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符立贤;林绍美

    目的 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6月感染科住院的6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组)与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体检合格的62名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及Ⅳ型胶原C(ⅣC)检测水平的对比;对治疗组进行规范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再根据影像学的变化情况是否有效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纤维化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血清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分别为(131.64±40.92)μg/L、(99.61±42.63) μg/L、(24.30±10.58)μg/L、(60.76±23.15)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8.66±15.42)μg/L、(44.19±10.43)μg/L、(14.32±4.56)μg/L、(39.60±10.3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3、6.22、5.13、3.9,P值均<0.01).经过6个月规范化抗结核治疗后,46例治疗有效的患者HA、LN、PCⅢ、ⅣC水平分别为(61.31±19.27) μg/L、(45.62±12.34)μg/L、(13.52±4.83)μg/L、(35.27±16.36)μg/L,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8.66±15.42)μg/L、(44.19±10.43)μg/L、(14.32±4.56) μg/L、(39.60±10.30)μ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1.83、1.25、-1.07,P值均>0.05);16例治疗无效的患者HA、LN、PCⅢ、ⅣC水平分别为(104.31±18.53) μg/L、(69.94±16.71)μg/L、(13.63±4.07)μg/L、(40.64±9.79)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87、5.07、3.75、3.12,P值均<0.05).结论 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对肺结核的早期纤维化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阿尔茨海默病血清Aβ42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华成;罗金刚;刘学军;杨梦心;王英;许英;段朝晖

    目的 建立β淀粉样肽42(β-amyloid peptide 42,Aβ4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并探讨其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血清Aβ42含量及其早期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抗Aβ42的单链抗体,用作包被抗体;并与用Aβ42免疫兔制备的抗Aβ42的多克隆抗体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建立检测外周血Aβ42的ELISA方法.然后,用其检测120例AD患者和120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o,VD)或脑梗死患者、120名健康人血清的Aβ42含量,同时通过重复性、稳定性、回收试验和与国外试剂比对分析进行方法学评价与诊断性能分析.结果 建立的Aβ42 ELISA法检测2份血清标本重复20次的批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ble,CV)分别为3.6%和3.5%,重复检测20 d的批间CV分别为6.8%和7.1%;回收率为97.2%~103.1%,线性范围为0.050~2μg/L;在37℃放置6d及4℃保存6个月的活性降低均<12%.与比利时INNOTEST双抗体夹心ELISA β淀粉样肽检测试剂盒平行检测90份标本,自建方法检测Aβ42含量为(0.207±0.039)μg/L,INNOTEST试剂盒为(0.206 ±0.038) μg/L;两种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回归方程为Y=1.011X-0.003,R2=0.979,P<0.01).ELISA检测AD组血清Aβ42为(0.247 ±0.032) μg/L,VD或脑梗死组为(0.173±0.028) μg/L,健康对照组为(0.172±0.032)μg/L;AD组分别高于VD或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q值分别为18.687、18.907,P均<0.01).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β42的临界值为0.212 μg/L,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0.212 μg/L时,ELISA Aβ42诊断VD的敏感度为86.7%(104/120),特异度为90.8%(218/240).结论 建立的AD血清Aβ42 ELISA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重复性及稳定性较好,为AD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兴;孙桂荣;丛培珊;宗金宝;李海霞;刘明军

