.001)。AMC组的SVA术前为(5.4±1.4) cm,术后即刻为(1.7±1.5) cm ( P<0.001),末次随访为(2.1±0.9) cm ( P<0.001)。并发症:AMC组4例出现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l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呼吸困难,1例术中恶性高热,1例神经损伤;AIS组1例出现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结论 AMC组手术时间和融合节段均多于AIS组,侧凸矫形率低,出血量多,并发症发生率高。对于AMC患者需要额外关注骨盆倾斜及矢状面前凸畸形的矫正。

  • 遥控推注机器臂辅助下椎体成形术对避免术者放射线暴露的临床评价

    作者:阎峻;杨志平;郑燕平;李昕;李振峰;杨强;李建民

    目的:引入一种新型的可远程操作的骨水泥推注机器臂,初步评价在其辅助下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7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30个病变椎体行椎体成形术,其中手动组10例(16个椎体),行传统椎体成形术;机器臂推注(RCIM)组10例(14个椎体),在可遥控操作的骨水泥推注机器臂辅助下完成。RCIM组整个骨水泥推注过程中,通过术中X线透视全程监控,术者远离手术野,在屏蔽保护下完成遥控操作,从而免受放射线照射。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所有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放射线测量仪测量患者和术者放射线暴露剂量。结果手动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8.3±1.0和4.6±0.9,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CIM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7.6±1.1和4.1±0.8,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术后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组和RCIM组患者放射线暴露剂量分别为(32.4±12.1)uSv和(35.1±11.7)u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者在术中的放射线暴露剂量分别为(28.9±15.2)uSv和(0.29±0.014)uSv,手动组放射线暴露量显著高于RC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椎体成形术的操作不同,机器臂辅助下的椎体成形术使术者在进行骨水泥推注时,完全免受放射线的伤害;与此同时,通过术中X线透视全程监控,理论上亦相对增加了骨水泥推注过程的安全性。

  • 如何把握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保髋治疗时机

    作者:何伟

    股骨头坏死(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 )是好发于30~50岁中青年的难治性疾病,与激素应用、酗酒和髋部创伤等多种因素有关[1]。ONFH 后期发生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中青年患者的身心健康[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世界公认治疗髋关节病痛的有效方法,但远期必然面临翻修、再翻修的现实。因此,在 ONFH 的早期阶段,保留患者自身髋关节具有很高的临床和社会价值[3-4]。目前,各种保髋治疗技术没有重大突破[5],原因在于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技术没有根本的进展。笔者从事 ONFH 保髋治疗近30年,现与同道分享、探讨一些体会和认识。

  • 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作者:钟招明;罗仕干;王吉兴;瞿东滨;蒋晖;陈建庭

    目的 探讨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患者8例.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11.5~18.0岁,平均14.3岁.回顾性分析其矫形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65个月,平均42.2个月.手术时间300~540 min,平均365 min.术中出血量500~3000 ml,平均1175 ml.主弯Cobb's角术前53°~120°,平均76.8°;术后3°~73°,平均18.6°,平均矫正率为79.9%(39.2%~94.3%);末次随访4°~77°,平均23.6°,平均矫正率为72.2%(34.4%~92.5%);矫正丢失0°~33°,平均5°.所有病例无神经并发症、无内固定失败或假关节形成.1例在术后15个月时出现切口迟发感染,处理后愈合.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 关节镜下大转子周围组织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作者:唐翔宇;李春宝;刘玉杰;申学振;常晗;鹿鸣;刘雨丰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大转子周围C形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的方法 与疗效.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行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175例,男64例,女111例,年龄17~40岁,平均(25.1±5.4)岁.175例均有反复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史.术前所有患者均存在下蹲及翘腿困难,查体Ober's症、髋部弹响阳性.关节镜下大转子周围C形松解术91例(A组),关节镜下常规臀肌挛缩带松解术84例(B组).关节镜下大转子周围C形松解术,即术中先对股骨大转子下方髂胫束做横行松解,再根据术中观察髋部弹响及臀肌紧张状况,在大粗隆后方或上方臀大肌附着点附近做适度松解,整个松解围绕大转子上方、下方和后方形成"C"形.术后对患者下蹲、屈髋活动、髋部弹响、Ober's症,神经血管损伤,伤口有无血肿,髋关节外展肌力进行综合功能评估.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表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生活影响情况.结果 单侧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时间A组为(12.0±3.5)min,B组为(21.0±5.8)min(P<0.05).所有患者术后无下蹲及翘腿困难,Ober's症、髋部弹响均为阴性,无神经血管损伤.A组1例术后短暂伤口血肿,1例髋关节外展肌力弱(肌力IV级);B组4例术后短暂伤口血肿,6例髋关节外展肌力弱(肌力IV级).臀肌挛缩功能量化评分A组术前:23~71分,(49.0±16.2)分,B组24~69分,(48.2±14.8)分,(P>0.05);术后末次随访A组82~100分,(90.7±6.5)分,B组83~98分,(89.3±5.0)分,(P>0.05).结论 关节镜下大转子周围C形松解治疗臀肌挛缩,对臀大肌组织干扰小,术后疗效好.

