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氧时15-脂氧化酶在体外牛肺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

    作者:金明顺;刘慧雯;叶宏;张翠香;单智焱;刘东华;朱大岭

    目的探讨急性缺氧时,15-脂氧化酶(15-LO)在体外肺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部位及程度.方法通过细胞培养,然后牛肺动脉内皮细胞分别缺氧0h、0.5h、1h、2h、3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通过做免疫组化,观察牛肺动脉内皮细胞15-LO的表达情况及表达部位.结果正常情况下,牛肺动脉内皮细胞,倒置显微镜下呈扁平或多角形.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可观察到,15-LO在牛肺动脉内皮细胞胞质内有表达,而且在不同缺氧时间均有表达,15-LO被染成褐色,缺氧0h时胞质内无褐色颗粒.结论缺氧条件下,在体外牛肺动脉内皮细胞15-LO确有表达,而且随缺氧时间增加,表达增强.

  • 牛东方泰勒虫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流行病特征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董琦;张春军;于龙政

    牛东方泰勒虫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东方泰勒虫寄生于牛体内的一种血液原虫;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是一种革兰阴性菌,专性细胞内寄生,主要侵染宿主的髓系细胞和非髓系细胞,引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论文总结近年来对牛东方泰勒虫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子流行病的研究,如致病特征和诊断方法的研究成果,并对文献进行分析,关于牛东方泰勒虫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分子流行病的研究,还有很多领域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由于前期研究提示不同地域来源的病原体具有不同的遗传进化背景,可能具有不同的致病特征和诊断方法,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各地牛东方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流行病特征和适宜的诊断方法的进展.

  • BCG初免的异源加强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陈中湘;刘水平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流传广、危害大的传染病.目前,结核病在全球的流行越来越严重,是导致成年人死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也是艾滋病感染群体的首位致死原因.为了控制结核病蔓延,目前迫切需要一种特异、高效的新型抗结核病疫苗及其免疫策略.异源初免-加强免疫策略为预防结核病带来了新希望.此文综述了BCG初免的异源加强疫苗及其免疫策略的研究进展.

  • 上海养殖场奶牛感染隐孢子虫的调查

    作者:储磊;袁忠英;沈玉娟;尹建海;曹建平;赵宏;王国忠

    目的 对上海地区养殖场奶牛的隐孢子虫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方法 采集上海市奉贤区、金山区和青浦区5个养殖场的奶牛粪便,过滤沉淀,应用商品化试剂盒提取DNA,基于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对阳性PCR产物进行测序,鉴定虫种,并统计相应的感染率和构成比. 结果 共采集奶牛粪便样本204份,其中奉贤123份,金山43份和青浦38份,共发现36个隐孢子虫阳性样本,阳性率为17.65% (36/204);经测序鉴定,奶牛感染的主要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占94.44% (34/36),少量为牛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ovis),占5.56% (2/36). 结论 安氏隐孢子虫是该地区奶牛感染的主要隐孢子虫虫种,存在潜在的公共卫生危害.

  • 中国西部地区牛带绦虫的分子鉴定和生物行为研究进展

    作者:包怀恩;牟荣

    本文对近年来涉及中国西部7省(区)10县(市)的牛带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驱虫治疗、成虫标本的形态学观察、11个地理虫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感染中间宿主猪和牛后囊尾蚴的发育和生物行为观察,以及中间宿主组织病理学变化的比较等进行综述,认为将亚洲带绦虫定为新物种比作为牛带绦虫的亚种更合适.

  • 小牛与人颈椎解剖结构的比较

    作者:盛孙仁;王向阳;娄伟钢;武垚森;徐华梓

    目的 比较小牛与人颈椎节段的解剖结构,探讨小牛颈椎是否合适在脊柱体外研究中替代人的脊柱标本.方法 对12具小牛颈椎标本和8具人体颈椎标本进行形态解剖学测量.测量C1~7的椎体宽度、椎体长度、椎体高度、椎管的宽度、椎管的深度、椎弓根宽度、椎弓根高度、椎弓根角度、椎体总宽度及椎体总深度. 结果小牛颈椎从C3~7与人颈椎在解剖学上比较相似,但也有许多不同:①小牛颈椎比人大,人颈椎大约为小牛颈椎的75%;②小牛颈椎椎弓根比人粗,椎弓根角比人大;③小牛颈椎横突比人短;④小牛颈椎棘突短且多为水平位;⑤小牛颈椎齿突长宽明显比人大. 结论本研究为小牛颈椎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了解剖学参考数据;小牛颈椎解剖在某些方面与人具有相似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其与人颈椎间生物力学的差异.