    目的 评估分析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期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46例初诊SCLC(局限期26例、广泛期20例)、5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4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56名健康体检者血清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确定ProGRP和NSE诊断SCLC的临界值及曲线下面积(ROC-AUC),评估2项指标诊断SCL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健康对照组、肺良性疾病组、NSCLC组和SCLC组血清ProGRP水平分别为22.9(19.5~28.7)、23.7(20.0 ~ 27.8)、28.9(23.8 ~34.7)和370.9( 129.4 ~ 1951.6) ng/L;血清NSE水平分别为14.1(12.5~15.7)、13.3(10.3 ~ 15.3)、16.8(11.7 ~22.1)和39.9(16.1 ~93.9) μg/L;经非参数Kruskal-WallisH检验,各组间ProGRP和NSE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92.116和55.481,P均<0.001).局限期SCLC (LD-SCLC)组血清ProGRP[ 156.2(65.4~547.5) ng/L]也高于健康对照组、肺良性疾病组和NSCLC组(U值分别为57、70和144,P均<0.001).广泛期SCLC (ED-SCLC)组血清ProGRP和NSE为[1933.1(325.9 ~4512.1) ng/L和61.0(35.4~115.5)μg/L],均高于LD-SCLC组ProGR和NSE[24.3(15.1~61.3) μg/L,U值分别为119和153,P均<0.05].以健康组为对照,ROC曲线上取约登指数大点确定ProGRP和NSE的临界值分别为34.0 ng/L和20.2μg/L,SCLC组ProGRP的ROC-AUC(0.96)较NSE(0.86)明显增高(Z=2.57,P<0.05);ProGRP和NSE联合检测的ROC-AUC(0.96)与ProGRP单项检测(0.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21,P>0.05).ProGRP的敏感度(89.1%)也高于NSE(71.7%,x2 =4.90,P<0.05);其特异度(98.2%)与NSE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4%,x2 =0.00,P>0.05);ProGRP和NSE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ProGRP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3%比89.1%,94.6%比98.2%,x2均为0.00,P>0.05).以肺良性疾病组为对照,ROC曲线上取约登指数大点确定ProGRP和NSE的临界值分别为49.5 ng/L和23.1 μg/L,SCLC组ProGRP的ROC-AUC(0.95)比NSE(0.87)明显升高(Z=1.99,P<0.05);ProGRP和NSE联合检测的ROC-AUC (0.95)与ProGRP单项检测(0.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2,P> 0.05).ProGRP的敏感度(84.8%)也高于NSE(69.6%,x2=4.00,P< 0.05);其特异度(97.8%)与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8%,x2=0.50,P>0.05);ProGRP和NSE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ProGRP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0%比84.8%,95.6%比97.8%,x2均为0.00,P>0.05).以NSCLC组为对照,ROC曲线上取约登指数大点确定ProGRP和NSE的临界值分别为49.1 ng/L和23.0μg/L,SCLC组ProGRP的ROC-AUC(0.90)较NSE(0.76)明显升高(Z=2.90,P<0.05);ProGRP和NSE联合检测的ROC-AUC(0.90)与ProGRP单项检测(0.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P>0.05).ProGRP的敏感度(84.8%)也高于NSE(69.6%,x2 =4.00,P<0.05),其特异度(96.1%)与NSE也明显升高(80.4%,x2=6.13,P<0.05);ProGRP和NSE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ProGRP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0%比84.8%,95.6%比96.1%,x2均为0.00,P>0.05).结论 ProGRP用于诊断SCLC较好,其比NSE对SCLC有更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 NT-proBNP 侧向免疫层析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价

    作者:康可人;李凯;黄绮玲;曹东林;刘品明;钱锦;王继华

    目的:建立适用于POCT的人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研制快速定量检测人血清中NT-proBNP的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通过检测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稳定性等指标进行试剂盒的实验室性能评估;并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郑州市儿童医院疑似心血管疾病患者1056例(男性605例,女性451例),采集其血清标本,通过研制试剂与参比试剂的多中心、平行比对研究进行试剂盒临床应用评估。采用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阴/阳性符合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T-proBNP定量试剂报告范围为18~35000 ng/L;试剂在重复检测低、中、高3个浓度校准品的变异系数( CV)小于15%,偏倚小于20%;标本中常见干扰物胆红素、甘油三酯、胆固醇在所测定的浓度下,测试结果的CV值可控制在15%以内,对NT-proBNP定量检测无明显影响;14个月内检测不同浓度的NT-proBNP校准品,偏倚可以控制在±20%以内,试剂有效期大于12个月;在临床样本的检测中,本试剂盒与参比试剂产品有较好的相关性(Y研制=1.0489X参比+121.54,R2=0.9566,n=1056),并且对临床血清标本定量结果的偏差无统计学意义( Z=0.88,P=0.379>0.05);研制的NT-proBNP检测结果以参考试剂结果为标准进行比对,在2个不同cut-off 值(300和450 ng/L )下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1和0.97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NT-proBNP免疫荧光定量层析检测方法及相应的试剂,在各项指标的评估中均达到临床检测的要求,可用于血清NT-proBNP 指标的快速检测。

