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牛心左束支及其Purkinje纤维网解剖学观测

    作者:郑鹏毅;申彪;李依明;张宝良;李成建;杨文成;韩倩倩;李长力

    目的 观测牛心左束支及Purkinje纤维网的结构和分布,为比较解剖学积累资料.方法 22例黄牛心大体标本,墨汁灌注法显示其左束支及Purkinje纤维网,观测其形态结构.以前、后两乳头肌连线为x轴,以左束支主干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左心室分为4个象限,肉眼计量Purkinje纤维网密度,用"+"的多少表示其分布密集程度.结果 左束支主干呈扁带状走行于室间隔左侧心内膜下,长度为27.07±5.96 mm,宽度为5.64±2.12 mm;一级分支有二分叉型(31.82%)、三分叉型(63.64%)和网状(4.55%)3种类型;左心室内膜下Purkinje纤维网在不同象限分布密度不同,第Ⅲ象限和第Ⅳ象限以"++"为主,分别为17例(77.27%)和15例(68.18%);在第Ⅰ象限和第Ⅱ象限以"+++"为主,分别为12例(54.55%)和9例(40.91%).结论 牛心左束支及Purkinje纤维网的结构和分布与人心相似,但有其特异性.

  • 牛心传导系显示方法和技巧

    作者:张宝良;申彪;郑鹏毅;李长力;杨文成;李成建;李依明;韩倩倩

    目的探讨牛心脏传导系大体标本显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在解冻的24例新鲜黄牛心内膜下,利用墨汁灌注方法显示牛心传导系左、右束支及其Purkinje纤维网.结果牛心传导系左、右束支及其Purkinje纤维网显示清晰、色泽保存持久.结论墨汁灌注技术为心脏传导系形态学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 体外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氯离子通道-3分子的检测

    作者:胡维琨;张虹;谢二娟;王毓琴;李贵刚

    目的检测氯离子通道蛋白3(chloride channel 3,ClC-3)在体外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bovin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BCECs)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ClC-3在体外培养BCECs的所在部位,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Cl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的BCECs,RT-PCR可以扩增出长度为602 bp的ClC-3的cDNA产物.Western印迹可见到约85 ku的发光条带,细胞膜和部分细胞浆可见到CLC-3的表达.结论体外培养的BCECs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有内源性ClC-3基因表达,表达产物存在定位于细胞膜和内质网部分细胞浆.

  • 异种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研究

    作者:龙小毛;林辉;李香伟;周一凡;粱胜景

    目的 观察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BJVC)重建猪右心室流出道后的细胞生长特性、抗钙化性能及血流动力学性能.方法 应用经去细胞、鞣制、改性(B组,n=8)及未去细胞(A组,n=8)的BJVC分别进行猪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行光镜及电镜观察宿主内皮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生长特点,原子火焰法检测组织钙含量,超声心动图检测 BJVC 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术前A组BJVC试片表面无内皮细胞,术后12个月内膜表面50%~60%的表面覆盖卵圆形内皮细胞,基质层未见宿主成纤维细胞迁入;术前B组去细胞后BJVC已基本无细胞成分,术后12个月内皮细胞覆盖率约80% ~90%,宿主肌成纤维细胞已爬行迁移至基质层的1/3.术后A组近端及远端吻合口管壁、瓣膜组织钙含量显著大于B组(P<0.05),B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新鲜BJVC(P <0.05).术后当天A组及B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当天及术后12月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A组远端吻合口口径显著小于B组(P<0.05),远端吻合口压差、跨瓣压差、牛颈静脉返流量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 去细胞化后鞣制、改性的牛颈静脉是一种更好的重建右室流道材料,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 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中远期功能的随访研究

    作者:张惠锋;贾兵;闫宪刚;陈纲;陶麒麟;叶明

    目的 越来越多的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应用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来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本研究希望通过回顾性随访研究来评估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的中远期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受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手术患儿53例.其中男33例,女20例;手术年龄1~142个月,中位数36个月;体重3.2~35.0 kg,平均(14.4±8.5)kg;术前SpO2为74%~99%,平均(85.1±6.5)%.术前诊断为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33例,法洛四联症1例,主动脉瓣病变(狭窄或者反流)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伴肺动脉狭窄7例,动脉单干4例.结果 早期死亡2例,无晚期死亡.51例患儿得到了全面随访,其中15例出现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的衰败,衰败率为29.4%,包括:外管道重度狭窄10例,狭窄伴反流3例,单纯反流2例.术后1、3、5、7年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免于衰败率分别为98.0%(50/51)、85.8%(44/51)、76.8%(40/51)和62.1%(36/51),其中9例发生了感染性心内膜炎.未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中,术后2、5、7年带瓣外管道免于衰败率分别为97.5%(41/42)、81.2%(35/42)和69.6%(33/42);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中,术后2、5、7年带瓣外管道免于衰败率分别为66.7%(6/9)、55.6%(5/9)和33.3%(3/9).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外管道衰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 6.735,95%CI 1.348~33.647).结论 带瓣外管道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国内来源的缺乏形成了严重的矛盾,中远期随访发现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存在相对较高的衰败率,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外管道衰败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