  •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腰椎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陈兵乾;张烽;董士奎;居建文;王素春;王以进

    目的 应用生物力学应力方法研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后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腰椎的即刻稳定性.方法 选用5具新鲜小牛标本,模拟临床行TLIF,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指标.结果 ①行单纯TLIF后,小牛腰椎应变值、应力值的变化差异不显著,而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比完整标本减小了11.6%、5.9%、27.3%(p<0.05).②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后,其应变值和应力值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了7.0%、8.7%;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增强了20.0%、24.0%、16.2%.③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后,其应变值和应力值与正常组比较分别下降了22.0%、22.0%;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增强了55.5%、53.4%、36.5%.结论 ①单纯TLIF后,腰椎的初始稳定性不足.②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明显增加腰椎的初始稳定性.

  • PLIF和ALIF对相邻节段生物力学影响的比较

    作者:张烽;居建文;陈兵乾;王素春;段广超;王以进

    目的比较PLIF和ALIF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0具小牛腰椎标本,随机选5具为对照组,将10具标本分为L4/L5 PLIF和ALIF单纯融合组及附加内固定组,比较L3/L4节段的应变、强度和位移.结果两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后比对照组,应变和位移都增加,强度降低(P<0.01),两组间以ALIF组变化大,PLIF小(P<0.05);在内固定前后配对比较,附加内固定后应变、位移增加,强度降低(P<0.05).结论PLIF和ALIF单纯融合及附加内固定有增加上位节段退变的趋势,以ALIF较为明显.附加内固定后比单纯融合有增加退变的趋势.

  • 注册方式对脊柱导航手术精确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勇;农鲁明;张煜;周栋

    随着医学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 system,CANS)[1]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外科医师所熟悉和认可.本院骨科2007年引入导航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现导航技术的关键是以医学图像配准(注册)技术为核心的立体定位技术,而不同的注册方式对导航手术精确度、手术时间均有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考察注册方式的不同对颈胸椎导航手术精确性的影响,从中寻找佳注册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导航手术的精准度、简化手术过程提供理论指导.

  • 磷酸钙钠/β-磷酸三钙陶瓷支架接种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性能的研究

    作者:杨耀武;雷德林;毛天球;侯锐;高瞻;李建虎

    目的:观察磷酸钙钠/β-磷酸三钙(NaCaPO4/β-TCP)支架接种骨髓基质细胞后植入裸鼠皮下的成骨性能.方法:通过理化方法,将煅烧牛松质骨转化为NaCaPO4/β-TCP双相钙磷陶瓷.获取兔髂骨松质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离、扩增、诱导后,接种于NaCaPO4/β-TCP支架.将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皮下,NaCaPO4/β-TCP陶瓷单纯植入作为对照.植入后4、8周取材,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评价成骨活性.结果: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后4周,材料表面见相对较成熟的骨组织,内部主要为软骨;植入后8周,大量骨小梁形成.可见骨髓腔、骨髓细胞及脂肪细胞,在支架材料和骨组织的邻接区域见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可见软骨内成骨方式.结论:NaCaPO4/β-TCP支架接种骨髓基质细胞后显示良好的成骨活性,能够促进未成熟骨矿化,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周文勤;刘荣玉;汪伟民

    目的:探讨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初次诊断的轻度持续或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病人3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9例,予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 μg,吸入,bid)联合母牛分枝杆菌22.5 μg,im,q 10 d.对照组15例,除不用母牛分枝杆菌外,余同观察组.疗程均为3 mo,治疗前后观察血清细胞因子和肺功能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免疫球蛋白E(IgE)下降,干扰素γ(IFN-γ)上升,但仅观察组中IL-5[下降(46±s 13)ng·L-1]和IgE[下降(86±43)IU·L-1]变化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组用力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每日大呼气流量有所上升,治疗mo 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可促进Th 1型细胞因子分泌,抑制Th 2型细胞因子分泌,调节Th 1/Th 2平衡;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气道阻力,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具有明显辅助治疗作用.