  • 骨代谢标志物tP1NP和β-CTx及BAP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韩丽敏;魏丽荣;杜玉珍

    目的 探讨骨代谢标志物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以及骨碱性磷酸酶(BAP)在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监测及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4至2015年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196例,其中肺癌骨转移109例,无骨转移87例,另招募健康志愿者106名作为对照.采集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定量检测血清中tP1NP、β-CTx和BAP的浓度,并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统计比较肺癌患者骨转移组、无骨转移组以及志愿对照组血清tP1NP、β-CTx和BAP的浓度,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组间比较发现,肺癌骨转移组血清 tP1NP 浓度100.20(67.07 ~154.60)μg/L 显著高于无骨转移组59.14(47.56~75.94)μg/L(Z=-5.642,P<0.001),肺癌骨转移组血清β-CTx浓度630.3(413.8~948.3)ng/L 高于无骨转移组459.0(356.3~576.9)ng/L(Z=-3.783,P<0.01),肺癌骨转移组血清 BAP 浓度17.77(10.13 ~32.44)μg/L 高于无骨转移组11.87(10.32~15.91)μg/L(Z=-8.923,P<0.01).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P1NP、β-CTx 和BAP诊断肺癌骨转移有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0.776、0.678;联合tP1NP、β-CTx和BAP诊断肺癌骨转移有无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95% CI 0.867~0.96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11%、98.11%;血tP1NP和β-CTx浓度水平与骨转移治疗的效果相关,疗效缓解的患者tP1NP浓度水平下降(t=4.607,P<0.05),β-CTx浓度水平亦下降(t=5.355,P<0.05);生存分析提示,tP1NP浓度与肺癌患者预后相关,浓度高预后差[OR=3.287,95% CI(1.118 ~9.661),P<0.05].结论 血清tP1NP、β-CTx和BAP浓度水平可用于肺癌骨转移有无的辅助诊断,指标联合应用诊断效能更高;tP1NP和β-CTx可作为肺癌骨转移疗效监测的辅助指标;血清tP1NP水平可用于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差异及联合检测

    作者:王敏;吕萌;史小芹;鲁清月;付光宇;杨增利

    目的 探讨pro-GRP与NSE水平对SCLC临床诊断、疗效监测的意义及治疗后标志物水平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08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由郑州人民医院确诊的41例SCLC(男30例,女11例,年龄46 ~ 78岁)、95例NSCLC(男55例,女40例,年龄42~88岁)和127名健康人(男80名,女47名,年龄35~ 78岁)样本,检测pro-GRP和NSE的血清学水平,分析评价2项指标在SCLC患者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采用SPSS 16.0单因素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和log-rank tes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CLC患者治疗前血清pro-GRP中位数水平为357.8 ng/L,NSE治疗前中位数水平为89.5 μg/L,两者均显著高于NSCLC组指标的中位数水平(pro-GRP:39.9 ng/L; NSE:11.43 μg/L)和健康人组指标的中位数水平(pro-GRP:12.7 ng/L; NSE:10.03 μg/L)(F值分别为41.05、100.42,P均<0.001).pro-GRP和NSE诊断SCLC的敏感度分别为80.4%和78.0%,特异度分别为92%和87%;两指标血清水平上相关性较低(r=0.2750),联合检测SCLC敏感度可达95%,特异度可达85%;SCLC-LD患者治疗前、后pro-GR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P=0.038),NSE的水平在SCLC-ED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49,P =0.000).部分缓解的SCLC患者治疗后NSE水平低于界值的患者生存期长于高于界值的患者(P =0.001).结论 pro-GRP和NSE联合检测诊断SCLC的灵敏度优于单指标;pro-GRP水平更能反映SCLC-LD患者的治疗效果,NSE水平则更能反映SCLC-ED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NSE水平对评估部分缓解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价值.