  • 个体化股骨后髁旋转截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作者:陈志伟;谭晶;崔俊成;戴祝;方玉基;陈烨

    目的 探讨个体化股骨后髁旋转截骨对优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股骨旋转力线的作用.方法 将49例行TKA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A、B两组:A组患者根据术前CT测量规划,术中在股骨后髁添加截骨垫块后旋转截骨,B组患者均参照股骨后髁线(posterior femoral condyle axis,PCL)外旋3° 旋转截骨.将CT扫描数据导入Carestream PACS软件,测量术中所需垫块厚度、手术前后股骨及假体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术后收集两组患者股骨假体PCA绝对值、膝前疼痛发生率、膝关节KSS功能评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49例均获15~38个月的随访,平均26个月.术前股骨PCA或转化PCA值A组(4.60±1.06)°、B组(4.48±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股骨PCA或转化PCA值绝对值A组(0.79±0.42)°、B组(2.07±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前疼痛发生率A组8.0%、B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KSS功能评分A组(88.64±7.54)分、B组(86.70±8.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术前CT扫描数据,术中在股骨后髁添加截骨垫块个体化旋转截骨,能有效提高股骨旋转力线准确度,并减少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可用于指导TKA股骨旋转定位.

  • 加速康复外科是现代骨外科发展的趋势

    作者:裴福兴

    The concept of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 ERAS ) was introduced by Professor Kehlet in 1997, and the core idea of ERAS is to reduce perioperative stress, complications and shorten hospital stay. At present, ERAS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orthopedics, and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needs multi-discipline cooperation with the same goal.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health education, preoperative risk assessment, blood management, pain management, et al. Evidence has confirm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RAS in total hip / knee arthroplasty in terms of decreasing hospital stay and complications. Although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little is known in fields of spine and trauma. Research on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stress reaction and complications can provide clues for better optimization of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while challenge of ideas and thinking.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can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RAS.

  • 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的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

    作者:刘泽朋;李春洪;荣绍远;李建华;姚志杰;李英慧;黄野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 TomoFix 锁钉钢板固定技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疗效。方法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为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通过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 TomoFix 锁钉钢板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术前术后的股骨胫骨角( FTA )、疼痛评分( VAS 评分)和髌骨高度( Insall-Salvati Index,IS 指数)的改变进行评价,记录骨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结果手术均成功,FTA 矫正(9~20)°,平均(17.0±2.3)°。VAS 评分,术前4~10分,平均(7.5±1.8)分,术后1~4分,平均(1.8±0.8)分。HSS 功能评分,术前55~62分,平均(58.6±1.8)分,术后77~86分,平均(81.6±3.4)分明显改善。髌骨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截骨均愈合,无深部感染及钢板外露、无神经损伤发生,1例出现手术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逐渐愈合。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保证疗效的前提,精确的手术技术是保证疗效的关键。术前计划和术中的力线调整对于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 Tomofix 锁钉钢板固定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