  • 国产植入型心室辅助装置的实验研究

    作者:范慧敏;卢容;刘中民

    目的 研究国产植入型心室辅助装置的本身特点及其对实验动物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等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并观察其辅助性能及生物相容性,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实验以小牛为实验对象,麻醉后,左侧第五肋间进胸,建立体外循环,心脏诱颤,植入国产心室辅助装置,心室辅助装置辅助循环12 h后终止实验.分别于植入前、植入后0.5 h、1 h、4 h、8 h、12 h 抽血检测WBC、PLT、ALT、AST、LDH、Bun、Cr、FHb、TBiL及炎症因子IL-1、IL-6、IL-8、IL-10、TNF-α(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并记录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心排量及泵体转速、流量、功率等指标.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与术前比较,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学方面,除WBC显著升高及PLT明显下降外(P<0.05),其余生化指标在术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炎症因子在术后都明显升高(P<0.05),并于4 0h达到峰值(P<0.01),但其在4 h 后呈下降趋势,趋于降至术前水平.实验同时也证实该国产心室辅助装置流量、功率与转速成正比关系.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该国产心室辅助装置尺寸小、重量轻、噪音低、效率高、成本低、便于控制和监测,有较好的辅助性和生物相容性.

  • 牛心左束支及其Purkinje纤维网形态学观测

    作者:周楠茜;李占生;申彪;吴满洋

    目的 观测牛心左束支及Purkinje纤维网的结构和分布,为比较解剖学积累资料.方法 22例黄牛心大体标本,墨汁灌注法显示其左束支及Purkinje纤维网,观测其形态结构.以前、后两乳头肌连线为x轴,以左束支主干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左心室分为4个象限,肉眼计量Purkinje 纤维网密度,用"+"的多少表示其分布密集程度.结果 左束支主干呈扁带状走行于室间隔左侧心内膜下,长度为27.07±5.96 mm,宽度为5.64±2.12 mm; 一级分支有二分叉型(31.82%)、三分叉型(63.64%)和网状(4.55%)3种类型; 左心室内膜下Purkinje纤维网在不同象限分布密度不同,第Ⅲ和第Ⅳ以"++"为主,分别为17例(77.27%)和15例(68.18%); 在第Ⅰ和第Ⅱ象限以"+++"为主分别为12例(54.55%)和9例(40.91%).结论 牛心左束支及Purkinje纤维网的结构和分布与人心相似,但有其特异性.

  • 两个山丘型疫区牛血吸虫病疫情动态纵向观察

    作者:石耀军;李浩;陆珂;董国栋;毛光琼;郭莉;马坤;高建新;杨俊凯;傅志强;朱传刚;杨健美;金亚美;苑纯秀;程国锋;冯新港;林矫矫;刘金明

    目的 了解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牛血吸虫病流行动态,为正确评估防治效果、制订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山丘型疫区仁美和大仓作为观察点,采用毛蚴孵化法检查牛血吸虫感染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牛感染率;入户调查家畜放牧行为,每年4、9月调查野粪和钉螺分布及感染率.结果 与1993年比较,2007年仁美和大仓观察点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98.4%和93.8%;感染度亦呈下降态势,至2007年基本以低感染度为主.1995年以后仁美观察点野粪阳性率为0,大仓点至2007年处于较低徘徊状态;活螺密度和阳性螺密度呈下降趋势.结论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由于自然环境特殊,疫区往往呈点状或带状分布,加大查治病和扩大化疗力度可迅速降低血吸虫病疫情.要彻底阻断血吸虫病传播还必须加强钉螺孳生环境改造和家畜血吸虫病传染源管理.

  •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的研究Ⅰ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的研制及效果评价