  • BNP和NT-proBNP在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冷文修;何昆仑;范利;梁致如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及NT-proBNP浓度的变化,评价BNP及NT-proBNP对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 对2004-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诊断为舒张性心力衰竭129例患者和收缩性心力衰竭109例患者进行血浆BNP和NT-proBNP浓度测定,通过与对照组(77名)的比较,分析血浆BNP和NT-proBNP升高的相关因素,并用ROC曲线评价BNP和NT-proBNP对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作用.结果 和对照组(血浆BNP和NT-proBNP浓度中位数分别为58.51 ng/L和69.80 ng/L)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NT-proBNP浓度明显升高,其中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BNP浓度中位数分别为254.16 ng/L和923.08 ng/L,NT-proBNP浓度中位数分别为899 ng/L和3 695 ng/L,血浆BNP和NT-proBNP升高的程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相关(β值分别为0.201和0.323,P值均<0.001).BNP和NT-proBNP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6(95%可信区间:0.865~0.946)和0.956(95%可信区间:0.932~0.980),BNP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781(95%可信区间:0.710~0.852),NT-proBNP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95%可信区间:0.686~0.828).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升高的程度和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两者是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良好指标,但对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作用不大.

  • 上海地区人群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参考区间的建立

    作者:宋斌斌;吴炯;张春燕;金杰;朱晶;郭玮;潘柏申

    目的 建立本实验室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骨钙素(osteocalein,OCN)、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和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tP1NP)的参考区间.方法 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48-A文件要求筛选出合适人群,按性别和绝经期前后分为男性、绝经前女性、绝经后女性3组.收集窄腹血清,使用Roche Modular E170电化学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OCN、β-CTX、tP1NP.结果 393例合适人群中男性112名(年龄29~69岁)、绝经前女性148名(年龄28~54岁)、绝经后女性133名(年龄44~68岁),各组血清OCN、β-CTx、tP1NP的检测结果为男性[(15.33±4.76)μg/L、(413±189)ng/L、(42.15±17.14)μg/L];绝经前女性[(12.99±4.53)μg/L、265(30~820)ng/L、(36.43±14.23)μg/L];绝经后女性[(18.96±5.15)μg/L、(513±195)ns/L、51.40(8.98~118.6)μg/L].除血清β-CTx(绝经前女性)和tP1NP(绝经后女性)各组数据经Log转换均为正态分布.各组的95%参考区间分别为:男性(6.00~24.66μg/L、43~783 ns/L、9.06~76.24μg/L);绝经前女性(4.11~21.87μg/L、68~680 ns/L、8.53~64.32μg/L);绝经后女性(8.87~29.05μg/L、131~900 ns/L、21.32~112.8μg/L).结论 本实验室建立的3项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参考区间与厂商提供的有差异,各实验室在引用时应加以注意.

  • 关注BNP与NT-proBNP的临床应用

    作者:袁慧

    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是具有挑战性的、费用较高的临床问题.B型利钠肽是一种主要由心室细胞分泌的心脏激素,具有促尿钠排泄、舒张血管、舒缓心肌的生物活性.B型利钠肽(包括活性形式BNP与无活性形式N端-proBNP)被证实是诊断或排除急性、慢性心力衰竭高度敏感的标志物.二者的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能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后判断,指导患者治疗.有一些因素影响血浆利钠肽水平,如年龄、性别、肥胖、肾功能,临床应用中需加以考虑.利钠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不如传统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但对于患者预后也有很强的预测作用.利钠肽在其他心脏相关疾病中是否也能发挥重要的临床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重新认识利钠肽家族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真路

    尽管BNP/NT-proBNP已成为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金标准",心力衰竭相关国际指南将其应用价值列为ⅠA级推荐.但近几年的研究有许多新发现,显示我们以前对于BNP/NT-proBNP的检测结果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临床和检验医师需要了解这些新进展,以便在具体临床实践中更恰当地应用BNP/NT-proBNP.今后随着利钠肽相关新药的逐步使用,利钠肽家族相关片段的检测将更加重要.