  • 髋臼盂唇撕裂患者关节镜下盂唇修复与盂唇清理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张新涛;任士友;孙礼氓;尤田;江小成;张文涛

    目的 分析对比关节镜下盂唇修复与盂唇清理治疗髋臼盂唇撕裂的疗效.方法 检索1960年1月至2015年9月,PubMed、SpringerLink、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Science Direct、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关节镜下盂唇修复与清理治疗髋臼盂唇撕裂疗效对比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病例数合计为437例,所有5篇文献报道无论使用何种评分标准,术后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提升,3篇文献报道盂唇修复组术后疗效明显高于盂唇清理组,2篇文献结果显示盂唇清理组与盂唇修复组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HHS评分盂唇修复组高于盂唇清理组,术后NAH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001);两组手术失败率和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P=0.15);术后疗效优良率盂唇修复组高于盂唇清理组(P=0.007).结论 关节镜下盂唇修复与盂唇清理治疗髋臼撞击症相关的盂唇撕裂,术后疗效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MHHS评分和术后疗效优良率关节镜下盂唇修复优于盂唇清理;手术失败率和NAHS评分两种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后并发耻骨下支应力性骨折

    作者:陈勇;罗殿中;程徽;张洪

    目的:探讨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 bernese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 )后并发耻骨下支应力性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PAO 术后并发耻骨下支应力骨折17例(17髋)(骨折组)资料。17例均为女性,随访7~30个月,平均18.2个月。随机(随机表法)抽取同期行 PAO的22例(22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随访8~29个月,平均16.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和术后随访时 Harris 评分,测量手术前后髋关节外侧 CE 角、前方 CE 角和臼顶倾斜角,以及术后坐骨截骨及旋转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和术后随访时 Harris 评分、外侧 CE 角、前方 CE 角和臼顶倾斜角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坐骨支截骨不充分:骨折组为(12);对照组为(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前方 CE 角:骨折组为(36.40±11.81);对照组为(35.68±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骨折组术前、术后 Harri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坐骨支截骨不充分,强行旋转髋臼致耻骨支应力集中,是导致 PAO 术后耻骨下支应力性骨折的重要因素。

  • 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在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军;梅玉峰;王海鹏;陈祝峰;胡运生;周程沛;王波

    目的:观察髋关节外科脱位( surgical hip dislocation,SHD )技术在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与临床意义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8月,29例患者应用 SHD 技术进行手术,得到全程随访19例,随访时间11~4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前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8例,股骨头坏死继发髋关节撞击征3例,髋关节良性肿瘤5例,扁平髋畸形( Perthe’s 病后遗畸形)3例,所有病例术前有明显的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影像学提示关节畸形。本组年龄16~55岁,平均31.2岁。末次随访时行髋关节 X 线摄片评估股骨头缺血坏死情况及 YHS 评分( Non-Arthritic Young Hip 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变化,比较手术前后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手术脱位时间32.6 min,术中失血353.43 ml。所有病例髋关节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关节活动度的提高,髋关节功能平均 YHS 术前评分(49.42±7.73)分,术后(83.52±10.19)分。改良 YHS 评分满意度评价优5例(26.3%),良12例(63.2%),可1例(5.3%),差1例(5.3%)。大粗隆截骨部位均愈合良好,无股骨头坏死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结论SHD 技术可全方位显露髋关节包括髋臼和股骨侧的所有关节和非关节头颈交界区,不影响股骨头主要血液供应,是全面进入髋关节内部进行髋关节手术的良好方法。

  • 髋关节外科脱位的手术并发症

    作者:臧俊亭;程徽;肖凯;罗殿中;张洪

    目的:分析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的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的安全性。方法对90例(95髋)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行保髋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股骨头缺血坏死、大转子截骨不愈合、异位骨化、感染、深静脉血栓、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并分析临床相关因素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71例(71髋)随访6~30个月,平均13个月。并发症包括:大转子延迟愈合2髋(2.8%)、异位骨化6髋(8.4%)、感染1髋(1.4%)、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大转子不愈合、深静脉血栓及神经损伤发生。性别、年龄、诊断、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盂唇处理方式、内固定物的选择对并发症发生率没有产生影响。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外科技术,其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有效地保护股骨头血运,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全方位显露髋臼及股骨头等关节内结构的优势。