  • 牛成牙骨质细胞中骨相关标志物的表达

    作者:侯建霞;曹采方;孟焕新

    目的:探讨新生牛成牙骨质细胞 (cementoblast, CB) 中几种矿化相关蛋白在不同水平的表达及CB在体外矿化的能力.方法:体外分离培养CB,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检测几种矿化相关蛋白:骨桥蛋白、骨涎蛋白、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在CB中的表达;von Kossa 染色观察它们在体外形成矿化结节的能力.均以大鼠成骨细胞 (osteoblasts, OB)UMR106为阳性对照.结果:几种矿化相关蛋白在CB和OB中均呈阳性表达,在CB中的表达弱于OB;OPNmRNA、BSPmRNA在CB与OB中阳性表达;CB在体外可形成矿化结节,CB形成的矿化结节较OB形成者少而且小.结论:牛CB的生物学特性与OB相似,但其在体外形成硬组织的能力弱于OB.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灿;陈平;刘杰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1]。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在COPD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其机制可能是BCG-PSN能提高COPD病人巨噬细胞(AMs)免疫功能。为了证实此设想,作者运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技术收集健康非吸烟者和COPD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离AMs,观察BCG-PSN对体外AMs吞噬、杀菌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变应性鼻40例疗效观察

    作者:陶欣;孙静

    1997年3月至1999年3月,本院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斯奇康)治疗40例变应性鼻炎,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泛昔洛韦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作者:赵亚红

    2001年1~12月,作者用泛昔洛韦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异种(牛)皮质骨棒(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本研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95.2.37960.0)

    作者:罗长斌

    股骨颈骨折仍多采取手法复位加金属内固定的方法治疗.1995年10月至1998年10月作者对经过选择的8例中青年股骨颈经颈型骨折采用设计、制造的异种(牛)皮质骨棒(钉)进行内固定,疗效报道如下.

  • 猪心包塑形三瓣叶管道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作者:杨阳;李晓峰;郭健;柏松;刘晖;赵宇东;郑佳;丁楠;李奇林

    目的制备出猪心包塑形三瓣叶管道,在体外条件下检测其抗反流性、力学强度、抗酶降解能力、血液相容性和免疫原性,并与牛颈静脉三瓣管道相比较,以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以心包制备三瓣叶管道共计12根,并取与猪心包三瓣叶管道直径大致相同的带瓣牛颈静脉8根,通过 HE染色、Masson 三色染色和 Elastica-vall-Gienson 染色粗略了解管道的免疫原性;以蠕动泵模拟心脏搏动以评价管道的抗反流特性;计算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来评价力学性能;以胶原蛋白酶降解管道来比较抗酶降解的能力;以体外溶血率比较管道的血液相容性。结果①牛颈静脉管道组(A 组)的溶解百分比为30.12%±2.37%,猪心包管道组(B 组)的溶解百分比为36.27%±4.62%;②蠕动泵转数为30 r/min 时,A 组反流比率为24.17%±10.53%,B 组为18.91%±13.48%,50 r/min 时,A 组反流比率为47.6%±9.8%,B 组为44.9%±9.64%,70 r/min 时,A 组反流率为57.2%±10.7%,B 组为53.3%±19.4%;③横轴血管片大拉伸强度分别为 A 组(2.82±1.2)N /mm2、B 组为(11.84±4.69)N /mm2,断裂伸长率分别为 A 组78.43%±19.24%、B 组49.26%±11.27%,纵轴血管片大拉伸强度 A 组(1.92±1.25)N /mm2、B 组(13.29±5.08)N /mm2,纵轴断裂延伸率分别为 A 组77.07%±18.74%、B组49.72%±15.85%;④A 组溶血率为0.14%±0.465%,B 组溶血率0.0975%±0.445%。结论自制的猪心包带瓣管道,大体和微观形态无明显改变,在抗反流性能上与牛颈静脉无明显差异,机械性能明显优于牛颈静脉,短期抗酶降解能力较牛颈静脉略有不足,免疫原性上优于牛颈静脉管道,具备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 去细胞处理对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细胞外基质骨架的影响