  • 可溶性ST2的检测性能评价及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戴谦;吴炯;郭玮;张春燕;潘柏申

    目的:对可溶性ST2( sST2) ELISA双抗夹心法试剂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初步评估sST2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法学评价。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15A、EP6-A方案对该项目的精密度、线性范围进行验证,选取上海地区5个社区的表面健康人300名(年龄20~85岁,男124名,女176名)建立参考区间,选取2013年5至7月中山医院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患者117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心功能分级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患者 sST2与 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比较血清sST2、NT-proBNP、LVEF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诊断及分层的能力。结果 sST2检测试剂盒批内CV<4%、批间CV<10%;0~2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Y=0.995X+0.005,R2=0.999);依据300名表面健康人血清sST2水平得出参考区间(男10.2~41.0μg/L,女8.9~28.1μg/L)。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ST2浓度与NT-ProBNP、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301、0.413),而sST2与LVEF不相关。 sST2在NYHA心功能≤Ⅱ级与>Ⅱ级患者中的中位数(IQR)分别为28.3(19.5~39.2);45.1(34.1~85.6),P<0.01。 sST2区分正常人与心力衰竭患者的AUC为0.815,诊断敏感性为51.2%,特异性为92.7%。 sST2、sST2联合 NT-ProBNP、三者联合( sST2、NT-ProBNP、LVEF )区分NYHA心功能≤Ⅱ级与>Ⅱ级患者的AUC分别为0.743、0.810、0.831,三者联合后诊断敏感性增加为94.7%。结论 sST2检测试剂盒检测性能符合临床要求,临床实验表明:血清sST2与NT-ProBNP, NYHA相关。 sST2不受年龄、肾功能损害和体重指数的影响。联合sST2可以有助于NT-ProBNP与LVEF更好地区分心力衰竭患者。

  •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患者输卵管伞端组织的病理特征研究

    作者:牟田;李慧燕;王建六;姚远洋;沈丹华

    目的 通过研究子宫内膜浆液性癌(ESC)患者输卵管伞端组织的病理特征,初步探讨ESC的发生与输卵管伞端组织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9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所有典型ESC患者共30例(包括Ⅰ期13例,Ⅱ期2例,Ⅲ期15例),取其石蜡包埋的典型ESC组织、双侧输卵管伞端组织.(1)通过HE染色切片观察ESC患者的输卵管伞端组织的病理特征,分析输卵管伞端上皮内病变特点、程度及其与ESC期别的关系.(2)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SC患者的内膜癌组织与其输卵管伞端组织中p53、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neu)、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膜联蛋白Ⅳ(ANX-Ⅳ)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30例ESC患者中,15例(50%)合并输卵管伞端上皮的病变,包括输卵管浆液性癌9例(Ⅲa期5例,Ⅲc期4例),输卵管上皮内癌(STIC)2例(Ⅰa期、Ⅰb期各1例),输卵管上皮增生2例(Ⅰa期),输卵管浆液性癌合并STIC 1例(Ⅲa期),输卵管浆液性癌合并输卵管上皮增生1例(Ⅲc期).(2)ESC患者的内膜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7%(26/30),其输卵管伞端组织中为30%(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SC患者的内膜癌组织与其输卵管伞端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呈中度正相关(r=0.506,P=0.022).(3)ESC患者的内膜癌组织中ANX-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3%(25/30),其输卵管伞端组织中为20%(6/30);内膜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21/30),其输卵管伞端组织中为23%(7/30);内膜癌组织中HMGA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3%(25/30),其输卵管伞端组织中为20%(6/30).上述3个蛋白在内膜癌组织与其输卵管组织中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述3个蛋白在ESC患者的内膜癌组织与其输卵管伞端组织中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Ⅰ期ESC患者的输卵管伞端合并STIC,提示STIC与ESC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内膜癌与其输卵管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存在相关性,而HER2/neu、ANX-Ⅳ、HMGA2的表达无相关性.