  • 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量表在髋臼周围截骨术评价中的应用69例报告

    作者:罗殿中;张洪;程徽;肖凯;臧建成;程楠楠

    目的:探讨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问卷量表( iHOT-12)在髋臼周围截骨术(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 )近期疗效评价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对在我院因髋臼发育不良行 PAO 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功能评价,评价方法包括 WOMAC 下肢功能评分、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iHOT-12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问卷量表,以及 VAS 视觉疼痛评分。34例(38髋)完成自身术前术后对照( A 组);35例(35髋)完成与对侧未手术髋对照( B 组)。利用 SPSS 19.0统计软件,对髋关节的评分进行配对资料 t 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指标采用 ANOVA 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 组术前、术后 WOMAC 评分:(24.5±4.5)分/(11.8±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Harris 评分:(85.5±5.5)分/(92.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8);iHOT-12评分:(47.0±7.0)分/(63.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VAS 评分:(32.0±17.1)分/(85.0±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B 组对侧、手术侧术后 Harris 评分分别为:(92.6±2.6 )分/(94.3±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10);iHOT-12评分(71.8±1.8)分/(72.0±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34);VAS 评分:(77.5±19.7 )分/(81.0±19.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01)。结论在对 PAO 的近期疗效评价时,VAS评分和 iHOT-12评分表现较突出,能够准确反映手术干预前后的变化,可用于保髋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 肺门作为躯干重心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矫形的意义

    作者:宋凯;张永刚;李杰静;余文;唐翔宇;张国营;郑国权;崔赓;张雪松;毛克亚;王征;王岩

    目的探索能够代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胸腰段后凸畸形躯干重心的影像学标记,进而设计AS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方案。方法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通过两个不同方向的悬吊或支撑力线获得,通过手术前后髋轴的支撑力线可寻找 AS 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躯干重心。38例无脊髓神经症状体征、双髋活动良好的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比较AS矫形患者手术前后矢状面平衡距离(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 )、C7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hip axis and C7,HDHC )、T5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hip axis and T5,HDHT5)、T9距髋轴中水平距离(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hip axis and T9,HDHT9)、肺门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hip axis and hilus pulmonis,HDHH ),将矫形前后测量值做统计描述及配对t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 ICC )衡量HDHH的观察者间信度(inter-observerreliability)及观察者内复测信度(intra-observerreliability)。结果矫形前SVA、HDHC、HDHT5、HDHT9、HDHH分别为21.1 cm、12.7 cm、3.5 cm、-3.8 cm、2.7 cm;矫形后分别为9.1 cm、4.2 cm、-2.1 cm、-5.6 cm、0.9 cm。SVA、HDHC、HDHT5、HDHT9矫形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HDHH 矫形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HDHH 的观察者间总体信度与观察者内总体复测信度分别为0.958、0.963( P<0.001)。结论矫形前后肺门垂线通常总是落在髋轴上,肺门可作为躯干重心的影像学标记应用于AS胸腰段后凸畸形的矫形设计。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治疗

    作者:汪雷;宋跃明;刘浩;刘立岷;龚全;李涛;曾建成;孔清泉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21例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其中下颈椎骨折7例( C5~6椎骨折脱位1例,C6~7骨折脱位6例):男6例,女1例,年龄平均47.8(40~52)岁。对7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单纯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1例,单纯后路手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1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5例。结果7例术后获得平均18.2(6~34)个月随访。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情况,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脑脊液漏1例,换药对症处理2周后愈合。1例C5~6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移位,急诊行前后联合入路翻修术;6例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术前为FrankelB级)。随访期间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现象。结论 AS脊柱骨折好发于颈胸交界区,大多合并有脊髓损伤,手术方式上宜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或后路长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应先充分减压后再精细复位,避免加重神经损伤。

222 条记录 3/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