    作者:吕卫东;吴忠仕;胡铁辉;张明;胡野荣;姜志斌;李伟;刘哲亮;胡建国

    目的:探讨去细胞处理对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细胞外基质骨架成分及组织稳定性的影响,为确立构建组织工程化的人工血管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新鲜牛颈静脉,筛选瓣膜功能良好的血管,采用曲那通X-100、胰蛋白酶/EDTA和DNase-I/RNase-A三步法去细胞处理,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外基质骨架成分(胶原和弹力蛋白)的变化.对新鲜和去细胞处理的牛颈静脉血管壁(n=10)分别进行弹力蛋白(Fastin弹性蛋白法)和羟脯氨酸(碱水解、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并测定处理前后的热皱缩温度和抗张强度以比较组织稳定性.结果:去细胞处理牛颈静脉血管壁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测提示细胞及其成分完全去除,组织间隙增宽,但胶原成分较好保留,弹力蛋白部分减少及断裂.与新鲜组织比较,去细胞组羟脯氨酸含量相对增加[(25.73±2.97)mg/g vs.(29.25±2.99)mg/g,P<0.05],弹力蛋白含量相对减少[(159.71±21.06)ng/g vs.(134.91±35.40)mg/g,P<0.05],热皱缩温度降低[(72.50±0.53)℃ vs.(69.75±0.54)℃,P<0.05],抗张强度也下降明显[(5.19±0.65)MPa vs.(3.13±0.94)MPa,P<0.05].结论:去细胞处理对牛颈静脉细胞外基质骨架有一定损害,牛颈静脉的组织稳定性有所下降,得到的细胞外基质基本成分需经进一步交联处理才可以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室流出道后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徐新华;吴忠仕;尹邦良;胡建国;杨一峰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 UCG)观察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后心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valved bovine jugular vein conduit, BJVC)重建犬右室流出道,分三阶段,共32只实验犬.应用UCG在术后、术后7 d和1年后观察右心室与肺动脉结构状况,测定重建后BJVC各截面的直径、右心室和肺动脉端吻合口的宽度、血流速度(V)和压差(pressure gradient, PG),并评价BJVC通畅情况.结果:第一阶段,5只犬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犬右心室与BJVC重建的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吻合口部分存在的压差稍大,吻合口普遍偏小;部分犬BJVC远端与肺动脉主干吻合处表现出吻合口偏小,血流经过流速加快,压差增高,彩色多普勒血流呈五彩镶嵌.第二阶段,重建术后1年7只犬均存活,术后UCG检查瓣膜关闭良好,无明显返流,跨瓣压差小;带瓣管道通畅,未见血栓形成图像,除1只犬瓣叶活动稍差外,其余犬瓣叶活动良好.第三阶段,共观察20例,术后、术后7 d和1年UCG检测示带瓣管道通畅,瓣膜关闭良好,右室与BJVC吻合口及远端吻合口通畅,周边无渗漏,无明显返流或湍流图像,跨瓣压差小,未见明显新生物图像.结论:UCG能定性、定量观察和评价BJVC重建犬RVOT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正确评价其术后疗效,对BJVC的研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 采用环氧化合物交联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朝军;吴忠仕;胡铁辉;胡建国;冯耀光;马忠厦;王晖;胡剑;胡野荣

    目的:探讨采用环氧化合物交联新型肺动脉血管替代物之一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JVC)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新鲜BJVC 24根,随机分为环氧化合物处理组(PC组,n=8),戊二醛处理组(GA组,n=8)及新鲜对照组(n=8).分别测量各组处理前后管壁厚度、管腔外径及瓣膜的抗返流功能的变化.测定处理前后各组的组织含水量、热皱缩温度、组织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另外进行大鼠皮下埋植试验,60d后测定组织钙含量.结果:PC组外观形态、管腔外径、瓣膜抗返流功能更接近天然血管;PC组及GA组机械性能相当,且明显强于新鲜对照组(P<0.05);大鼠皮下包埋后PC组钙含量显著低于GA组P<0.05).结论:PC交联BJVC可有效保持组织的柔软性,保护其瓣膜的抗返流性能,且具备良好的抗钙化性能,是一种有效的合适的生物组织处理制备的新型技术.

  • 牛颈静脉经不同方法交联改性后的免疫原性

    作者:王晖;胡建国;吴忠仕;胡铁辉;邓又华;冯耀光;姜志斌;杨彦青

    目的:研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经不同方法交联后免疫原性的变化.方法:将牛颈静脉随机分为4组(n=10):多聚环氧化合物(PC)交联组、染料介导光氧化(DMP)交联组、戊二醛(GA)交联组及新鲜牛颈静脉对照组.制备牛颈静脉匀浆,与完全福氏佐剂混合制成复合乳剂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兔血清抗体滴度.取新鲜牛颈静脉免疫的兔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体外检测交联后的牛颈静脉组织匀浆的抗原组分.结果:免疫印迹显示新鲜牛颈静脉组织有特异性重复出现的阳性条带,经PC,DMP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均未出现明显阳性条带,经GA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中1例出现阳性条带,但无特异性重复出现的条带 ,各交联处理组间免疫原性无明显差异. 结论: PC,DMP及GA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可有效地灭活其免疫原性,适合临床应用要求.