  • 含hTERT基因核心启动子和canstatin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卵巢上皮性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朱宝菊;乔玉环;李印

    目的 构建含hTERT基因核心启动子和can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hTERT-Can,探讨其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hTERT-Can,并采用酶切、电泳、测序方法进行鉴定.体外实验: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细胞经脂质体介导转染AdhTERT-Can后,荧光显微镜观察HO8910PM细胞的转染情况,RT-PCR技术检测HO8910PM细胞中eanstatin mRNA的表达.体内实验:建立卵巢癌裸鼠异体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AdhTERT-Can组(尾静脉注射含can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hTERT-Can上清液)、Ad-Can组(尾静脉注射Ad-Can上清液)和空白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比较各组裸鼠治疗后的肿瘤体积.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hTERT-Can,并经相关鉴定证实.体外实验显示,AdhTERT-Can质粒转染HO8910PM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约60%卵巢癌细胞发出绿色荧光;RT-PCR技术检测显示,HO8910PM细胞中有canstatin mRNA的表达.体内实验显示,自治疗后8 d开始,各组肿瘤生长出现明显筹异,AdhTERT-Can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Ad-Can、空白对照组(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来越明显;而Ad-Can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各组均可见肿瘤破溃和囊性变,但以AdhTERT-Can组为明显,Ad-Can组次之;病理检查可见,各组肿瘤细胞均可见液化和坏死,尤其以AdhTERT-Can组为明显.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载体AdhTERT-Can,且其转染卵巢癌细胞的能力较强;AdhTERT-Can质粒通过尾静脉注射能明显抑制裸鼠体内卵巢癌的生长,显示r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向性.

  • 母乳及配方乳中糖巨肽对体外婴儿双歧杆菌增殖活性的影响

    作者:石卉;郑少伟;黄龙光;周伟

    目的:探讨母乳及配方乳中糖巨肽对体外婴儿双歧杆菌增殖活性的影响以及量效关系。方法成熟乳取自2014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广州地区身体健康、无特殊饮食习惯、生活安定、奶量充足的30例产妇,从母乳中分离出酪蛋白,通过凝乳酶水解酪蛋白分离糖巨肽,再使用超滤和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人乳糖巨肽。将牛乳糖巨肽及人乳糖巨肽按一定浓度(0、250、500、1000、1500、2000和3000 mg/L)添加至婴儿双歧杆菌液体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通过比浊法(检测培养基OD600 nm值)确定婴儿双歧杆菌浓度,比较人乳和牛乳糖巨肽促进婴儿双歧杆菌增殖活性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乳纯化的糖巨肽浓度为1712.20 mg/L,纯度为80.3%。培养基中牛乳糖巨肽浓度在250~2000 mg/L的范围内增加其初始浓度,可以提高双歧杆菌的菌体浓度和增殖速率。培养36 h时,不同糖巨肽浓度下,双歧杆菌的生长均处于对数生长期,因此选取36 h作为双歧杆菌浓度的观察时间点。当培养36 h,培养基中糖巨肽浓度分别为1000、1500、2000和3000 mg/L时,人乳糖巨肽培养基中双歧杆菌浓度分别为2.255±0.036、2.583±0.088、2.877±0.080和3.219±0.081,均高于牛乳糖巨肽培养基中的浓度(分别为2.115±0.053、2.312±0.064、2.542±0.090和2.894±0.0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67、5.569、6.192和6.516,P值均<0.01)。结论牛乳糖巨肽及人乳糖巨肽在体外均具有促进婴儿双歧杆菌增殖的活性。在相同浓度时,人乳糖巨肽促双歧杆菌增殖活性高于牛乳糖巨肽。