    作者:戴建荣;邢云天;李洪军;汪伟;陶永辉;曲国立;李幼子;魏剑英;梁幼生

    目的 研制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并探索其性能和预防牛感染日本血吸虫效果.方法 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助溶剂、渗透剂、乳化剂等进行筛选,根据筛选结果配制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含量,并观察其稳定性.通过体外杀尾蚴试验和小鼠防护试验观察其防护效果.结果 筛选获得的配方为:将1%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溶于18%二甲基亚砜助溶剂中,加入1%氮酮渗透剂和2%司盘乳化剂等混匀,再加入78%乙醇定量,制成1%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为金黄色均匀液体,含氯硝柳胺乙醇胺盐1%(W/W),pH 7.4~7.8,冷、热贮稳定.尾蚴接触1.00 mg/L喷雾剂,2 min死亡率为100%;浓度为0.50 mg/L时,5 min死亡率为100%;浓度为0.10 mg/L时,30 min死亡率为100%;<0.05 mg/L时对尾蚴无明显毒性.采用0.5 ml 1%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对小鼠腹部进行喷洒,1、3d后在喷洒部位贴片法感染血吸虫,小鼠不被感染,防护率为100%;5d后小鼠保护率为40%,虫负荷下降率为65.87%; 10d后小鼠100%感染血吸虫,保护率为0,但虫负荷下降率为51.98%;5 d与10d时小鼠虫负荷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是一种液体牛用血吸虫病防护剂,理化性能稳定,具有快速杀灭血吸虫尾蚴和预防血吸虫感染的作用.

  • 不同年龄牛群血吸虫感染调查

    作者:吴有彩;邓德章;戴建荣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牛的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西省鄱阳湖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湖洲放牧区,选择不同年龄的牛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调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不同年龄的牛均可感染血吸虫,总感染率为14.33%;1~2岁的牛感染率高,为23.00%;随年龄的增加,感染率逐渐下降.结论 小牛的血吸虫感染率高,随年龄的增加感染率逐渐降低;家畜血吸虫病防治应从小牛抓起,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 东流观测点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吴宏春;彭立斌;汤小女;周德保;吴玉林;陈光胜;章炎保;曹少虎;何宗来;叶踞华

    目的了解全国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东流观察点家畜血吸虫病的疫情动态.方法对牛、羊、猪作粪便孵化法,1粪3检,检查家畜感染率,阳性畜计算毛蚴数,判定感染强度,同时进行野粪、家畜放牧情况调查.结果 4种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依次为黄牛(50.0%)、山羊(29.1%)、水牛(14.3%)、猪(13.3%),阳性牛以轻、重度感染居多,而小牛感染率高.草滩均有畜粪污染.牛以放牧为主,辅之舍饲,羊散放.结论牛是观察点主要传染源,限制牛的活动范围和进一步扩大化疗和牧场灭螺,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家畜 感染
  • 牛生长抑素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蔡金津;孙爱龙;华子春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牛生长抑素基因并初步纯化.方法:根据牛生长抑素基因序列,按照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设计合成2个DNA片段,经退火、Klenow酶补平及连接反应,获得牛生长抑素基因片段;经PCR扩增、EcoRⅠ和BamHⅠ酶切,牛生长抑素基因被克隆在表达质粒pALEX中.结果: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表达.表达产物经超声破碎和GST-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结论:牛生长抑素基因得到了高水平表达并初步纯化,为表达产物的大量制备、进一步的结构功能关系及在畜牧业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 牛催乳素基因组全序列的克隆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曹新;曾溢滔

    目的:构建牛催乳素(bPRL)为目的基因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方法:采用长距离PCR技术,首次从正常牛外周血细胞中克隆到全长9 388 bp的bPRL基因组序列,利用亚克隆的方法将bPRL基因组DNA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建出pcDNA3.1(+)/bPRL的重组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至非洲绿毛猴肾细胞株(COS-7),逆转录-PCR得到长度为804 bp扩增片段.结果:序列测定bPRL基因包括全部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5'端854 bp的上游调控区以及3'端69 bp的非翻译区(UTR).bPRL cDNA包含信号肽在内的全长序列.结论:克隆的bPRL基因组DNA序列在转录水平上具有生物学功能,在体外培养的真核细胞中能够进行正常表达,为进一步建立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 牛心肌肌钙蛋白Ⅰ的纯化及鉴定

    作者:顾春荣;卞智萍;徐晋丹;杨笛;张寄南

    目的:提取和纯化牛心肌肌钙蛋白Ⅰ(cTu Ⅰ).方法:心室肌经匀浆、离心、盐析提取、CM Sephadex C-50柱层析、DEAE Sephdex A-50柱层析,获得牛cTn Ⅰ.结果:从100g湿重牛心肌中获得15 mg牛cTnⅠ,SDS-PAGE示牛cTn 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7 ku,纯度约为90%,Western印迹证实纯化的牛cTnⅠ可被抗人cTnⅠ单克隆抗体识别.结论:实验从牛心肌中成功制备cTn Ⅰ.

207 条记录 5/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