  •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结构特性及流体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忠仕;张竟超;程端;杨晓涵;陈金兰;胡建国

    目的: 探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结构形态及其流体动力学特性.方法: 取新鲜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应用自制的流量测定装置,在相同压力下测定其在一定时间内顺行和逆行灌注量,根据逆行与顺行流量的百分比将瓣膜功能分级.重复测量以0.625% 戊二醛液固定的牛颈静脉管道的顺逆行灌注流量,观察静脉瓣膜解剖结构.结果: 牛颈静脉管道常有2~3组瓣膜,瓣叶菲薄、透明.每组瓣可为三叶或两叶,少数为四叶.各组瓣叶发育程度不一,发育良好的组瓣呈散在分布.瓣膜抗返流功能和瓣膜与瓣窦高度之比值呈正相关(r=0.709,P<0.001);瓣膜抗返流功能与瓣叶数和管径之间不相关(P>0.05).固定前后其逆行与顺行灌注流量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部分牛颈静脉具有发育良好的瓣膜,抗返流特性好.常用的戊二醛固定处理降低了牛颈静脉管道的抗返流性能.

    关键词: 颈静脉 瓣膜
  • 环氧交联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形态学和理化性能的研究

    作者:徐朝军;胡铁辉;吴忠仕;胡建国;冯耀光;马忠厦;王晖;胡剑

    目的探讨环氧化合物交联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外观形态,组织稳定性及流体物理性能的特征.方法取新鲜牛颈静脉带瓣管道24根,随机分为环氧化合物处理组(PC组,n=8),戊二醛处理组(GA组,n=8)及新鲜对照组(Contol组,n=8).分别测量各组处理前后管壁厚度,管腔外径及瓣膜的抗返流性能的变化.测定处理前后各组的组织含水量,热皱缩温度,组织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结果PC组外观形态,管腔外径,瓣膜抗返流性能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GA组血管变硬,呈淡黄色,抗返流性能下降,与P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C组及GA组的组织含水量和断裂伸长率均低于Control组(P<0.05),PC组和GA组的热皱缩温度,断裂强度较Control组均升高(P<0.05);PC组组织断裂强度G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环氧化合物能有效交联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提高其组织的稳定性,且能较好的保护瓣膜的抗返流性能.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CRγδ+T细胞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作者:刘冬先;谭凌玲;江文;陈兴平;陈映玲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γδ+T细胞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0例正常对照者和60例cA患者(BCG-PSN组40例和病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外周血CD3+T、TCRγδ+T和TCRαβ+T细胞进行了检测;并对BCG-PSN治疗CA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 治疗前CA患者外周血CD3+T、TCRγδ+T细胞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47.64±7.19 vs 68.92±6.15,t=12.00;2.27±0.68 vs 4.65±0.99,t=12.17;P<0.01);TCRαβ+T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5±4.71 vs 25.09±5.30,t=1.24,P>0.05).治疗后BCG-PSN组患者外周血CD3+T、TCRγδ+T、TCRαβ+T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70.21±9,64 vs 47.62±7.91,35.55±4.77 vs 23.54±4.71,4.52±1.21 vs 2.25±0.68,P<0.01);病例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BCG-PSN组与病例对照组治疗前后CD3+T、TCRγβ+T、TCRαβ+T细胞百分率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观察证实BCG-PSN能够显著提高CA临床治愈率,降低cA的复发率.结论 CA患者存在TCRγδ+T细胞缺陷;BCG-PSN可提高CA患者的TCRγδ+T细胞百分率,从而加强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其复发.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照明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6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3例每日口服依巴斯汀10 mg且隔日肌肉注射1次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 ml,B组85例每日仅口服依巴斯汀10 mg,疗程均为4周.结果 疗程结束后A组有效率为84.3% (70/83),B组有效率为69.4%(5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25,P<0.05).A组、B组分别有8例、10例出现嗜睡、头晕,但可以忍受,1周后症状均缓解,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对有效患者追踪随访3个月,A组复发率为5.7% (4/70),B组复发率为36.5%(2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3,P<0.01).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依巴斯汀能有效地控制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症状,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作者:曾云;刘雷山;谢红付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将本院86例扁平疣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干扰素α-2b 100 wu肌肉注射治疗,治疗组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0.35m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4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0%)高于对照组(72.1%,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扁平疣的疗效优于干扰素α-2b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207 条记录 8/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