  • N末端脑利钠肽原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张清友;杜军保;陈永红;李万镇

    目的 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 BNP) 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13例确诊为KD患儿急性期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并测定了其中的8例恢复期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同时以9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为对照组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分别测定KD患儿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 cTnI)水平,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Dd)、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速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 BNP水平为(691±86) ng/L,而对照组小儿血浆中NT-pro BNP水平为(47±10) ng/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8例KD患儿同时测定了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NT-pro BNP水平.急性期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为(636±89) ng/L,在恢复期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降低,为(164±35) ng/L(P<0.01).通过直线回归分析,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 BNP水平与左心室EF、LVDd均无相关关系,同时与患儿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及A峰比值也无相关关系.但是,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 BNP水平与患儿急性期CRP、WBC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5及0.547,均P<0.05),同时还与急性期患儿的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1,P<0.05).结论 血浆NT-pro BNP水平在KD急性期显著升高,而在疾病恢复期其水平明显降低.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 BNP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急性期KD患儿的心肌炎症及炎性因子的升高有关.

  • α1-抗糜蛋白酶对类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细胞表达核转录因子的影响

    作者:孙永馨;贾建平;Sabina Janciauskiene

    目的研究α1-抗糜蛋白酶(ACT)与类淀粉样蛋白Aβ1-42在体外形成复合物的性质,以及该复合物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Kelly)表达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 Aβ1-42与ACT溶液以10∶ 1 mol/L混合,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2 h和24 h反应产物Aβ1-42/ACT (2 h)、Aβ1-42/ACT (24 h),电泳迁移率检测法(EMSA)检测Aβ1-42/ACT复合物对Kelly细胞表达PPARγ和NFκB的影响.结果 Aβ1-42与ACT分子之间可以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且复合物的功能随反应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与对照组细胞相比,Aβ1-42/ACT (2 h)使Kelly细胞对PPARγ和NFκB的表达分别增加158%(P<0.05)和77%(P<0.05),而Aβ1-42/ACT (24 h)和Aβ1-42、ACT单个分子则无类似作用.结论 PPARγ和NFκB是调节人体炎性反应过程的重要细胞核转录因子,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改变相关.ACT通过与Aβ1-42结合影响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AD中神经系统炎性反应平衡失调的病理通路之一,提示对AD的发病有影响.

  • 矢状轴位胼胝体面积测量与脑脊液p-tau蛋白和Aβ1-42含量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孟然;陈楠;贾建平;李坤成;冀瑞俊;吕海燕;王芬

    目的 评价矢状轴位磁共振成像(MRI)胼胝体面积测量和脑脊液p-tau蛋白及Aβ1-42含量对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根据NINCDS-ADRDA标准诊断的25例可能AD,按MMSE评分分为2组:平均MMSE评分AD1组为20.5±2.5;AD2组均为14.7±3.8.另设健康对照组,平均MMSE评分27.8±1.7.自动测量软件在MRI正中矢状位上对胼胝体面积直接测量.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各组脑脊液中199位点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p-tau199)和β-淀粉样蛋白1-42片段(Aβ1-42)含量测定.结果 AD1组的脑脊液中p-tau199(pg/ml)为25.8±3.1,较对照组(17.7±1.5)增高,Aβ1-42(pg/ml)为329.3±15.2,较对照组(522.5±15.1)降低,胼胝体面积较对照组缩小,但程度不显著.AD2组的胼胝体总面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以整个胼胝体缩小为特点,但尾部改变相对较轻;AD2组与AD1组比较,p-tau蛋白含量升高和Aβ1-42含量(pg/ml)降低的程度更明显,分别为31.3±4.8和318.5±30.8.结论 胼胝体面积测量同时配合脑脊液p-tau蛋白和Aβ1-42含量的测定,不仅对确诊早期AD有帮助,而且能反映AD的病程变化.

  • β淀粉样肽25-35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钙通道电流的影响

    作者:林智颖;陈晓春;廖大清;陈艳芳;张静;黄天文;谢玉华;林鹏焘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肽25-35(Aβ25-35)对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的钙通道电流(VGCC)的作用.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神经元上的VGCC,通过设定不同的钳制电压分别记录高电压激活的钙电流(HVA-ICa)和低电压激活的钙电流(LVA-ICa),并观察Aβ25-35对其的影响.结果 分别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急性胞外给予2μmol/L和10 μmol/L的凝聚态Aβ25-35,在大激活电压下加药后ICa幅度分别是加药前的99.80%±0.02%及100.00%±1.58%,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0 μmol/L凝聚态Aβ25-35预孵育24 h可增大ICa,对照组(未给Aβ25-35)为(24.49±4.35)pA/pF,Aβ25-35组(预孵育24 h)为(46.59±7.15)pA/pF,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β25-35组的膜电容[(14.34±1.74)pF]与对照组[(14.44±0.97)pF]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给予凝聚态Aβ25-35对VGCC没有影响,24 h预孵育凝聚态Aβ25-35增大了VGCC,而膜电容没有改变,提示凝聚态Aβ25-35可通过对细胞膜上钙通道进行分子调控以增大VGCC.

  • 人纤溶酶原K5突变体滴眼液对大鼠角膜移植植片存活时间的影响

    作者:徐建刚;刘祖国;高国全;王华;李朝阳;凌士奇;陈小平;刘扬;彭娟

    目的 探讨人纤溶酶原K5突变体(mK5)滴眼液预防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 实验研究.以F344大鼠30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60只作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模型.另取15只Lewis大鼠行自体原位角膜移植,即A组为15只F344大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方案,将60只Lewis大鼠(60只右眼)分为B、C、D及E组.术后术眼4次/d滴眼液,每次1滴,A组和B组滴生理盐水,C组和D组滴mK5滴眼液,浓度分别为5 mg/L和10 mg/L,E组给予0.1%地塞米松滴眼液,连续用药14 d.根据Holland排斥反应评分标准,判断术后植片排斥情况.比较各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并观察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计算其面积.术后第14天,对各组大鼠角膜植片做组织学检查.采用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对以上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D、E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9.3±2.1)、(21.1±7.3)、(23.5±10.8)及(28.2±19.1)d;C、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24,13.47:P<0.05);E组植片存活情况较C、D组好,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54,1.49;P>0.05).术后A、B、C、D及E组角膜新生血管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别为(3.1±0.8)、(2.6±0.5)、(6.4±0.5)、(7.8±0.7)及(5.3±1.0)d;C、D、E组与A组比较(q=31.58,51.21,19.98;P<0.05);C、D、E组也较B组明显延长(q=43.87,67.14,24.53;P<0.05);C、D及E组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1.41,20.37,9.67;P<0.05).术后C、D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明显较B组少(q=30.76,62.14;P<0.05),且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5.20,25.64;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B组角膜植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而C组与D组植片炎性反应较轻,无明显新生血管形成.结论 mK5滴眼液可抑制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生成,延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 小鼠视网膜下注射淀粉样蛋白β(1-42)后视网膜组织的变化

    作者:刘超启;孙哲;曹立宁;王方

    目的 探讨小鼠视网膜下注射淀粉样蛋白β(1-42)寡聚体(OAβ1-42)后视网膜组织的变化.方法 实验研究.120只8周龄C57BL/6N小鼠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双蒸水组和OAβ(1-42)组,分别在视网膜下腔注射双蒸水和浓度为0.312 5mmol/L的OAβ(1-42).注射后于不同时间点对实验眼进行观察,包括眼底照相及自发荧光成像、视网膜电图检查、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神经视网膜铺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铺片老化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视网膜组织中老化相关因子的免疫印迹法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实验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注射后1周时实验组小鼠眼底照相可见视网膜组织萎缩伴自发荧光增强;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显示a波振幅均值下降为(39.94±7.75)μV[对照组(225.27±28.94)μV,t=12.45,P<0.001],b波振幅均值下降为(185.55±4.62)μV[对照组(873.78±43.80)μV,t=27.06, P<0.001];HE染色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色素分布紊乱,视网膜厚度显著变薄(t=75.13,P<0.001);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老化标志物表达明显增高;以上表现持续到注射后8周.同时分子生物学检测提示,注射后1周时实验组小鼠视网膜组织老化相关因子较对照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OAβ(1-42)在小鼠视网膜下聚集后可导致视网膜组织老化,使其视觉功能下降,该表现与AMD临床表现类似.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